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翻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翻译
上海翻译

方梦之

季刊

1672-9358

SHKF@chinajournal.net.cn

021-28316080

200072

上海市延长路149号上海大学33信箱

上海翻译/Journal Shanghai Journal of Translator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探讨翻译理论,传播译事知识。总结翻译经验,切磋方法技巧。广纳微言精理,侧重应用翻译。把握学术方向,推动翻译事业。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方梦之学术思想研讨会"贺词与题词

    1-3页

    译者·师者·学者——我与方梦之教授30余年的翰墨之缘

    庄智象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为庆贺方梦之先生鲐背之寿而作.文章阐述了方先生长期从事的主要工作、学术研究和学术成就:矿山劳动,科技文献、技术情报翻译,应用文、实用文翻译,应用翻译理论研究,应用翻译教学,翻译学科建设,译学辞书编纂,学术期刊编辑出版及相关学术活动等.方先生为我国应用翻译学的建设和发展、应用翻译的理论创新、学术研究和发展作 出了杰出的贡献,是为人、为学、为事业的楷模.

    应用翻译实践应用翻译理论应用翻译教学译学辞书编纂期刊编辑出版

    重写翻译史:缘起与路径

    李金树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翻译史研究是建构翻译知识体系的最基本方式.新世纪以来,翻译史研究渐成热点,成绩不俗,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故"重写翻译史"的呼吁在学界引起共鸣.本文认为,重写的主旨并非做简单的翻案文论,而是基于译史书写现实的纠偏愿景,主动对接和回应因时代语境和研究范式变迁所革新的翻译研究之需.研究者应转变翻译史研究观念,拓展疆界,旧题深做,发掘建构历史进程中翻译生成的多种可能性.

    重写翻译史观念语境范式路径

    译介传播当代中国研究的跨学科学术话语体系探索

    周晶楚军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著作逐渐走向世界,有效促进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有助于国际社会更好地"理解当代中国",实现"中国故事,国际表达"的目标,对增强我国学术自信和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现有译介传播当代中国研究尚缺乏较为深入系统的理论探究,需要构建起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术话语体系,既融语言学与翻译学、传播学与人种志学等相关人文社会科学于一体的理论架构和方法论体系,又借助语料库、大数据及生成式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语言数据科学的强力支撑,以提升译介传播当代中国研究的学术水平,保障中国学术著作的译介质量和传播效果.

    当代中国译介传播跨学科学术话语体系

    航空航天翻译研究:对象、类型与价值

    文军王亚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航空航天翻译研究具有独特的对象,其类型包含笔译、口译、影视翻译、商贸翻译、新闻编译、法律翻译等,种类多样、内容丰富;对之的研究,可以从翻译环境研究、翻译史研究、术语研究、文本研究、文类研究、翻译工具研究等多方面展开.航空航天翻译研究具有明显的社会价值、学科价值和教学价值.

    航空航天翻译类型价值

    汉语主题结构和主题链的英译原则与技巧

    钟书能黄瑞芳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论出发,提出语用-句法接口层面的"主题结构"和"主题链"新构念."主题结构"和"主题链"本质上是汉语"话题-评述结构",是典型的语言信息结构.基于"主题结构"和"主题链"的本质和汉英主题结构和分句联结机制的对比研究,本文提出汉语"主题结构"的英译在遵循语义对等的基础上,还应遵循信息结构对等的原则,确保译文的话题与原文的话题保持一致."主题链"的英译关键在于厘清构成主题链各分句之间的语义关系,在遵循链首"主题结构"英译原则的基础上,通过英语分句联结的语法手段,如并列结构、从属结构、非谓语结构等将主题链译为一个或多个围绕核心主句展开的层级嵌套结构,句子与句子之间主要采用代词回指实现话题的连贯.

    主题结构主题链话题-评述结构信息结构

    语言景观翻译中的超语实践探索——以上海旅游景观为例

    戴朝晖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超语的概念,并梳理了超语与语言景观及翻译的内涵及研究,接着以上海市旅游景区的语言景观为样本,探讨翻译中的超语实践及其问题.研究表明,上海旅游语言景观的翻译存在超语现象,主要涉及词汇、句法及多模态等方面,可采用旅游景点名称的语际超语谐音意译,以及整合语言的词汇特征,运用英语构词法生成混合新词,或采用转借等方法在词汇和句法层面实现跨语言组合等.同时,超语实践又可借助图像等多模态素材作为表意资源,与文字符号互为补充.超语空间储备的分布式符号资源具有较强的文化特征,但上海旅游语言景观文化层面的误译率较高.超语实践具有创新性和批判性,译者既要突显语言之间的差异性,又要追求互补性,并调整适应.新时代的翻译专业学生需具备超语能力,以应对全球化发展对旅游语言景观翻译的挑战.

    超语旅游语言景观翻译

    中原非遗外宣翻译研究——以淮阳泥泥狗为例

    李军征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外宣翻译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国际化传播的核心环节和关键之举.本文在梳理中原非遗外宣翻译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以淮阳非遗泥泥狗为例,深层次挖掘泥泥狗的图腾崇拜、生殖崇拜、黑色文化崇拜、"天人合一"思想等文化内涵,阐释在对淮阳泥泥狗进行外宣翻译时,如何在文化翻译理论、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将翻译技巧与淮阳泥泥狗的文化内涵进行有机融合.最后,本文从统一外宣策略、平衡外宣生态、组建外宣智囊团、打造外宣共同体、提升外宣"新活态"等几个方面指出中原非遗外宣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思路.本文的研究对于中原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以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化传播和国家形象构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原地区非遗外宣翻译泥泥狗

    立法话语中"按照"类常用词英译的优化原则——以《民法典》双语语料库为辅助

    于梅欣陈榕榕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法话语中常用语的翻译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话语体系国际传播的细节.本研究基于《民法典》中英文双语语料库,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概念元功能的视角下,研究"按照"类常用词的搭配特点与话语功能,旨在讨论"按照"类常用词的立法话语英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原则.研究发现,就搭配习惯而言,其搭配词的语义范围从确定性到不确定性构成了一个连续统;就话语功能而言,该类词在小句中主要充当环境成分或过程.研究认为,该类词的英译应以搭配习惯、话语功能为原则,在立法语境中的局部语法和大语篇层面确保译语的搭配与源语实现对应;在实现立法意图的话语功能方面,遵循"过程"功能英译的绝对一致性原则和"环境成分"功能英译的相对一致性原则,以优化该类词的译语质量,进而提升整个立法话语译文质量.

    立法话语"按照"类常用词译语优化概念元功能《民法典》

    晚清科学教科书翻译与新式学堂科学知识教育

    李春兰江黎霖孔令翠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鸦片战争失败后,为了求富自强,在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中,官办翻译机构、传教士翻译机构和民间翻译机构翻译了大量西方最新出版的科学书籍.这些当时被称为"格致"类型的部分译著被作为科学教材在极小范围内使用.甲午战争失败后,特别是晚清"废科举兴学堂"教育新政以后,我国从政府到民间出版机构大举翻译日本中小学科学教科书.晚清科学教科书翻译不但确定了各学科的汉语现代名称与核心术语的汉译,推动了从格物之学到分科之学(科学)的重大转型,而且满足了新式学堂科学知识教学的迫切需要,对我国近代科技启蒙与科学发展、新式学堂科学教科书编写、科学知识教育与人才培养都具有重大意义.

    科学教科书翻译新式学堂科学知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