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中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中医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世界中医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李振吉

月刊

1673-7202

sjzyyzz@vip.126.com;wfcms2006zzs@163.com

010-58650023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19号财富嘉园A座303室

世界中医药/Journal World Chinese MedicineCHSSCDCSTPCD
查看更多>>《世界中医药》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世界中联的国际性、专业性杂志。拟于2006年11月正式出版,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世界中医药》杂志以增进世界各国中医药学术交流,促进中医药发展为宗旨,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传播中医药文化,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为己任。本刊的办刊方针是提高兼顾普及,继承与创新并重,展现中医药界最具权威的学术成果。《世界中医药》杂志力求做到既能反映世界各国高质量的中医药学术研究成果,又能满足各国中医药从业者提高技能的需要。因此,栏目设置多样,如“科研成果”、“科研动态”、“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临床报道”、“名老中医经验”、“理论研究”、“综述”、“论坛”、“中医药国际标准化”、“中医药教学”等。另外,杂志还登载中医药在各国和地区的发展情况,中医药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各种进修培训信息,向读者推荐新书等。为把《世界中医药》杂志办成国际化精品期刊,使中医药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我们欢迎各界人士为本刊撰写文章或提出建议,共同把《世界中医药》杂志办好。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面向"肝脾同调、疏运建中"诠释胃癌前状态诊疗教学的创新优化

    徐伟超段雨萌张柳盟杜艳茹...
    3126-3130,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已于2020年被归类为胃癌前状态,成为一种新的疾病分类。应对疾病谱-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倡导"肝脾同调、疏运建中"的学术观点,创新性丰富"肝浊"的理论,深化了肝郁浊毒论。以病证思维为主线,指导临床实践,确立治疗宜以"握枢持中不忘疏肝,防微杜渐不忘补肾,开门祛邪不忘化浊"为治疗原则,并针对此则,创制基于柴胡疏肝散与平胃散的"新肝脾九味药方";关注炎-癌转化,实践"长期看病不等于长期吃药,慢病管理不等于慢病治疗"的新型管理模型。

    胃癌前状态疏运建中、肝脾同调防治"炎-癌"转化慢病管理新肝脾九味药方

    基于脑肠互动探析针刺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作用机制

    宁静安成飞张嘉程谭涛...
    3131-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功能性便秘是多因素、多机制参与的难治性胃肠疾病,脑肠轴失衡被认为是其核心病机。脑-肠轴作为脑与胃肠道的双向调节通道,参与其他发病机制的作用过程,贯穿疾病始终。通过梳理脑-肠轴与功能性便秘的关系,从针刺调节神经系统、脑-肠肽、肠道菌群、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以及中医治疗的理论依据出发,多角度探析针刺通过脑-肠轴治疗功能性便秘的可能作用机制,以期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脑-肠轴针刺功能性便秘神经系统脑-肠肽肠道菌群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作用机制

    化浊解毒通络方治疗胃癌前病变浊毒蕴胃证患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张志威宋梦蝶毛宇湘杨静...
    3137-3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化浊解毒通络方治疗胃癌前病变浊毒蕴胃证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就诊于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的胃癌前病变浊毒蕴胃证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给予化浊解毒通络方治疗;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口服,3次/d,4片/次。2组均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胃黏膜组织中音猬因子(Shh)信号通路关键因子胶质瘤相关癌基因蛋白-1(Gli1)、融合抑制因子(SUFU)、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表达,观察2组治疗期间的安全性指标,对比2组中医证候疗效、胃镜疗效、病理疗效。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胃镜、病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Gli1、SUFU、CyclinD1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呈棕黄色颗粒状。治疗前,2组患者胃黏膜组织中Gli1、SUFU、Cy-clinD1蛋白表达(密度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胃黏膜组织中Gli1、CyclinD1蛋白表达均较治疗后降低,SUFU蛋白表达均较治疗后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明显(均P<0。05)。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胃黏膜组织中Gli1、SUFU、CyclinD1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胃黏膜组织中Gli1、CyclinD1蛋白表达均较治疗后降低,SUFU蛋白表达均较治疗后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明显(均P<0。05)。2组患者在服药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化浊解毒通络方治疗胃癌前病变浊毒蕴胃证患者疗效优于胃复春片,其作用机制与可能与调控Shh信号通路关键因子Gli1、SUFU、CyclinD1的表达有关。

    胃癌前病变化浊解毒通络方浊毒蕴胃证机制音猬因子信号通路胶质瘤相关癌基因蛋白-1融合抑制因子细胞周期蛋白D1

    脉络舒通丸在低位肛瘘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观察

    战学雷张志强喻航王孟奇...
    3143-3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脉络舒通丸在低位肛瘘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4年1月至4月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收治的低位肛瘘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手术治疗。按照简单随机化分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35)。对照组患者行肛瘘切开挂线术;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诊疗的基础上,于术后6 h给予脉络舒通丸口服,4 g/次,3次/d,连服7 d。对比2组术后第1、4、7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住院时间、痊愈时间、疗效。结果:术后第1、4、7天,观察组VAS及血清PCT、CP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痊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疼痛程度较对照组减轻,炎症水平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平均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结论:低位肛瘘术后应用脉络舒通丸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缓解炎症反应,缩短治愈时间,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脉络舒通丸在促进低位肛瘘术后患者的快速康复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且安全性良好,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

    低位肛瘘脉络舒通丸视觉模拟评分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住愈时间肛瘘切开挂线术临床疗效

    中医导引术客观化评价的方法及其思考与展望

    王颖王烨王智田思玮...
    3147-3151,3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导引术为许多慢性疾病和身心疾病提供了中医非药物治疗方案,为中医特色运动疗法,但尚未形成治疗体系和疗效评价方法。目前,红外热成像技术可客观分析导引术习练对人体气血循环和脏腑功能的影响,体表温度变化可反映内在生理病理;脉诊技术则通过分析脉象图的变化来评估导引术习练的效果。未来可通过技术整合,并结合体育学、心理学等学科融合研究,为其客观化评价提供科学支持。结合前期研究基础,深入挖掘脑电、心率变异性等生理心理指标在导引术习练中的变化,结合机器学习技术,利用人工智能推动中医现代化与数字化,开发智能化评价体系,为导引术的应用提供参考,提升中医传统疗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可能性和潜力。

    导引术运动疗法红外热成像技术脉诊仪客观化评价中医现代化智能化多学科融合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型及证素分布特征的文献研究概述

    伍嘉琪李李晏菁遥何京谦...
    3152-3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整理和归纳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证素)分布特征,了解其文献研究概况。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PubMed等电子数据库自2000年1月至2023年9月收录的RA中医证候研究文献,由2位研究者根据纳排标准独立完成文献筛选、文献信息整理,对年发文量、发文单位省份、资助基金、纳入患者信息、证候类型分布、证候要素分布及证素组合分布进行统计描述。结果:共纳入文献66篇,发文最多的单位所在省份为云南省(8篇),基金资助来源主要为国家级课题和省级课题。纳入文献包含病例总数32 365例,病例数最多的5种证型为风寒湿阻证(19。39%)、湿热痹阻证(16。36%)、寒湿痹阻证(10。64%)、痰瘀痹阻证(9。00%)、肝肾不足证(7。62%)。提取证素后获得RA病位证素3个,分别为肾、肝、脾;病性证素10 个,其中频数最高的 4 种证素为湿 19 284(30。16%)、寒 13 663(21。37%)、热 9 397(14。70%)、风 8 945(13。99%)。证素组合形式以二证素和三证素组合形式居多,分别占62。91%和35。97%。结论:寒、热、湿、风为RA的重要病理因素,其病位集中于肾、脾、肝三脏,占比较大的证型及证候要素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本病的病因病机。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型证候要素分布特征发文量资助基金文献研究研究概况

    陈士铎《石室秘录》辨治胸痹学术特色探析

    汪锦城胡镜清
    3159-3161,3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石室秘录》为清朝医家陈士铎代表作之一,书中对于胸痹心痛病之辨治独具特色,大胆提出邪犯包络为慢性心痛之关键病机,在临床心痛治疗中,执简驭繁,寒热分型论治,并提及了病位在于脾胃而致胸痛的特殊治法。在治疗原则上,强调心肝同治,善用栀子清肝泻火,提倡多服、久服方药治疗。

    《石室秘录》@陈士铎胸痹心痛病机热邪心肝同治临床经验

    肠道微生态:中医药治疗冠脉微循环障碍的潜在靶点

    葛昭杨志华任思霖王贤良...
    3162-3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阐述了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总结了冠脉微循环障碍(CMD)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阐明肠道屏障损伤和细菌易位诱导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加重CMD,肠道菌群的改变影响包括氧化三甲胺(TMAO)、短链脂肪酸(SCFA)和胆汁酸(BA)途径在内的多种代谢途径,导致CMD。综述肠道菌群结构失调与CMD之间的关联、中医药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以及基于菌群的治疗方案,提示中医药可能通过靶向调控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如TMAO、SCFA、BA,影响炎症反应及免疫反应,发挥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易损斑块,改善微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干预冠脉微循环障碍的危险因素,进而改善CMD。以心与小肠相表里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中医药在调控肠道微生态在冠脉微循环障碍发生、发展中扮演的关键角色,以期为冠脉微循环障碍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策略。

    冠脉微循环障碍肠道微生态中医药代谢产物免疫反应炎症反应内皮功能氧化三甲胺短链脂肪酸胆汁酸

    基于"正虚伏毒"探索纳米技术在中医药防治肿瘤转移中的应用

    许帆刘瑶阙祖俊罗斌...
    3167-3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转移是恶性肿瘤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目前肿瘤转移的防治是全世界亟待突破的瓶颈。中医药防治肿瘤转移疗效已获认可,田建辉教授提出的肿瘤转移核心病机"正虚伏毒"理论,为探索临床肿瘤转移的关键问题提供了创新性思路。然而,"正虚伏毒"肿瘤转移相关靶点仍须进一步破解,传统中药剂型落后、活性组分溶解性差、靶向性缺失、不良反应等问题限制了临床应用。近年来,纳米技术飞速发展,新兴交叉领域——纳米医学,为中医药防治肿瘤转移带来了新的希望。纳米材料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肿瘤靶向、智能响应性控释、抗多药耐药等特性,可用于制备高效的药物递送系统。此外,纳米材料因其特有的光、声、电、热、磁、酶或类酶活性等,可充分发挥药辅合一的优势和特色,在肿瘤转移防治领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正虚伏毒肿瘤转移中医药纳米技术中药组分中药复方药物靶点预防监测

    结肠炎癌转化调控机制以及中药活性成分干预的研究进展

    刘一帆王成志席作武高宗跃...
    3174-3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结肠炎癌转化是炎症性肠病长期慢性向癌症演进的动态过程,早期、适当干预是预防炎癌转化的重要措施。随着炎症性肠病发展为结直肠癌风险证据的逐渐增加,结肠炎癌转化的防治已成为亟须解决的重大医学问题。中医药防治结肠炎癌转化作用突出,一些中药活性成分可以通过调控炎症微环境、抑制氧化应激、改善肿瘤免疫微环境、调控细胞凋亡以及维持肠道菌群平衡等多种途径,而抑制结肠炎癌转化,从而阻止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结肠炎癌转化炎症微环境氧化应激反应肿瘤免疫微环境细胞凋亡肠道菌群中药活性成分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