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社会科学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论坛
社会科学论坛

赵虹

月刊

1008-2026

shkxlt@heinfo.net

0311-83035752

050051

石家庄市裕华西路67号

社会科学论坛/Journal 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
查看更多>>社会科学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半月刊,全年出版第1至24期。每期208页,异型16开。单数期每月10日出版,双数期每月20日出版。从2010年第1期起,本刊将做重大改版。届时,封面学术气息将更加浓厚,装帧设计(包括开本)将更加大气,期号标示将更加规范,栏目设置将更加科学,所刊文章及编校印质量将更加上乘。取消原上半月期学术评论卷和下半月期学术研究卷的形式。所设栏目都将由全国知名学者特约主持:1.学术论衡(特约主持: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2.学科新探(特约主持: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3.学术评论(特约主持:清华大学许章润教授)4.学界人物(特约主持:中国政法大学杨玉圣教授)5.学人随笔(特约主持:北京大学贺卫方教授) 6.学者论坛(特约主持:中共中央党校吴忠民教授)7.学界观察(特约主持:厦门大学谢泳教授)8.书林评介(特约主持:清华大学仲伟民编审)特别声明:本刊从未与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进行组稿等活动,凡以本刊名义向作者组稿者都是假冒本刊名义。请作者直接与本刊联系投稿事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命共同体视野下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考量

    张彭松
    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方伦理文化从古希腊开始就隐含着人与自然主客对立的思维模式,经过"现代性"的建构,确立了"控制自然"的西方伦理话语,预制出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中心主义之间无法统一的生态伦理困境.我国是"后发现代性"国家,缺少一些实际的治理现代化经验;但在解决生态危机这一问题上,拥有丰富的伦理文化传统资源,经过"现代性"的自主重构,创造性地提出了"生命共同体"理念,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伦理考量,形成符合中国伦理文化特征的生态伦理观念、原则和实践方式.在"生命共同体"的中国伦理文化语境视野下,生态伦理不再是处于割裂状态的两难选择,而是融入社会生活中的有机整体,遵守生态道德规范,遵循生态正义,养成生态德性,达到尊重自然与完善人自身的内在统一,为文明的顺利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充分的理论支持和伦理考量.

    控制自然生命共同体生态伦理

    唯物辩证法视域下的荀子"名"学研究

    张业康
    1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类行杂,以一行万"体现了荀子的"名"学思想,而"终始若环"的思辨结构则是荀子"名"学的方法论基础.荀子"名"学贯通自然与社会两大领域.在自然领域,"名"体现了心知对自然万物之关联的描述活动,"别名"要在"共名"的统摄下来领会,"共名"又在"别名"中呈现自身;"共名"为"始","别名"为"终";"共名"言其一体性,"别名"言其差异性,两者是"始则终、终则始"的环之两端,是一种双向关系."单名"和"兼名"揭示了心知的扩展方式和无限进程.在社会领域,"名"体现为伦理秩序的"构建"活动,这在荀子"执神而固"的思想中得到了揭示."执神而固"开显了"心知"与"现实"同构运行的境界,"执"即"共名"从自身出发展现为"别名"的进程.所谓"固",即心知的运行贯彻在伦理秩序的"构建"活动中.

    荀子名学终始若环执神而固

    唯物史观视域中马克思对资本矛盾的辩证论析

    陈广亮魏淑萍
    39-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资本由于其内在冲破界限与制造限制、追求普遍性与最终阻碍发展的矛盾,并非与生产力发展相一致的绝对形式,而是人类追逐财富指向价值生产的经济形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资本从无到有、从社会生产从属形式成长为社会生产主导形式的社会语境,这也决定了资本矛盾的两面性.科学把握资本,既要对资本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两面表现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不能一概而论、简单化处理,也不能因资本矛盾固有的消极性,在其他条件不成熟时就主观地进行铲除行动,更不能因资本有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特点,就对它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而是必须在工人阶级认识到现代资本的两面性时,创造条件,以使工人阶级在利用资本中逐步实现对它的扬弃.

    唯物史观马克思资本矛盾

    一场"偶然"的闹剧——驳阿尔都塞对恩格斯"历史合力论"的批判

    谭兴林
    4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恩格斯晚年历史唯物主义阐释着眼于确证经济因素在人类历史上"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其标志性理论成果是"历史合力论".法国学者阿尔都塞认为,"历史合力论"并不能佐证"归根到底"观,其理由是:在历史合力论中,经济因素始终是偶然事件的外在力量而非内在本质.考察阿尔都塞的批判逻辑:在"上层建筑效能推论"中,他混淆了偶然事件与历史的偶然性,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衔接视为必然性事件和偶然性事件的强制性结合;在"个人意志组合推论"中,阿尔都塞不仅没有意识到恩格斯语境中的经济是一个多层级概念,而且完全无视合力与客观事实、与偶然性事件的同一性,误以为合力就是经济必然性,并据此指认历史之谜的解答是偶然性规定必然性.回观阿尔都塞的批判逻辑可以窥见:他早期对恩格斯"历史合力论"的批判实质上是其晚年偶然相遇的历史唯物主义主张之先声,但种种逻辑悖论表明他只不过在《保卫马克思》中上演了 一场关于"偶然"的闹剧.

    历史合力论阿尔都塞恩格斯必然性偶然性

    "和谐共振"还是"各行其道"?——农地产权制度变革与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关系

    郑德洛蒋永甫
    5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改革以来,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来的是以村民自治制度为载体的基层民主的发展,因而"和谐共振"成为二者关系的诸多理论讨论的主题.由于村民既是土地产权主体,也是基层民主的参与主体,通过考察村民对农村土地产权的认知、村民参与基层民主实践的意愿和行为,可以揭示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革日益朝向个体化产权方向发展,但个体化产权与基层民主的关系并非"和谐共振"相互促进关系,而是各不相干的"各行其道".而村民对农地集体产权的认可对其基层民主参与却有着正面的推动作用.村民的年龄、性别、家庭土地面积以及受教育程度等个体特征对其政治参与没有正面影响;相反,村民年收入越高,越不关注村庄治理进程.因此,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在赋予村民个人化土地产权的同时,还必须致力于创 新集体产权和集体经济,以促进基层民主的发展.

    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村民产权认知参与意愿基层民主

    张謇、蒋黼癸卯东游日本比较研究

    蒋国宏
    7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绪二十九年癸卯,张謇和蒋黼利用日本举办大阪博览会之机对其进行了自费考察,重点在农工实业和教育,特别是学前以及初级、中等学校.张謇和蒋黼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努力探究日本实业发展和国家富强的原因,以作镜鉴.但由于年龄、经历、兴趣爱好等的差异,所见所言所记不尽相同.蒋黼较多关注文教艺术,对政治问题着墨较少,措辞温和.而张謇则更多联系自己的创业实践,大胆揭露和尖锐批评清政府官员的素质低下和不思进取,希望政府能效仿日本励精图治、科学规划,施行鼓励和扶持实业发展的政策,主张要革新政治、施行宪政,并在归国后把东瀛学习所得广泛运用于实践,极大地推动了南通早期现代化的发展,作出了无愧于乃师翁同龢期许的非凡成就.

    张謇蒋黼癸卯东游比较

    鸦片战争爆发前林则徐的禁烟举措与对外认知

    曾志文
    89-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林则徐受命前赴广东禁烟,不仅是一项政治使命,也是一项经济、社会使命.抵达广州后的林则徐采取疾风暴雨式的禁烟举措,重治吸食、强令缴烟、力催英方交凶、驱离英人出澳、断绝与英商贸易,禁烟力度逐步加大;而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由最初的缴烟妥协到反对具结、拒交凶手、海上炮击,态度越发强硬.林则徐断定义律的各种操作是想方设法支持私售鸦片,意在建立有利于英方的贸易体制.双方沟通上的障碍与不断叠加的矛盾,刺激了战事的爆发.林则徐对外认知也随禁烟进程发生渐变,但唯一不变的是他始终相信清朝有能力、有办法击败"英夷",彰显了不惧强敌的斗争精神以及高尚的民族气节.

    林则徐义律道光帝禁烟认知

    《老子》校读五题

    路永照
    106-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子》文本经反复易手抄写,文字不断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有的仅是个别用词的问题,对于文旨没太大影响,但有些改写却使得《老子》文句因此难以读通,甚至表达的章意与老子思想相悖.当今的《老子》研究得益于几种出土本与传世本的对照,可以对《老子》的几处倔拗难解或不合老子哲学的文字考虑新的校读方向,包括"宠辱若惊"应读为"宠辱若缨","有物混成"应读为"有状昆成","挫其锐"应读为"挫其阅","圣人皆孩之"应读为"圣人皆阂之","清静为天下正"应读为"清清为天下正"等.

    《老子》文本校读

    论晚清儿童文学译介的发生机制与历史错位

    阮丹丹
    122-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晚清文学变革中,很多重要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相继被译介到中国.这缘于"小说界革命"背景之下对儿童群体和儿童教育的重视,也有清末学制变革的知识转型需求,还因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契合晚清文人寻求的革命理想.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中,晚清儿童文学译介存在许多错位和误读,不少作品并不被视为儿童文学作品,也不受看重,而是被归入新小说的范畴,服务于文学变革的目标.而从后世的评价体系去看,这些译介实践,已初步具备选择儿童文学作品的眼光,开始关注儿童读者的阅读趣味,并且尝试结合中国文化语境去模仿改写作品,为现代儿童文学的发生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可视为儿童文学的现代先声.

    晚清儿童文学译介文学变革

    强人工智能刑事责任主体资格的否定

    任彦君聂冉
    132-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是否应当赋予强人工智能刑事责任主体资格的论战中,否定论具有逻辑严密性与结论正当性.首先,从实证角度出发,在强人工智能的发展进路中,存在大量科技、哲学难题,强人工智能时代难以来临.其次,假设强人工智能存在,其所具备的辨认与控制能力也并无刑法意义,因此无法被认定为刑事责任主体.再次,对强人工智能施加刑罚,难以实现报应目的与预防目的.最后,基于刑法人类中心主义,理应排除强人工智能的刑事责任主体地位.

    强人工智能责任非难报应特殊预防一般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