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丛玉豪

双月刊

1000-5137

xuebao@shnu.edu.cn

021-64322304

200234

上海市桂林路100号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上海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体育学、科学史、大中学校教育改革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旨在反映上海师范大学最新科研成果,促进校内外、国内外学术交流,传递信息,培养人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读者对象主要为高等院校理工科教师、研究生、中学教师和国内外科技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硼基复合材料在肿瘤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成语彤田启威杨仕平
    8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硼(B)是人类"可能的必需元素"之后,硼基复合材料成为生物医学领域新的研究热点.研究结果表明:硼及其衍生物在多方面呈现抗癌特性,包括放射性治疗、联合治疗、调节细胞信号表达和生化过程等.此外,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5种含硼药物极大地影响了硼及其衍生物在药物化学、化学生物学、药物输送、生物材料探索、药理改进和营养方面的应用.文章综述了多种类型的硼基材料以及它们在制药和肿瘤治疗方面的潜在应用,有助于含硼化合物的进一步开拓和创新.

    硼化学硼中子俘获疗法(BNCT)金属-硼复合材料肿瘤治疗

    长余辉材料在发光路面上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吴春杰廖庆良张庆萧徐韵淳...
    89-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长余辉材料的发光机理,探讨了它的主要应用,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提出了一些有关长余辉材料的发展建议,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一些指引和帮助.最后,总结了长余辉材料的发展趋势,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长余辉材料发光机理发光路面

    氮掺杂荧光碳点的合成及其生物应用进展

    叶雪丽赵莎莎吴惠霞
    97-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杂原子掺杂碳点因其优异的性能而备受关注,其中以氮掺杂碳点(N-CDs)的研究最为广泛.N-CDs相较于普通碳点(CDs)具有更高的量子产率和发光性能.优良的水溶性、低毒性、令人满意的生物相容性和良好的组织通透性,令其在生物分析检测、抗菌剂、生物医学成像和疾病治疗中显示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文章简述了N-CDs的相关性能、合成策略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相关应用.

    氮掺杂碳点(N-CDs)合成方法生物医学应用

    阿苯达唑药物制剂研究进展

    贾程侯慧梁宁博李映定...
    107-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苯达唑(ABZ)是一种苯并咪唑类衍生物,主要用作抗寄生虫药物,可用于治疗钩虫、蛔虫和鞭虫等线虫病,也可以治疗囊虫和包虫病.ABZ具有低溶解性以及体内广泛分布的特性,因此其在体内较难被吸收,生物利用度很低.近年来,为了提高ABZ的生物利用度与疗效,一系列的新型ABZ药物制剂被研发出来.文章综述了近20年来ABZ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

    阿苯达唑(ABZ)抗寄生虫药物药物制剂

    微流控技术在生物膜研究中的应用

    王珊珊殷敏张凤娟余紫英...
    113-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膜是由细菌及其分泌的胞外聚合物组成的微生物簇.目前,生物膜培养和研究多采用静态培养平台(如培养皿和孔板),这种方式缺乏精准模拟理化微环境、高通量以及原位分析细菌行为的能力.近年来,微流控技术作为一种在微米尺度处理和操纵流体的新技术,在生物膜研究中的应用不断增加,且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文章系统综述了最新的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生物膜研究成果,总结并展望了微流控技术辅助生物膜研究的优缺点及未来方向,以期为全面了解和拓展微流控技术在生物膜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帮助.

    微流控技术生物膜高通量可视化分析单细胞水平

    纳米材料介导植物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

    杨得民曹婷婷吕敏陈楠...
    120-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遗传转化对于改善农作物的性状,培育高产、优质、多抗性的新品种,从而降低农药和肥料的使用量等至关重要.传统的遗传转化方法存在着诸多局限性,如物种的不普适性,植物组织易被破坏,成本高、耗时长和转化效率低等.近几年,纳米材料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策略逐渐被研究和尝试,并显示出了不受物种限制、生物相容性良好和操作简单等一系列优势.文章对常用的传统遗传转化方法进行了总结,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多种纳米材料在植物遗传转化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并讨论和展望了纳米材料在植物遗传转化应用领域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纳米材料纳米基因载体植物遗传转化基因表达调控

    RNA切割型脱氧核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郑洪成雨纯陈楠
    129-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RNA切割型脱氧核酶(RCD)是一类具有催化活性的单链DNA分子,具有灵活的可编程性、优异的稳定性、强底物特异性和高催化活性等优点,因而在生物医学领域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基于RCD对于特定辅助因子的依赖和对于靶标RNA的特异性识别和切割,其被广泛应用于一系列生物分子靶标的检测以及多种临床疾病的基因治疗.文章介绍了RCD的物理化学特性,并对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聚焦于RCD在生物传感和癌症治疗等方面的应用进展.此外,还对该领域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RNA切割型脱氧核酶(RCD)核酸纳米复合物生物传感癌症治疗

    三苯基膦盐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张海峰安璐
    137-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靶向亚细胞器的治疗是肿瘤治疗的一个新兴研究方向,其机理是通过损伤亚细胞器或影响亚细胞器周围的环境,使细胞凋亡.而在众多的亚细胞器中,线粒体是亚细胞的能量工厂,可以为亚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因此靶向线粒体治疗是亚细胞器治疗的热点之一.此外,线粒体还参与细胞分化、细胞信息传递和细胞凋亡等过程.诱导线粒体损伤或者影响线粒体内表达物质的正常供应关系,对亚细胞生存状态有巨大的影响.三苯基膦(TPP)盐可以利用线粒体膜电位差来实现线粒体靶向功能,是最广为接受和应用较多的线粒体靶向小分子.为了进一步增加其功能的多样性,往往会在TPP烷基链的尾端进行设计,实现肿瘤的高效诊断和治疗.文章综述了近年来TPP盐在肿瘤诊断和治疗领域中的研究进展,以及在未来所面对的挑战.

    三苯基膦(TPP)盐线粒体靶向肿瘤诊断肿瘤治疗

    征稿启事

    后插1页

    上海师范大学化材学院化学学科成功获批为上海市Ⅲ类高峰学科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