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社会科学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论坛
社会科学论坛

赵虹

月刊

1008-2026

shkxlt@heinfo.net

0311-83035752

050051

石家庄市裕华西路67号

社会科学论坛/Journal 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
查看更多>>社会科学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半月刊,全年出版第1至24期。每期208页,异型16开。单数期每月10日出版,双数期每月20日出版。从2010年第1期起,本刊将做重大改版。届时,封面学术气息将更加浓厚,装帧设计(包括开本)将更加大气,期号标示将更加规范,栏目设置将更加科学,所刊文章及编校印质量将更加上乘。取消原上半月期学术评论卷和下半月期学术研究卷的形式。所设栏目都将由全国知名学者特约主持:1.学术论衡(特约主持: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2.学科新探(特约主持: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3.学术评论(特约主持:清华大学许章润教授)4.学界人物(特约主持:中国政法大学杨玉圣教授)5.学人随笔(特约主持:北京大学贺卫方教授) 6.学者论坛(特约主持:中共中央党校吴忠民教授)7.学界观察(特约主持:厦门大学谢泳教授)8.书林评介(特约主持:清华大学仲伟民编审)特别声明:本刊从未与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进行组稿等活动,凡以本刊名义向作者组稿者都是假冒本刊名义。请作者直接与本刊联系投稿事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物识别技术广泛应用背景下劳动者隐私权的保护——以人脸识别技术为例

    曹艳春刘一鸣
    117-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用工场景中产生的劳动者人脸识别信息等生物信息具备隐私权客体属性,属于隐私权的保护对象.伴随人脸识别技术等生物技术完成从身份识别到识别分析的技术跨越,加之人脸识别技术规制的立法缺陷与劳动规范关于隐私权保护的立法缺失,劳动者隐私权保护面临困境.核心原因是人脸识别技术加剧用人单位管理权与劳动者隐私权的冲突,调和此矛盾可以基于合理隐私期待论与场景导向理念的动态因素论,对现实矛盾提出法律原则与理论适用.

    人脸识别技术劳动者隐私权合理隐私期待场景导向

    互联网股权众筹的刑事风险及规制类型建构——基于刑法理性的视角

    俞毅鲍博
    133-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鼓励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引导下,互联网股权众筹在现时具备重要价值.但因为监管法律缺失、经营模式有待完善等原因,互联网股权众筹的"野蛮生长"可能引发多种刑事风险,对此一味动用刑法并非妥当的选择.当代社会的刑法理性由风险社会理论、轻罪治理观等组成,基于刑法理性的思维,应对不同的行为类型进行分类规制:对不值得刑事处罚的行为类型进行出罪,并使用前置法规范进行调控;对法益侵害性有限的行为类型从轻处罚;对可能进一步引发严重社会风险的行为类型从重处罚,以此确保互联网股权众筹在法治轨道上健康有序发展.

    互联网股权众筹风险社会轻罪治理刑事风险

    抚养纠纷案件中实现"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原则的探索

    高家璇
    143-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首次明确规定"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原则,这既是《儿童权利公约》"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的体现,也是解释和适用儿童相关权益规定的基本指向.但是司法实践中存在适用场景不明、"长期共同生活"作为衡量因素以及不合理增加"更适合抚养"证明责任标准等问题.究其原因是受传统司法观念影响和相应配套措施不足.为此从儿童自治主体的法律地位入手,明确"最有利于未成年"的当代精神是尊重儿童的真实意思表示,并以此为标准和宗旨,分别确定衡量儿童利益最大化的因素、类型化原则适用情形和衡量因素、提出实现"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原则的配套措施,以期在司法实践中既能保护儿童的基本权利,也能让儿童参与并决定与自身相关的事项.

    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利益逐渐发展能力《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间断平衡框架解释力与优化研究——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扶贫政策变迁为例

    俎邵静邓韬
    161-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间断平衡框架能够全面解释公共政策长期渐进性和短期突变性的发展特性.运用间断平衡框架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扶贫政策变迁历程进行梳理与总结,研究发现:农村扶贫政策变迁遵循线性与非线性相结合的变迁规律,这与间断平衡框架的内涵蕴意基本吻合,运用间断平衡框架阐释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扶贫政策变迁历程具备适用性.但植根于美国政治系统的间断平衡框架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和不充分性,中美在政治结构、政府决策模式和政策运行机制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重组间断平衡框架的结构因素,以期实现间断平衡框架的本土性优化,增强其在中国公共政策语境下的解释效力,为强化公共政策顶层设计提供借鉴.

    间断平衡扶贫政策政策变迁政策图景政策系统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社会工作实践教学研究——基于产教融合模式的综合考量

    郭治谦李芝沂
    175-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是培养"以全国为面、服务于地方"的实用型复合人才的摇篮,因而具有应用型和地方性特色的本科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其发展更需要以实践教学体系为支持力量,从而提高专业认可度与服务水平.在实践教学中,高校存在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嵌、实践教学模式固化,社会工作专业与高校主流学科特色学科交叉欠缺,与工科、理科、农科、医科等学科互融不深等现实问题,不仅制约了专业的发展,而且严重降低了服务国家现代化发展战略需求的效能,改革迫在眉睫.因此,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着力打造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需要的产教融合一体化教学模式,及时调整实践教学方案、促进学科之间互融发展,协同多方共同努力,助力社会工作专业产教融合发展模式的建构与完善.

    社会工作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实践教学

    全媒体时代社会文物科普传播体系构建研究

    张育祥杨澜杜佳琦
    186-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推动实现从文物资源大国向文物保护利用强国跨越的关键时期,全面加强社会文物的保护和传承,是推动我国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社会文物作为一个新概念,亟待进行社会层面的科普传播.而在全媒体时代,围绕社会文物科普进行传播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媒介技术红利,打造社会文物科普内容资源库、用户数据信息库、多元媒体矩阵、立体多样的传播场景以及专业化的科普队伍,努力构建全方位的社会文物科普传播链,有利于形成"线上线下联动、多元主体齐发力"的良好局面,以助力实现社会文物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

    全媒体时代社会文物科普传播传播体系

    历史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再评戴史翠《常规帝国的不确定性》引发的学术论争

    孙家红
    196-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戴史翠的个人专著《常规帝国的不确定性》出版后,在海内外学界引起广泛争议.2023年9月乔志健发表长篇书评,之后相继有几位学者对之表达批评意见,并引起作者撰文回应,提出反批评.对于这场学术论争进行重新审视,针对彼此在专业知识、方法论等方面的巨大分歧,提出系统批评,并对戴书核心论证的"18世纪清朝的行政革命",结合相关史料尝试提出不同的思考维度,冀收抛砖引玉之效.

    常规帝国不确定性戴史翠乔志健书评

    霍克海默批判理论视域下的《人的概念》

    薛蓉
    225-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人的问题的理论关注,是马克斯·霍克海默自批判理论创立以来一直思考的主题.20世纪50年代晚期《人的概念》一文,成为他后期对人的问题考察的重要成果之一.文章篇幅虽短,却集中体现了批判理论主题和方法论的旨趣.不仅表明他对批判理论的持续探索和推进,对总体性和历史性方法论的坚持,对实证主义、形而上学、工具理性一以贯之的批判性立场;而且更重要的是揭示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体在工业和科学取得进步的同时却不得不面对的被动、无助等不幸境遇,充分体现了其早期所确立的批判理论在研究对象、任务、目标以及追求个人自由幸福和社会公正价值等方面的特质.

    批判理论总体性人的概念

    论理查德·罗蒂隐喻的"不可转述性"

    翟鹤
    234-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对语言偶然性的讨论中,罗蒂提到了隐喻的不可转述性,赋予其新实用主义的内涵.隐喻意义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其判准不是静态的、封闭的、恒常的,而具有基于主体性和社会化的动态性和流变性.个人创造的隐喻话语合情合境,具有私人合理性,最终进入终极词汇表的隐喻话语在"种族中心主义"协同性的作用下获得社会合理性,两套话语系统服务于不同的目标,均拥有各自的实用效应,不可二次转述或他者替代,故具备不可转述性.探究罗蒂隐喻的不可转述性,把握他的语言哲学思想成果和走向,不仅是对罗蒂哲学思想的进一步深入研究,而且对整个语言哲学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理查德·罗蒂隐喻不可转述性新实用主义

    "白话文百人百论"二十三 白话文百人百论之刘永济、龙榆生、梁实秋

    李春阳
    243-2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