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社会科学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论坛
社会科学论坛

赵虹

月刊

1008-2026

shkxlt@heinfo.net

0311-83035752

050051

石家庄市裕华西路67号

社会科学论坛/Journal 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
查看更多>>社会科学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半月刊,全年出版第1至24期。每期208页,异型16开。单数期每月10日出版,双数期每月20日出版。从2010年第1期起,本刊将做重大改版。届时,封面学术气息将更加浓厚,装帧设计(包括开本)将更加大气,期号标示将更加规范,栏目设置将更加科学,所刊文章及编校印质量将更加上乘。取消原上半月期学术评论卷和下半月期学术研究卷的形式。所设栏目都将由全国知名学者特约主持:1.学术论衡(特约主持: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2.学科新探(特约主持: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3.学术评论(特约主持:清华大学许章润教授)4.学界人物(特约主持:中国政法大学杨玉圣教授)5.学人随笔(特约主持:北京大学贺卫方教授) 6.学者论坛(特约主持:中共中央党校吴忠民教授)7.学界观察(特约主持:厦门大学谢泳教授)8.书林评介(特约主持:清华大学仲伟民编审)特别声明:本刊从未与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进行组稿等活动,凡以本刊名义向作者组稿者都是假冒本刊名义。请作者直接与本刊联系投稿事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求实、力行、功利与包容——论荀子理性精神对燕赵文化的影响

    惠吉兴许莉
    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燕赵文化的理性精神之内核源自先秦的荀子学说,并得到后世燕赵思想家的认同、提倡和维卫.它涵盖了求实精神、力行精神、功利精神和包容精神等多元价值取向.求实精神主要体现在认识论方面,它是一种客观世界可知论的立场和实证的态度;力行精神主要体现在知行观上,它反对与现实无关、不能付诸实践的理论思维活动,坚持把"行"作为学习知识的根本途径和归宿;功利精神主要体现为学术价值取向,燕赵学人历来重视学术的社会功能,主张通经致用;面对不同思想学派和文化观念,燕赵思想家多秉持兼容并包、综合创新的学术立场,展现了燕赵文化的包容精神.

    荀子燕赵文化理性精神

    心体、性理与日用伦常之道——蔡叆对甘泉心学的传承与传播

    许卉
    1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泉心学北传,其在燕赵之地的弟子有蔡叆.蔡叆从甘泉门下,对于甘泉心学思想有很深的体会.在思想上,蔡叆继承多而创发少,如论"心"、论"道"显示出守成的取向.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以甘泉之学为畛域而不敢有所逾越,如他强调"性即天理",有返归程朱之势;强调性情皆善,遥契先秦儒学,显示出蔡叆对甘泉心学在继承中伴有一定的创发,亦显示出燕赵儒学兼综的地域特质.

    甘泉心学蔡叆燕赵之地

    中国哲学知识论的缺失与形式化问题

    朱光亚
    24-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哲学知识论的缺失问题中,最为核心的是形式化的缺失问题.在西方哲学知识论中,形式化贯穿始终,它是哲学研究中具有本源性的思考方式,是贯穿于西方哲学具有初始性的重大命题.它将哲学界定为对知识确定性的追求,使"哲学为科学奠基",并发展到追求"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当下,仍然可以通过形式化的建构克服语言之歧义,为思维精确地把握自然界以及社会提供条件.可以说,今天现代西方哲学的诸多哲学形态基本上都或多或少贯穿了形式化的哲学方式.中国哲学存在着知识论的缺失问题,更谈不上形式化的思维方式,引进西方哲学的形式化,对于我们思维方式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知识论形式化缺失引进

    技术审视与资本主义批判——德勒兹控制社会理论研究

    孙炳炎周昱晴
    36-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技术与社会、人类生活的关系是双向的,其既是权力结构的一部分,也是影响和改变这些结构的动力.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技术成为了构建社会控制体系的核心,整个社会形成了一个以技术为中心、以个体为对象的社会控制体系.德勒兹强调现代社会已经进入控制社会,这不仅反映在社会控制机制的变化上,还反映出权力关系的演变和社会结构的复杂性.他还认为不能简单地将控制社会为实现其影响力所建构的数字锁链视为技术发展的产物,而应深刻解析其背后隐藏的权力动态和资本主义公理.为了摆脱控制社会对于个体的规定和规范,他建构了"生成"这一反抗的新策略,呼吁个体重新建立与身体、社会和自由的关系.

    德勒兹控制社会技术权力资本主义

    儒家"乡愿"批判的再审视——兼以康德"道德哲学"为视角的探讨

    姚凯文张其成
    47-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传统儒家"乡愿"内涵与外延的深入剖析,可以发现儒家无法由外而内地判断"他者"乡愿之"实",且在儒家家本位视角下,"愿"者之种种表现往往被冠以孝悌之名,但扩大到"乡"之范围却变成了众矢之的,这其中所折射的是儒家的道德哲学问题.从康德的"自由意志"与"定言命令"观照,可以发现其对于乡愿的判断是由"自我"出发的,而如果乡愿不能推广到普遍的"乡"中,那么不能也不应该在"家"的小范围中践行.此外,康德的道德哲学洞见了"根本恶"的存在,并为"第三种"乡愿提供了存在论的辩护,而儒家则显然缺少对"本心""本性"自明性问题的反思.

    乡愿儒学康德道德根本恶

    中缅界山高黎贡在古典诗文中的书写及其意义

    曹诣珍
    58-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黎贡山地处中缅边境,为两国界山,也是古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唐人樊绰《蛮书》所录《高黎贡山谣》反映商旅游子愁思,是书写高黎贡山的最早歌谣,具有广泛影响.明代,高黎贡山正式进入文人创作视野,以侯琎、汪舜民、邓子龙、徐霞客等为代表的一批诗文作者,在描摹高黎贡山独特自然风光和深厚人文历史的同时,也叙写了明王朝的兴盛与衰亡.及至清乾隆时期,清缅战争爆发,赵翼、王昶、赵文哲等文学名家又不约而同对高黎贡山作浓墨重彩的描绘,并融入对命运的慨叹与思考.从文学史的角度审视,高黎贡山是西南边地文学中最伟大的自然影像之一;对高黎贡山的书写,体现了明清边地文学与前代相较,地域范围更为广阔、表现内容更为丰富的特点.

    高黎贡中缅界山西南边地文学

    朝鲜《万岁报》视域下的清末社会观察

    刘威董瑞军
    7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域外报刊看近代中国的变化是近代媒体出现、发展之后给我们带来的重要变化.清末的朝鲜报刊所刊载的事关清朝的新闻给予我们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万岁报》作为彼时朝鲜半岛的民间报刊,从教育、改革和社会思考等几方面呈现出彼时清朝的社会变化.其所关注的问题及报道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间报刊的特点,客观上也反映了彼时新闻在朝鲜兴起之后带来的变化.

    《万岁报》教育改革政府改革马贼巴拿马运河

    古琴入诗与汉代诗、赋创作

    王娜
    8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乐器作为一种题材,自汉代开始进入文学视野.古琴在汉代成为楚声楚歌的主导乐器,"援琴而歌"成为汉代诗赋中的固定意象.古琴在文人心中的地位及其所承载的文化意义,使其在汉代文学中成为某种符号化的象征,对汉代诗体、诗歌抒情方式及乐器赋与"七体"赋叙写模式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乐器古琴汉代诗歌汉赋影响

    欧阳修七古叙事诗的"情韵"生成——风物、时空与结构呈现

    董双
    9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欧阳修的部分七古叙事诗,方东树《昭昧詹言》冠以"情韵"之评,在之前的欧诗接受史中并未出现类似表述.分析方氏所举范例,欧诗"情韵"的生成路径可分三类:第一,依托沉浸式的风物描写,塑造叙事幻境,以双向对峙结构来暗示情感重心,读者通过对相关文本的比勘阅读,收获打破叙事幻境的悠扬余味;第二,以具有象征性的风物为隐喻,取资唐代诗学资源与诗人现实经历,在叙事结构中融摄多层叙事时空,并在风格上形成唐韵和宋韵的碰撞;第三,以风物为叙事线索,形成前后勾连、反复跳跃的叙事时空,配合以嵌套的叙事结构.通过欧诗的演绎,宋诗"情韵"范畴在唐诗意蕴"深厚"之外,又添"深曲"之意.欧诗情韵的曲折幽远依托于有意义的结构,而意义的阐释亦即诗人"精神场域"的发掘,则依赖于诗人自洽性的文本场域,这是宋诗"情韵"生成的独特条件.

    欧阳修风物时空叙事情韵

    "祧宋祢唐":厉鹗诗学宗尚新议

    郭少辰
    108-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厉鹗向来被视为清代雍乾诗坛宗宋的中坚力量,研究者通常从诗学主张、整理宋典、沈厉之争三个角度展开论证.但经过更加审慎的覆核,这些基本都不能成为认定厉鹗宗宋的依据.其整理宋典多半出于乡邦情怀,与沈德潜那场可疑的争执也至多是特殊政治生态下不甚起眼的小风波.最关键的是,在厉鹗含混平实的诗学主张中,实际还隐含着以唐为尊的观念.因此和时代风气暗中相异的是,厉鹗的诗学宗尚当谓为"祧宋祢唐"更切.

    厉鹗诗学宗尚祧宋祢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