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普洱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普洱学院学报
普洱学院学报

杜巍

双月刊

2095-7734

smszkjc@yahoo.com.cn

0879-2302377

665000

云南省思茅市宁洱大道275号

普洱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Puer Universit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孔疏"阴阳男女君臣"论与"后妃之德"说

    李淑阳刘浩平黄晨
    7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雎》不仅作为《国风》的开篇,更是作为整部诗三百的第一篇,其在三百篇整体结构中以及奠定《诗经》整体基调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版本流传最广、影响力度以及范围最大的"毛诗",在论及《关雎》时将其中心内涵解释为"后妃之德",这也为后世历代儒家学者所认同并沿用至今,但前人对这种解释的出现原因却语焉不详.值得注意的是,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提到了"阴阳为重,所以《诗》之为体,多序男女之事",将阴阳两仪与男女两性对照,阴阳和谐即万物发展顺平,类比到人类社会便是男女和谐则家国安稳.

    《周易》阴阳观后妃之德

    唐宋城市转型进程中街市娱乐声音景观的文学书写

    蔡燕王君炜
    7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唐宋城市转型进程中,随着中晚唐坊市制、宵禁制度的松懈以致北宋的完全崩溃,城市居民在夜晚行动限制的取消,街市娱乐随之兴盛起来,不分昏昼,街市回响着急管繁弦、欢声笑语,充分体现城市生活的喧哗与骚动.街市娱乐之声是繁复多姿的交响,从空间而言,有茶坊酒肆妓馆歌管之声、勾栏瓦肆喧嚣娱乐之声等;从时间而言,是具有城市历史和人文特征的声音节点连接为城市线性时间声景.唐宋街市娱乐声音景观中蕴含的权力关系生动地映现出唐宋城市转型的丰富内涵.

    唐宋文学城市转型声音景观世俗化

    泰国北部云南方言特征词研究

    谢智香
    8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泰国北部的云南方言属于一种跨境语言,但保留了许多从国内流传下来的核心词汇,同时也汇集了泰北华人在不同时期因语言文化接触和创新而产生的特殊词汇.通过对泰北云南方言特征词进行代际、词类、语音、义类的共时分布及传承词、变异、创新等方面的历时考察,证明当地云南人对祖籍方言的认同态度,彰显了海外汉语方言的根,同时反映了语言的变化发展是经过长时间的变异和整合过程完成的.

    泰北云南方言特征词传承词词汇比较

    《喻世明言》中"陆海"一词的符号学重释

    尹永达
    8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陆海"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典籍,明代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二十四卷《杨思温燕山逢故人》入话部分的结词《小重山》中也曾出现"陆海"一词,但是在《喻世明言》所引诗词中,"陆海"一词所取含义异于在其他文本中的用法.相关注解家简单地将其释为"陆地",并未说明理由且抹杀了"金莲开陆海"一句的文学性.试结合"陆海"一词在历代文本中的使用情况及其出现的修辞语境,运用符号学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并从该语境剖析"陆"、"海"二字之间的本体——喻体关系.与其他文本中的应用情形相比,后世诗词中的"陆海",其语义判断取决于其所处的语境义素,语境义素的干预赋予其在汉代典籍中所不具有的新的修辞特点和文学内涵.

    陆海金莲喻世明言格雷马斯符号学义素

    论实现类型对动词完成体和动词类型的发展

    赵勇
    9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Talmy的实现宏事件提出了与终结性不同的实现类型概念,从界限的完成可能性视角识解完成体,据此发展了动词完成体概念,其概念从单一的完成体"有界终结"发展成为未然、隐含、固有和完全完成体四类.此外,通过比较分析Vendler的动词分类和Talmy的完成动词分类的理论基础和分类标准,发现活动动词被细化为未然和隐含完成的意动动词,这是引入新理论和新标准给动词分类带来的新发展,其必然促进语法教学的发展.

    动词类型实现类型动词完成体活动动词

    优化云南跨境职业教育合作路径研究——基于普洱市的分析

    李家祥周岚
    97-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是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云南省以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在发展跨境职业教育合作时极具优势.通过分析云南省普洱市与老挝丰沙里省跨境职业教育合作的实践可以发现,目前云南省跨境职业教育合作仍存在合作主体内生性不足、师资队伍建设滞后、质量保障体系缺位等问题.对问题溯源可以发现,顶层设计不足、双师型师资队伍缺乏、教育体系存在差异是跨境职业教育合作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为优化云南跨境职业教育合作,应当从构建跨境职业教育合作机制、建立激励机制、推动职教教师跨境培养、构建资历框架互认机制等方面发力.

    职业教育跨境合作优化路径

    21世纪以来我国教师信息素养研究现状及趋势——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

    马蓉尹卫江邓冬琳
    106-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人工智能ChatGPT的迅速出圈,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并促使教育界学者们对于教育中"人机"关系的再思考.二十大报告明确强调"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充分体现和响应了这一政策要点.教师作为育人过程中的直接参与者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及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是顺应"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以中国知网(CNKI)为搜索途径,将"教师信息素养"为关键词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选取来源为北大核心、南大核心(CSSCI)、SCI、SSCI、CSCD的核心期刊共 346 篇论文,运用CiteSpace工具对所收集到的文献进行分析,得到关于教师信息素养研究的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的相关图谱.通过图谱结果认识我国教师信息素养研究现状、学者关注点及其未来发展趋势,为该主题后续研究提供资料和启示.

    数字化教师信息素养人机关系CiteSpace

    自我调节学习理论下的LLM自我纠错路径构建研究

    袁睿廷杨优娜施浩然
    116-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ChatGPT等大语言模型的发展及其存在问题的梳理,如AI"幻觉",探讨了自我调节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SRL)理论与大语言模型(LLM)自我纠错技术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应用.对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RLHF)作为优化模型交互表现的方法进行分析,指出其依赖人类指导和自我调节能力不足的问题,回顾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发展历程,讨论了该理论在智慧学习环境中的应用前景.以SRL理论为核心,提出了基于SRL的LLM自我纠错新技术框架路径,讨论了LLM自我纠错路径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应用,包括自我监督与对比学习、元认知分析、对学习者的个性化纠错与辅导等方面.通过将SRL理论与LLM自我纠错技术相结合,为LLM自我纠错提供理论框架指导,促进ChatGPT深度融入国际中文教育.

    自我调节学习LLM人机交互国际中文教育ChatGPT

    多民族地区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普洱学院为例

    许涵
    125-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云南省普洱市是边疆多民族地区,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多民族地区高校,发掘红色资源,讲好革命故事,不仅是传承红色基因、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措施.以普洱学院为例,探索多民族地区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和方法,主要包括:用好当地红色资源,打造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发挥好学生的示范引领作用,实现高校学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以党建带团建,建立特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体系;着力建设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体系,打造思政课特色品牌.将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多民族地区红色基因思政教育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我国群众体育的高质量发展

    段佳珍刘涧张连春
    130-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翻开了新篇章,提出了新的目标任务,群众体育作为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贯穿于群众体育发展的生动实践中,抓牢"高质量发展",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体育的这条主线,切实体现党和人民的意志,促进群众体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迈向新高度.基于党的二十大精神旨归,运用文献资料法、WSR系统分析法、SWOT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与手段,研究调查群众体育发展现状,为 2035 年体育强国远景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坚定不移走好中国式现代化群众体育强国建设新道路.

    党的二十大群众体育高质量发展全民健身人民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