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向本春

双月刊

1007-7383

xuebaozrb@shzu.edu.cn

0993-2058977

832003

新疆石河子市北四路31小区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ihez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石河子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立足本校,面向全国,注重学术性,主要刊登生物科学、农业科学、医学、理工科、数学、物理、化学自然科学各学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其办刊宗旨主要是:及时报道最新科技研究成果,为推动学术交流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服务。读者对象是国内外科技工作者。 本刊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A4开本,132页,双月28日出版。自1997年至今,本刊被美国CA国际性文献数据库检索机构及国内数家全国性文献数据库检索机构所收录。2006年10月荣获教育部“首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国期刊引证报告(2006年扩刊版)》显示,本刊2005年的影响因子为0.349在新疆高校中排名第一。 2007年,经过19项学术指标综合评定及同行专家的评议推荐,本刊被评定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收入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云南蟾蜍1新属2新种

    饶定齐彭霄鹏乔轶伦陈凯峥...
    608-6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云南大窑大百草岭和永德大雪山分布的具有溪流繁殖习性的小型蟾蜍是 2 种新的未描述蟾蜍新种,它们都与哀牢蟾蜍(Parabufo Bufo ailaonica)有相似的形态和习性:(1)体型较小;(2)无鼓膜;(3)蝌蚪口部无吸盘;(4)产卵于山区溪流.因此,我们为其建立了 1 个新属(Parabufo gen.nov.),并将这 2 个新种分别命名为 Parabufo baica-olingensis sp.nov.和 Parabufo xueshanensis sp.nov.,将哀牢蟾蜍(Parabufo Bufo ailaonica)移入该新属.3 个种之间有明显的形态差异:(1)体型大小:雄性的百草岭蟾蜍 45.0~50.2 mm,雪山蟾蜍 53.1~62.0 mm,哀牢蟾蜍 41.1 mm,雌性的百草岭蟾蜍 66.0~70.5 mm,雪山蟾蜍(缺少样本),哀牢蟾蜍 52.0~55.0 mm;(2)皮肤:百草岭蟾蜍皮肤较为粗糙并密布大小不一的疣粒和痣粒(尤其雌蟾),雪山蟾蜍背部皮肤较光滑且疣粒很少,哀牢蟾蜍背部皮肤较为光滑但疣粒明显且大小较一致.

    蟾蜍属蟾蜍科溪流繁殖蟾蜍新种云南中国

    敬钊缨毛蛛肽类毒素JZTX-V中JZ-VF3片段对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刘欣悦钱峰
    614-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敬钊缨毛蛛肽类毒素 JZTX-V 中的多肽片段对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并探究相关机制.方法 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来自 JZTX-V的 3 个多肽片段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的RAW 264.7 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表达的作用;通过 Griess 反应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浓度,通过异鲁米诺化学发光检测超氧化物的产生量;通过实时荧光定量 PCR检测细胞中促炎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量;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JZ-VF3 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并用免疫荧光检测 JZ-VF3 对 p65 的核转位的影响.结果 与 LPS刺激组相比,用 JZ-VF3 处理 RAW 264.7 细胞可以显著抑制 iNOS 的激活及 NO 和超氧化物的产生,还可以抑制细胞中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实验揭示,JZ-VF3 可以抑制 MAPK 和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以及 p65 的核转位.结论 JZTX-V中的 JZ-VF3 多肽片段通过抑制 MAPK 和 NF-κB 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抑制 LPS诱导的 RAW 264.7 细胞中的炎症反应,具有成为多肽抗炎药的潜力.

    敬钊缨毛蛛炎症巨噬细胞MAPK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

    基于CRISPR/Cas9技术构建PAX3-FOXO1融合基因敲除腺泡状横纹肌肉瘤细胞模型

    张乾儒田娇孟莲史奇...
    621-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使用 CRISPR/Cas9 技术构建稳定敲除 PAX3-FOXO1 融合基因的人腺泡状横纹肌肉瘤(ARMS)细胞系(RH30),并验证 PAX3-FOXO1 功能.方法 运用在线网站针对 PAX3、FOXO1 设计 sgRNA,选择切割效率最高的一组构建 LV-PAX3-sgRNA、LV-FOXO1-sgRNA 及 LV-Cas9 慢病毒载体;LV-Cas9 病毒感染 RH30 细胞,潮霉素筛选后,通过 RT-PCR及 qRT-PCR检测RH30-Cas9 细胞中Cas9 基因表达;LV-PAX3-sgRNA及LV-FOXO1-sgRNA慢病毒载体分别感染 RH30-Cas9 细胞,流式分选筛选荧光阳性细胞;Sanger测序、PCR 等分别验证 RH30-PAX3-KO 细胞及 RH30-FOXO1-KO细胞中 PAX3-FOXO1 表达;EDU、TUNEL、Transwell实验检测敲除 RH30-PAX3-KO细胞及RH30-FOXO1-KO细胞功能改变.结果 成功构建靶向 PAX3、FOXO1 的 CRISPR/Cas9 慢病毒载体;PCR 验证稳定表达 Cas9 的 RH30 细胞系(RH30-Cas9)构建成功;PCR、Western Blot验证靶向 PAX3 或 FOXO1 均成功敲除 RH30中PAX3-FOXO1 融合基因;靶向PAX3 或FOXO1 抑制RH30 细胞增殖、侵袭、迁移,促进凋亡.结论 使用CRISPR/Cas9 成功构建敲除 PAX3-FOXO1 的 RH30 细胞系;敲除 PAX3-FOXO1 抑制了 RH30 细胞增殖、迁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

    横纹肌肉瘤PAX3-FOXO1CRISPR/Cas9基因编辑

    IL18RAP表达与肝癌患者预后及CD8+T细胞浸润的相关性分析

    杨春付春雪王良海侯隽...
    631-6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 IL18RAP基因与肝癌患者预后和肿瘤微环境中 CD8+T 细胞浸润的相关性以及作为肿瘤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 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用于评估 IL18RAP 基因在肝癌中的表达.单因素 Cox分析、多因素 COX分析和生存分析揭示 IL18RAP基因的预后价值.KEGG、GO和 Hallmark富集分析寻找与IL18RAP基因相关的功能通路.免疫浸润分析探究 IL18RAP基因与 22 种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通过单细胞测序数据库与免疫组化验证 IL18RAP 基因与 CD8+T 细胞浸润的相关性.结果 IL18RAP 在肝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其低表达与肝癌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功能富集分析显示 IL18RAP 的表达与免疫功能通路相关.免疫浸润、单细胞测序和免疫组化表明 IL18RAP 高表达于 CD8+T细胞.结论 IL18RAP 低表达与肝癌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可能影响了抗肿瘤免疫的 CD8+T细胞.

    肝癌IL18RAP基因免疫浸润CD8+T细胞预后

    细粒棘球蚴感染诱导巨噬细胞Sp3的SUMO化修饰

    于学婷董丹陈雪玲吴向未...
    638-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 Sp3 的 SUMO化修饰在细粒棘球蚴感染的巨噬细胞中的作用.方法 体内随机分为对照组(PBS)与实验组(肝被膜下接种原头节悬液),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肝脏 SUMO1、UBC9 表达;免疫荧光双染检测巨噬细胞CD206 和 SUMO1 荧光共定位.体外 RAW264.7 巨噬细胞分为对照组、LPS 组、LPS+EgCF 组,12 h 收集细胞 qRT-PCR检测 SUMO1、UBC9、IL-6、IL-10 mRNA 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 SUMO1、UBC9 的蛋白水平;COIP 检测 SUMO1与 Sp3 的互作.结果 体内实验:与对照组比,实验组包囊近端肝脏组织炎性区细胞高表达 SUMO1、UBC9 蛋白,CD206+巨噬细胞与 SUMO1 共定位.体外实验:EgCF刺激RAW264.7 细胞炎症模型促进IL-10 表达,抑制IL-6 表达,诱导 SUMO1、UBC9 mRNA、蛋白表达,诱导 Sp3 的 SUMO化.结论 细粒棘球蚴感染诱导巨噬细胞 Sp3 的 SUMO化修饰.

    细粒棘球蚴巨噬细胞SUMO化修饰Sp3

    基于血液中炎症因子网络评价地黄的抗热射病作用

    冀欣业马绍壮张晏源王晓琴...
    64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热射病(HS)是高温高湿环境引起急性热损伤的一种复杂疾病,其发生发展与血液中多种炎症因子密切相关,清热凉血药地黄潜在抗热射病作用尚不明确.方法 中国知网、PubMed跨库检索"热射病,Heat stroke"文献,在统计学指导下人工挖掘 HS显著性变化的血液炎症因子标志物并构建无标网络(Scale-free-network);收集地黄的活性成分,预测相关靶点并将其与热射病血液炎症因子网络进行关联分析;人工气候箱制作热射病小鼠模型:温度41℃±0.5℃,相对湿度 60%±5%,评价地黄粗提物抗 HS药效,qRT-PCR方法检测组织中相关炎症因子,分子对接进行药-靶关联验证.结果 地黄与热射病之间的相关生物学过程和通路主要集中在炎症反应和凋亡反应.生物学验证结果显示,地黄能够延长热射病小鼠的生存时间,提高小鼠的生存率,减轻肝肾肿胀等急性反应,显著改善肝脏和肾脏的损伤(P<0.05).qRT-PCR 结果显示地黄粗提物能够显著降低炎症因子 IL-6、IL-1β、IL-17A、NF-κB、TNF-α 的 mRNA 的表达水平(P<0.05),发挥抗炎作用,这些因子在热射病血液炎症因子网络中占据重要地位.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活性成分与关键蛋白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地黄具有抗热射病的药理活性,作用于热射病血液中炎症因子网络的中心区域,可以改善热射病引起的小鼠肝脏和肾脏损伤、抑制炎症反应.

    热射病炎症因子网络地黄分子对接

    鲁棒多视角潜在低秩表示的图像分类方法

    申燕萍韩少勇顾苏杭郇战...
    652-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 5G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互联网图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互联网图像的高维和噪声特性是图像分类问题的主要挑战.为提高互联网图像的识别性和鲁棒性,本文提出了一种鲁棒多视角潜在低秩表示(robust multi-view latent low rank representation,RMLLRR)的图像分类方法.RMLLRR算法在低秩表示算法的框架上引入多视角学习的思想,根据视角互补性和一致性准则,利用多种特征得到图像全面的描述信息,最大化不同视角间的一致性和最小化视角间信息描述的分歧.RMLLRR算法使用潜在低秩表示的思想,过滤冗余特征和噪声信息,着重考虑图像主要特征信息和显著特征信息,使得模型更加鲁棒和分辨力.此外,RMLLRR 算法运用 ε-draggings技术学习类间大间隔的松弛标签矩阵,起到增强类别判别的作用.人脸数据集 ORL、物体数据集 COIL和对象识别数据集 GRAZ的实验结果表明,在噪声环境下,RMLLRR算法在所有对比算法中取得了最好的分类结果,分类精度分别达到 92.43%、98.95%和 63.37%.

    多视角学习潜在低秩表示ε-draggings技术图像分类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