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饲料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饲料研究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饲料研究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李寰旭

月刊

1002-2813

bianjubu@feedresearch.com.cn

010-83556078

100069

北京右安门外东滨河路4号

饲料研究/Journal Feed Research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78年,是国内创刊最早的饲料专业期刊,杂志汇集传播国内外饲料研究信息,介绍国内饲料研究的新成果和饲料工作的经验,以及饲料行业新动态,普及饲料知识,宣传国家相关饲料方面的方针、政策、法规,促进饲料工业畜牧业和养殖业的发展,为科研、教学和生产提供全面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糖补饲对围产期牦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何晓蝶周于凯祁文福苟育聪...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研究高糖补饲对围产期牦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择健康、体重相近(约200 kg)的雌性围产期牦牛16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牦牛。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基础上补饲1。25 g/(kg·d)高糖饲粮。预试期7d,正式试验期从产前第21 d开始到产后第28 d结束。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牦牛平均日增重(ADG)显著提高(P<0。05);产前第14 d,牦牛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产前第7d,牦牛血清生长激素(GH)、尿素氮(BUN)、碱性磷酸酶(ALP)、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极显著提高(P<0。01),牦牛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分娩当天,牦牛血清GH、BUN、葡萄糖(GLU)、ALP、GSH-Px水平极显著提高(P<0。01),牦牛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牦牛血清雌激素(E2)、孕酮(P4)含量显著提高(P<0。05);产后第7d,牦牛血清GH、BUN、GLU、胆固醇(TC)、磷(P)、GSH-Px、T-AOC水平极显著提高(P<0。01),牦牛血清AST、丙二醛(MDA)、SOD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牦牛血清ALP活性显著提高(P<0。05);产后第14 d,牦牛血清GH、白蛋白(ALB)、TC、P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牦牛血清AST活性显著降低(P<0。05);产后第21 d,牦牛血清GH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牦牛血清TC含量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高糖补饲可以提高围产期牦牛的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

    高糖补饲围产期牦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

    不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饲粮对育肥期牦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血浆指标的影响

    姜南贡觉郎珍孙光明洛桑顿珠...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育肥期牦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血浆指标的影响。选取体重、体况相近且健康无病的2。5周岁牦牛48头,采用3×2双因素试验设计,按不同能量(高、中、低)和蛋白质(高、低)水平随机分为6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预试期15 d,正式试验期60d。结果表明:高能量组末重(FBW)和总增重显著高于低能量组(P<0。05);高蛋白组FBW和总增重显著高于低蛋白组(P<0。05);能量与蛋白质的交互作用对总增重有显著影响(P<0。05)。高能量组干物质(DM)和粗蛋白(CP)表观消化率最高,低能量组DM和CP表观消化率最低,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高蛋白组DM和CP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低蛋白组(P<0。05);能量与蛋白质的交互作用对DM和CP表观消化率有显著影响(P<0。05)。高能量组血浆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显著高于低能量组(P<0。05),低能量组血浆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高于中能量组(P<0。05);能量与蛋白质的交互作用对ALB和ALP水平有显著影响(P<0。05)。血浆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能量和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升高(P<0。05),丙二醛(MDA)含量随能量和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降低(P<0。05),能量与蛋白质的交互作用对T-AOC、SOD活性以及IgA、IgG、MDA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研究表明,高能高蛋白饲粮能够促进育肥期牦牛生长,改善血浆生化指标,增强机体抗氧化和免疫功能;推荐育肥期牦牛的适宜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分别为8。88 MJ/kg和12。82%。

    牦牛能量蛋白质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浆指标

    不同加工调制苜蓿替代精料对育肥期肉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关双田旭侯振平张秀敏...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加工调制苜蓿替代精料对肉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取体重(405。00±11。22)kg、(17±1)月龄的西门塔尔公牛18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饲喂玉米秸秆青贮(54%)和精料(46%),在对照组饲粮的基础上,试验1组和试验2组分别利用 9%的半干青贮苜蓿和青贮苜蓿替代等量精料。预试期15 d,正式试验期75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的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的血清白蛋白、肌酐含量及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的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微生物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乙酸比例显著升高(P<0。05);试验2组的乙丙比显著升高(P<0。05),丙酸比例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不同加工调制苜蓿替代部分精料提高了肉牛的干物质采食量、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以及血清中的葡萄糖和白蛋白含量,肉牛健康状况良好,其中9%半干青贮苜蓿替代精料的效果较优。

    苜蓿肉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瘤胃发酵

    土壤硒诱导的普氏原羚铜缺乏研究

    刘光阳申小云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探索普氏原羚铜缺乏的主要原因。试验以铜缺乏高发的布哈河上游地区为试验牧场,鸟岛保护区为对照牧场。选取试验牧场10只铜缺乏普氏原羚(1岁雄性)为试验组,10只对照牧场健康普氏原羚(1岁雄性)为对照组。测定土壤、牧草、血液和肝脏的矿物质含量,分析血常规参数、生化参数以及流变学参数。结果显示:试验牧场的牧草和土壤硒(Se)元素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牧场(P<0。01),牧草硫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牧场(P<0。01)。试验牧场普氏原羚血液和肝脏硒和铜的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牧草(P<0。01),硫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牧场(P<0。01);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牧场(P<0。0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极显著低于对照牧场(P<0。01),丙二醛(MDA)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牧场(P<0。01);全血中切黏度(MS)显著高于对照牧场(P<0。05),血浆黏度值(PV)极显著低于对照牧场(P<0。01),全血高切还原黏度(RHS)、全血低切黏度(LS)、全血低切还原黏度(RLS)、全血高切表观黏度(HBV)、全血低切表观黏度(LBV)、红细胞刚性指数(IR)、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红细胞变形指数(TK)极显著高于对照牧场(P<0。01)。在治疗试验中,10只铜缺乏普氏原羚口服硫酸铜(CuSO4)后,贫血症状均治愈,且体内铜水平相比之前明显提升。研究表明,低硒土壤引起牧草硫含量增加,普氏原羚采食高硫牧草导致铜的吸收减少,从而出现继发性铜的缺乏。

    普氏原羚硒营养铜缺乏硫元素青海湖流域

    不同粗饲料对不同杂交组合羊肉风味的影响

    周国栋杨磊王伟杜崇武...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粗饲料对肉羊羊肉风味的影响。选择小尾寒羊、萨×寒F1、陶×寒F1各3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相同杂交组合肉羊10只。各组羊分别饲喂玉米青贮、苜蓿青干草、麦草干草。预试期15 d,正式试验期90 d。结果显示,所有羊肉中共检出154种挥发性化合物;在小尾寒羊、萨×寒F1、陶×寒F1中分别检测出114、89、77种挥发性成分;在玉米青贮、苜蓿青干草、麦草干草作为主要粗饲料来源的羊肉中分别检测出133、70、83种挥发性成分。玉米青贮组小尾寒羊肉中挥发性化合物种类丰富,产生羊肉膻味的辛酸和壬酸含量最低。研究表明,不同粗饲料对不同杂交组合肉羊羊肉风味产生不同影响,羊肉风味的形成与饲喂的粗饲料以及遗传特性密切相关。

    粗饲料杂交组合肉羊羊肉风味

    生物发酵饲料对肉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粪便菌群的影响

    李晓燕王新兴张开栋张国莉...
    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研究生物发酵饲料对肉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粪便菌群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用体重在550 kg左右的西杂牛32头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牛。对照组肉牛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肉牛饲喂5%生物发酵饲料替代基础饲粮。预试期15 d,正式试验期90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喂生物发酵饲料后,肉牛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分别显著提高了 2。45%和23。29%(P<0。05),而料重比显著降低了 18。34%(P<0。05);饲粮中干物质(DM)、粗蛋白(CP)、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的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了 5。75%、6。01%、2。97%、14。87%和11。60%(P<0。05);乳酸菌数量增加了 6。49%(P<0。05);试验组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糖(GLU)含量分别显著升高了 14。27%、28。61%和12。85%(P<0。05),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 28。00%、21。49%(P<0。05);试验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比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了 18。05%、26。20%和20。33%(P<0。05),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有升高趋势。研究表明,饲粮中添加生物发酵饲料可以提高肉牛的生长性能,增强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能力,改善菌群结构,增强抗氧化能力。

    生物发酵饲料肉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粪便菌群

    益生菌发酵中草药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免疫指标、抗氧化能力及肠道功能的影响

    董改香张勇刚张学文段智变...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研究益生菌发酵中草药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免疫指标、抗氧化能力及肠道功能的影响。选择35日龄、体重(8。76±0。54)kg的健康断奶仔猪54头,公、母各半,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仔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A组和B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和1。0%益生菌发酵中草药。试验期为28 d。结果表明:与发酵前的中草药相比,益生菌发酵中草药总黄酮、总生物碱、总皂苷和粗多糖含量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A组、B组仔猪平均日增重显著升高(P<0。05),料重比和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试验A组、B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C3和补体C4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A组、B组仔猪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A组、B组小肠中乳酸杆菌和酵母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A组、B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和绒隐比(V/C)显著升高(P<0。05),空肠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在饲粮中添加益生菌发酵。中草药改善了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免疫功能、抗氧化能力及肠道功能,且以添加0。5%的益生菌中草药的效果较好。

    益生菌发酵中草药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免疫功能抗氧化能力肠道功能

    益生菌发酵豆粕对母猪繁殖性能、泌乳性能及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张召兴边新月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比例的益生菌发酵豆粕对母猪繁殖性能、泌乳性能和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选择体况相近健康的妊娠母猪48头,随机分成4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对照组母猪饲喂基础饲粮,发酵豆粕组分别使用5%、10%和15%益生菌发酵豆粕替代基础饲粮中的豆粕。预试期1周,正式试验期从母猪妊娠90d至产后21 d。结果表明:饲喂10%和15%的益生菌发酵豆粕可以增加母猪产仔数、活仔数、健仔数(P<0。05),降低平均头产程(P<0。05)。所有饲喂发酵豆粕组的母猪健仔率均提高,死胎率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饲喂10%和15%的益生菌发酵豆粕可以显著增加母猪第2周的采食量及整个哺乳期的平均采食量(P<0。05),显著降低背膘损失(P<0。05),增加泌乳量、乳脂率、乳糖率、乳蛋白率及非乳脂固体水平(P<0。05),降低了乳尿素氮水平(P<0。05)。与对照组相比,10%和15%益生菌发酵豆粕组仔猪的初生窝重、断奶头数、断奶个体重均提高(P<0。05),腹泻率降低(P<0。05)。所有益生菌发酵豆粕组仔猪的断奶窝重、成活率均升高(P<0。05)。研究表明,妊娠母猪饲粮中添加发酵豆粕可以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泌乳量,改善乳品质,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及成活率。从生产成本考虑,益生菌发酵豆粕的适宜添加比例为10%。

    发酵豆粕母猪繁殖性能泌乳性能仔猪生长性能

    不同蛋白水平下平衡蛋氨酸和赖氨酸对生长早期皖西白鹅生长性能和氮代谢的影响

    方素庭刘慧敏李蕾蕾张鑫...
    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粮蛋白水平下平衡蛋氨酸和赖氨酸对生长早期皖西白鹅生长性能和氮代谢的影响。选取180只1日龄的皖西白鹅,公、母各半,随机分成6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鹅。试验期28 d。试验采用双因素交叉设计,饲粮蛋白水平分别为20%、18%和16%,分别平衡赖氨酸或蛋氨酸。结果显示,与平衡赖氨酸组相比,平衡蛋氨酸组提高了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平均日增重(ADG)(P<0。01);20%蛋白水平组ADFI和ADG高于其他两组(P<0。01);18%蛋白水平组F/G极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1),氨基酸与蛋白水平在ADFI、ADG和F/G方面存在交互作用(P<0。01)。平衡赖氨酸组食入氮、沉积氮和氮利用率极显著高于平衡蛋氨酸组(P<0。01);20%蛋白水平组食入氮极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排出氮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沉积氮和氮利用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1),氨基酸与蛋白水平在食入氮和沉积氮方面存在交互作用(P<0。01);平衡蛋氨酸组显著提高了蛋氨酸的利用率(P<0。01),20%蛋白水平组氨基酸利用率下降(P<0。01),氨基酸与蛋白水平在氨基酸利用率方面存在交互作用(P<0。01)。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脂质、肽和有机酸通路,18%蛋白水平+平衡氨基酸组富集通路:丁酸代谢、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ABC转运蛋白、甘油磷脂代谢、α-亚麻酸代谢。赖氨酸是1~28日龄皖西白鹅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18%蛋白水平+平衡赖氨酸(1。00%Lys+0。28%Met)更利于1~28日龄皖西白鹅的生长发育和氮代谢。研究表明,饲粮赖氨酸可上调与氮代谢呈显著正相关的特征性代谢物(如丁酸、脱氧腺苷、鸟嘌呤、甜菜碱等),蛋氨酸可上调与氮代谢呈显著负相关的特征性代谢物(如组氨酸、肌酸、3-羟基丁酸、黄嘌呤等)。

    赖氨酸蛋氨酸低蛋白饲粮氮代谢血液代谢组学皖西白鹅

    日粮酵母硒添加水平对北京油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蛋硒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齐志国金银姬闻治国付瑶...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酵母硒对北京油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蛋硒沉积以及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同一批次、健康良好的北京油鸡504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A组饲喂基础日粮(不额外添加硒源),B组~G组在基础日粮中额外添加0。1、0。2、0。3、0。4、0。5、0。6 mg/kg酵母硒(以硒计)。试验期63 d,其中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56d。结果显示:酵母硒添加水平对北京油鸡生产性能影响不显著(P>0。05);E组~G组蛋黄色泽显著高于A组(P<0。05),但酵母硒添加水平对哈夫单位、蛋白高度、蛋形指数、蛋壳色泽、蛋壳强度、蛋壳厚度等指标影响不显著(P>0。05);日粮添加酵母硒能够提高蛋黄硒、蛋清硒和全蛋硒含量;随着酵母硒添加水平的提高,蛋鸡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提高(P<0。05),丙二醛(MDA)含量有降低的趋势(P>0。05),B组~G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GSH-Px)活性显著高于A组(P<0。05)。研究表明,添加不同水平的酵母硒对北京油鸡蛋鸡生产性无影响,有改善蛋黄色泽的趋势,可以增加蛋硒含量和血清抗氧化能力,推荐日粮酵母硒添加水平达到0。3 mg/kg即可。

    北京油鸡酵母硒蛋品质蛋硒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