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饲料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饲料研究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饲料研究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李寰旭

月刊

1002-2813

bianjubu@feedresearch.com.cn

010-83556078

100069

北京右安门外东滨河路4号

饲料研究/Journal Feed Research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78年,是国内创刊最早的饲料专业期刊,杂志汇集传播国内外饲料研究信息,介绍国内饲料研究的新成果和饲料工作的经验,以及饲料行业新动态,普及饲料知识,宣传国家相关饲料方面的方针、政策、法规,促进饲料工业畜牧业和养殖业的发展,为科研、教学和生产提供全面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工养殖对尼罗罗非鱼肠道菌群的影响

    周玥祺黄杰王志强邓小红...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研究人工养殖对尼罗罗非鱼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采用16S rDNA测序方法对野生(YS)和人工养殖(YZ)尼罗罗非鱼的肠道内容物进行测序,分析比较两者肠道菌群生物丰富度及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在野生环境下,尼罗罗非鱼肠道中Actinobacteriota、Proteobacteria和Firmicutes为主要优势菌群;在人工养殖环境下,Actinobacteriota、Proteobacteria和Cyanobacteria为主要优势菌群.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分析表明,YZ组群落多样性指数低于YS组(P<0.05).门水平上,YZ组的 Proteobacteria、Acidobacteriota、Bacteroidota和NB1-j菌门低于 YS 组(P<0.01 或 P<0.05),Cyanobacteria、Dependentiae 高于 YS 组(P<0.01 或 P<0.05).属水平上,YZ 组的 norank_f norank_o_Chloroplast、Mycobacterium、Paeniclostridium、IM4CC26207、Methylocystis 和Conexibacter 菌属高于 YS 组(P<0.01),Exiguobacterium、norank_f Steroidobacteraceae、norank_f SC-I-84 菌属低于YS组(P<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门分类水平上,环境因子对不同分组样本中物种数据分布的影响排序为pH值>NH4-N>NO2-N>O>PO4-P.在属分类水平上,环境因子对不同分组样本中物种数据分布的影响程度排序为NO2-N>NH4-N>pH值>O>PO4-P.研究表明,人工养殖会改变尼罗罗非鱼的肠道菌群,有助于解释肠道菌群对养殖和野生环境下尼罗罗非鱼健康和生长的影响.

    尼罗罗非鱼肠道菌群不同养殖环境16SrDNA序列

    黑水虻幼虫粉对罗氏沼虾生长、免疫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张璐刘仙钦贠彪钱雪桥...
    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不同比例的黑水虻幼虫粉替代鱼粉对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生长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900尾健康、体重(1.22±0.02)g的罗氏沼虾幼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虾,对照组(FM组)饲喂基础饲料,T10组、T20组、T30组、T40组、T50组分别使用黑水虻幼虫粉替代基础饲料中10%、20%、30%、40%和50%的鱼粉.试验期56 d.结果显示,FM组和T10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FM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FM组、T10组、T20组的血淋巴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T40组、T50组(P<0.05),T10组的血淋巴溶菌酶(LZM)活性显著高于T30组、T40组、T50组(P<0.05),T30组、T40组肝胰脏碱性磷酸酶(AKP)及酸性磷酸酶(ACP)活性低于其他试验组.研究表明,使用黑水虻幼虫粉替代10%~20%的鱼粉饲喂罗氏沼虾是可行的.

    黑水虻幼虫粉罗氏沼虾生长免疫

    基于SNP分子标记的新疆野生黄花苜蓿遗传多样性分析

    杜雨于秀明汪鹏李倩...
    6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新疆野生黄花苜蓿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利用SLAF-seq技术对材料进行SNP开发.结果显示,材料测序平均Q30值为96.32%,平均GC值为37.99%.研究共开发了 376 641个SLAF标签,多态性SLAF标签119 331个;SNP平均完整性为24.77%,平均杂合率5.53%.供试新疆野生黄花苜蓿品系的有效等位基因数、观测等位基因数、期望杂合度、观测杂合度和Shnnon Wiener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1.380、1.594、0.220、0.117和0.327.研究表明,聚类分析将材料分为7类,PCA将材料分为3类,但样品的来源为同一个祖先.

    黄花苜蓿SLAF-seq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分析亲缘关系分析

    蓖麻粕对黑水虻幼虫生长性能的影响

    俞作建乔奕宁姚嘉诚周俊锋...
    7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探究蓖麻粕代替豆粕作为饲粮对黑水虻幼虫生长发育及其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将黑水虻幼虫分为3组,分别是豆粕组(SM组)、50%豆粕和50%蓖麻粕组(SCM组)以及蓖麻粕组(CM组),每组3个重复,测定幼虫存活数、体重和体长等,检测分析幼虫和虫沙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幼虫肠道细菌群落等变化.试验期12d.结果显示,CM组虫沙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16S核糖体(RNA)基因测序显示,蓖麻粕对幼虫肠道细菌的主要类型、丰富度和多样性无明显影响(P>0.05).CM组的黑水虻幼虫生长更快,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SM组(P<0.05),而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表明,蓖麻粕代替豆粕作为饲粮更有利于黑水虻幼虫的生长.

    黑水虻蓖麻粕存活率肠道微生物生长曲线

    混菌固态发酵清香型白酒糟制备蛋白饲料的研究

    时伟张熙琳郑红梅黄婷...
    7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以清香型白酒糟为原料,添加酿酒酵母SY、枯草芽孢杆菌D和植物乳杆菌2-41进行混菌固态发酵,制备蛋白饲料.探索麸皮添加量对混菌固态发酵饲料质量的影响,优化发酵培养基配比后,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酒糟饲料的粗蛋白含量为考察指标,研究发酵温度、发酵时间、菌种接种量和发酵培养基初始酸度对混菌固态发酵饲料质量的影响,从而优化混菌固态发酵工艺条件.结果显示,清香型白酒糟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酒糟和麸皮比为9∶1,在酒糟初始水分为50%~60%的条件下,发酵培养基总装料量为50 g,其中清香型白酒糟45g,麸皮5g.混菌固态发酵最优工艺条件为菌种接种量13%、发酵温度26℃、发酵时间6 d、初始酸度0.90 mmol NaOH/10 g.在此混菌固态发酵工艺条件下进行3组平行试验,测得酒糟饲料中粗蛋白含量为(24.97±0.05)%,感官评价最终得分18分,等级为优良.研究结果对混菌固态发酵酒糟制备蛋白饲料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清香型白酒糟混菌固态发酵蛋白饲料工艺优化

    1株植物内生菌解淀粉芽孢杆菌的安全性评价

    吕文亮白冬红林显华张甜甜...
    8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评价1株从杜仲中分离的解淀粉芽孢杆菌的安全性.试验从菌株溶血性、氨基酸脱羧和明胶液化试验、抗菌药物敏感性、腹腔注射、经口灌胃、抑菌活性等进行安全性综合评价.腹腔注射试验分为腹腔注射组(1.0×1010 CFU/0.3 mL)和生理盐水组,一次性注射,连续观察5d.经口灌胃试验分为高剂量组(1.0×1010 CFU/0.2mL)、中剂量组(1.0× 109 CFU/0.2 mL)、低剂量组(1.0×108 CFU/0.2 mL)和生理盐水组,每天灌胃1次,连续灌胃28 d.结果显示,腹腔注射和经口灌胃小鼠均健康存活,未见临床变化,试验期间体重正常增加,各组小鼠血常规、血清生化指标和脏器指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解淀粉芽孢杆菌DZ01未发生易位,氨基酸脱羧和明胶液化试验均为阴性.解淀粉芽孢杆菌DZ01对所测的8种抗菌药物均表现敏感.除粪肠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外,解淀粉芽孢杆菌DZ01上清液对其余6株指示菌均具有抑菌活性.研究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DZ01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解淀粉芽孢杆菌安全性植物内生菌

    金莲花饲用安全性评价

    崔莹马德志于侃超李慧...
    9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探究金莲花饲用安全性,对金莲花进行急性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和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昆明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大于10.0 g/kg-BW.遗传毒性试验结果未见金莲花对试验动物致突变作用.大鼠致畸试验结果显示,各剂量组孕鼠未出现中毒体征,未观察到大鼠的生殖毒性,未见致畸作用.亚慢性毒性试验未见大鼠出现中毒表现以及死亡发生,各剂量组大鼠的体重、增重、进食量、食物利用率、脏体比与阴性对照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各组大鼠的血常规、血液生化、尿常规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心脏、肝脏、胰脏、肺、肾脏、脑、胃、睾丸和子宫等脏器的色泽、大小和形态结构均未见明显异常.研究表明,金莲花毒性小,饲用安全性较高.

    金莲花遗传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安全性评价

    正交试验法优化紫苏叶中总黄酮提取工艺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尹丽孟学林
    99-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以紫苏叶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紫苏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探讨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以紫苏叶总黄酮得率为考察指标,对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进行优化.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紫苏叶总黄酮得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时间.紫苏叶总黄酮最优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50%、液料比20mL/g、提取温度70 ℃和提取时间45 min.在此条件下,紫苏叶总黄酮得率为4.05%.紫苏叶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与羟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其IC5.值分别为160 mg/L和196 mg/L.研究表明,紫苏叶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是一种优质的天然抗氧化物质.

    紫苏叶总黄酮正交试验抗氧化活性超声辅助提取

    不同微生物添加剂对桂闽引象草与木薯酒精渣混合微贮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

    罗皎兰罗欢曾俊黄世洋...
    104-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探究不同微生物添加剂对桂闽引象草与木薯酒精渣混合微贮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即对照组(CK组,不添加微生物)、Ⅰ组(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酵母菌+乳酸菌)、Ⅱ组(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产朊假丝酵母)、Ⅲ组(粪肠球菌+乳酸菌)、Ⅳ组(枯草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乳酸菌).室温避光发酵60 d后取样分析.结果显示,各试验组感官评定结果均优于CK组,其中Ⅰ组最优.与CK组相比,Ⅳ组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显著降低(P<0.05);Ⅰ组和Ⅱ组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降低(P<0.05),Ⅱ组淀粉(Starch)、乙酸、乳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Ⅰ组和Ⅲ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30 h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Ⅲ组的钙(Ca)含量显著升高(P<0.05);Ⅰ组、Ⅱ组和Ⅲ组的乳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Ⅳ组有氧暴露稳定时间最长,为246.67 h,Ⅰ组有氧暴露稳定时间最短,为48h.通过综合函数分析可得各试验组综合价值均高于CK组,以Ⅰ组最高.研究表明,添加微生物添加剂可提高桂闽引象草与木薯酒精渣混合微贮品质,其中以试验Ⅰ组效果最佳.

    桂闽引象草混合微贮微生物添加剂微贮品质有氧稳定性

    不同豆禾混播组合在帕米尔高原牧区产草量和营养品质的比较

    马小龙赛里克·都曼艾比布拉·伊马木李陆斌...
    110-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探究豆禾牧草混播组合在帕米尔高原牧区的产草量和营养品质,开展了以箭筈豌豆(Vicia sativa)分别和燕麦(Avena sativa)、小黑麦(Triticale)及黑麦(Secale)的混播组合研究.试验设置单播边锋255 kg/hm2(B-D)、凯速255 kg/hm2(K-D)、速捷255 kg/hm2(S-D)、捷达冬牧70 255 kg/hm2(J-D)、陇箭2号 150 kg/hm2(L-D)为对照,混播边锋210 kg/hm2+陇箭2号 120 kg/hm2(BL-H)、凯速210 kg/hm2+陇箭2号120 kg/hm2(KL-H)、速捷 210 kg/hm2+陇箭 2 号 120 kg/hm2(SL-H)、捷达冬牧 70 210 kg/hm2+陇箭 2 号120 kg/hm2(JL-H)为处理组,试验共9个处理,测定生产性能和营养指标,并运用灰色关联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混播组合中,JL-H总干草产量最高(15.58 t/hm2),极显著高于其他混播组合(P<0.01);SL-H的粗蛋白含量为12.73%,显著高于其他混播组合(P<0.05);混播处理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总体低于单播禾草,高于豆草;混播组合中,BL-H的NDF含量和ADF含量最低,分别为56.27%和36.63%.研究表明,SL-H混播组合综合评价值最高(0.218),若兼顾产量和营养品质,SL-H混播组合(速捷210 kg/hm2+陇箭2号120 kg/hm2)适合在帕米尔高原牧区种植应用.

    混播组合产草量营养品质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