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申宝忠

半月刊

1673-6273

biomed_54@126.com

0451-82583800;53658268

15004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兴路32号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Journal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内统一刊号: CN 23-1544/R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2285 月刊 邮发代号:14-12 定价:9元/期 本刊 . 本刊原刊名为《生物磁学》,(详见科技部信息所),据科技部信息所2005年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影响因子0.734,在本学科(生物学)排名列第9位,在1608种统计源核心期刊总排名列第169位.刊名变更是本刊的自然过渡,已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出报刊[2006]4号批准。 本刊原刊名为《生物磁学》,(详见科技部信息所),据科技部信息所2005年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影响因子0.734,在本学科(生物学)排名列第9位,在1608种统计源核心期刊总排名列第169位.刊名变更是本刊的自然过渡,已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出报刊[2006]4号批准。 本刊已经经国务院新闻办、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核备案,已被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技文献数据库(CSTDB)、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科技部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disc)、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等权威数据库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对肝脏肿块切除术患儿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和免疫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

    韩笑李正民闫辉王学佳...
    2463-2466,2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比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对肝脏肿块切除术患儿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和免疫功能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5月~202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择期行肝脏肿块切除术患儿90例分为右美托咪定组(采用右美托咪定麻醉)、丙泊酚组(采用丙泊酚麻醉),各为45例。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应激反应[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变化情况,并观察两组麻醉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右美托咪定组麻醉诱导后10min(T1)~手术结束时(T4)时间点MAP低于丙泊酚组,HR高于丙泊酚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T4、术后1d(T5)时间点Cor、ACTH低于丙泊酚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T4、T5时间点CD8+低于丙泊酚组,CD4+、CD4+/CD8+高于丙泊酚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未见差异(P>0。05)。结论:与丙泊酚麻醉相比,右美托咪定可更好地稳定肝脏肿块切除术患儿血流动力学,减轻应激反应,同时还可减轻免疫抑制。

    右美托咪定丙泊酚肝脏肿块肝脏手术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免疫功能

    超声造影联合血清AFP、GGT与GLR对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预测价值

    林如君杨晓岑李琪虹陈丽旋...
    2467-2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超声造影(CEUS)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γ-谷氨酰转肽酶(GGT)、淋巴细胞计数比值(GLR)对肝细胞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3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行肝切除手术治疗的177例HCC患者,患者均于术前1周行CEUS及血清AFP、GGT、GLR检查。根据术后病理检查MVI结果,将患者分为MVI阳性组(n=52)与MVI阴性组(n=12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CC患者MVI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EUS联合AFP、GGT、GLR对HCC患者MVI的预测价值。结果:MVI阳性组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廓清时间短于MVI阴性组(P<0。05)。MVI阳性组AFP、GGT和GLR明显高于MVI阴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FP升高、GGT升高、GLR升高、病灶形态不规则、始增时间缩短、达峰时间缩短、廓清时间缩短为HCC患者MV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ROC结果显示:始增时间缩短、达峰时间缩短、廓清时间缩短联合血清AFP、GGT与GLR预测HCC患者MVI的曲线下面积为0。901,明显大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HCC术后MVI患者血清AFP、GGT、GLR升高,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廓清时间缩短,且为HCC患者MVI的独立危险因素。CEUS联合AFP、GGT、GLR对HCC患者MVI的预测价值较高。

    肝细胞癌超声造影甲胎蛋白γ-谷氨酰转肽酶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微血管侵犯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皮肤瘙痒的影响因素及其与血清炎性因子、β2-MG的相关性

    赵景新浮金晨张东亮王世长...
    2473-2477,2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皮肤瘙痒的影响因素及其与血清炎性因子、β2-MG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来我院诊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例,对比有瘙痒及无瘙痒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水平,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Logistic分析。根据5D-IS量表评估有瘙痒者的评分,根据评分将瘙痒者者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组,对比三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β2-MG水平。给予皮肤瘙痒组患者普瑞巴林治疗,分析治疗效果,对比治疗前后有效组、无效组的血清β2-MG、CRP、TNF-α、IL-6水平。结果:皮肤瘙痒组年龄、透析前血肌酐水平、透析龄、钙磷乘积、血磷水平、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皮肤干燥患病情况、血清β2-MG、CRP、TNF-α、IL-6水平明显较无瘙痒组的高,SF水平、Kt/V≥1。2占比明显比无瘙痒组低(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皮肤瘙痒的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透析龄≥1年、钙磷乘积≥65(mg2/dl2)、Kt/V<1。2、甲状旁腺激素水平≥300pg/mL、皮肤干燥患病、血清β2-MG≥4。06mg/L、血清CRP≥10mg/L、血清TNF-α≥1。54 ng/mL、血清IL-6≥0。46 ng/L(P<0。05)。4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皮肤瘙痒患者中,轻度者28例、中度者10例、重度者7例。重度组的血清β2-MG、CRP、TNF-α、IL-6水平明显较轻度、中度组高,中度组以上指标明显较轻度组高(P均<0。05)o 4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皮肤瘙痒患者中,完全缓解者15例,显效者10例,有效者10例,无效者10例。治疗后,有效组的血清β2-MG、CRP、TNF-α、IL-6水平明显较治疗前低(P<0。05);无效组以上指标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有效组以上指标明显较无效组低(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皮肤瘙痒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0岁、透析龄≥1年、钙磷乘积≥65(mg2/dl2)、Kt/V<1。2、甲状旁腺激素水平≥300pg/mL、皮肤干燥患病、血清β2-MG≥4。06mg/L、血清CRP≥10mg/L、血清TNF-α≥1。54 ng/mL、血清IL-6≥0。46 ng/L,血清CRP、TNF-α、IL-6、β2-MG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皮肤瘙痒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

    维持性血液透析皮肤瘙痒严重程度危险因素炎症因素β2-MG

    CMTM4和PD-L1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杨珍芳刘慧郭志娟吉茹...
    2478-2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CMTM4和PD-L1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并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1月-2020。1我院及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胰腺癌手术标本40例作为实验组,并同时选取癌旁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染色检测胰腺癌组织中CMTM4和PD-L1蛋白表达,统计病理特征,CMTM4和PD-L1蛋白在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二者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CMTM4主要分布在肿瘤细胞膜和细胞质中,均呈棕褐色或棕黄色颗粒;PD-L1主要分布在肿瘤间质免疫细胞、细胞膜和细胞质中,呈棕褐色或淡黄色。胰腺癌组织CMTM4蛋白、PD-L1蛋白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与癌旁组织相比,胰腺癌组织CMTM4蛋白、PD-L1蛋白高表达高,CMTM4蛋白、PD-L1蛋白低表达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CMTM4蛋白高表达、PD-L1蛋白高表达的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的发病率均高于CMTM4蛋白低表达、PD-L1蛋白低表达(P<0。05);但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CMTM4蛋白高表达、PD-L1蛋白高表达与CMTM4蛋白低表达、PD-L1蛋白低表达比较(P>0。05)o CMTM4蛋白、PD-L1蛋白表达与胰腺癌的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无关(P>0。05)。结论:CMTM4和PD-L1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其与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相关。

    CMTM4蛋白PD-L1蛋白胰腺癌组织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

    尿系列蛋白与原发性IgA肾病患者预后和牛津分型的关系研究

    卫洁王志娟包婷李新玉...
    2483-2487,2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免疫球蛋白肾病(IgAN)患者的尿系列蛋白资料,探讨尿系列蛋白与该人群预后及其对牛津分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7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原发性IgAN患者146例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采用终点事件评估肾脏预后。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得尿系列蛋白的截断值,并根据截断值将尿系列蛋白分为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不同水平尿系列蛋白IgAN患者的预后。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IgAN患者肾脏预后的影响因素。对比不同牛津分型患者尿系列蛋白的差异。结果:随访时间中位数为78。00(58。00,95。00)个月,共有42例患者发生终点事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微量白蛋白(Alb)、尿免疫球蛋白(IgG)和尿转铁蛋白(TRF)低水平组累计生存率显著高于尿NAG、尿α1-MG、尿β2-MG、尿Alb、尿IgG和尿TRF高水平组(P<0。05);单因素COX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预后良好组尿NAG、尿β2-MG和尿IgG水平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多因素COX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尿NAG、尿IgG升高和尿β2-MG升高为原发性IgAN患者肾脏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内皮细胞增生病变尿NAG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节段性硬化病变尿IgG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尿β2-MG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尿NAG升高、尿IgG升高和尿β2-MG升高为原发性IgAN患者肾脏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牛津分型中内皮细胞增生、节段性硬化、肾小管萎缩或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有关。

    IgA肾病尿免疫球蛋白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尿β2微球蛋白牛津分型预后

    隐神经脉冲射频联合透明质酸钠关节内注射对保守治无效的膝骨关节炎患者氧化应激和炎症疼痛介质的影响

    阮强津林丽高超王国超...
    2488-2491,2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隐神经脉冲射频联合透明质酸钠关节内注射对保守治无效的膝骨关节炎(KOA)患者氧化应激和炎症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经保守治无效的127例KOA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3,接受透明质酸钠关节内注射)和联合组(n=64,接受隐神经脉冲射频联合透明质酸钠关节内注射)。对比两组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评分)、炎症介质[白介素-lβ(IL-1β)、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疼痛介质[P物质(SP)、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2(PGE2)]、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治疗后VA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Lysholm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联合组治疗后MDA较对照组更低,GSH-Px、SOD较对照组更高(P<0。05)。联合组治疗后IL-1β、IL-1、TNF-α较对照组更低(P<0。05)。联合组治疗后SP、5-HT、PGE2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差异(P>0。05)。结论:隐神经脉冲射频联合透明质酸钠关节内注射对保守治无效的KOA患者,可缓解疼痛,降低氧化应激和炎症疼痛介质水平,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好。

    隐神经脉冲射频透明质酸钠膝骨关节炎氧化应激炎症疼痛介质

    脑仿生电刺激联合金纳多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的听阈增益效果及耳蜗功能的影响

    童静艾尼·艾海提凯迪丽娅·凯赛尔艾日法特·艾尼瓦尔...
    2492-2495,25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脑仿生电刺激联合金纳多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的听阈增益效果及耳蜗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到2023年10月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4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金纳多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取脑仿生电刺激联合金纳多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耳蜗功能及听阈增益情况,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因子-1(sVCAM-1)、内皮素(Endothelin,ET)相关血液标志物水平变化及血流变学相关指标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纯音气导听阈、听力功能缺损分贝数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纯音气导听阈、听力功能缺损分贝数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听阈值增益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AECA、sVCAM-1、ET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粘度低切变率、全血粘度高切变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仿生电刺激联合金纳多注射液可提升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耳蜗功能,提升听阈,且可降低突发性耳聋相关血液标志物AECA、sVCAM-1、ET表达水平,减轻血液高凝状态,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脑仿生电刺激金纳多注射液突发性耳聋听阈增益耳蜗功能血流变学

    不同超声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出现甲减期声像图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时雪丽谢瑜娟刘瑞瑞张宁...
    2496-25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超声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出现甲减期声像图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2年10月-2023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121例,行首次甲状腺超声检查并进行6个月的临床资料随访。用常规超声模式(二维、多普勒)对两侧叶甲状腺进行纵横断面扫查并进行记录,接着启动弹性成像模式进行扫查。对比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出现甲减期与未出现甲减期的一般临床资料及早期超声二维、多普勒、弹性声像图特征,使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出现甲减期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病灶区弹性模量值、应变率、病变区甲状腺上动脉阻力指数及流速对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出现甲减期的预测价值。结果:121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最终完成随访115例,其中出现甲减期者29例,未出现甲减期者86例,出现甲减期的占比为25。22(29/115)。经统计学分析,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出现甲减期与累及侧叶、病灶区甲状腺上动脉峰值流速及阻力指数有关(P>0。05)。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出现甲减期的弹性模量值、应变率明显较未出现甲减期患者高(P>0。05)。病灶区甲状腺上动脉峰值流速、阻力指数、病灶区弹性模量值和应变率对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出现甲减期预测ROC曲线结果表明,弹性模量值的AUC为0。898,约登指数0。770、敏感度82。8%、特异度94。2%,截断值114。5。应变率AUC为0。74,约登指数0。422、敏感度72。4%、特异度69。8%,截断值8。2。阻力指数AUC为0。760,约登指数0。562,敏感度65。5%,特异度90。7%,截断值0。66;甲状腺上动脉血流速度AUC为0。838,约登指数0。608,敏感度72。4%,特异度88。4%,截断值25。94。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亚急性甲状腺炎出现甲减期与未出现甲减期患者的FT3、FT4、TRAb、ESR、hs-CRP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FT4、TRAb、ESR、hs-CRP升高是亚急性甲状腺炎出现甲减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二维超声、多普勒超声、弹性超声联合技术可早期预测亚急性甲状腺炎后甲状腺功能减退,亚急性甲状腺炎出现甲减期的危险因素为FT4、TRAb、ESR、hs-CRP水平升高。

    超声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危险因素

    GnRH-a预处理结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效果研究

    王思思焦桂青刘云春王静...
    2502-25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预处理结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29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49例。对照组给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试验组给予GnRH-a预处理,连续治疗2个月经周期后结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两组治疗后均随访2年。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的病灶体积、子宫体积、月经量、疼痛程度、激素、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及随访期间的复发情况和妊娠结局。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个月,两组病灶体积、子宫体积缩小,试验组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月经量、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血清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降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脂联素(ADP)水平升高,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期间的骶尾胀痛、放射痛、下腹疼痛、阴道不规则流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试验组随访期间的复发率、流产率分别为6。04%、10。58%,低于对照组的17。45%、35。21%(P<0。05);试验组随访期间的临床妊娠率为69。80%,高于对照组的47。65%(P<0。05)。结论:GnRH-a预处理结合高强度聚焦超声可调节子宫腺肌病患者激素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缩小患者病灶体积、子宫体积,减少其月经量,减轻其疼痛程度,进而利于患者妊娠结局的改善,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子宫腺肌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高强度聚焦超声激素疼痛程度妊娠结局

    外周血RDW、PCT联合乳酸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病情的评估价值

    陈珺王娟程欢欢王影...
    2507-2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DW)、降钙素原(PCT)联合乳酸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NS)病情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NS患儿13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危重症评分(NCIS)将NS组患儿分为非危重组(NCIS>90分,94例)和危重组(70≤NCIS≤90分,38例),比较两组外周血RDW、PCT、乳酸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上述指标对危重NS的诊断价值,采用Spearman分析指标与病情严重的相关性。结果:危重组胎龄<37周占比高于非危重组,出生体重低于非危重组(P<0。05)。危重组患儿外周血RDW、PCT及乳酸水平均高于非危重组(P<0。05);ROC结果分析显示,外周血RDW、PCT、乳酸及其联合检测评估危重NS患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4、0。645、0。643、0。874(P均<0。05);Spearman显示,RDW、PCT、乳酸均与NS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外周血RDW、PCT和乳酸均与NS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临床可通过联合检测外周血RDW、PCT和乳酸水平来辅助评估NS患儿病情。

    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降钙素原乳酸新生儿败血症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