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塑料工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塑料工业
塑料工业

陈敏剑

月刊

1005-5770

office@plast.com.cn

028-85570801、85558516

610041

成都市人民南路4段30号

塑料工业/Journal China Plastics Indu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月刊,本刊为专业技术刊物。刊登塑料工业技术方面的论文与科技成果。主要栏目有:合成工艺与工程、成型加工与设备、材料性能与应用、塑料助剂与配混、物化分析与测试、新技术与产品开发、国外动态、塑料市场等。读者对象为塑料工业科技人员及相关专业高等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微塑料老化特征及多维表征技术研究进展

    李江鹏李建军陈平绪叶南飚...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塑料是一种在全球广泛存在的新型污染物,能通过食物链传递或直接摄入的方式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微塑料在环境中会遭受各种老化作用,导致其环境行为和归趋进一步改变.微塑料的形状和结构特点使其难以准确检测,可靠的检测方法是研究微塑料环境老化行为的关键.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微塑料在自然环境中的老化方式和微塑料老化过程的探究方法,在此基础上重点总结了微塑料老化过程中关键特征的变化,进一步探讨了多维表征技术(成像技术、光谱分析技术和热分析技术)在评估微塑料老化过程时的优势与局限性,并展望未来微塑料老化的重点研究方向及老化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更全面评估环境微塑料的风险提供科学指导.

    微塑料老化方式老化探究方法老化特征多维表征技术

    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结晶行为的研究进展

    丁茜周金岩
    14-1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PBN)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芳香族聚酯,有望广泛应用于条件苛刻的航空航天、电子与电气工程、特种包装等领域.由于PBN具有同质多晶行为,通过调控PBN熔融加工过程形成的晶型及其形态,可改善PBN工业制品的力学性能和阻隔性能.对PBN而言,随着结晶条件的改变,可能发生"一步结晶"或"两步结晶",从而形成不同的晶型和结晶形态,例如β′-晶、α-晶、液晶中间相、由液晶中间相转变的α-晶或多晶态共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PBN在不同熔融结晶过程中的结晶行为、晶型、结晶形态及其转变机理,不仅为PBN结晶形态的精准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PBN的高性能化提供了一种有效且可行的途径.

    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结晶行为同质多晶行为快速扫描芯片量热技术

    发泡剂在聚丙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何宇潘筱晨许顺雯刘玉飞...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综述了物理发泡剂(PBA)、化学发泡剂(CBA)及其他种类的发泡剂在聚丙烯(PP)中的应用,简要分析了PBA和CBA的作用机理及优缺点,从分析中对比其各自适用的场景.发泡剂种类繁多且适用范围较广,具有环保安全等特点,其用于材料中可降低材料的密度,从而减轻材料和制品的质量,降低成本等.基于近几年的研究发现,着重探究并总结了PBA及CBA对于PP的应用进展,总结了发泡剂在PP的应用上的优势与不足.

    聚丙烯物理发泡剂化学发泡剂发泡剂的应用

    高导热石墨烯高分子相变材料的研究进展

    方宇轩王艺晓侯佳乐李新乐...
    2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了以石墨烯为导热填料的高分子相变材料的应用,介绍了包括共混法、自组装法、冷冻干燥法、碳泡沫法及金属泡沫法在内的高导热石墨烯高分子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并对其导热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同时,介绍了通过各制备方法制备石墨烯高分子相变材料的研究进展与其面临的挑战,最后对各制备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石墨烯相变材料导热系数相变潜热导热性制备方法

    我国特种工程塑料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王晓晨
    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特种工程塑料属于国家经济先导性产业,对于新能源汽车、5G通讯、航空航天、医疗等领域的发展起到关键推动作用.本文综述了国内特种聚酰胺[耐高温尼龙(PPA)/长碳链尼龙(LCPA)]、聚酰亚胺(PI)、聚苯硫醚(PPS)、液晶高分子聚合物(LCP)、聚醚醚酮(PEEK)、聚砜(PSF)的市场及技术发展现状,分析了特种工程塑料高端产品国产化瓶颈(单体制备、分离纯化技术、聚合工艺和关键装备).针对国内发展特种工程塑料存在的技术壁垒高、原料短缺、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从强化创新、促进市场融合、污染防控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

    特种工程塑料聚酰胺聚酰亚胺聚苯硫醚液晶高分子聚醚醚酮聚砜

    聚乳酸二元醇/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严卫潘家树罗国营李袁帅...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辛酸亚锡催化剂的作用下,将可生物降解的丙交酯与1,4-丁二醇链转移剂进行开环聚合,合成聚乳酸二元醇.利用制备好的聚乳酸二元醇和氧化石墨烯材料进行熔融共混,制备出聚乳酸二元醇/氧化石墨烯(PLA-OH/GO)复合材料.对这些材料进行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凝胶渗透色谱、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的测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结果表明,聚合物结构与设计的分子结构相符合.凝胶渗透色谱结果显示,聚合物的分子量具有一定的多分散性,多分散性指数约为1.3.热性能分析表明,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低于室温,使得聚乳酸二元醇在较低温度下具有更广泛的应用.而聚乳酸二元醇的初始热分解温度在约250℃,足以满足聚合物合成和加工工艺的需求.

    聚乳酸二元醇氧化石墨烯开环聚合复合材料热性能

    炭黑/十四醇基低居里温度PTC复合材料的热控性能

    董畅刘欢欢李杰王跃毅...
    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具有正温度系数(PTC)的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组成的自控温热敏电阻,可代替普通电阻用于加热器件,在电子设备主动控温方面具有很大优势.然而,现有PTC复合材料的居里温度(>60℃)普遍较高,在常温段工作电子设备的控温方面应用受到限制.基于此,本文以低相变温度的十四醇为相变基体,炭黑(CB)为导电粒子,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为骨架,通过熔融共混和模压成型方法制备了具有低居里温度(35℃)的PTC复合材料,探究了CB质量分数对复合材料电性能和PTC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当CB质量分数为12%时,复合材料室温电阻率为0.5Ω·m,PTC强度高达7.0,且未出现负温度系数(NTC)效应.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并将复合材料电性能变化与微观结构相关联,解释了复合材料获得优异PTC性能的内在机理.此外,研究了PTC复合材料的热控行为,发现与普通电阻加热器相比,PTC复合材料作为电阻加热器具有自适应控温能力,无需外部控制系统条件下可将受控器件温度控制在常温段温度范围内并保持平衡.

    正温度系数复合材料居里温度室温电阻率正温度系数性能自适应控温能力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低温固化低介电聚酰亚胺的合成及其在覆铜板上的应用

    李桢林胡彬扬陆佳颖张雪平...
    52-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降低聚酰亚胺(PI)材料的介电性能及亚胺化温度以获得较好性能的PI覆铜板,本文采用 4,4′-(六氟异丙烯)二酞酸酐(6FDA)、4,4′-二氨基二苯醚(ODA)、1,3-双(4′-氨基苯氧基)苯(TPE-R)、双酚型二醚二酐(BPADA)4 种单体合成聚酰胺酸(PAA)溶液,然后向PAA溶液中引入3 种可降低亚胺化温度的催化剂[喹啉(QL)、苯并咪唑(BI)、三乙胺(Et3N)],在较低温下进行热亚胺化制备成PI材料,并对该材料进行热稳定性、拉伸性能、黏接性能、光学性能的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3 种催化剂固化的PI薄膜均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优异的光学性能,PI/QL的拉伸强度(70.23 MPa)最佳,PI/QL的吸水率下降至0.26%,PI/Et3N的介电常数(2.54)最低,PI/Et3 N能维持原PI的剥离强度(1.56 N/mm),3 种低温固化PI的最高耐锡焊温度为296℃.

    聚酰亚胺低温亚胺化催化剂介电常数覆铜板

    磷硅协同阻燃水性氯醚丙烯酸酯树脂的制备及性能

    邵详张虹李晓明张国军...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水性丙烯酸树脂的阻燃性,本文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改性处理的纳米SiO2 作为填料,并将其均匀地分散在甲基丙烯酸-2-羟乙基酯磷酸酯(PM2)改性氯醚丙烯酸酯水分散体中,搭配氨基树脂固化剂制备出水性磷硅/氯醚丙烯酸酯涂层,测试了涂层的力学性能、防腐性和阻燃性,并与纯丙烯酸酯涂层、PM2 改性氯醚丙烯酸酯涂层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当改性纳米SiO2占树脂固体质量的4%时,涂层力学性能最佳;改性纳米SiO2 的引入可显著增强复合涂层的耐腐蚀性;磷硅/氯醚丙烯酸酯涂层的极限氧指数达到25.3%、阻燃等级为HB;PM2 改性氯醚丙烯酸酯涂层燃烧后表面呈多孔状,而磷硅/氯醚丙烯酸酯涂层燃烧后表面呈现致密状,二者阻燃机理存在差异;燃烧残炭率的结果显示磷硅/氯醚丙烯酸酯涂层中磷硅组分具有协同阻燃作用.

    协同阻燃纳米二氧化硅水性氯醚丙烯酸酯磷硅/氯醚丙烯酸酯涂层

    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氧化石墨烯/水性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阎宗尧乔鸿超王育奎梅延坤...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四乙氧基硅烷(TEOS)原位水解法制备了纳米SiO2改性氧化石墨烯(GO-S),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对GO和GO-S进行对比研究,证明了GO-S的成功制备.进一步地,制备了水性聚氨酯(WPU)、WPU/GO和WPU/GO-S,对比研究了样品的性能.拉伸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纯WPU相比,WPU/GO的拉伸强度有所提升,但断裂伸长率显著下降.WPU/GO-S的拉伸强度提升至WPU的256%,断裂伸长率略微下降.水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WPU/GO-S的水接触角高达75°,明显高于WPU的61°,说明GO-S的加入显著提高了WPU涂层的疏水性.耐腐蚀性测试结果表明,WPU/GO-S的阻抗模最高,比基板增大约1 个数量级,也明显优于WPU/GO涂层,证明WPU/GO-S的耐腐蚀性最佳.

    氧化石墨烯二氧化硅水性聚氨酯拉伸性能耐腐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