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绥化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绥化学院学报
绥化学院学报

田军

月刊

2095-0438

shxyxb@vip.126.com

0455-8301079

152061

黑龙江省绥化市黄河南路18号

绥化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为社科类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的办刊宗旨概括为:追寻科学理念,探索学术真知,传播先进文化,塑造大学精神。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淮河流域传统寺庙牌坊装饰艺术研究

    肖晴苏泽然
    99-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传统寺庙建筑群中的牌坊代表着寺庙的形象和人文精神.文章以淮河流域传统寺庙牌坊为例进行研究,从寺庙牌坊的文化意义和精神价值出发,探寻寺庙牌坊在寺庙建筑群中的价值;结合牌坊的场域艺术装饰表现手法详细阐述寺庙牌坊的装饰艺术,从而提出当今社会中寺庙牌坊人文精神重塑的意义和方法.

    牌坊装饰文化人文精神

    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第三组曲》的马林巴版本研究

    林静吴越
    102-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伴奏大提琴第三组曲》是经典的巴洛克时期的器乐作品,乐曲的作曲技法精湛、内涵深刻,充满着高度的理性与丰富的情感.将如此古老的音乐作品移植到现代马林巴这近100多年来才逐步完善和发展的键盘打击乐器上来演奏,对于乐谱研读、演奏技法的使用、音乐风格的诠释等方面,都值得探索.通过对大提琴版本与马林巴版本的乐谱谱例的比较,对音乐的和声曲式、旋律发展等内容进行分析与阐述,以期为实际演奏提供帮助.

    马林巴大提琴乐谱版本

    教育学视野下高校课程思政五维建设

    高峰陆宗丽秦红霞
    105-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立足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彰显课程协同育人内涵,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应遵循教育学逻辑理路,通过加强对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规律的研究,用以指导课程思政的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本身是由一个个彼此联系且前后衔接的多环节构成的完整的系统,在开展课程思政过程中,应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总结反思,形成对课程思政的理性认识,教师提高自身的课程思政教学胜任力,遵循课程思政特色发展道路,才能推动课程思政不断向纵深发展,取得实效.

    教育学课程思政教书育人立德树人

    基于生涯发展理论的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刘娟
    108-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涯发展理论与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要求高度契合,体现在目标趋同性、方法协同性、发展一致性.文章以该理论为指引,分析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在主体、客体、过程、方法、程序等方面的实践困境,提出增强辅导员自我效能感、构建辅导员发展共同体、加强辅导员培养过程管理、优化辅导员工作培训与考评机制、落实辅导员"双线"晋升通道等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策略.

    高校辅导员生涯发展理论职业能力提升策略

    本刊声明

    110页

    资源整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的构建

    姚亮
    11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高度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出台多项政策制度支持保障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供给.由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顶层设计欠佳、内部教育资源循环渠道闭塞、外部教育资源循环途径割裂和创新创业教育"输出"与社会需求耦合性低等问题,导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失灵".高校需要整合各方优势资源,打破发展壁垒,促使创新创业教育成果落地转化,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基于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树立教育"共同体"理念、强化价值引领,由"单向育人"向"协同育人"转变;积极整合内部资源、构建教学共同体,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主动链接外部资源、重塑发展共同体,突破信息互通瓶颈,重塑创新创业教育文化,进而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式发展.

    习资源整合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

    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融入高校思政课程研究

    杜雨来蔡淑琴
    114-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思政教育对引导和提高青年学生的审美具有重要作用,高校美育工作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价值导向.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美学教育的思想,从马克思主义美学角度分析高校美育问题,将审美体验和审美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相结合.着力加强大学生精神世界建设,促进审美和媒介素养教育的优化,引导大学生拥有良好积极的心态,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马克思主义美育观高校美育审美共同体

    产教融合: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构建

    张守波苏贺新张彤
    116-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想推动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运行,应当构建完善的运行机制和有效的保障体系.这样才能推动实践教学有效开展,从而增强法学专业人才的职业技能.从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运行和保障体系构建的现状来看,实践中仍然存在一系列困境和矛盾.因此,只有针对这些问题和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同时抓住产教融合带来的新机遇,这样才能构建更加完善的运行和保障体系,从而提高实践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有效性.

    产教融合应用型本科法学专业实践教学运行保障体系

    多元、全程、动态:优化高校"双创"教育质量与评价体系

    高佳葆
    119-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我国高校"双创"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复杂性,目前尚未形成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通用评价体系.当下部分高校存在"双创"教育评价方式较单一、评价结果未促进质量改进、缺少过程性数据、评价体系深度和广度不够等问题,其评价方式、过程及阶段性评价、动态性测度存在薄弱之处.基于CIPP评价模式,通过遵循多元、全程、动态三个原则,构建"双创"教育质量与评价框架;围绕背景、输入、过程、结果四个方面以及理念目标、课程教学、教育资源、教育成果、组织运作等五个维度,构建"双创"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形成闭环,不断反馈修正,加强"双创"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应用.

    CIPP评价模式创新创业教育指标体系质量评价

    基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教师专业成长路径创新

    王艳
    12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高质量发展对高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新的期望与要求,高校教师需深刻意识到自身所肩负的责任使命,在修己达人中不断夯实专业能力,从而更好地发挥自身的角色功能.针对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内生发展动力不足、制度建设不够完善、企业实践机制失衡等问题,应明确教师职业定位,激活专业发展动能;完善制度体系建设,构建良好发展生态;强化教师实践锻炼,提升实践教学能力;优化教育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模式方法.

    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角色定位教师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