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中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中医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世界中医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李振吉

月刊

1673-7202

sjzyyzz@vip.126.com;wfcms2006zzs@163.com

010-58650023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19号财富嘉园A座303室

世界中医药/Journal World Chinese MedicineCHSSCDCSTPCD
查看更多>>《世界中医药》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世界中联的国际性、专业性杂志。拟于2006年11月正式出版,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世界中医药》杂志以增进世界各国中医药学术交流,促进中医药发展为宗旨,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传播中医药文化,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为己任。本刊的办刊方针是提高兼顾普及,继承与创新并重,展现中医药界最具权威的学术成果。《世界中医药》杂志力求做到既能反映世界各国高质量的中医药学术研究成果,又能满足各国中医药从业者提高技能的需要。因此,栏目设置多样,如“科研成果”、“科研动态”、“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临床报道”、“名老中医经验”、“理论研究”、“综述”、“论坛”、“中医药国际标准化”、“中医药教学”等。另外,杂志还登载中医药在各国和地区的发展情况,中医药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各种进修培训信息,向读者推荐新书等。为把《世界中医药》杂志办成国际化精品期刊,使中医药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我们欢迎各界人士为本刊撰写文章或提出建议,共同把《世界中医药》杂志办好。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和网络药理学技术的清肝颗粒质量评价研究

    王璟璐关永霞范建伟李艳芳...
    2035-2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阐明清肝颗粒治疗黄疸性肝炎的物质基础,建立科学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UPLC-Q-Exactive-Orbitrap-MS)技术对清肝颗粒的活性成分进行表征分析;以清肝颗粒中鉴定出的活性成分为目标对象,进行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析,并建立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结果:共鉴定出134个成分,其中黄酮类50个、糖苷类8个、苯丙素类17个、三萜类11个、萜类6个、氨基酸类11个、有机酸类9个、脂肪酸类7个、生物碱类8个、挥发油类5个、醌类1个,并解析了黄酮类、萜类、有机酸类、生物碱类以及糖苷类代表性化合物的裂解规律.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筛选出8个核心靶点.预测了主要活性成分为异甘草素、腺苷、甘草素、鸟苷、4,5-二咖啡酰奎宁酸等.其次,依据可测性、特征性以及活性相关性的原则,建立了 3,4-二咖啡酰奎宁酸、(R,S)-告依春、甘草素、4,5-二咖啡酰奎宁酸和甘草酸铵等5个潜在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结论:筛选出了清肝颗粒治疗黄疸性肝炎的主要药效活性成分,并展开定量研究,可为清肝颗粒质量控制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依据.

    清肝颗粒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定性分析裂解途径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黄疸性肝炎多成分含量测定

    基于指纹图谱和化学计量学的白芍不同炮制品成分差异研究

    任娟刘晓李伟东蔡皓...
    2048-2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的分析方法,探究白芍不同炮制品的化学成分差异性,筛选差异标志物,为建立白芍及其炮制品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建立白芍不同炮制品HPLC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计算相似度,标定共有峰并进行指认及归属;采用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出白芍不同炮制品的差异性标志物.结果:生、炒、酒白芍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00,不同白芍炮制品共标定17个共有峰,指认并归属7个成分;分层聚类分析(HCA)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可将生、炒、酒白芍明显区分;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结果表明,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没食子酸、芍药苷是生、酒白芍的主要差异性标志物,没食子酸、芍药苷、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1个未知成分和芍药新苷是生、炒白芍的主要差异性标志物.结论: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没食子酸、芍药苷和芍药新苷可作为白芍不同炮制品的质量标准研究指标成分.

    白芍炮制指纹图谱分层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玄参净制去芦的必要性研究

    程水清叶先文徐新房文佳...
    2055-2061,20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去除玄参芦头对净制玄参药材是否具有必要性.方法:通过对比不同批次玄参药材根和芦头净制后得率、含水量以及浸出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哈巴苷、哈巴俄苷、安格洛苷C、麦角甾苷、肉桂酸5个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并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玄参多糖,且对上述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PCA),采用脂多糖(LPS)诱导小胶质细胞(BV-2细胞)建立炎症模型,通过测定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的释放量,考察玄参根和芦头的抗炎活性,综合评价去除芦头的必要性.结果:玄参中芦头占药材重量的10%~20%,玄参根中浸出物高于芦头;PCA结果显示将玄参根和芦头区分为2大类,哈巴苷、哈巴俄苷、肉桂酸以及多糖类活性成分以玄参根中含量高,但芦头中也有较大的贡献,而玄参芦头以安格洛苷C、麦角甾苷含量较多;玄参根和芦头的抗炎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按照传统习惯,玄参净制去芦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但玄参芦头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在提取物制备等方面进一步挖掘利用.

    玄参玄参芦头净制多组分同时测定多糖主成分分析BV-2细胞抗炎活性

    基于液质联用技术与网络药理学的生姜质量标志物研究

    朱萱萱王心威李军梅孟硕...
    2062-20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技术和网络药理学对生姜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方法: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对生姜中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运用网络药理学分析生姜传统功效的现代药理作用机制从而初步探索生姜的Q-Marker,并利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活性成分与靶点蛋白的结合活性.结果:通过UPLC-Q-TOF-MS/MS技术共分析得到生姜中48种化学成分,筛选后得到活性成分33个,以这33个活性成分为Q-Marker候选成分做网络药理学分析,获得靶点基因508个,作用于157条信号通路,如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大鼠肉瘤蛋白(Ras)信号通路等.该实验初步探究了 8-姜酮(8-gingerone)、6-姜烯酚(6-shogaol)、8-姜酚(8-gingerol)、四氢姜黄素(Tetrahydrocurcumin)、1-脱氢-8-姜二酮(1-dehydro-8-ging-erdione)和(E)-4-(3,7-dimethylocta-2,6-dien-1-yl)-2-methoxy phenol等6个化合物发挥药效的作用机制并预测为生姜的Q-Marker.结论:本研究初步预测了生姜传统功效的Q-Marker.

    生姜鲜药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传统功效作用机制质量标志物

    西洋参-红花有效成分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

    周婷屈凯陈志永李宁...
    2072-20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及细胞实验探讨西洋参-红花有效成分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得西洋参-红花活性成分的干扰靶点,再与GeneCards、TTD等数据库中早期DN基因靶点相映射即为交集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运用Cytoscape 3.8.2软件筛选出核心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运用Cytoscape 3.8.2软件进行"有效成分-关键靶点-通路-疾病"网络图展示;通过Autodock Tools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采用MTT法检测有效成分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活性,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有效成分对炎症介质的影响.结果:得到西洋参-红花治疗早期DN的活性成分有24个,对应的药物靶点207个,其中72个和早期DN相关.网络拓扑参数分析得出了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IL-1β等15个关键靶点,KEGG通路分析筛选出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AGE受体(RAGE)、TNF、低氧诱导因子-1(HIF-1)、IL-17、核因子κB等20个信号通路;分子对接表明IL-6与槲皮素、木犀草素、黄芩素、人参皂苷rh2稳定结合.细胞实验得出西洋参-红花活性成分槲皮素、木犀草素、黄苓素能显著抑制IL-6、TNF-α和IL-1 β表达.结论:本研究初步证实西洋参-红花有效成分能有效抑制早期DN炎症,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为后期深入研究提供了依据.

    西洋参-红花早期糖尿病肾病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细胞实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信号通路炎症介质

    基于生物信息学和体外实验探讨紫草素潜在的抗肿瘤机制

    孙志婷杨慧孟令偿吴静...
    2081-20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紫草素(SHK),一种紫草根部的萘醌类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活性.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和细胞实验,探索SHK在肝细胞肝癌(LIHC)、前列腺腺癌(PRAD)和结肠腺癌(COAD)中的新靶点.方法:通过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及癌症基因图谱(TCGA)获得SHK与3种癌症的交集基因,并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T)网络构建等.体外实验检测SHK对人肝癌细胞(HepG2)、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P C4-2)和人结肠癌细胞(HT-29)的抑制作用,并分析SHK对细胞凋亡及预测靶点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SHK显著抑制3种癌细胞增殖并通过调节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1A(CDKN1A)等基因的表达实现抗肿瘤作用,且与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一致.此外,Kaplan-Meier生存曲线进一步表明CDKN1A等是SHK影响癌症患者生存的重要靶点;CDKN1A和B淋巴细胞瘤-2(BCL-2)是SHK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的核心靶点.结论:SHK可通过人体抑癌基因(P53)/CDKN1A和BCL-2/BCL-2关联X蛋白(BAX)通路诱导癌细胞凋亡.本研究报道了 SHK抑制肿瘤的作用靶点及潜在机制,为含SHK的中草药作为抗肿瘤的潜在药物提供了初步依据.

    生物信息学紫草素肝癌前列腺癌结肠癌靶点细胞凋亡

    解表清里方干预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小鼠的抗病毒作用机制

    马一川姚睿祺明雨晁燕...
    2091-20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解表清里方对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小鼠的抗病毒作用机制.方法:用随机数字法将36只7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及解表清里方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每组6只.空白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滴鼻,其余组小鼠给予甲型流感病毒液于左侧鼻孔滴鼻,每只50 μL.造模2 h后,西药组给予0.037 5 g/(kg·d)磷酸奥司他韦灌胃;解表清里方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分别给予6.05 g/(kg·d)、3.02 g/(kg·d)、1.51 g/(kg·d)解表清里方灌胃.空白组及模型组同时给予生理盐水0.2 mL灌胃,均 1次/d,连续5d.对比各组肺指数、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肺组织病理变化,肺组织中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表达,肺悬液中病毒基因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βK)、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mRNA表达,肺组织中PI3K、AKT、GSK-3β蛋白表达.结果: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和中药高剂量组能降低小鼠肺指数(P<0.05),其他组别能降低肺指数、升高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解表清里方高、中剂量组能减轻小鼠肺部病变程度,西药组、解表清里方高、中剂量组能降低小鼠肺组织中M、NS2病毒基因复制水平(P<0.01或P<0.05);西药组和解表清里方高剂量组能降低小鼠肺组织中mTOR表达水平;西药组、解表清里方高剂量和中剂量组均能显著下调PI3K、AKT和GSK-3β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P<0.01或P<0.05)解表清里方低剂量组在各个方面与模型组相差不显著.结论:解表清里方甲型H1N1流感小鼠有抗病毒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PI3K、AKT、GSK-3β、mTOR表达有关.

    解表清里方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小鼠抗病毒雷帕霉素靶蛋白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糖原合酶激酶3β信号通路细胞自噬细胞凋亡

    电针联合五子衍宗丸通过调节BDNF/TrkB/CREB信号通路对帕金森病小鼠的治疗作用

    贾多唐祎泽张佳樊慧杰...
    2098-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电针联合五子衍宗丸对帕金森病小鼠黑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环磷酸腺苷反应原件结合蛋白(CREB)通路的影响.方法:将108只雄性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五子衍宗丸组、联合观察组、抑制剂组、电针+抑制剂组、五子衍宗丸+抑制剂组、联合+抑制剂组9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抑制剂组外,其余组给予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腹腔注射造模,第1天15 mg/kg,第2天20 mg/kg,第3~7天30 mg/kg,均0.2 mL/次,1次/d.自造模第1天进行干预,电针观察组别给予电针干预,五子衍宗丸观察组别早晚给予五子衍宗丸药液,抑制剂注射组别腹腔注射TrkB抑制剂ANA-12,连续干预14 d.干预结束后对比各组步态实验、旷场实验、爬杆实验结果,小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及BDNF、TrkB、CREB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出现明显的运动障碍,黑质TH平均荧光强度及TH、BDNF、TrkB、CREB蛋白表达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五子衍宗丸组、联合观察组运动障碍均得到改善,黑质TH平均荧光强度及TH、BDNF、TrkB、CREB蛋白表达高(P<0.05);与电针组、五子衍宗丸组比较,联合观察组的运动障碍得到改善,其他指标表达增高(P<0.05).结论:电针联合五子衍宗丸可能通过调控BDNF/TrkB/CREB信号通路来改善PD小鼠的运动障碍,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

    电针五子衍宗丸联合治疗帕金森病小鼠模型行为学酪氨酸羟化酶黑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B/环磷腺苷效应原件结合蛋白通路

    阴虚胃痛胶囊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超微结构和炎症介质的影响

    张晨晨李丹艳朱泠霏李吉磊...
    2106-2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阴虚胃痛胶囊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胃黏膜超微结构及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将72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分为正常组13只和造模组59只,造模组给予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自由饮+灌胃,同时给予饥饱失常法复合因素干预制备CAG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维酶素组及阴虚胃痛胶囊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阴虚胃痛胶囊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分别给予205.2 mg/kg、410.4 mg/kg、820.8 mg/kg阴虚胃痛胶囊溶液灌胃,维酶素组给予270 mg/kg维酶素溶液灌胃,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均1次/d,共干预8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胃黏膜病理情况;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胃黏膜超微结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胃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基因表达;蛋白质免疫法检测胃组织中炎症介质TNF-α、IL-1β和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HE染色显示腺体减少;透射电镜显示壁细胞和主细胞结构被明显破坏,TNF-α、IL-1β的表达高(P<0.05),IL-4、IL-10表达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阴虚胃痛胶囊中剂量、高剂量组及维酶素组HE提示腺体改善,透射电镜提示壁细胞和主细胞结构恢复,胃黏膜中TNF-α、IL-1β表达低(P<0.05),IL-4、IL-10表达高(P<0.05).结论:阴虚胃痛胶囊可明显促进CAG大鼠胃黏膜异常超微结构的恢复,抑制炎症介质TNF-α、1L-1β表达,促进抗炎因子IL-4、IL-10表达.

    阴虚胃痛胶囊慢性萎缩性胃炎超微结构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

    电针刺激对脑出血大鼠运动功能及白质损伤的影响

    游咏梅郑玲饶婷陈白...
    2113-2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电针对脑出血(ICH)大鼠运动功能和白质损伤(WMI)的影响.方法:将36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ICH组、ICH+电针组,每组12只;其中ICH组、ICH+电针组被制备右侧纹状体脑出血模型;ICH+电针组给予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干预,30 min/次,1次/d,连续干预7 d;7 d后采用转角测试、转棒实验测试评估运动功能;劳克坚牢蓝(LFB)染色、髓鞘碱性蛋白(MBP)免疫荧光表达评估WMI情况;神经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核抗原(NeuN)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和神经元损伤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电针治疗降低脑出血大鼠右转的频率、增加转棒停留时间(P<0.05),电针干预能够减少脑出血带来的髓鞘破坏、增加MBP表达、减少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数量和神经元损伤、抑制TNF-α、IL-1β表达(P<0.05).结论:电针通过降低了星形胶质细胞过度活化和神经炎症,减轻纹状体WMI和神经元损伤,促进ICH大鼠运动功能恢复.

    电针曲池足三里脑出血运动功能白质损伤星形胶质细胞神经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