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食品工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食品工业
食品工业

屠用利

月刊

1004-471X

021-65126911

200082

上海市济宁路28号

食品工业/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食品工业》为综合性食品科技刊物,介绍食品及食品工业相关的工艺、工程、流通、综合利用、新产品等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试验研究报告以及国内外食品制造、开发、近期市场和技术信息等。涉及的专业面广、实用性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崇明西红花花瓣中槲皮素含量测定及其应用探讨

    金博艳
    135-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液相色谱联用质谱测定西红花花瓣中槲皮素的方法,精确测定花瓣中的槲皮素含量,以提升西红花非药用部分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预试验表明,槲皮素易溶于部分有机溶剂,此试验中样品用70%乙醇作为提取溶剂,运用加温超声方式提取后,离心取上清液分析.采用ZORBAX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以甲醇-5 mmol/L乙酸铵0.1%甲酸水溶液(75∶25,V/V)为流动相,负离子模式,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方式扫描,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槲皮素的检出限为5 μg/kg,定量限为10 μg/kg,槲皮素在300~2 00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关系R>0.999,精密度为1.2%,三水平的回收率分别为93.9%,95.9%和97.5%,三水平的精密度分别为0.90%,0.92%和3.31%.此研究前处理方法简单,提取溶剂低毒,分析准确度高,结果精密度好,可用于西红花中槲皮素的定量分析.

    槲皮素崇明西红花花瓣应用

    绿色液熏腊肉与传统腊肉风味品质的差异分析

    李军年贝爽娄爱华刘焱...
    139-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绿色液熏腊肉和传统腊肉风味品质差异,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比较了产自湖南、湖北、广东、贵州、四川和云南的传统腊肉与绿色液熏腊肉在呈味核苷酸、游离氨基酸及挥发性物质上的差异.结果表明:肌苷酸、次黄嘌呤和次黄嘌呤核苷是传统腊肉中主要呈味核苷酸,而液熏腊肉中次黄嘌呤的含量显著低于传统腊肉(P<0.05);液熏腊肉中丙氨酸、正缬氨酸及一些呈现甜味的氨基酸含量比贵州和四川腊肉要高.GC-MS和GC-IMS结果显示,液熏腊肉瘦肉和肥肉中挥发性物质组成及含量均显著低于传统腊肉(P<0.05),且液熏腊肉中三甲基吡嗪、3-羟基-2-丁酮、3-甲基-2-丁烯醛、1-羟基-2-丙酮等物质相对含量较高.该研究对改进液熏腊肉风味品质、生产出不同特色风味的液熏腊肉产品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绿色液熏腊肉传统腊肉品质差异风味差异

    《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生鲜食用农产品》强制性国家标准线上解读活动成功举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146页

    2022年安徽省流通环节大米中镉污染及风险评估

    陈宁宁姜健刘惠陈元元...
    147-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了解安徽省流通环节大米中镉污染情况,评估通过食用大米摄入镉对居民产生的健康风险.采集安徽省16个地市流通环节大米,共502份,使用超级微波消解后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镉的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Pi)指数法评价大米中镉的污染情况,采用"点评估法"和化学致癌健康风险模型分析了安徽省居民通过食用大米摄入镉产生的健康风险.502份大米中镉的检出率为90.2%,总的超标率为1.2%.安徽省大米中镉的Pi范围为0.002~1.179,受镉轻度污染占比1.2%.安徽省各地市居民通过大米对镉的每月摄入量占PTMI的范围为5.7%~41.4%,平均每月摄入量占PTMI的23.3%.安徽省各地市居民通过大米摄入镉的致癌风险范围在0.41~3.00× 10-5 a-1之间,平均健康风险值为1.69×10-5a-1.安徽省流通环节的大米受镉污染情况可控,安徽省居民通过食用大米这一途径摄入镉所产生的健康风险较低.

    安徽省大米镉污染风险评估

    产教融合下高职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策略分析

    杨哲慧
    151-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提高高职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文章基于产教融合理念,对高职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后,针对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其中涵盖了完善优化政策保障机制、强化校企合作力度以及构建协同育人模式等.结果表明,将产教融合的理念与模式全面贯彻落实到高职食品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中,有利于强化人才培养效果,满足食品产业对人才的现实需求.说明我国职业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不断创新人才培养策略.

    产教融合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

    基于课程思政和案例教学融合的教学模式探索——以"营养学"课程为例

    王晓玉尹淑涛王鹏杰文鹏程...
    15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三全育人"以及"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针对"营养学"课程存在的思政内容缺乏、学生知识掌握度不足、应用能力较差等问题,课程教学团队从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建设教师团队等多方面着手,探索课程思政与案例教学融合的"营养学"新型教学模式.实践显示,相较改革前,学生整体成绩取得较大提升,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明显提高.此次教学模式探索对于高校教学过程中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有机结合,从而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高校相关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提供参考,以更好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营养学课程思政案例教学三全育人

    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冷库技术"课程思政建设探究

    焦丹童玮许本亮
    159-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冷库技术"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制冷与空调专业的专业课程.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秉承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将"冷库技术"课程思政教育体系进行重构,隐性地将冷链物流相关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从思政教学目标、思政元素挖掘、教学内容重构及考核评价优化等方面进行"冷库技术"课程思政的优化设计,以落实专业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冷链物流冷库技术课程思政思政元素

    高校劳育与美育有机融合教育模式创新研究与探索

    马永杰押辉远王立业朱耀磊...
    164-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各高校都特别注重对学生的劳育与美育的培养.以洛阳师范学院为例,为提高学生的劳育和美育的能力,在专业课中将劳动教育与美育有机融合,修改人才培养方案,结合"食全食美"美育工作坊和"功能性食品的制造与创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引入专业竞赛和建立专业劳育与美育师资队伍的模式,推动劳动美育目标的达成,激发学生热爱劳动教育、热爱美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劳动教育美育教育有机融合实践基地

    体验式教学在中医营养学中的应用探索

    林少玲胡嘉淼李璟张芃...
    16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因课制宜选择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科学设计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要求下,基于体验式教学模式进行中医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分析两者结合特性,阐述体验式教学在课程中的改革措施,阐明体验式教学在中医营养学课程改革意义.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切身体会和理解课程内容的同时能够将其很好运用于实际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是一种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体验式教学中医营养学体验报告

    高职院校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林珺琰
    170-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新时代教育背景下"三全育人"要求,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教学的不同环节来实现是一种可行途径.文章以高职院校食品专业学生的特点为基础,并结合食品加工技术课程的特点,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分析其融合切入点,通过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水平,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建立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探索在该课程中有效实施思政教育的途径,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升思想政治素质,从而实现专业课思政育人的目标.

    课程思政食品加工技术高职探索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