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教育信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教育信息
世界教育信息

周一

月刊

1672-3937

010-66096526

100816

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5号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世界教育信息/
查看更多>>《世界教育信息》教育科研杂志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报道国内外教育信息及发展的最新动态和趋势为己任,重点介绍我国教育发展现状,反映国内外教育教学科研及实践的最新成果,服务于科教兴国战略。本刊致力于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构建一个交流学术成果的园地,萃集各位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科研方面的实践经验、教法教理及教案设计、教学教改探讨、教育文化及产业的发展模式等方面的最新成果,集教育教学信息及科研的指导性、理论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是一本以教育信息报道和科研成果展示为主,兼具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国家级教育类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将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搭建一个学术交流、成果展示、合作共进的平台,充分展现我国教育工作者积极工作的精神面貌及相应的业绩成就,成为教育工作者评定科研成果及职称的好帮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全球人才流动与高端人才引进:国际经验与本土路径

    李志民
    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探讨全球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才作为国家核心资源的重要性与全球流动趋势.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和教育国际化驱动人才全球流动,各国和企业采取主动策略引进人才.我国正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助力构建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通过分析我国引进人才目标、举措、成效,以及国际经验,文章提出强化顶层规划、深化人才培养、优化人才环境、加强国际合作等建设路径.

    人才引进高端人才人才中心人才流动

    推进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建设构建中国特色人才评价体系

    王云海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提高人才竞争力是高校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使命和担当.本刊编辑部联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学者,对高等教育如何更好地助力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提出思考和建议.当前,高校在科研人才培养、团队建设和教师"引育留用"等方面面临缺乏多元化的人才引进方式、评价机制不健全、个性化的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支持缺失等挑战,影响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基于对当前高校人才工作理念与目标的阐释、现状和问题的研判,专家学者对高等教育如何更好地助力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提出思考和建议.在人才评价方面,应该从树立中国特色的人才评价理念、培养世界一流的人才评价专家、建立世界领先的人才评价标准、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四个维度出发,构建中国特色世界领先的人才评价体系.在高校助力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建设路径方面,高校应以多维赋能为目标,明确人才工作逻辑起点;以有效聚能为保障,筑牢人才工作发展根基;以动态蓄能为核心,增强人才工作内生动力;以充分释能为驱动,促进人才工作提质增效.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方面,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要持续强化人才培养基础作用,汇聚高水平人才,打造科技自立自强先锋队.在高校人事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可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原则,以党管人才为引领,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学科调整为契机,全面整合资源搭建优势平台;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深化机制创新助力人才汇聚;以优化服务为保障,营造人才环境激发创新活力.

    世界重要人才中心高等教育人才评价创新高地

    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打造高校人才工作能量场

    张皓
    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提高人才竞争力是高校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使命和担当.本刊编辑部联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学者,对高等教育如何更好地助力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提出思考和建议.当前,高校在科研人才培养、团队建设和教师"引育留用"等方面面临缺乏多元化的人才引进方式、评价机制不健全、个性化的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支持缺失等挑战,影响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基于对当前高校人才工作理念与目标的阐释、现状和问题的研判,专家学者对高等教育如何更好地助力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提出思考和建议.在人才评价方面,应该从树立中国特色的人才评价理念、培养世界一流的人才评价专家、建立世界领先的人才评价标准、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四个维度出发,构建中国特色世界领先的人才评价体系.在高校助力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建设路径方面,高校应以多维赋能为目标,明确人才工作逻辑起点;以有效聚能为保障,筑牢人才工作发展根基;以动态蓄能为核心,增强人才工作内生动力;以充分释能为驱动,促进人才工作提质增效.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方面,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要持续强化人才培养基础作用,汇聚高水平人才,打造科技自立自强先锋队.在高校人事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可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原则,以党管人才为引领,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学科调整为契机,全面整合资源搭建优势平台;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深化机制创新助力人才汇聚;以优化服务为保障,营造人才环境激发创新活力.

    世界重要人才中心高等教育人才评价创新高地

    在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中发挥高校人才培养地和创新策源地作用

    林松涛
    1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提高人才竞争力是高校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使命和担当.本刊编辑部联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学者,对高等教育如何更好地助力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提出思考和建议.当前,高校在科研人才培养、团队建设和教师"引育留用"等方面面临缺乏多元化的人才引进方式、评价机制不健全、个性化的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支持缺失等挑战,影响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基于对当前高校人才工作理念与目标的阐释、现状和问题的研判,专家学者对高等教育如何更好地助力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提出思考和建议.在人才评价方面,应该从树立中国特色的人才评价理念、培养世界一流的人才评价专家、建立世界领先的人才评价标准、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四个维度出发,构建中国特色世界领先的人才评价体系.在高校助力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建设路径方面,高校应以多维赋能为目标,明确人才工作逻辑起点;以有效聚能为保障,筑牢人才工作发展根基;以动态蓄能为核心,增强人才工作内生动力;以充分释能为驱动,促进人才工作提质增效.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方面,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要持续强化人才培养基础作用,汇聚高水平人才,打造科技自立自强先锋队.在高校人事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可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原则,以党管人才为引领,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学科调整为契机,全面整合资源搭建优势平台;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深化机制创新助力人才汇聚;以优化服务为保障,营造人才环境激发创新活力.

    世界重要人才中心高等教育人才评价创新高地

    打造人才高地: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有效路径

    张春雷
    16-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提高人才竞争力是高校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使命和担当.本刊编辑部联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学者,对高等教育如何更好地助力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提出思考和建议.当前,高校在科研人才培养、团队建设和教师"引育留用"等方面面临缺乏多元化的人才引进方式、评价机制不健全、个性化的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支持缺失等挑战,影响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基于对当前高校人才工作理念与目标的阐释、现状和问题的研判,专家学者对高等教育如何更好地助力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提出思考和建议.在人才评价方面,应该从树立中国特色的人才评价理念、培养世界一流的人才评价专家、建立世界领先的人才评价标准、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四个维度出发,构建中国特色世界领先的人才评价体系.在高校助力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建设路径方面,高校应以多维赋能为目标,明确人才工作逻辑起点;以有效聚能为保障,筑牢人才工作发展根基;以动态蓄能为核心,增强人才工作内生动力;以充分释能为驱动,促进人才工作提质增效.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方面,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要持续强化人才培养基础作用,汇聚高水平人才,打造科技自立自强先锋队.在高校人事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可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原则,以党管人才为引领,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学科调整为契机,全面整合资源搭建优势平台;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深化机制创新助力人才汇聚;以优化服务为保障,营造人才环境激发创新活力.

    世界重要人才中心高等教育人才评价创新高地

    加快建设世界人才中心的高校力量

    隋熠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提高人才竞争力是高校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使命和担当.本刊编辑部联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学者,对高等教育如何更好地助力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提出思考和建议.当前,高校在科研人才培养、团队建设和教师"引育留用"等方面面临缺乏多元化的人才引进方式、评价机制不健全、个性化的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支持缺失等挑战,影响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基于对当前高校人才工作理念与目标的阐释、现状和问题的研判,专家学者对高等教育如何更好地助力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提出思考和建议.在人才评价方面,应该从树立中国特色的人才评价理念、培养世界一流的人才评价专家、建立世界领先的人才评价标准、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四个维度出发,构建中国特色世界领先的人才评价体系.在高校助力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建设路径方面,高校应以多维赋能为目标,明确人才工作逻辑起点;以有效聚能为保障,筑牢人才工作发展根基;以动态蓄能为核心,增强人才工作内生动力;以充分释能为驱动,促进人才工作提质增效.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方面,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要持续强化人才培养基础作用,汇聚高水平人才,打造科技自立自强先锋队.在高校人事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可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原则,以党管人才为引领,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学科调整为契机,全面整合资源搭建优势平台;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深化机制创新助力人才汇聚;以优化服务为保障,营造人才环境激发创新活力.

    世界重要人才中心高等教育人才评价创新高地

    日本"共创基地"建设:内涵、动因和推进方向

    郭凌晨饶从满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创基地"作为日本高等教育领域一项新的政策创意,是各国立大学在国家的支援下,通过软硬一体化的设施开发和管理,实现整个校园的有机连接,从而将其打造为各利益相关方相互联系、共同创造的场所和空间.在数字化转型这一时代背景和"5.0社会"建设这一具身情境下,各利益相关方对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功能,以及大学的基础设施产生了新期待,然而日本大学当前校园设施老旧化的现状制约了相关功能的发挥,难以满足各主体的需求.为此,日本政府基于已有的制度脉络和现有的设施开发计划,提出了"共创基地"的政策构想.为了促进"共创基地"建设由理念转化为行动,日本成立了"促进国立大学法人设施建设调查研究合作者会议",对已开展的符合"共创理念"的大学设施建设项目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总结各高校的举措要点,将"共创基地"的目标愿景提炼为四种主要类型,分别为:推进领先世界的前沿研究、为振兴地区产业作贡献、促进人才培养、致力于地区社会课题的解决.在此基础上,"促进国立大学法人设施建设调查研究合作者会议"以今后如何更好地推进"共创基地"建设为取向,对国家、国立大学法人、地区政府、产业界等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致力于推进"共创基地"建设的大学提供指导和参考.

    日本大学共创基地5.0社会数字化时代

    发达国家医学教育发展特征、挑战和改革趋势——以英法荷美日为例

    赵宏媚熊梓吟陆程程李剑...
    2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医学教育体系不断演变,各国医学教育采取不同的策略方法,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发展需求和医疗需求.文章对英国、法国、荷兰、美国和日本五个发达国家的医学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剖析其医学教育体系特征、面临的挑战及共性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医学教育改革提供借鉴.研究表明,英国具备灵活多元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法国设置了高标准选拔机制、荷兰展现了"医学+X"人才培养的区域协同性、美国重视群体多样性和科研能力培养、日本关注实践导向和伦理教育.各国分别面临着课程内容与临床实践脱节、考试压力下的教育资源浪费、实习机会分配和质量发展不均衡、教育高成本和学生债务负担重、教育体系未能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需求的主要挑战.各国医学教育体现出扩大规模、培养复合型人才、推进现代技术和医学教育的深度融合、"以患者为中心"开展人才培养的共性发展趋势.

    医学教育核心特征主要挑战共性发展趋势

    建构可持续型大学的战略与路径——以法国巴黎多芬大学为例

    张梦琦刘美含
    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构可持续发展的大学是当今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变革的一项重要议题.面对人类世时代对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法国将建设可持续型大学纳入国家生态转型战略中,并获得大学的积极响应.作为法国可持续型大学建设的典范,巴黎文理大学联盟成员巴黎多芬大学提出了以承担社会与环境责任为基础、以教学—科研—组织运行为支点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该校通过完善"大学社会责任"治理体系,发起多元化的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优化组织运行对环境的影响和鼓励师生参与可持续校园建设,以践行可持续发展承诺.其战略规划和行动路径为我国完善大学治理模式,培养对可持续发展有责任感的跨学科人才和创设多主体参与的可持续校园生态提供了有益经验.

    法国可持续型大学巴黎多芬大学可持续发展战略与路径

    可持续发展教育评价指标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关联性分析——美国可持续性监测评估与分级系统研究

    代林利王娴娴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可持续发展教育评价在可持续发展教育实施过程中具有"指挥棒"作用.文章通过将美国高等教育可持续性促进会推出并在全球得到广泛应用的可持续性监测评估与分级系统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进行内容共现与结构映射分析,发现美国可持续性监测评估与分级系统全面覆盖了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且大部分指标与可持续发展目标有强共现对应关系,能够较强程度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美国可持续性监测评估与分级系统对宏大的社会性目标、基本的可持续发展设施、健康保障和生产经济要素类目标的共现强度依次递进,一定程度上凸显了"以人为本"的特点,但仍然存在社会性目标的结构性错位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情境化的指标建构方式.

    可持续发展教育美国可持续性监测评估与分级系统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内容共现结构映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