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建筑
世界建筑

王路

月刊

1002-4832

010-62785799 62781318

100084

北京清华大学建筑馆

世界建筑/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专业技术性刊物。报道国内外建筑科学的最新成果,刊登世界各国城乡规划和园林建筑实例,介绍各种建筑流派及世界著名建筑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前策划—后评估"智能化的逻辑与研究进展

    苗志坚庄惟敏
    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深入分析大型公共建筑建立"前策划—后评估"闭环机制的必要性,引入图拓扑理论与泛在感知技术助力实现智能策划与智慧评估技术.以大型公共建筑前策划—后评估智能化关键技术为目标,分层分级细化研究任务,并明确每一环节具体的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研究目标,同时系统分析了应用示范项目在整个研究中的重要性,数据规划在整体闭环逻辑中的贯穿作用.提出了近期研究成果,智能策划与智慧后评估专项技术.未来,按照既有研究计划进一步落实应用示范与验证性应用,积累一批智能化经验成果,打通建筑项目智能管控数据链.

    前策划—后评估智能化图拓扑泛在感知

    "双碳目标下的建筑城市一体化与立体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概述

    李兴钢曹颖赵希翟建宇...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碳目标下的建筑城市一体化与立体化关键技术研究"(2023YFC3804100)项目属于"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城镇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项目以多站点聚合的城市综合功能地段为主要研究对象,将构建、集成并示范建筑城市一体化与立体化成套设计方法和关键技术,为城市优化布局、完善功能、提高效能和转变发展方式提供科学量化依据,通过促进空间立体集约、交通动态优化、减碳技术集成的方式推动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及双碳目标.

    双碳目标建筑城市一体化城市形态立体化

    标识出现位置对地铁站内行人寻路效率的影响:以上海市人民广场地铁站为例

    梅笑寒蒋应红张利
    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标识系统的设计对乘客在地铁站寻路的空间体验有直接影响.本研究以上海市人民广场地铁站为例,基于人因分析方法,探讨了地铁站标识出现位置对寻路效率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分析人们识别引导标识时的位置选择,发现通过将标识放置在距离路径决策点理想范围内,同时避免引导信息先于决策点出现,可显著提升人民广场地铁站的寻路效率.本研究尝试为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标识系统的设计布局提供参考.

    地铁站标识设计寻路人因分析

    超高层新型垂直疏散理念及技术研究

    陈璐汪恒李雪萌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我国目前超高层建筑人员疏散方式单一,实际应用中疏散时间长、对人员体力和心理要求高的问题,以提升超高层建筑人员疏散的安全性能为目标,本研究提出了3类可适用于既有和新建超高层建筑的新型垂直疏散理念和技术,并研究其疏散性能、适用场景和设计要点.

    超高层建筑新型疏散技术疏散电梯无动力装置外向型疏散

    面向多场景的新型建筑3D打印发展综述及关键科学问题

    吴昊袁烽
    29-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3D打印是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实现我国城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目标的重要路径.自2015年以来,全球建筑3D打印研究热度及项目实践呈现出飞速增长趋势,亟待从建筑设计层面出发,实现以设计思维引领的全局规划.本文对国内外建筑3D打印的总体发展趋势、建造策略、打印装备、控制软件、应用场景及固废打印材料等方面进行调研分析,从材料制备,到构件设计,再到系统整合3个层次提出开展新型建筑3D打印相关研究应解决的3个关键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应重点关注的3个方向:设计引领、装备创新、性能驱动,以指导"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研究.

    建筑3D打印智能建造性能化建构多场景应用

    太阳能富集区零碳建筑研究的基础科学问题

    杨柳王登甲刘衍罗智星...
    3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领域尽快实施推广零碳建筑,对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太阳能富集区"是指《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GB/T 37526-2019)中划定的我国单位面积年水平面总辐照量≥6300MJ的太阳能资源最丰富区,主要分布在我国青藏高原地区,有着极其特殊的地域特征:冬季寒冷,建筑采暖周期长,运行碳排放高;辐射强烈,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建筑设备系统运行稳定性差、效率低;常规能源稀缺,但辐射资源丰富且地域广阔,降低了规模化利用太阳能的成本,具备率先实现区域性建筑碳中和目标的禀赋条件.在国家和建筑行业双碳战略目标任务的整体布局下,获得了"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太阳能富集区零碳建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支持,该项目探索完全以太阳能为驱动能源,即能源端脱碳体系下,结合该区域的建筑特征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研究适配的零碳建筑技术路径、设计方法及其技术支撑体系,争取实现区域零碳建筑先行示范.本文旨在提出太阳能富集区零碳建筑研究基础科学问题的若干建议,为关键技术研发和工程示范提供理论基础.

    太阳能富集区零碳建筑总体路径科学问题

    零碳建筑控制指标体系和科技示范工程研究

    徐伟杨芯岩王珂张时聪...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建筑领域碳排放受到广泛关注.为应对这一挑战,我国启动了"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零碳建筑控制指标及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以下简称"零碳建筑项目").截至中期,零碳建筑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包括提出建筑碳排放标准化计算方法,建立低碳、近零碳、零碳建筑及区域碳排放控制指标体系,编制国家标准《零碳建筑技术标准》.零碳建筑项目开展科技示范工程,验证零碳建筑技术体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成果将为我国建筑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零碳建筑控制指标国家标准科技示范工程

    应县木塔结构稳定性评估预问题之我见

    刘畅赵寿堂王昂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项目《应县木塔结构稳定性评估与保护研究》研究指南在明确常规研究内容的同时,强调了"研究应县木塔营建历史、形制、用材原则,构件劣化特征与损伤累积效应关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研究团队认为该问题正是应县木塔结构稳定性评估工作的基础性"预问题",并就此进行延伸思考,提出此"预问题"的3个方面及解决问题的相应技术路线.

    应县木塔稳定性预问题理想模型材料损伤变形累积

    桥梁文物预防性保护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淳庆韩宜丹李可镜宋焕...
    5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桥梁文物保护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意义.针对当前桥梁文物保护中存在的"承灾机理不清、风险评估不准、隐患排查不全"等瓶颈问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桥梁文物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关键技术与示范》以"结构承灾机理—风险评估方法—预防性保护技术—工程应用示范"为主线展开研究,旨在建立考虑残损状态下古代砖石拱桥和木廊桥承灾机理的风险定量评估方法,研发桥梁文物隐患排查技术和风险监测平台构建技术,实现方便操作和高效智能的桥梁文物预防性保护目标,研究成果将提升我国桥梁文物保护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水平.

    桥梁文物预防性保护承灾机理风险评估隐患排查

    人工智能赋能下的城市风貌评价理论知识图谱建构

    叶宇武静芬李翔宁
    6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城市风貌构成及其评价理论系统认知的缺乏,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千城一面"的现象日益明显.本研究结合检索增强生成与提示工程的技术优势,探索了人工智能赋能下的城市风貌评价理论知识图谱的构建路径,进而实现城市风貌评价理论的知识映射与深化认知.一方面为城市风貌管控与设计决策提供有效支持,另一方面为"AI for Architecture"新范式的建构提供理论层面的赋能.

    人工智能城市风貌评价知识图谱大语言模型检索增强生成提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