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食品研究与开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食品研究与开发
食品研究与开发

赵丽

半月刊

1005-6521

tjfood@vip.163.com

022-59525671

301609

天津市静海经济开发区(天宇园)科技大道9号

食品研究与开发/Journal Foo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食品研究与开发》是由天津市食品研究所和天津市食品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食品专业科技期刊,于1980年创刊,现为月刊。采用国际流行开本大16开,共12个印张(192页)。其专业突出,内容丰富,印刷精美,是一本既有基础理论研究,又包括实用技术的刊物。本刊已被“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知名媒体收录,并被北京大学图书馆列入“中文核心期刊”。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应用技术、检测分析、生物工程、营养保健、贮藏保鲜、质量安全、专题论述和食品机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原料对盐渍泡菜细菌类群及基因功能的影响

    向凡舒龙旭霞赵楠侯强川...
    191-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原料对盐渍泡菜中细菌类群产生的影响,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两类盐渍泡菜的细菌类群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PICRUSt对其基因功能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发酵沙葱的香农指数、超1指数、Firmicutes(硬壁菌门)、Lactobacillus(乳酸杆菌属)、Pantoea(泛菌属)、Lentibacillus(慢生芽胞杆菌属)和Rahnella(拉恩氏菌属)的相对含量均显著偏高(P<0.05),而菌群能量生产和转换、氨基酸转运与代谢、核苷转运与代谢和转录等功能基因的表达均显著偏低(P<0.05).分别有68个和2个分类操作单元仅存在于所有发酵沙葱或青椒样品中,累计平均含量分别为8.40%和0.037%.经多元方差分析发现,两类盐渍泡菜细菌类群和基因功能的整体差异均显著(P<0.05).由此可见,原料对盐渍泡菜的细菌类群与菌群基因功能的表达具有显著的影响.

    盐渍泡菜高通量测序细菌类群基因功能预测

    产正丁醇脱氢酶微生物的筛选及其酶学性质的初步研究

    郝媛王东特日格乐杨德志...
    197-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酒类混合发酵过程中正丁醇的产生规律及建立调控正丁醇含量的方法,以酒曲和酒醅为样品,利用LB培养基分离菌株,吸光值法和气相色谱法测定菌株对正丁醇催化的减少量,从中筛选能够在乙醇存在条件下催化正丁醇的微生物,并对该微生物所产酶的性质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所筛得编号为DQ-54的细菌属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其产生的酶(Ec-54ADH)能够在含有5.00%乙醇溶液中转化正丁醇为正丁醛,且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加(0%~25%),Ec-54ADH对正丁醇的特异性改变,催化能力显著降低(p<0.05),但对乙醇的催化能力在乙醇浓度为5.00%~15.00%时没有显著差异(p>0.05).另外,在乙醇存在条件下(3.00%),当pH值为7.0和温度为40℃时,Ec-54ADH具有最高催化正丁醇活性,添加金属离子(Fe2+、Mg2+、Mn2+、Zn2+和Cu2+)能够抑制Ec-54ADH对正丁醇催化活力.

    高级醇醇脱氢酶正丁醇酒精饮料非水相体系

    化学修饰对多糖结构与生物活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李文婧张晨李大鹏
    205-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糖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生物大分子,因其具有安全、副作用少等优点,被认为是食品和药品中的理想原料.化学修饰能够改善多糖的结构性质和生物活性.多糖经修饰成不同结构的衍生物,其生物活性存在显著差异.该文总结了近年来多糖化学修饰的研究进展,主要从方法、结构和生物活性构效关系等角度进行阐述,并对多糖的该方法的应用进行展望,为开发多糖类新型功能食品和药品提供参考.

    多糖化学修饰结构特征生物活性构效关系

    佛手瓜采后保鲜及加工的研究进展

    朱鑫彤赵文周茜马丽丽...
    214-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佛手瓜(Sechium edule)为多年生攀援性葫芦科草本植物,原产于墨西哥及中美洲国家,19世纪引入我国,在华南、西南地区普遍栽种,其中云南、福建、四川等省栽培较多.佛手瓜按果实颜色可分为绿皮和白皮两种类型,其中以绿皮型栽培较广泛.佛手瓜嫩瓜作蔬菜食味可口,且实心无籽,可食率达100%,不仅含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还含有酚类、黄酮类等活性物质,具有优良的保健作用.该文对佛手瓜的营养价值、采后保鲜技术和深加工工艺及产品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的综述,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佛手瓜营养价值功能成分采后保鲜技术深加工

    酶法预处理工艺在镉、砷检测中的应用解析

    冯婧褚小菊
    220-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择高效、准确的样品消解方法是测定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再现性.本文通过对镉、砷重金属在食品中的存在形态及酶处理工艺进行分析,探讨酶法预处理在镉、砷检测中的应用.认为:镉在食品中主要与蛋白质结合,在叶菜类食品中主要以氯化钠提取态形式存在,在玉米、高粱等作物中主要以酸提取态最多;砷在动物性食品及谷物类中主要以有机态存在,一般用甲醇作为提取剂;蔬菜中砷以无机砷形态存在,以酸作为提取剂;酶法预处理的影响因素包括样品粒度、酶的种类、酶浓度、pH值、温度、液固比和酶处理时间.

    酶法预处理重金属检测应用

    传统食品包装视觉传达设计研究

    吕晓冬
    封3页

    征稿

    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