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命的化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命的化学
生命的化学

阮康成

双月刊

1000-1336

smhx@sibs.ac.cn

021-54921091

200031

上海市岳阳路319号31B-407

生命的化学/Journal Chemistry of Lif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述性、通讯性的学术期刊,重点刊登国内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最新发展趋势的综述性、进展性文章,同时也刊登技术和方法、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的传记轶事、书评、教学讨论、访问观感、学术活动信息等内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疫苗接种对SARS-CoV-2变异株Omicron的免疫效力

    刘姝言陈端周佳宁王慧斌...
    558-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1年11月,南非出现SARS-CoV-2病毒的新变异株Omicron.该变异株突变位点多,具有较强的传播性和免疫逃逸能力,突破性感染的可能性增加.至2022年12月,Omicron已成为致新冠病毒病的主要流行株.作为预防病毒的主要手段之一,疫苗对Omicron的免疫效力亟待评估.本综述归纳并比较了不同种类、不同接种剂量的疫苗对Omicron的免疫效力,汇总了多个试验对Omicron同源与异源加强接种的免疫效果,并探讨了疫苗的安全性,以期提出更优化的疫苗接种方案.

    疫苗Omicron加强剂同源异源

    黄酮类化合物减轻阿尔茨海默病Aβ沉积及Tau过度磷酸化的作用

    刘蓓李冀宏王冕彭亚会...
    570-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全世界患病人数最多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从神经病理角度来看它具有以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Aβ)聚集物为主形成的老年斑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两大特征.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中的一类多酚类化合物,主要有六大类.多种黄酮类化合物经研究证实具有减轻Aβ沉积以及抑制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方面的活性.本综述主要描述了AD的两个主要病理特征和黄酮类化合物对其作用的机制.

    阿尔茨海默病黄酮类化合物淀粉样斑块神经纤维缠结

    外泌体circRNA在肿瘤微环境中的调控作用

    申萌冯永海王旻昱
    579-5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肿瘤微环境是肿瘤细胞赖以生存的周围内环境,被证明是影响肿瘤细胞增殖、转移、免疫逃避和放化疗抵抗的关键因素.外泌体环状RNA可通过招募和激活肿瘤微环境重要组成细胞,如肿瘤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内皮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重塑肿瘤自身微环境,对肿瘤的增殖、播散、耐药性的发展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从不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环状RNA调控肿瘤微环境的角度,综述了来自肿瘤及肿瘤基质细胞的外泌体环状RNA促进肿瘤转移、化疗抵抗的作用机制,以及外泌体环状RNA作为肿瘤生物标志物、治疗利器应用于临床治疗的优势与应用前景.

    环状RNA外泌体肿瘤微环境耐药性生物标志物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内膜息肉发病机制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顾晨曦任青玲
    586-5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和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EP)是两类常见的良性妇科疾病,以子宫内膜组织的异常种植或增生为主要病理特征.流行病学数据显示,EMT患者的EP发生率攀升,EP患者合并EMT的风险也增加,提示二者可能存在密切关系与潜在的关联机制.尽管EMT和EP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近年研究表明,EMT和EP的发生可能与长期高水平雌激素刺激、雌激素受体与孕激素受体表达失衡、细胞凋亡与增殖异常、细胞因子的表达、局部慢性炎症刺激、免疫系统失调、氧化应激、微生物群紊乱、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两者共有多种危险因素,可能参与彼此的疾病进程,从而在临床治疗上显示出消极的相互作用.本文通过对EMT和EP发病机制的相关性进行综述,为二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息肉发病机制相关性

    GDF15在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潘华阳罗旭明
    595-6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是指炎症累及上和(或)下气道的慢性疾病.近年来,由于环境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流行病学显示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的患病人数不断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期望寿命.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是一种应激反应性细胞因子,属于转录生长因子-β超家族.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GDF15水平与气道炎症程度密切相关,并影响气道黏液高分泌,与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的发生、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是具有潜力的血清检测标志物.本文主要阐述GDF15的活化机制及其与炎症的关系,以慢性鼻-鼻窦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常见疾病为例,总结了GDF15在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水平变化,以及对疾病生理病理过程和病情转归预后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生长分化因子15慢性鼻-鼻窦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

    TGF-β1/Smad信号通路与肾间质纤维化

    胡欣欣孟晓凡徐圣洁郭兆安...
    601-609页
    查看更多>>摘要: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主要病理学基础,是CKD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的最终共同途径,与肾脏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RIF是多种信号通路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small mothers against decapentaplegic(Smad)是RIF的主要信号转导通路,机体受到外来刺激后促进TGF-β1与其受体结合并激活下游Smad蛋白参与RIF进程.TGF-β1是RIF的中心介质并在所有类型肾脏细胞中广泛表达.Smad蛋白是目前已知的唯一的TGF-β受体的胞内基底酶物,其中,Smad3和Smad7失衡导致成纤维细胞激活和细胞外基质大量沉积是RIF进展的关键机制.TGF-β1/Smad信号通路还可通过调控非编码RNA参与RIF进程.因此,靶向抑制TGF-β1/Smad信号通路可作为RIF的潜在治疗策略.文章综述了TGF-β1/Smad信号通路在RIF中的作用及通过阻断TGF-β1并选择性抑制Smad信号传导治疗RIF的潜力,以期为临床诊疗RIF提供启发.

    肾间质纤维化转化生长因子-β1/smallmothersagainstdecapentaplegic信号通路非编码RNA

    酵母和脂多糖诱导小鼠不同的发热反应

    梁艺潇许阳占汇东王静...
    610-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真菌感染致持久反复的低热,而细菌感染致高热或低体温,但这种差异性发热机理不清.本文使用酵母和脂多糖(LPS)建立小鼠发热模型,用不同测温方法(直肠测温、红外测温、腹部遥测)和在不同温度(30℃、26℃和22℃)下分别比较酵母和脂多糖致热效果及下丘脑视前区(POA)神经元活性.结果发现,酵母诱导发热不被环境温度变化和操作刺激影响;酵母和LPS分别激活了不同的POA神经元,酵母和LPS诱导的发热与腹内侧视前区(VMPO)相关,而内侧视前区(MPO)与LPS诱导低体温相关.本研究结果为阐明真菌和细菌诱导不同发热反应机制研究提供了基础.

    细菌性发热真菌性发热脂多糖酵母环境温度下丘脑视前区红外测温法

    师范院校生物化学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实现路径初探

    赵胡熊洋洋樊明琴王娟...
    62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落实"三全育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如何在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生物化学中落实课程思政建设已成为教学研究和改革的重点.该文提出了"生命健康教育、生命唯物辩证法教育和生命渗透大学生思政管理工作"三维度思政框架,以经典知识模块为核心,深入系统地挖掘了生物化学课程中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哲学思维与科学精神、爱国情怀与奉献精神、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公民道德与法律教育,并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在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和塑造的同时,教师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以期为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科学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提供参考.

    课程思政生物化学生命健康唯物辩证法爱国情怀

    专访单分子荧光成像领域青年学者——刘珈泉研究员

    629-6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