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饲料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饲料研究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饲料研究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李寰旭

月刊

1002-2813

bianjubu@feedresearch.com.cn

010-83556078

100069

北京右安门外东滨河路4号

饲料研究/Journal Feed Research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78年,是国内创刊最早的饲料专业期刊,杂志汇集传播国内外饲料研究信息,介绍国内饲料研究的新成果和饲料工作的经验,以及饲料行业新动态,普及饲料知识,宣传国家相关饲料方面的方针、政策、法规,促进饲料工业畜牧业和养殖业的发展,为科研、教学和生产提供全面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微粉化的干姜浸提6-姜辣素工艺研究

    郭振环孙昌霞王兴涛王京哲...
    108-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探究不同因素对干姜浸提6-姜辣素的影响,确定干姜浸提6-姜辣素的最佳工艺.试验以6-姜辣素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粒径、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溶剂、乙醇浓度、液料比和提取次数对6-姜辣素含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正交试验设计选取粒径、液料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为优化的4个因素,分析确定干姜浸提6-姜辣素的最佳条件.结果显示:干姜浸提6-姜辣素最佳工艺条件为粒径300目、液料比8 mL/g、提取时间40 min、提取次数3次,在此条件下测得3份样品6-姜辣素含量为1.18%~1.19%,干物质得率为7.08%~7.15%.研究表明,此浸提工艺稳定、可行,可为干姜提取物的生产提供参考.

    干姜浸提工艺6-姜辣素干物质得率

    不同发酵方式对啤酒糟发酵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梁金逢熊敏芬黄华强朱文...
    113-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探究不同发酵方式对啤酒糟发酵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试验利用功能性寡糖和复合益生菌发酵啤酒糟,试验设计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未发酵组),B组为桶装发酵组,C组为青贮池传统压实发酵组,D组为薄膜水压封顶发酵组,发酵时间为14 d.结果显示,B组啤酒糟中粗蛋白、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显著高于A组(P<0.05).B组、C组和D组的pH值和氨态氮含量均显著低于A组(P<0.05);乳酸和乙酸含量均显著高于A组(P<0.05),此外B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C组和D组(P<0.05),D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C组(P<0.05).各组中均未检测到丁酸.B组、C组和D组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均高于A组,而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均低于A组;A组和C组的优势菌属为芽孢杆菌属;B组和D组的优势菌属为乳酸菌属.研究表明,桶装发酵法发酵啤酒糟的品质最好,其次是薄膜水压封顶法,最差的是青贮池传统压实法.

    啤酒糟不同发酵方式发酵品质微生物多样性

    菌酶协同发酵对青稞秸秆营养品质的影响

    王廷艳白国明侯留飞黄世斌...
    117-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探究菌酶协同发酵对青稞秸秆营养价值的改善效果.试验采用单因素分析法设定C1对照组(不添加菌酶)、C2组(复合酶)、C3组(单菌+复合酶)、C5~C7组(双菌+复合酶)和C8~C10组(三菌+复合酶),以青稞秸秆为原料,以植物乳杆菌、布氏乳杆菌、酿酒酵母、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为发酵菌种,以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果胶酶+漆酶为复合酶,并添加适量的葡糖糖粉+麸皮+菜粕为辅料,经袋装厌氧发酵后通过品质化验、养分变化及体外发酵参数等数据来筛选适宜青稞秸秆的最佳发酵组合.结果显示,菌酶协同发酵可提高青稞秸秆的发酵品质,C6组的发酵效果相对最好,与C1组和C2组相比,C6组的粗蛋白质含量提高12.80%和12.53%,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木质素含量分别降低0.65%、34.83%、64.85%和0.78%、36.59%、64.10%,干物质体外降解率提高14.96%和9.61%,微生物菌体蛋白含量提高71.46%和21.33%,氨态氮含量增加43.32%和19.31%,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增加9.63%和7.26%.研究表明,菌酶协同发酵可改善青稞秸秆营养价值,提高体外消化率,且复合酶+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发酵效果较佳.

    青稞秸秆菌酶协同生物发酵营养品质

    野生和人工栽培罗布麻叶饲用和药用价值评价

    隗亚军贾永倩吴倩马浩...
    124-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探究野生和人工栽培罗布麻叶在不同生长时期营养和药用成分的差异以及变化规律.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综合评价野生和人工栽培罗布麻叶的药用和饲用价值.结果显示,在生长期,人工栽培罗布红麻的粗灰分含量最低为1.08%,粗蛋白和金丝桃苷含量最高,分别为19.57%和2.14mg/g;人工栽培罗布白麻的可消化干物质最高为72.44%,异槲皮苷和紫云英苷含量最高,分别为2.32 mg/g和0.23mg/g,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为21.12%;野生罗布白麻的绿原酸和芦丁含量最大分别为7.19 mg/g和3.73 mg/g.在初花期,野生罗布白麻的粗脂肪含量最低,为3.05%,紫云英苷含量最高,为0.23 mg/g;人工栽培罗布白麻的可消化干物质和相对饲喂价值最低,分别为69.25%和217.82.在结荚期,野生罗布白麻的白麻苷含量最高,为6.16 mg/g;人工栽培罗布白麻的粗脂肪含量、干物质采食量和相对饲喂价值最高,分别为4.21%、5.15%和276.31,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为23.31%.研究表明,生长期的人工栽培罗布红麻营养和药用价值均较好,可作为中草药饲料,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潜力.

    罗布麻叶生长时期饲用价值药用价值综合评价

    凉山地区适宜燕麦品种筛选评价研究

    柳茜胡玲唐斌卢寰宗...
    129-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筛选出适宜凉山地区种植的粮饲兼用燕麦品种.试验选取5个燕麦新品种,测定农艺性状、产量、营养成分等.结果表明,白燕10号株高、有效分蘖数、牧草产量、种子产量均最高,分别为151.14cm、332.67万株/hm2、31 307.33 kg/hm2和4 984.16 kg/hm2,白燕10号的千粒重位居第二,为23.60 g.坝莜14号千粒重最高,为24.60 g,种子产量位居第二,为4 807.43 kg/hm2.不同燕麦品种种子的粗蛋白含量为15.65%~18.93%,粗脂肪含量为5.00%~8.21%,粗淀粉含量为55.84%~60.39%,β-葡聚糖含量为4.09%~5.19%.白燕10号和坝莜14号的等权关联度、加权关联度排名前两位.研究表明,白燕10号和坝莜14号综合性状均高于其他品种,适宜在凉山地区推广种植.

    燕麦农艺性状产量营养品质灰色关联度分析

    28个苜蓿品种在兴安盟地区的评价与筛选

    温丽高欣梅范勇毅王波...
    13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研究28个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筛选适宜内蒙古兴安盟地区种植的苜蓿品种.试验分析引进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营养品质和饲用价值,通过平方欧式距离完全连锁法对苜蓿品种进行分类,运用隶属函数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准格尔的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最高,分别为14 533.33 kg/hm2和3 633.33 kg/hm2;草原2号的粗蛋白含量最高(20.27%)、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44.9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38.40%)、相对饲喂价值最高(122.10),但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相对较低,分别为9 083.33 kg/hm2和2 516.67 kg/hm2;龙牧806的粗蛋白含量最低(15.27%)、粗灰分含量最低(6.16%)、粗脂肪含量最低(1.34%)、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高(58.78%)、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高(50.98%)、相对饲喂价值最低(77.85),但龙牧806的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相对较高,分别为13 733.33 kg/hm2和3 450.00 kg/hm2.28个苜蓿品种可以聚为三个类群,第Ⅰ类为优选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相对较高,有17个苜蓿品种;第Ⅱ类为高产组,生产性能相对较高,但营养品质较差,有4个苜蓿品种;第Ⅲ类为优质组,营养品质相对较高,但生产性能较差,有7个苜蓿品种.研究表明,康赛、佰苜202和亮牧3个品种适宜在内蒙古兴安盟地区推广种植.

    苜蓿生产性能营养品质聚类分析综合评价

    基于主客观赋权的TOPSIS、VIKOR、RSR及耦合协调度法的广西青贮类玉米综合评价分析

    蓝松涛梁庆平蒙成吴地...
    140-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探究主客观赋权的4种评价方法在广西青贮类玉米综合评价中的作用.试验基于熵权及人工赋权的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多准则妥协解排序法(VIKOR)、秩和比综合评价法(RSR)及耦合协调度法对广西柳州、玉林、百色、南宁、宜州5个区域的12个青贮类玉米品种的产量、品质、抗病性等18个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桂单242、桂单673、兆玉215在这5个区域中综合表现较好,具有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等特点,适合大面积推广种植.研究表明,VIKOR法在多指标下表现更加贴近产量排序,TOPSIS和RSR法的评价结果非常接近,RSR法的分档等级能够更加具体区分排序的效果.耦合协调度法能够表现各指标之间的协调程度,能够评价一个品种在当地的整体适应性水平.

    青贮玉米主客观赋权多准则妥协解排序法耦合协调度法综合评价

    巨菌草在甘孜州道孚县高海拔的适应性栽培研究

    周扬赵小勇戚雁菡董宇航...
    146-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研究巨菌草在甘孜州高海拔地区的适应性栽培效果.试验在甘孜州道孚县色卡乡3 400m海拔处进行巨菌草的引种试验,在试验地内划分4块10m×10m的小区作为样地,不同小区种植密度分别为400(D1)、300(D2)、200(D3)和100株/100 m2(D4),在巨菌草种植3 w后进行第一次农艺性状的测定,并在后续试验中每15 d进行一次农艺性状的测定.结果表明,巨菌草生长期间株高、叶长随着密度增加而呈升高趋势,D1组的巨菌草株高和叶长较高,D2组的巨菌草叶宽、产量较高,D4组的巨菌草分蘖较多.研究表明,在道孚县,巨菌草引种的存活率高,适应性较好,但过密种植制约了巨菌草单株光合效率,降低了巨菌草产量,300株/100 m2能够保证巨菌草在高海拔地区良好的生长和产量.

    巨菌草甘孜州引种试验种植密度

    碱式氯化铜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彭红星刘小清桑诚诚周长虹...
    152-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碱式氯化铜是一种铜含量高(铜含量58.12%)、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的铜源.与硫酸铜比较,碱式氯化铜不吸潮结块、易混匀,对饲料中的维生素破坏小且油脂氧化程度低.目前,饲料级碱式氯化铜通常以印刷电路板生产过程产生的含铜蚀刻液为原料制得,工业含铜废水废渣、化工原料(主要为氯化铜)合成碱式氯化铜由于成本高,工业生产上比较少见.碱式氯化铜对动物生长性能、繁殖性能、免疫能力和肠道健康具有显著影响.文章综述了碱式氯化铜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为促进碱式氯化铜在动物生产中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碱式氯化铜蚀刻液制备动物生产

    大豆磷脂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动物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刘建成臧长江李凤鸣张慧玲...
    156-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豆磷脂是大豆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副产品,含有大量的天然磷脂、甘油、不饱和脂肪酸、胆碱、肌醇等多种营养物质,具有促进动物生长、调节脂肪代谢、改善血液生化指标、增强机体抗氧化、调节免疫、抗应激、改善肠道组织形态、调节胃肠道微生物组成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对维持动物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大豆磷脂作为一种安全且来源广泛的饲料添加剂,可以替代部分油脂应用于多种动物生产中,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畜牧业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对大豆磷脂的组成、生理功能及其在单胃动物、反刍动物和水产生物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大豆磷脂在动物生产中的深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大豆磷脂脂肪代谢血液生化指标抗氧化免疫肠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