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姜左

双月刊

1008-7931

xbsce@jssvc.edu.cn

0512-66503831

215104

江苏省苏州市致能大道106号(国际教育园)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uzhou College of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何为"女人"?为何"女性"叙事?——管窥《孤恋花》小说及电视剧改编

    施云
    67-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先勇的小说《孤恋花》与曹瑞原据此改编的电视剧《孤恋花》分别在象征和写实的层面实践了重复与差异的美学,具体表现在叙述、人物、细节等方面.其中对于女性特别是女同性恋及其情感的描写与观察,显示了白先勇和曹瑞原不同的"女性"叙事立场.两位创作者利用两种媒介,在"过去"和"现在"两种时空里,通过"我"和"他者"叙述话语的建构完成了各自的叙事使命.

    《孤恋花》白先勇曹瑞原女性叙事视觉快感厌女性别政治

    从启蒙方案的支点到自我辩解的工具——论周作人"常识"的建构与变异

    刘勇
    7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周作人以其留学期间高度个人化的杂览经验为蓝本,建构了以人类学、生物学、文学等学科为支柱的现代"常识",希望以此更新国人对"人"的认识.但随着普及工作的展开,周作人的"常识"的内涵越来越从对学科知识的活用转向对物理人情的直觉把握,功能也逐渐从启蒙转向个人解脱,最终沦为他附逆行为的辩解工具.

    周作人常识建构附逆人类学儒学

    中韩作家敦煌文化的书写——以余秋雨、尹厚明为例

    王倩倩
    8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余秋雨的敦煌文化书写具有情感化的理性特征,从宏观视角展开文学叙事,凝聚着个体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反映了作家深厚的人生体验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韩国作家尹厚明的创作体现了韩国人想象中的敦煌世界,通过虚构性写作将自我与他者纳入叙事范畴,反映韩国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丰富了他者视域中的敦煌形象,镌刻了当代韩国人基因中的中国文化记忆和乡愁.余秋雨、尹厚明对敦煌文化的书写可谓个性鲜明,特点突出,都表现了对敦煌文化的热爱与思索.从他们的作品中可以领略到中韩文化交流的风貌以及中国文化对韩国的影响.

    当代作家中韩文学敦煌书写余秋雨尹厚明《文化苦旅》《敦煌之爱》

    由"伦理主体"向"浪漫自我"的超越——论冯沅君1920年代小说的浪漫特质

    袁田野
    9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般认为,"五四"浪漫主义虽颇具主观色彩,却鲜有对现实经验的超越.然而,在女作家冯沅君那里,"超越性"与"无限性"正构成其作品的浪漫特质.文章选取冯沅君 1920-1930 年代的作品,由"罪感"与"母爱崇拜"的辩证关系切入,探讨"传统伦理主体"与"浪漫主义人格"双重身份在作家精神结构中的交锋与博弈.从创造/自然世界精神化、前进/殉道等面向阐明作家以"创造"与"前进"的浪漫主义信条突破传统精神权威,从"伦理人格"到"浪漫自我"的转换过程,由此呈现"五四"浪漫主义的一种超越性特质.

    浪漫主义"五四"冯沅君超越性无限性

    "互文"视域下《威尼斯商人》汉译本中典故的翻译与研究——以朱生豪、梁实秋、方平、傅光明四译本为例

    刘诗萱
    98-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学典故往往言辞简练、含义深刻,能彰显一个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独特魅力.因此,典故的翻译难度较高,很考验译者的功底.《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讽刺性喜剧,剧中引经据典,巧妙运用大量与《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形成互文关系的典故.朱生豪、梁实秋、方平、傅光明等不同代际的译者,分别使用各种翻译策略和技巧处理这些典故.文章将从互文性理论出发,研究朱生豪、梁实秋、方平、傅光明四译本对《威尼斯商人》中的典故的翻译.

    互文性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典故翻译

    江苏省一级期刊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征稿"编辑出版理论研究"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封3页

    苏作非遗 冷门绝技吴莹莹虎丘泥人"落膝骱"技艺欣赏

    吴莹莹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