首页期刊导航|上海公安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公安学院学报
上海公安学院学报
上海公安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anghai Police Colleg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公安派出所调解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徐伟程鹏
    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已成为公安派出所最常接警、最耗精力、最难获得认同的工作,公安派出所的调解工作面临着任务、能力和资源等多方面的困境,如公安调解的职责范围不明确,理念滞后,方法欠缺,任务艰巨、警力资源不足,社会资源却大量闲置等.如何突破困境,高效优质化解矛盾纠纷,筑牢防治纠纷的第一道坚实屏障,成为公安派出所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以路径依赖、利益相关者、资源配置、博弈论等视角进行深入探析,从宏观的体制机制、中观的管理控制、微观的理念方法等方面综合施策,提升公安派出所调解工作的质效,从而维护社会秩序稳定,防范刑事、治安案件发生,实现调解工作政治、法律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公安派出所调解矛盾纠纷路径依赖利益相关者博弈

    协同治理:生态警务治理的运行逻辑及实践进路

    齐晓亮
    17-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警务作为近年来公安机关为生态治理创设的新机制和新模式,毋庸置疑,其中涉及的上下联动机制、多元主体协作及利益联结机制是对地方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的一次重大创新.从生态警务的运行逻辑而言,作为生态治理中的全新治理机制,经历了从治理秩序吸纳到融合互构的过程,在生态警务涉及的多元主体治理中,其资源整合和利益分配也可以通过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得以解决,而其治理行动也经历了从行政主导到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过程.鉴于此,我国的生态警务治理需要在完善治理体系、创新工作机制和刻画治理图景上进行深入实践,在引进多主体参与式治理的基础上促进治理势能向效能转化,构建生态警务治理共同体.

    协同治理生态警务治理共同体治理现代化

    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制度建设研究

    杨中华
    2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警务辅助人员是社会化警务工作的具体实践者,我国先后在不同层面发布多个文件,对警务辅助人员参与社会治理的广度、深度作出规定,为警务辅助队伍职业化提供遵循.制度环境是警辅队伍职业化的核心要素.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制度体系是以警务辅助人才制度为核心的,包括职业制度、岗位制度、教育训练制度、保障制度、考核制度等.

    警务辅助人员制度构建

    浅析涉毒洗钱犯罪的法律适用——以刑事案件办理为视角

    李莉
    3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涉毒洗钱犯罪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但是,在刑事案件办理工作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存在不少争议点.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此类案件的司法现状与法律适用难点,明确案件中主观明知的证明要求、有无共同犯罪的"事前通谋"标志以及量刑标准,从而严厉惩治此类犯罪.

    涉毒犯罪洗钱犯罪法律适用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犯罪属性及税收损失认定

    付红梅翟浩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犯罪属性究竟是行为犯、目的犯还是结果犯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较大争议,这导致了司法适用不统一.从立法目的、司法解释及法院审判规则演变看,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应为结果犯,因为造成国家税收损失才能认定为犯罪,在明确结果犯基础上,还应从"整体论"的角度去认定国家税收损失.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犯罪性质结果犯整体论税收损失

    超大型城市检察机关毒品犯罪治理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曹俊梅钟意张进驿
    50-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际毒品犯罪形势加大了我国毒品犯罪防控压力,也对我国毒品犯罪的种类、形式、手段、分布产生影响.超大城市毒品犯罪整体下降,以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为主,新精神活性物质等新型毒品占比增加,中心城区毒品犯罪案件占比相对校多,但存在总体数量减少和向郊区转移的趋势.检察机关参与毒品犯罪治理面临从传统的依托刑事检察职能的"打击"逐渐走向四大检察综合履职的"治理"和从打击供应为重点向打击供应和需求干预并重的两个方面转变.从"供给侧"治理毒品犯罪面临国际毒品犯罪激增压力和依法严厉惩治毒品犯罪"边际效应递减"困境;基于毒品刑事犯罪案件办理面临新毒品种类增多和贩毒方式转变所带来的查处难、取证难等挑战;从"需求侧"探索毒品犯罪治理路径面临更重任务.应借助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建立对毒品犯罪的全链条打击模式;依法严厉惩处毒品犯罪同时,从"需求侧"开展毒品犯罪治理;加大对新型毒品犯罪和利用网络实施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加大对毒品替代物质的监管力度,建立涉毒品犯罪信息共享平台.

    毒品犯罪超大城市犯罪治理数据赋能法律监督

    浅谈催收非法债务罪的司法适用

    王策
    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期以来高利贷的非法性在刑法规制层面缺乏明确的界定,使得实践中对催讨高利贷行为的违法性评价难以形成统一标准;催收非法债务罪的出台为精准打击高利放贷、套路贷等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有效路径,弥补了立法的不足,但具体适用时应当注重辨析催收非法债务罪与其他罪名的竞合与界分关系,做到定罪精准,罚当其罪.

    催收非法债务高利贷寻衅滋事非法拘禁

    网络暴力案件中被害人诉权保障研究

    牟丽李上
    6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网络暴力犯罪案件频发,网络暴力犯罪不同于传统的侮辱、诽谤犯罪,其发生和传播均与网络密切相关,而网络上的信息传播速度快且易删改、易丢失,加之网络用户的海量性及匿名性,使得被害人维权具有较高的成本.以被害人诉权保障为切入点,明晰网络暴力中各责任主体,厘清公安机关协助取证性质,构建新型公诉介入模式,为确保被害人顺利行使诉权并高效打击网络暴力犯罪,具有积极意义且具备一定促进作用.

    网络暴力诉权保障被害人诉权协助取证公诉介入

    信息网络犯罪中大数据证据的定位与运用

    李宁梁勐
    77-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数据时代,信息网络犯罪频发且更具隐蔽性,大数据证据的出现对此类案件的事实认定具有重要价值.考虑到大数据证据自身属性和实践情况,中国当前的司法实践应当将其暂时归入鉴定意见的法定证据种类,等时机成熟时再通过修改法律将其单列为独立证据种类.关于大数据证据在信息网络犯罪中的运用,通过考察发现存在真实性、可采性、证明力的适用困境,并有针对性地探索未来大数据证据的发展出路,包括探索专业人员辅助审查机制、以控权和赋权保障控辩平衡、规制算法歧视与构建相关性规则.

    信息网络犯罪大数据证据真实性可采性证明力

    融媒体视域下党建引领公安院校人民警察忠诚度培育研究

    尹晨佳秦飞
    89-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网络媒体的高速发展与普及,国家提出了"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战略性指导意见.在融媒体视域下党建引领公安院校人民警察忠诚度培育,需要适应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方式创新变化特点,牢牢把握舆论与思想的主阵地.公安院校开展人民警察忠诚度教育,既是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也是党建引领工作的重要内容.聚焦融媒体时代公安院校党建引领守正与创新工作特点,立足意识形态、时代语境、需求侧管理、培育矩阵四个方面,探索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公安院校人民警察忠诚度培育的实践路径,具有现实意义.

    融媒体党建人民警察忠诚度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