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利信息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利信息化
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
水利信息化

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

蔡阳

双月刊

1674-9405

slxxh@mwr.gov.cn

025-52898331

210012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铁心桥街95号

水利信息化/Journal Water Resources Informatization
查看更多>>经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批准,自2010年4月起《水利水文自动化》更名为《水利信息化》,指导单位为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单位为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更名后的《水利信息化》杂志以服务水利行业信息化建设为宗旨,紧紧围绕水利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权威发布水利信息化建设政策、法规和标准,及时介绍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和成果,介绍国内外信息化建设现状及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敏锐追踪信息化建设热点、难点和焦点,推动信息化技术在水利行业的应用,促进水利现代化水平的快速提升。加强水利信息化的宣传工作,传达水利信息化政策,普及信息化知识,促进水利信息化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读者对象:从事水利信息化工作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软硬件供应商、咨询及服务机构、政府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决策人员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流域防汛智慧化总体框架建设及实施路径研究

    谭尧耕王金星张怡雯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大力推进智慧水利和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在防洪减灾领域需要构建流域防汛智慧化总体框架并研究实施路径,进而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分析流域防汛智慧化建设过程中涉及的防汛业务应用智能化水平和应用系统建设水平等现状,从打造智慧化防洪"四预"体系、建设"三算"能力提升体系等方面构建我国防汛智慧化总体框架,并从优化提升洪水监测预报能力、加强洪水模拟推演和防洪调度模拟仿真技术应用、提升洪水风险管理与科学精准决策能力等方面提出具体实施路径.研究成果能为水利部门开展智慧化流域防洪业务、流域防洪规划修编提供技术支撑和对策参考.

    防汛智慧化数字孪生平台总体框架实施路径"四预"功能"天空地"一体化精细化预报

    水利感知网进展与思考

    穆禹含程雨春张建新林巧...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利感知网主要通过感知终端、感知通信、感控平台等对水利对象进行感知监测,并为水利业务应用提供精准、及时、可靠的感知数据,是重要的水利基础设施之一.为探究我国水利感知网建设思路,重点总结我国现代水利感知网的建设和技术进展,探讨现有不足,提出思考与建议.研究表明,经过长期的信息化建设,我国水利感知监测已成体系,但与流域透彻感知,支撑水利业务智慧化、精准化决策的目标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后续可着重在地面监测站网覆盖率及监测能力、新型感知手段应用、"天空地"一体化水利感知数据汇集平台建设、感知数据服务能力等方面进行提升.

    水利感知网水利监测智慧水利数字孪生水利

    水利泵闸工程安全管理中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研究

    邓鹏张诗媛王旭滢
    16-2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泵闸工程数据资源整合不充分、业务与技术融合不紧密、辅助决策能力不足等问题,通过研究数据底板搭建、安全分析预测、设备健康评估等关键技术,提出数字孪生技术在泵闸工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模式:采用BIM+GIS技术构建泵闸工程数据底板,实现工程安全监测、业务数据在空间上的映射融合;通过时序分析、神经网络等算法构建安全预测模型,对变形、渗流、机组振动等安全指标进行预测分析;基于工程设备管理需求建立健康评估模型,实现工程设备安全态势的动态评估;探讨数字孪生技术在安全监测、"四预"、评估等泵闸管理业务中的应用效果.数字孪生技术可提高泵闸工程的智能化管理水平,有助于减少安全隐患,辅助管理决策.

    数字孪生数据底板泵闸工程安全管理安全"四预"

    滇中引水工程中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研究

    范璐璐蒋昕昱程娟高义权...
    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好地采用信息化手段为滇中引水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提供更科学的决策,提出采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智慧滇中引水体系的解决方案.在总结目前滇中引水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对标水利工程数字孪生建设要求,搭建滇中引水工程数字孪生系统架构,从信息采集、数据传输、云计算中心和数字孪生平台几个方面全面系统地进行构建,并根据工程实际提出水源泵站、深埋隧洞和运行维护3个数字孪生运用场景.研究结果可有效提高滇中引水工程智能安全的建设管理水平和调水能力,也可供其他引水工程数字孪生建设借鉴.

    数字孪生滇中引水工程数据底板传输网络

    城市洪涝智治中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以滨江区数智治水系统为例

    赵梦琦胡孟娴白天张瑶伊...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城市洪涝防治中的涝前感知精度不足、涝时处置效率不高、涝后分析深度不够等难点,基于数字孪生技术建立包含孪生数据映射、数学模型推演、虚实交互防治、智能服务联动等模块的滨江区数智治水系统,用于滨江区洪涝智治.结合涉水监管数据,构建物理滨江区,包括地形地貌、河道水体、雨水管网、排水设施、监测设备、积水点在内的孪生数据映射,构建虚拟滨江区的模型化表达,完成洪涝发生事前、事中、事后阶段物理滨江区与虚拟滨江区之间的双向映射和交互防治,并对滨江区洪涝过程进行预演,实现对滨江区洪涝灾害的自动监测预警,形成洪涝应急处理预案.系统上线以来,滨江区洪涝处置耗时缩短50%,排水效能有明显提升,严重积水点减少60%以上,能够推动跨部门协同治理,提升城市洪涝防治能力.

    数字孪生城市洪涝灾害数智治水系统洪涝耦合模型滨江区

    基于BIM+GIS的水库三维数字资产构建与应用

    侯毅张学伟郑康结少鹏...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水利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数据的资产价值日益凸显,BIM和GIS数据是工程数字化的重要成果,也是宝贵的三维数字资产.以朱溪水库为例,研究BIM和GIS数据生产的优化方法,提出一种Civil 3D+Revit+Dynamo多软件联合运用的大坝参数化建模方法,重复机械的建模工作由程序自动完成,提升水库建筑物BIM建模效率和质量;利用机载激光雷达采集库区地形,借助专业软件高效处理,得到地面点云和高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依托BIM+GIS技术,经过数据轻量化、坐标配准和渲染发布,构建精准映射实体工程的数据底板和可视化场景,形成水库三维数字资产.在此基础上,拓展研究点云复核算量、BIM+VR指导施工、设备运行工况可视化等应用场景,对水库数字资产的研究与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BIMGIS水库工程三维数字资产

    时序InSAR技术在水库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郭子琦韩锦琳王媛潘子轩...
    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InSAR变形监测成本低、广域普查的特点,利用Sentinel-1A影像,对洛阳市某水库蓄水初期进行时序InSAR变形监测.经过变形监测将研究区划分为4个滑坡隐患区及4个城镇疑似沉降区,采用遥感普查+重点监测方案,对库区进行拦水坝变形分析、地质灾害高发区普查、城镇地表变形监测,最后整体评估水库蓄水工程对城镇地质扰动的影响.结果表明:2020-2021年水库拦水坝中部为形变显著区,2年间最大累计变形为54.1 mm,两侧变形数值呈对称状分布,符合迎水压力结构受力特征;水利工程建设对周边城镇的扰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测区内整体呈稳定状态.时序InSAR技术非接触式监测地表地物变形,可为水库巡检预警机制提供新的技术方案.

    InSAR时序变形监测水库拦水坝地质灾害

    大数据视角下的水情水调数据治理方法研究

    王有香周彬彬李胜黄芳...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水情水调数据特征与常见问题,从大数据的视角提出数据治理的系统性实现方法,包括数据分类及资源体系构建步骤、数据治理关键过程技术手段和治理平台等,通过分层次实施数据治理,构建数据质量评价方法与标准,实现类型覆盖全面、质量满足业务的数据资源集构建.介绍数据资源体系建立过程中的数据质量问题,并给出数据治理关键过程及技术手段,以及数据治理分层实施办法和评价方法.同时,为提高大数据背景下的数据治理的有效性,指出带血缘追踪的元数据管理功能是持续进行数据治理的关键,可为推进大数据视角下的水情水调数据治理提供有效参考.

    水情水调数据资源数据治理治理平台分层控制大数据视角

    "天空地"协同技术在三峡库区消落区"四乱"监管中的应用

    张业刚尹莉莉黄珊熊爽...
    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河湖"四乱"监管采用人工巡查方式监管时效性低、覆盖范围不全等问题,将卫星遥感技术、无人机航拍摄影、人工地面监测等多元监测手段与"四乱"目标监管进行深度融合,从整体到局部再到重点区域构建"天空地"协同的"四乱"目标立体监管模式,可快速、准确获取大范围水域岸线"四乱"问题等信息.选取三峡库区消落区上、中、下3段11个区县的重点河段作为示范应用对象,对研究区内2022年3-5月存在的违规建设、耕种、开挖等"四乱"行为进行监测及分析,监测结果可全面、直观地为三峡库区消落区发现和解决"四乱"问题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撑.

    "天空地"协同"四乱"监管遥感监测无人机航拍地面监测三峡库区消落区

    LLM在水利政府网站公共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杨柳姚葳马辉李珊珊...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水利政府网站中传统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导致的公共服务机械、低效问题,引入LLM技术和理念,对多种智能分析计算服务进行封装,设计构建一套以封装后的智能框架平台为服务支撑,以多元化的应用服务实现各业务流程,以多维度数据为资源存储的水利智能公共服务体系.提出水利智能公共服务的应用场景,提升政府网站公共服务智能化、便捷化程度,更加精准地理解民众意图,为今后水利政务服务与公共大模型的结合应用提供有益的尝试,帮助水利政府网站公共服务构建更高效的模型,全面提升公共服务的多样普适性、长期有效性、专业权威性、方便快捷性,同时为创新水利公共服务流程和模式等提供参考借鉴.

    LLM水利政府网站公共服务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