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塑料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塑料科技
塑料科技

于文杰

月刊

1005-3360

slkj@dsy-cn.com

0411-86601793

116033

大连市周家街11号

塑料科技/Journal Plast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塑料加工行业中的优秀期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稿件多,学术水平较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POE链结构对PP/POE共混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李振谢永健马辰宇王平...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聚烯烃弹性体(POE)链结构差异对聚丙烯/聚烯烃弹性体(PP/POE)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选取链段结构不同的POE、滑石粉母粒(Talc)与PP进行熔融共混,制备PP/POE复合材料.采用熔体流动速率测试仪、电子万能试验机、悬臂梁冲击试验机、热重分析仪(TG)、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PP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乙烯-1-丁烯共聚物(POE-C4)相比,乙烯-1-辛烯共聚物(POE-C8)在保持PP/POE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的同时,提升了复合材料的韧性.POE链结构的差异对PP/POE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能没有明显影响.

    聚丙烯聚烯烃弹性体力学性能

    无规共聚聚丙烯管材耐聚氨酯防水涂料腐蚀性的研究

    余巧玲陈志锋王万卷李晓增...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无规共聚聚丙烯管(PPR管)在不同条件下与聚氨酯防水涂料、二甲苯稀释剂接触后的变化,测定PPR管的拉伸性能和热学性能,探讨聚氨酯防水涂料、二甲苯稀释剂对PPR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氨酯防水涂料中小分子有机物和二甲苯稀释剂均渗透到PPR管中,降低PPR管的屈服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聚氨酯防水涂料中小分子有机物渗入PPR管分子链的空隙中,增大了分子链段间的体积,二甲苯稀释剂加快聚氨酯防水涂料中小分子有机物的渗透,PPR管溶胀更明显,力学强度损失增大.小分子有机物对PPR管的抗氧化性有不良影响.聚氨酯防水涂料与PPR直接接触时,聚氨酯防水涂料中小分子有机物会渗透到PPR管中,影响PPR管的力学性能和抗氧化性等性能.

    聚氨酯防水涂料PPR管二甲苯腐蚀性

    木聚糖基水凝胶对Cu2+吸附性能的研究

    梁志胡鑫鑫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木聚糖为原料,以丙烯酸、N-异丙基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在光引发剂安息香二甲醚紫外引发下,通过接枝聚合,制备水凝胶吸附剂.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水凝胶吸附剂的结构,并研究pH值、吸附剂用量、金属离子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时间对Cu2 +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2+吸附量随Cu2+溶液pH值的增大而增大.当Cu2+浓度为300 mg/L,pH值为5.0时,对Cu2 +的最大吸附容量为290 mg/g,吸附率达92%.水凝胶对Cu2+的吸附为离子交换机制,吸附行为符合动力学假二级模型.

    水凝胶N-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酸铜离子生物质吸附剂

    低密度聚乙烯/热塑性弹性体的电缆阻燃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孔德忠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电缆材料的阻燃性能,实验制备了低密度聚乙烯/热塑性弹性体基体(LDPE/TPE),并添加改性氢氧化铝(ATH)、微胶囊化红磷(MRP)、氧化铝(Al2O3)和有机改性二氧化硅(SiO2)等阻燃材料进行复配填充,在电子束辐射交联下改善复合材料的性能.结果表明:随着TPE组分的增加,共混物的熔体流动速率(MFR)先上升后降低.当TPE的添加量为28%时,共混物的MFR最大,为5.93 g/10 min.少量添加TPE可提升LDPE/TPE共混物的加工性能.阻燃材料复配填充时,ATH、MRP、Al2O3和有机改性SiO2的添加量分别为50份、30份、30份和10份,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表现最优.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复合材料凝胶含量先上升后趋于稳定.

    低密度聚乙烯热塑性弹性体辐射交联

    钛酸酯偶联剂改性再生塑料混凝土的性能研究

    郑永娟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钛酸酯偶联剂对聚氯乙烯(PVC)进行表面改性,制备了不同改性PVC填料用量的再生塑料混凝土复合材料,研究填料用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钛酸酯偶联剂改性PVC制备再生塑料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耐磨性能、抗渗透性能和耐久性能.改性PVC填料用量为15%时,再生塑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分别为32.21 MPa和9.23 MPa,平均摩擦系数和单位面积磨损耗量分别为0.65和0.90 kg/m2.钛酸酯偶联剂改性PVC的掺入有效提升了再生塑料混凝土的抗渗透性能;同时50次抗硫酸试验和抗冻融试验后,改性PVC填料用量为15%,再生塑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下降率最低,分别为11.95%和7.42%,表现出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和耐冻融性能.填充钛酸酯偶联剂改性PVC的再生塑料混凝土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可以满足建筑行业的使用要求.

    钛酸酯偶联剂聚氯乙烯再生塑料混凝土

    复配阻燃剂协同改性木粉/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阻燃性能研究

    赵玉环
    6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木塑复合材料(WPC)作为一种可再生建筑材料,因阻燃性能较差限制其安全使用.为提高材料的阻燃性能,文章将改性聚磷酸铵(M-APP)和膨胀石墨(EG)组成的复配阻燃剂加入WPC基体,制备WPC复合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阻燃性能和热稳定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相比未改性WPC,当M-APP和EG的比例为1∶1时,WPC/A1/E1 的LOI值提高了44.4%,热释放速率峰值降低了80.1%,总烟量下降了91.6%.WPC/A1/E1 的拉伸强度为25.1 MPa,与未改性WPC相比增加了3.7%.WPC/A1/E1的弯曲强度为45.1 MPa,与未改性WPC相比增加了1.1%.WPC/A1/E1残炭率为27.5%,与未改性WPC相比提升了76.3%.当M-APP和EG的比例为1∶1时,WPC/A1/E1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木塑复合材料改性聚磷酸铵膨胀石墨阻燃性能

    具备隔音隔热性能的PV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胡晓娜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回收废弃聚氯乙烯(PVC)管材料粉末为原料,利用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TAIC)对其进行扩链改性,再添加硅烷偶联剂KH-550改性的SiO2空心微珠,制备了具有隔音隔热功能的PVC板材,实现对废弃PVC材料的回收利用.结果表明:TAIC能够有效提高PVC熔体黏度,并通过扩大PVC分子链长度改善PVC板的力学性能.改性SiO2微珠能够对PVC起增刚作用,从而提高PVC板的力学性能.改性SiO2微珠能够提高PVC板疏水性和隔音、隔热性能.当改性SiO2微珠含量为3份时,PVC板的导热系数从0.35 W/(m·K)降至0.14 W/(m·K).当改性SiO2微珠含量为15份时,PVC板在800~1 400 Hz段的最大声波阻隔率从50%左右提高到97%左右.

    聚氯乙烯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SiO2空心微珠隔音性能隔热性能力学性能

    硬质阻燃保温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杨凯波刘康礼
    7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氨酯材料具有良好的耐化学性和力学性能,但是其易燃烧的特性限制其进一步应用.为了获得兼具阻燃保温和良好力学性能的聚氨酯复合材料,采用精氨酸(Arg)对聚磷酸铵(APP)进行表面改性,以提高硬质聚氨酯的阻燃性能和保温性能.结果表明:当Arg-APP掺入量为10%时,聚氨酯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LOI)值维持在27%左右,通过UL-94 V0级,聚氨酯复合材料的总热释放量值维持在40 MJ/m2,残炭率维持在25%左右,拉伸强度及弯曲强度分别为58.23 MPa和7.22 MPa,断裂伸长率为7.39%.适量掺入Arg-APP有效改善聚氨酯的阻燃性和防滴落性能,提升热稳定性.Arg-APP在提升聚氨酯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的同时,也有效提升了材料的断裂伸长率.

    聚氨酯聚磷酸铵精氨酸阻燃性能

    纳米蒙脱石改性聚乳酸/聚己内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张琼
    8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乳酸/聚己内酯(PLA/PCL)是一种环境友好的生物可降解复合材料,但材料的力学性能较差限制其使用范围.文章在PLA/PCL基体中掺杂了纳米蒙脱石3(NMM)制备PLA/PCL/NMM,并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动态力学性能分析仪(DMA)和热重分析仪(TG)对PLA/PCL/NMM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MM掺杂含量3%时,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PLA/PCL/3%NMM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为58.1 MPa和4.1 GPa,相比PLA/PCL提升了31.4%和41.4%.PLA/PCL/3%NMM的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分别为6.4%和48.1 J/m2,相比PLA/PCL提升了14.3%和15.6%;PLA/PCL/3%NMM的储能模量提升至2 380 MPa.PLA/PCL/3%NMM的T5%为312℃,说明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增强.

    聚乳酸聚己内酯纳米蒙脱土力学性能热稳定性

    改性生化黄腐酸引发M-BFA/PASP水凝胶的制备及其性能探究

    时春辉陆淑芬张涛铸胡立兵...
    8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利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对生化黄腐酸(BFA)进行改性得到改性生化黄腐酸(M-BFA),在引发剂聚琥珀酰亚胺(PSI)的作用下使其与聚天冬氨酸(PASP)反应成功制备出复合水凝胶(M-BFA/PASP).进一步考察了M-BFA/PASP水凝胶在不同pH值和不同温度下的溶胀性能以及不同时间内的缓释性能.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复合水凝胶M-BFA/PASP的溶胀比由4.604 6下降到2.595 1,在碱性条件下其溶胀比则下降到3.218 7.当温度由30℃升至60℃时,其溶胀比由原来的3.046 1下降到1.573 9.此外,在90 min内复合水凝胶M-BFA/PASP内的尿素释放完全.因此,复合水凝胶M-BFA/PASP对pH值及温度具有较强的敏感性且具有很好的缓释效果.研究为黄腐酸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改性生化黄腐酸聚天冬氨酸溶胀比缓释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