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食管疾病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食管疾病
食管疾病

季刊

2096-7381

sgjb@haust.edu.cn

0379-64270328

471023

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道263号图书馆102室

食管疾病/Journal Journal of Esophageal Diseases
查看更多>>《食管疾病》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专业性医药卫生学术刊物,刊号为:ISSN 2096-7381;CN 41-1455/R。每季度月末出版,A4,80页,邮发代号为36-287。收录本刊的数据库包括: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华艺数位等。本刊立刊登道国内外前瞻性、创新性和高学术水平的食管领域疾病防治的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进展,及时反映国内外食管疾病学术研究领域热点课题的新技术、成果、进展,促进学术交流,推动成果应用,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水平,推动医学事业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食管癌光动力治疗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年修订版)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光动力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感染性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光动力治疗与康复专业委员会高社干...
    161-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动力治疗是恶性肿瘤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可应用于多种肿瘤,从而达到根治性或姑息性治疗的目的,光动力治疗创伤小、组织特异性强,而且可以进行反复治疗,在早期或中晚期食管癌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详细描述了食管癌光动力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的处理以及疗效评价标准等,并经专家组讨论达成此共识.

    食管癌光动力治疗专家共识

    基于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食管鳞癌患者食管菌群分布特征

    孔金玉刘安祥刘怡文钱梦凡...
    170-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描述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癌组织和邻近癌旁组织食管菌群组成和结构特点,筛选两组差异性菌群.方法 收集安阳市肿瘤医院48例经病理学确诊的原发性ESCC的癌组织和邻近癌旁组织,对16S rRNA基因的5个变异区(V2、V3、V5、V6、V8)进行测序,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两组菌群Alpha多样性及相对丰度差异.结果 与癌旁对照组相比,ESCC癌组织Alpha多样性升高.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梭杆菌门是ESCC组及癌旁对照组的主要菌门.和癌旁对照组相比,ESCC组含有较高丰度的梭杆菌门及螺旋菌门,较低丰度的放线菌门和蓝藻门(P<0.05).属水平上,ESCC组梭杆菌属、嗜二氧化碳噬纤维菌属、卡氏菌属和密螺旋体属菌群丰度显著高于癌旁对照组,而葡萄球菌属和微单胞菌属丰度低于癌旁对照组(P<0.05);种水平上,ESCC组具核梭杆菌、牙周梭杆菌、生痰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等丰度高于癌旁对照组,而异乳链球菌和鞘氨醇单胞菌丰度低于癌旁对照组.结论 ESCC患者肿瘤和邻近正常肿瘤组织样本的食管微生物组成存在显著差异.

    食管鳞状细胞癌食管菌群16SrRNA

    河南食管鳞癌高低发区口腔健康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状况比较

    齐义军程浩东刘其伟谷变利...
    178-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分析河南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高发区和低发区无症状人群中口腔卫生和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感染特征,为ESCC病因学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河南ESCC高发区1 388个和毗邻低发区486个无症状当地居民,通过面对面的问询方式收集人口学特征并评估口腔健康状况,采集口腔拭子和外周血样本,实时定量PCR检测Pg,比较分析ESCC高发区和低发区口腔健康状况和Pg感染特征,Logistic回归分析口腔Pg丰度对口腔健康不良的影响.结果 河南ESCC高发区无症状研究对象中度和重度牙龈出血、牙齿缺失>17颗、每天刷牙多于1次、Pg感染等百分比高于低发区研究对象,口腔Pg丰度与不良口腔健康指征显著相关,并显著增加ESCC高发区研究对象牙结石、牙龈出血和牙齿缺失的发生风险.结论 河南ESCC高发区无症状居民口腔卫生不良和Pg感染率显著高于紧邻的低发区人群,且口腔高丰度Pg显著增加口腔卫生不良指征的发生风险,为ESCC高发区易感人群食管癌病因预防提供了理论依据.

    食管鳞状细胞癌牙齿缺失牙周疾病牙龈卟啉单胞菌

    放射治疗对食管鳞癌患者口腔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清除作用

    倪蕾谷变利张军千王子琪...
    184-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测食管鳞癌患者放疗前、中、后口腔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的变化,探讨放射治疗对口腔Pg的清除作用.方法 30例经病理证实的食管鳞癌患者,采用Elekta-precise计划系统制定适形调强放疗计划,处方剂量为50~50.4 Gy/25~28次,放疗前、中、后每周1次收集患者口腔拭子(每人6份,共180份),用qPCR法进行Pg定量检测.统计学数据采用秩和检验分析.结果 30例食管鳞癌患者初始口腔Pg检测结果为:60%(18/30)为阴性,40%(12/30)为阳性,其中12例阳性患者在放疗结束后83.33%(10/12)转为阴性,16.67%(2/12)仍为阳性(2例未转阴患者口腔Pg量较放疗前明显减少(P<0.05).结论 食管鳞癌患者在接受食管肿瘤部位放射治疗过程中,口腔Pg可被同时清除或减少.

    食管鳞癌适形调强放疗牙龈卟啉单胞菌

    牙龈卟啉单胞菌:从毒力因子到疫苗研发

    李伟李智涛王烁高社干...
    189-195,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是革兰氏阴性口腔致病菌之一,其定植于牙龈内厌氧菌生物膜中,引起局部牙周炎.Pg由定植的牙龈局部通过体液扩散到全身引起多种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阿尔兹海默症、癌症等.药物难以到达牙龈部位且持续给药易引起菌体的耐药,不能达到根除的效果.因此,选择合适的抗原位点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中和抗体是疫苗研究的关键.本文对Pg的致病及其机制进行了概括,并全面综述了相关的毒力因子,为清除和预防Pg感染提供靶标,同时从疫苗学角度评价和分析这些毒力因子作为疫苗的潜力.

    牙龈卟啉单胞菌毒力因子疫苗免疫原

    生物抗菌材料在食管癌预防和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史嘉铭李佳怡郝思妤喻莹...
    196-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食管癌作为上消化道中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过程与微生态紊乱密切相关.目前临床上标准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化疗和放射治疗.近年来,抗菌生物材料在抗菌和抗肿瘤治疗方面崭露头角,不仅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扩散,还可以作为药物的靶向递送载体.通过利用抗菌生物材料的靶向性和可控释放性,可以精确输送抗肿瘤药物到肿瘤组织内或肿瘤细胞内,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实现对肿瘤的精准治疗.抗菌生物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在食管癌的预防和诊疗中具有巨大潜力.本文总结了生物抗菌材料在食管癌治疗中的最新进展及其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食管癌微生态生物抗菌材料纳米载药综合治疗

    食管癌中B7H3的表达及其CAR-T细胞抗肿瘤作用研究

    魏熠珊韦曌怡杨如月梁高峰...
    202-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靶向B7H3的CAR-T细胞,研究其对食管癌KYSE150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B7H3蛋白在20例食管癌组织及20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同时对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利用慢病毒载体制备靶向B7H3-CAR-T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CAR-T细胞转染效率;通过用不同的效靶比共培养检测CAR-T细胞对KYSE150细胞的杀伤能力;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上清液中释放的细胞因子含量.结果 食管癌组织B7H3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且B7H3蛋白的表达与浸润深度、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直径有显著相关性(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饮酒、肿瘤位置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通过慢病毒侵染得到结构优化的新型CAR-T细胞;当效靶比为10:1时,B7H3-CAR-T细胞展现出更强的杀伤能力,并发现不同效靶比下的IL-2和IFN-γ分泌水平都显著高于T细胞.结论 成功制备出靶向B7H3-CAR-T细胞,能够有效杀伤B7H3阳性的食管癌KYSE150细胞.

    B7H3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食管癌细胞免疫治疗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在慢性门静脉血栓伴食管曲张静脉出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刘欢朱世超胡玉娜邹辉煌...
    208-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在慢性门静脉血栓伴食管曲张静脉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接收治疗的100例慢性门静脉血栓伴食管曲张静脉出血患者,其中40例门静脉部分阻塞、14例门静脉完全阻塞、28例门静脉完全阻塞伴海绵状变性,18例门静脉完全阻塞伴急性肠系膜上静脉(superior mesenteric vein,SMV)血栓.对患者实施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观察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本研究中,TIPS手术技术治疗成功率为82.0%(82/100),门静脉部分阻塞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100%(40/40)、完全阻塞者为71.43%(10/14),门静脉完全阻塞伴SMV血栓者为77.78%(14/18),门静脉完全阻塞伴海绵状变性者为64.29%(18/28),术后并发症分别为 15.0%(6/40)、28.57%(4/14)、44.44%(8/18)、42.86%(12/28).结论 慢性门静脉血栓伴食管曲张静脉出血患者的TIPS治疗中,慢静脉阻塞程度对治疗成功率和分流道通畅率有直接影响,患者在不具备选择其他有效治疗时,可以选择TIPS治疗.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慢性门静脉血栓食管曲张静脉出血重症患者重症护理

    内镜联合药物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滕飞陈志强严亚辉
    212-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o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GVB)治疗过程中选用内镜联合药物方案的疗效及再出血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信阳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30日至2023年1月30日收治的200例肝硬化EGVB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选用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开展内镜联合药物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以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肝硬化EGVB患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00%VS 71.00%)(P<0.05).再出血组内镜联合药物治疗人数占比低于无再出血组(31.25%VS 73.86%)(P<0.05);两组其他各项基线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再出血组白蛋白、血钠水平分别为(24.31±3.87)g·L-1、(126.02±10.71)mmol·L-1,均低于无再出血组的(31.50±4.56)g·L-1、(138.02±12.45)mmol·L-1(均 P<0.05).经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证实,肝硬化EGVB患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单纯药物治疗、白蛋白降低及血钠降低(OR=1.862、2.425、2.661,均P<0.001).结论 内镜联合药物治疗肝硬化EGVB的临床疗效较佳,单纯药物治疗以及低白蛋白、血钠水平患者再出血风险较高.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再出血危险因素

    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可切除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李培豪郎保平张典张超...
    217-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奈达铂对于T3~T4a期食管癌患者新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手术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56例接受新辅助治疗并行食管癌根治手术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住院年限而采取的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联合组(n=26)术前应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奈达铂化疗,化疗组(n=30)术前应用多西他赛+奈达铂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新辅助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对手术的影响、围术期指标、影像学变化及病理学疗效.结果 联合组患者的病理完全缓解率为23.08%,对照组为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新辅助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短期无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辅助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奈达铂化疗用于T3~T4a期食管癌安全可行,未增加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纯化疗相比显示出良好的病理缓解率.

    食管癌免疫治疗新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