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陈凯先

双月刊

1674-3849

wst@casipm.ac.cn

010-62616352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思源楼12层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Journal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是在科技部社会发展司、中科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教司指导下创办的,集战略性、政策性、指导性和学术性为一体的先导性科技期刊,具有很高的权威性,是目前国内中医药界最活跃、影响最大、对社会贡献最大的期刊之一。2005年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本刊面向全国中医药管理、科研、生产、流通、教学、临床、 出口等有关部门和人员。其宗旨是弘扬中医药,宣传中医药发展战略,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和知识产权保护,使中药产业成为21世纪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进而造福全人类。   主要刊登内容:国家有关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部署、进展及 相关政策:从药材种子选育、栽培、饮片炮制直至中药新药研究开发过程中的基础性研究成果、方法、标准等:从药材直至成药的产业化发展趋势与实践;中药系列标准规范的研究、制定与实践;中医药国际市场需求、前景,国际化的战略、政策、措施及范例,中药进入各国的途径、申报程序等;国内外有关部门中药、植物药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现状、措施及典型实例;利用信息技术加速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其它有关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等。   主要栏目:中药现代化专论、战略决策与法规、思路与方法、高技术应用、药学前言、中药资源保护、药品分析与鉴定、基础研究 与临床应用、市场评述与展望、知识产权保护、中药材生产与基地建设、产业经济研究等。  本刊作为唯一一本国家级中医药现代化杂志,为科研、教学部门 等医疗单位和产业部门介绍最新成果、促进中医药成果转化、宣传临床经验、展示新技术、新工艺,促进中药规范化、规模化。   本刊现己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药学文摘》、《中国药学文献数据库》列为收录源期刊。  本杂志为双月刊,全年6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精益求精,深耕肺络理论研究;继往开来,加速临床成果转化——记辽宁中医药大学吕晓东教授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

    2187-2197页

    国内《生药学》教材90年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陈启桢辛天怡许文杰黄远浩...
    2198-2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生药学》教材版本数量多、内容结构复杂、更新速度快,迫切需要进行系统性整理与归纳。借助国家图书馆等信息来源,整合90种《生药学》教材版本,依据内容结构分为3种教材类型:综合型、基础型及应用型。对出版趋势、分类法使用等出版计量与内容进行分析,认为《生药学》教材出版、内容结构安排与学科同时期发展呈现一定相关性。通过梳理《生药学》教材90年变迁历史和剖析该领域前沿主题,提出未来发展相关建议:生药学宜与中药鉴定学相互借鉴并严格区分;教材内容可结合前沿技术拓展范围;强化教材结构调整与归纳总结。本文对新版《生药学》教材编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有助于提升教材水平与整体质量,促进学科专业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推动中药现代化发展。

    《生药学》教材教材分类变迁史计量分析

    基于脉图参数构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肾损害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

    张梦楚赵倩倩解天骁郭睿...
    2212-2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基于脉图参数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肾损害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择2018年8月-2021年6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18例,根据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肾损害评估标准分为高血压无肾损害组和高血压伴肾损害组。采集患者一般资料、血生化指标,应用SMART-Ⅰ型中医脉象数字化分析仪检测脉图参数,比较2组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参数;应用R Studio构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肾损害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评估。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伴肾损害组的年龄、血清尿酸、血清肌酐、尿素氮、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显著高于无肾损害组(P<0。05),目前舒张压显著低于无肾损害组(P<0。01)。原发性高血压伴肾损害组脉图参数H4、H3/H1、H4/H1、H5/H1、T1/T4、W1/T显著低于无肾损伤组(P<0。01),As/Ad显著高于无肾损伤组(P<0。01)。年龄、目前舒张压、H4/H1、T1/T4、W1/T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肾损害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检验,ROC曲线下面积为0。703(95%CI:0。625-0。781),校正曲线与理想曲线拟合较好,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表明该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校准度。结论 基于脉图参数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肾损害的发生风险,可为临床预测高血压伴发肾损害风险提供参考依据。

    高血压肾损害脉图参数列线图模型

    细胞自噬在中药源性肝损伤中的双重作用及防治策略研究进展

    章婷萍李梦雨顾春宇胡璟祺...
    2219-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梳理细胞自噬与中药源性肝损伤的相互作用和肝损伤发生机制,并就中药源性肝损伤防治策略进行总结。方法 基于中国知网、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检索,查阅近十年内关于细胞自噬及中药源性肝损伤相关文献,阐明细胞自噬与疾病发生间的关系,归纳细胞自噬引起中药源性肝损伤的常见药物及作用机制,总结中药源性肝损伤的防治策略。结果 细胞自噬在中药源性肝损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双重调控作用,细胞自噬在过分活跃或过度抑制的情况下可通过影响自噬通路或自噬相关分子的表达,诱发中药源性肝损伤。结论 细胞自噬通路的调控,有望成为防治中药源性肝损伤的新途径,针对性的制定防治策略是实现中草药安全性风险监测的重要措施。

    细胞自噬中药源性肝损伤信号通路防治策略作用机制

    14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语音特征研究

    沙娇娇陆洲江涛许家佗...
    2229-2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现代声诊技术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语音特征,以期为COPD患者中医信息化诊断提供一定的声诊客观依据。方法 采集COPD组与对照组的语音信号,通过现代语音分析方法提取特征参数,分析COPD患者的声诊特征。结果 COPD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两组语音特征具有显著差异(P<0。05)。COPD组不同严重程度的语音特征比较,各组语音特征具有显著差异(P<0。05),且随严重程度变化表现出一定的趋势。COPD组不同证型的语音特征比较,各组语音特征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两比较时,各证型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有一定特点。结论 COPD及其不同证型患者的语音特征存在一定规律,可以为COPD的诊断及中医辨证提供客观化的参考依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声诊语音特征中医证型

    中医药抗幽门螺杆菌黏附机制的研究进展

    张新悦黄超群吕文亮
    2236-2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幽门螺杆菌在全世界的感染率居高不下,早期防治幽门螺杆菌感染至关重要。防治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首要任务是抗黏附,中医药抗黏附靶点多样,优势明显。幽门螺杆菌的黏附机制主要有酸适应、黏附素与受体结合及胃内微生态改变。中医药抗黏附的作用机制可分为构建胃黏膜屏障、抑制幽门螺杆菌黏附素表达及改变幽门螺杆菌生存环境的直接抗黏附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间接抗黏附。现综述近年来中医药抗幽门螺杆菌黏附的药效机制,旨在为幽门螺杆菌黏附机制研究和中医药防治幽门螺杆菌感染提供新思路。

    中医药幽门螺杆菌黏附药效机制综述

    基于数据可视化分析郑洪新教授治疗不寐兼郁证的核心组方与用药特色

    赵乙川杨硕郑洪新
    2242-2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R语言等多种数据挖掘可视化软件,对郑洪新教授治疗不寐兼郁证的临床病例集进行可视化展示,分析其核心组方与用药特色,以期治疗此类病证的临床推广应用。方法 收集郑洪新教授2020。4。28-2024。1。24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及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出诊期间,明确诊断为不寐兼郁证的有效病例237个,录入患者诊疗信息,建立Excel 2023数据库,通过RStudio(4。3。3)、IBM SPSS Modeler18。0、Cytoscape、Origin。2021、Gephi等多种统计与可视化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并总结核心组方与用药特色。结果 通过对郑洪新教授临床病例集的数据挖掘,得出治疗不寐兼郁证的核心关联规则源自《伤寒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和解少阳枢机"与《备急千金要方》开心散的"开窍、宁心、安神",加减用药特色可分为益气健脾、理气和胃、补益肝肾、解毒消痈、和胃降逆、制酸止痛、清心除烦,镇心安神、养血敛汗、养心安神10类。结论 郑教授治疗不寐兼郁证的核心组方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开心散加减,用药特色以调和脾胃为要,调和气血、调和脏腑为重。

    郑洪新数据可视化分析不寐兼郁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开心散名老中医经验

    网络药理学联合circRNA研究凉血通瘀方干预脑出血急性期药效机制

    李薇懿王燕李国春
    2254-2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研究凉血通瘀方对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脑出血急性期环状RNA(circRNA)的作用靶点及可能相关信号通路,探讨凉血通瘀方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药效机制。方法 将SHR分成模型组、实验组及空白组,模型组、实验组构建脑出血SHR模型,并对SHR神经功能损伤进行评分。术后实验组给予凉血通瘀方,模型组、空白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各5天。借助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3组SHR脑组织样本中circRNA,对显著差异表达的circRNA进行聚类分析、GO和KEGG富集分析。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RT-PCR)验证差异倍数排名前5的显著差异circRNA的表达情况。将显著差异表达的circRNA转化为人类同源基因,结合课题组前期筛选的脑出血急性期治疗靶点,得到交集靶点输入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结果 测序结果为显著差异表达的circRNA共有150个,其中60个为上调、90个为下调circRNA。RT-PCR验证结果显示前5名circRNA的表达趋势与高通量测序结果一致。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凉血通瘀方中赤芍、大黄、地黄、牡丹皮、石菖蒲和三七6味中药里多种活性成分对应脑出血急性期治疗靶点PRKCA,即CIRI_circ_105 30的亲本基因。849条GO富集条目中有CIRI_circ_10530亲本基因分布的共209条;149条KEGG信号通路中CIRI_circ_10530亲本基因分布在62条信号通路中。其中大黄是凉血通瘀方中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重要中药,山柰酚、大黄素和槲皮素为药效机制的重要活性成分。结论 凉血通瘀方干预脑出血急性期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山柰酚、槲皮素和大黄素等关键活性成分激活PRKCA,并调控PKC影响其关键信号通路有关。

    凉血通瘀方脑出血急性期circRNA网络药理学转录组学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实验验证探究马齿苋治疗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

    任思思陆璐潘家姝刘宇婧...
    2265-2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的方法分析马齿苋治疗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借助TCMSP、ETCM数据库获取马齿苋的有效成分及靶点,通过Genecards、Drugbank、OMIM数据库检索与CRC相关的靶点,将两者的靶点导入Venny数据库、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平台构建PPI蛋白互作网路,用Metascape数据库和微生信平台对共同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将有效成分和关键靶点使用Autodock和Pymol软件进行分子对接。构建AOM/DSS诱导的小鼠CRC模型,给予马齿苋干预,观察其结肠组织病理变化,使用qRT-PCR实验、Western blot实验对关键靶点进行验证。此外,采用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作用于HCT116细胞,观察对细胞增殖影响并计算IC50,并使用qRT-PCR实验、Western blot实验进行验证。结果 网络药理学获得马齿苋的有效成分11个和对应靶点209个靶点,疾病靶点2667个。通过结果分析,预测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等有效成分通过IL6、TP53、IL1β等关键靶点,参与了细胞对脂质的反应等生物学过程,与Pathways in cance等通路密切相关。分子对接可知,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与IL6、TP53、IL1β具有较好的亲和力。体内实验证实马齿苋可显著抑制小鼠结肠肿瘤的发生,并抑制IL6、IL1β炎症因子水平及提高P53蛋白的表达水平。体外实验表明,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可不同程度抑制HCT116细胞增殖,木犀草素可抑制IL6、IL1β表达,上调P53表达。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体内外实验,证实了马齿苋治疗结直肠癌"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揭示其抑制炎症进而延缓炎癌转化可能是其潜在的治疗途径之一,为其进一步的机制探索和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

    马齿苋结直肠癌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炎癌转化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实验验证"探索珍珠通络丸治疗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机制研究

    董鹏飞周霖王肖辉薛连平...
    2278-2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研究珍珠通络丸治疗周围神经病变的药效物质和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TCMSP数据库并结合相关文献确定珍珠通络丸的活性成分;采用TCMSP、SwissTarget Prediction、GeneCard、OMIM和DisGeNET数据库预测珍珠通络丸活性成分靶点和周围神经病变相关靶点,取两者交集作为珍珠通络丸治疗周围神经病变的关键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获得交集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运用Cytoscape 3。9。1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借助DAVID数据库对得到的关键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通路注释分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肼高分辨质谱联用仪(UHPLC-Q-Orbitrap HRMS)技术表征珍珠通络丸的主要化学成分,并进一步采用分子对接和动物、细胞实验探究珍珠通络丸治疗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机制。结果 本研究共筛选出珍珠通络丸147个潜在活性成分和333个交集靶点;GO功能和KEGG通络分析发现这些靶点主要涉及 MAPK signaling pathway、NF-κB signaling pathway、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MAPK级联、炎症反应等。经高分辨质谱进一步确认,并以Dgree值>中位数的活性成分为鉴定目标,从珍珠通络丸中共鉴定出33个主要活性成分。分子对接结果进一步显示珍珠通络丸中木犀草素、槲皮素、色氨酸、精氨酸和山柰酚与关键靶点之间具有良好的结合作用。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木犀草素、槲皮素、色氨酸能显著抑制炎症细胞中MAPK8、P65和TNF蛋白的表达。动物实验表明,珍珠通络丸能够显著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的痛觉敏化,这可能与调节背根神经节中MAPK8、P65和TNF蛋白的表达有关。结论 珍珠通络丸中可能通过作用于MAPK8、P65和TNF靶点发挥治疗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本研究为珍珠通络丸治疗周围神经病变作用机制和药效物质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珍珠通络丸周围神经病变UHPLC-Q-OrbitrapHRMS化学成分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