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数字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数字教育
数字教育

双月刊

数字教育/Journal Digital Educati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在线协作会话中教师干预对学习者认知加工过程的影响研究

    吴林静廖鑫高喻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线协作会话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在线学习和混合式学习的协作学习活动,教师干预则被认为是提升在线协作会话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教师干预到底如何影响学习者的认知加工过程尚不明确.文章以某大学31名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准实验研究探索在线协作会话活动中教师干预对学习者认知加工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教师干预对学习者的行为参与没有显著影响;对学习者观点的认知复杂性有抑制作用,而对观点的认知科学性有促进作用;能够促使学习者拥有更丰富的认知模式,使其观点从"前科学"更多地向"具体的事实和解释"转换.基于上述结论,文章进一步得出如下启示:在线协作会话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最低参与标准来促进学习者的行为参与;学习者可以从在线协作会话的教师干预中获益,形成更丰富的认知模式;教师的干预应更加注重对学习者观点的认知复杂性的引导.

    在线协作会话教师干预行为参与认知水平认知模式

    项目式协作学习环境中的情感感知影响因素研究

    史喆单美贤郝川艳董艳...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项目式协作学习走向常态.已有众多研究者通过实践证实了项目式协作学习适用于课堂教学,但对项目式协作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尚缺乏具体的理论研究.本研究基于学业情绪和控制-价值理论,依托南京某高校"UI及交互设计"的项目式协作学习课程,结合问卷考察团队成员的情感感知状况,探究学习者在项目式协作学习中的情感感知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在项目式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感知状态表现为积极情感状态;(2)情感投入因素为项目式协作学习过程中情感感知的主要影响因素,情感投入对积极情感有显著正向影响.本研究从协作学习活动设计、学习者积极情感促进策略、教师支持三个维度提出建议,以期为项目式协作学习模式创新提供参考,为提高学习者的情感投入提供培养路径.

    项目式协作学习情感感知情感投入影响因素

    从情绪共情到认知共情——智能教学系统中的人机共情研究反思

    张誉月贾积有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的学习情绪和长久的学习动机,在智能教学系统的设计中要高度重视人机之间的情感交互,即人机共情.本研究定义智能教学系统中的人机共情为:能够识别学习者情感并给予反馈,使得学习者感知到自己的情感被智能教学系统所理解,并保持较强的学习动机.该定义与人类共情的定义类似,既突出了情绪共情,也突出了认知共情.根据相关文献综述,当前关于智能教学系统情感方面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情感识别方面,对共情策略的研究也仅仅停留在浅层.因此,本研究设计了一套考虑学生不同情感状态的人机共情策略框架,并对未来智能教学系统中的人机共情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智能教学系统人机共情共情策略学习动机

    技术赋能终身学习空间:特征、形态与未来图景

    邬亚楠王运武张琦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稳定高效的终身学习空间有助于建成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大国,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终身学习空间包括传统物理空间、虚拟空间与泛在空间,学习者可以体验到普惠优质的平台、多样便捷的学习资源、操作简易的技术工具等.本文分析了终身学习空间的特征,阐述了终身学习空间的形态以及技术如何赋能终身学习空间,描绘了终身学习空间的未来图景.

    终身学习空间技术赋能未来图景

    数字教育游戏对高阶思维发展的影响——基于国内外28篇实证研究文献的元分析

    张书琪范佳荣钟绍春
    28-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教育游戏能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为不同教育水平的学习者提供学习支持与辅助.已有研究表明,数字教育游戏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表现,但是在促进高阶思维发展方面的有效性上仍然存在一些争议.为此,本研究采用元分析方法,综合分析了国内外28篇实证研究数据(共含39个有效效应量)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数字教育游戏对高阶思维发展具有中等偏上程度的促进作用,其合并效应值为0.778;进一步的调节效应检验表明,数字教育游戏对高阶思维发展的有效性受学段、竞争机制、游戏环境三种调节变量的影响;然而,学科、具身交互方式、故事、反馈内容并没有显著影响数字教育游戏干预对高阶思维发展的效应.上述发现证明了用心设计数字教育游戏对高阶思维发展的重要性.

    数字教育游戏高阶思维元分析

    基于工程设计的STEM教学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研究与实践

    管珏琪王文卓兰婷婷
    38-47页
    查看更多>>摘要:STEM课程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重要载体,计算思维则可促成学生在真实情景下多元能力的发展.在新工程教育背景下,本研究提出以工程设计循环组织教学过程、以史密斯框架五要素创建支持学生运用计算思维的STEM教学活动设计框架.并以小学"船模"课程为例,进行具体的活动设计与实施.本研究采用单组前后测实验,通过为期九周的跟踪,同时辅以任务单,探究课程实施对小学生计算思维能力与计算思维实践的影响.结果表明,课程教学对小学生计算思维能力有促进作用;认知网络分析结果表明,课程实施推动了学生计算思维实践,船模制作完成后,学生的算法思维有明显发展且各要素连接更紧密.

    STEM课程计算思维工程设计循环培养框架船模

    基于多模态数据的人工智能教育大脑构建和应用场景探究

    李心蓓刘兰段雨迪王竹新...
    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科技赋能教育催生人工智能教育大脑.人工智能教育大脑将突破现有教育模式,通过多模态数据的实时感知,打造更精准、更高效、更丰富的全新教育生态系统.首先,结合人工智能教育大脑概念及关键技术,对人工智能教育大脑进行概述.其次,对人工智能教育大脑中的多模态数据进行分析,并基于多模态数据对人工智能教育大脑进行模型建构,分析其多应用场景及功能.最后,对人工智能教育大脑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价值探讨.

    人工智能教育大脑多模态数据知识图谱学习者画像

    基于"三个课堂"实践新模式的构建与探索

    张海崔宇路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个课堂"教育模式作为一种跨越地域界限的教育实践,已日益成为解决区域间教育资源共享和提高教育整体质量的关键策略.伴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三个课堂"下的教学模式、教师发展和实践路径仍需要进一步思考和审视.本研究提出企业、政府和高等教育机构、学校主体等共同构筑教育数据驱动的"三个课堂"实践共同体新模式,并明晰"三个课堂"实践共同体的概念内涵和实施路线.通过这种实践共同体的构建和探索,能为区域教育优质均衡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持,为教师在跨区域背景下的专业成长搭建有效的支撑平台.

    "三个课堂"实践共同体跨区域教师专业发展

    基于LSA的同步课堂教学行为事理图谱研究

    林明杜雪婷熊冬春
    6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同步课堂在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推进教育公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智能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同步课堂的优化发展.基于此,本研究以智慧环境下的同步课堂为研究课例,采用滞后序列分析法(LSA)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并构建其教学行为事理图谱.结果表明,智慧环境下的同步课堂活动是以学生为主、技术辅助于教学、师生远程协同合作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是发展其深度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的教学行为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减少无效沉寂行为发生的关键在于设问之后是否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智慧环境同步课堂课堂教学行为事理图谱滞后序列分析

    在线同伴互评活动中学习者批判性思维发展轨迹研究——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

    刘丹王微风李玉斌
    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批判性思维是数智时代人才需要具备的高阶思维,开展同伴互评活动是学习者批判性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批判性思维属于内隐性思维,活动中难以发现学习者批判性思维的发展轨迹,而认知网络分析法能够有效分析数据中各元素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学习者批判性思维的发展轨迹提供了新的方法.基于此,本研究采用认知网络分析法收集在线同伴互评活动中的互评评语数据,以揭示不同阶段、不同组别的学习者在批判性思维发展轨迹上的差异.研究发现:(1)学习者从初始阶段到优化阶段,再到提升阶段的批判性思维发展轨迹不同,逐渐由低层次要素向高层次要素发展;(2)高、低能力组学习者在初始阶段、优化阶段的批判性思维发展轨迹存在显著差异,在提升阶段逐渐趋于相似.

    在线同伴互评批判性思维发展轨迹认知网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