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护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护理
上海市护理学会
上海护理

上海市护理学会

翁素贞

双月刊

1009-8399

shhlbjb@163.com

021-62671836

200040

上海市静安区胶州路358号弄1号606室

上海护理/Journal Shanghai NursingCSTPCD
查看更多>>《上海护理》杂志是上海市护理学会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护理期刊。已成立半个多世纪的上海市护理学会有着悠久的历史,多年来,上海市护理学会在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坚持护理学术的交流与发展,以及在护理领域的各个学科,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成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1996年,上海市护理学会决定创办一本能全面反映上海护理界的新面貌、新技术的杂志,即《上海护理》杂志。经过4年内刊的磨练,2001年,《上海护理》开始了正式出版发行的漫漫征程。为丰富杂志的内容,为提高期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编委们及编辑部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与创新,外塑形象、创品牌,内练素质与功力,逐步开创了《上海护理》杂志的新局面。正式创刊10年来,《上海护理》杂志已从第一卷时的48页、季刊,至第八卷的96页、双月刊。发行量从每期15000册到26950册。期刊每期精心策划专题,开设的“专家视点”、“法律论坛”、“论著”、“专科护理”、“护理管理”及“综述”、“继续教育园地”等已成为上海护理的品牌栏目,尤其是“专家视点”,资深专家们独特的视角、建设性的意见等对护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上海护理》杂志已成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并于2003年荣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上海的护理领域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上海的护理界更有着不断开拓、与时俱进的城市精神,在这样丰润的土壤里生存与发展,使《上海护理》杂志与国际上先进的护理理念一脉相承,对临床护理人员的指导和护理科研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成人外周静脉留置针导管失效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

    邹盼盼吴丹钱金平徐翠凤...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识别成人外周静脉留置针导管失效的风险因素,建立成人外周静脉留置针导管失效风险预测模型并检验其预测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3-4月某省6家医院的1 022例置入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导管失效分为非导管失效组(n=336)和导管失效组(n=686).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模型,采用Bootstrap重抽样法进行内部验证,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ROC)和霍斯默-莱梅肖(H-L)拟合优度检验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 成人外周静脉留置针导管失效的独立风险因素包括通过院内培训获得外周静脉导管维护资质的护士、外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依从性差的患者、穿刺侧肢体活动受限的患者、使用>20 G留置针、使用开放型留置针、患者主诉异常、输注刺激性药物、日输液总量≥1 500 mL.风险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31[95%CI(0.700~0.762)].内部验证后C指数为0.722[95%CI(0.691,0.753)],H-L检验结果显示,χ2=3.414(P=0.755).结论 本研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能为临床早期甄别外周静脉留置针导管失效的高危人群提供参考.

    成年人静脉留置针导管失效列线图风险预测

    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撰写要点:CONSORT声明摘录(文题、摘要及引言)

    6页

    新生儿父亲照护体验与角色适应的现象学研究

    周星星陈琳尚星辰李霖...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新生儿父亲对初次分娩的妻子及新生儿的照护体验及其向父亲角色过渡的适应心理.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对妻子于2022年7-9月间初次分娩的12名新生儿父亲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使用Colaizzi 七步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针对新生儿父亲照护体验与角色适应共提炼出3个主题:①多重情绪体验,包括紧张和担忧,期待又害怕,责任意识加强;②照护困难,包括缺乏新生儿照护经验,缺乏产妇照护经验,疲惫感倍增;③外部支持力度弱,包括与医护人员沟通较少,护理知识普及度不足,环境舒适度欠缺.结论 照护母婴有助于新生儿父亲的角色适应,促使其承担家庭责任,有利于亲子关系发展与家庭和睦的维系,但同时新生儿父亲也存在因照护经验缺乏导致压力剧增、睡眠不足导致疲倦感倍增、面对妻子分娩创伤心情难以平复等问题.医护工作者应多加关注此类人群的心理,帮助解答其心中疑虑,指导其掌握母婴照护的注意事项,适时开展多形式的健康宣教活动,以促进整个家庭的和谐稳定.

    首次分娩婴儿,新生父亲照护角色适应质性研究

    家庭赋权方案对行减重代谢术患者主要照顾者的影响

    王君林松斌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家庭赋权方案对行减重代谢术治疗患者的主要照顾者的综合照顾能力及照顾准备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厦门市某医院普外科住院行减重代谢术治疗的患者的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2020年6-12月入院患者的主要照顾者纳入对照组,将2021年1-6月入院患者的主要照顾者纳入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接受家庭赋权方案干预,于干预前、干预后采用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量表、照顾者准备度量表对两组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综合照顾能力、照顾者准备度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照顾者综合照顾能力总分低于对照组照顾者得分,其准备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赋权方案能提高减重代谢术后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照顾准备度及综合照顾能力,使减重代谢术后患者照顾者在患者居家康复、术后长期的体重管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中起到积极作用.

    家庭赋权方案减重代谢手术主要照顾者综合照顾能力照顾准备度

    基金项目的标注方法

    16页

    结直肠癌患者家庭照顾者的家庭韧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余璐陶慧孙娅娇赵一鸣...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家庭照顾者的家庭韧性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3-7月收治于云南省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结直肠外科的结直肠癌患者家庭照顾者327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人口学问卷、家庭韧性评估量表(FRAS)进行调查.将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元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327名结直肠癌患者家庭照顾者的FRAS得分为(147.08±13.91)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照顾者的文化程度、是否为家庭主要经济支柱、照顾技能的掌握程度、社会支持、照顾负担以及患者有无其他治疗(如靶向治疗、中医治疗、免疫治疗等)是照顾者家庭韧性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结直肠癌家庭照顾者的家庭韧性得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医护人员在关注结直肠癌患者的同时,需重点关注文化程度低、照顾技能掌握较差、社会支持低、照顾负担重、患者有其他治疗且非家庭主要经济支柱的家庭照顾者,及时评估其家庭韧性并进行针对性干预,以促进家庭的适应和恢复.

    结直肠肿瘤家庭照顾者家庭韧性影响因素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麻醉复苏期低体温发生现状分析

    崔苏敏张伟英杨芳芳蔡梦怡...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麻醉复苏期低体温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2年9月至2023年2月于上海某三级甲等医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2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手术信息,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麻醉复苏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结果 270例患者中,有84例在麻醉复苏期间发生了低体温,发生率为31.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术前长时间禁食、术中大量补液、长时间麻醉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在麻醉复苏期发生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体质指数和高基础体温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期低体温发生率较高,临床医务人员应给予重视,尽早识别高危患者,并针对低体温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及应对措施,以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腹腔镜结直肠肿瘤麻醉恢复期低体温危险因素

    2024年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火热招生中

    27页

    正念减压疗法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的效果

    马丽英顾慧可张丹妮陈敏...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正念减压疗法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韧性、照顾负担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于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行永久性肠造口术患者的主要照顾者38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1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为期4周的正念减压疗法干预.采用心理韧性量表和Zarit照顾负担量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弹性和照顾负担水平.结果 干预4周后,观察组心理韧性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照顾者照顾负担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念减压疗法可以有效提高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的心理韧性水平,调节其不健康的心理倾向,降低照顾负担.

    正念减压永久性肠造口主要照顾者心理韧性照顾负担

    上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李婷婷李晓琴杨如美王祝平...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上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发生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收治于上海市某二级甲等医院普外科的210例上消化道肿瘤患者病例资料,所有患者术后均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根据是否发生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分为不耐受组(n=121)与耐受组(n=89),比较两组患者间的差异.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上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同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和霍斯默-莱梅肖(H-L)评价模型的校准度及区分度.结果 上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为57.6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蛋白血症、高血糖、胃肠内补钾、术后疼痛评分≥4分、术后3 d后下床活动为上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发生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独立危险因素.H-L检验结果显示,χ2=6.523(P=0.367),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916(P<0.001),灵敏度为0.857,特异度为0.832.结论 上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较高,本研究所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较好,能够帮助临床医护人员识别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高危人群,为早期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上消化道肿瘤肠道营养喂养不耐受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