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申宝忠

半月刊

1673-6273

biomed_54@126.com

0451-82583800;53658268

15004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兴路32号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Journal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内统一刊号: CN 23-1544/R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2285 月刊 邮发代号:14-12 定价:9元/期 本刊 . 本刊原刊名为《生物磁学》,(详见科技部信息所),据科技部信息所2005年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影响因子0.734,在本学科(生物学)排名列第9位,在1608种统计源核心期刊总排名列第169位.刊名变更是本刊的自然过渡,已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出报刊[2006]4号批准。 本刊原刊名为《生物磁学》,(详见科技部信息所),据科技部信息所2005年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影响因子0.734,在本学科(生物学)排名列第9位,在1608种统计源核心期刊总排名列第169位.刊名变更是本刊的自然过渡,已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出报刊[2006]4号批准。 本刊已经经国务院新闻办、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核备案,已被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技文献数据库(CSTDB)、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科技部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disc)、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等权威数据库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罗哌卡因联合帕瑞昔布钠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免疫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王成龙王曙戴慧荣苏丹...
    2714-27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帕瑞昔布钠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氧化应激、免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南通大学第六附属医院2021年1月~2023年4月期间110例择期进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罗哌卡因联合帕瑞昔布钠SAPB,55例)、对照组(罗哌卡因SAPB,55例)。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情况、静息、咳嗽下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免疫功能、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变化情况,并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h(T2)~术后48h(T4)静息VAS、咳嗽VAS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3时间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D8+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为7。28%,观察组为10。92%,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帕瑞昔布钠SAPB用于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免疫功能,减轻机体炎症和氧化应激。

    罗哌卡因帕瑞昔布钠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免疫功能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前锯肌平面阻滞

    一次性根管治疗联合冠修复对隐裂性牙髓病患者的效果及对咀嚼功能的影响

    买布拜木·买买提依明帕尔哈提·阿布肚热合曼麦麦提依明·哈力克玛衣努尔·艾赛提...
    2719-2722,2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对隐裂性牙髓病应用一次性根管治疗联合冠修复治疗的效果及对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隐裂性牙髓病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多次根管治疗后进行冠修复,观察组患者一次性根管治疗后进行冠修复。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记录治疗成功率,对比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咀嚼功能、疼痛程度、龈沟液炎症因子及碱性磷酸酶(ALP)表达水平,最后对比其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探诊深度(PD)相关牙周健康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咀嚼功能评分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评分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D、BI、PLI水平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龈沟液IL-6、CRP、TNF-α、ALP水平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隐裂性牙髓病应用一次性根管治疗联合冠修复治疗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且可提升远期治疗成功率,提升咀嚼功能,减轻牙周疼痛程度,降低牙周炎症反应,减轻疾病严重程度,改善牙周健康水平。

    一次性根管治疗冠修复隐裂性牙髓病咀嚼功能

    CT引导下腰椎间盘靶点射频消融与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对比

    艾龙开赛尔·艾里米尔夏提江·麦麦提艾力龙浩...
    2723-27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比CT引导下腰椎间盘靶点射频消融与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到2021年10月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其手术方式差异进行分组,其中60例患者采取CT引导下腰椎间盘靶点射频消融术治疗将其分为射频消融组,将60例采取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的患者分为经皮椎间孔镜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在两组患者手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Oswea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其近远期疼痛程度、腰椎功能及下肢功能障碍情况,最后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射频消融组与经皮椎间孔镜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射频消融组手术时间高于经皮椎间孔镜组,射频消融组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低于经皮椎间孔镜组(P<0。05);手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JOA评分升高,经皮椎间孔镜组术后6个月JOA评分高于射频消融组,手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ODI指数均降低,经皮椎间孔镜组术后6个月VAS评分低于射频消融组(P<0。05);射频消融组与经皮椎间孔镜组患者神经损伤、腰大肌旁血肿、腰椎不稳、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T引导下腰椎间盘靶点射频消融与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无显著差异,CT引导下腰椎间盘靶点射频消融手术创伤性小,术中出血量低,可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而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可进一步减轻患者术后远期疼痛程度,促进腰椎功能恢复,改善下肢功能障碍情况。

    腰椎间盘射频消融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腰椎间盘突出症

    改良超声引导"三叶草法"腰丛神经阻滞应用于单侧下肢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分析

    段海萍唐宏图李曙波哈思远...
    2728-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单侧下肢手术患者应用改良超声引导"三叶草法"腰丛神经阻滞后的麻醉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0年12月~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86例单侧下肢手术患者分为A组(n=43)和B组(n=43)。A组手术期间接受超声引导"三叉戟"LPB技术定位,B组手术期间接受改良超声引导"三叶草法"定位。对比两组一次神经阻滞成功率、调整穿刺针方向次数、定位时间、穿刺时间、麻醉效果优良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同时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的一次神经阻滞成功率高于A组,调整穿刺针方向次数少于A组,定位时间、穿刺时间短于A组(P<0。05)。B组麻醉效果优良率高于A组(P<0。05)。B组术后6h、12h、24hVAS评分低于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差异(P>0。05)。结论:与超声引导"三叉戟"LPB技术应用于单侧下肢手术患者相比,改良超声引导"三叶草法"定位可缩短定位时间、穿刺时间,减少调整穿刺针方向次数,减轻术后疼痛,提高麻醉效果。

    超声引导三叶草法定位腰丛神经阻滞单侧下肢手术麻醉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辅助非剥脱点阵激光对痤疮瘢痕的疗效及皮肤屏障功能影响

    尚倩党延玲朱东宁贾煜...
    2732-2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辅助非剥脱点阵激光治疗痤疮瘢痕的疗效以及对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入我院2021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痤疮瘢痕患者9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两组均予以非剥脱点阵激光治疗,观察组加用rb-bFGF凝胶。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皮肤屏障功能等,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恢复期水肿时间、疼痛时间、红斑持续时间、结痂时间和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ECCA、VSS评分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愈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9。59%vs。57。14%,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皮肤含水量明显升高、经皮水流量显著降低(P<0。05),而观察组升高/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QOL-Acne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b-bFGF辅助非剥脱点阵激光治疗痤疮瘢痕疗效肯定,可加快术后症状恢复,改善瘢痕状况及皮肤屏障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痤疮瘢痕非剥脱点阵激光rb-bFGF凝胶疗效皮肤屏障功能

    后路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肩关节镜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

    秦艳马世军范晓英张海鹰...
    2737-2741,27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后路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肩关节镜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肩关节镜手术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25例、B组25例、C组30例。A组采取常规静脉麻醉,B组采取常规静脉麻醉联合后路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组,C组患者采取后路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组联合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比三组患者入室时(T1),手术10min(T2),手术30 min(T3),手术结束即刻(T4)心率、血氧及血压水平变化,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相关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变化,对比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后对所有患者进行6个月门诊复查随访,分别在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评价三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情况。结果:三组患者T1、T4时间三组患者心率、血氧饱和度、收缩压及舒张压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C组患者T2、T3时间心率、血氧饱和度、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且T1到T4时间处于相对稳定状态;T1时间三组患者皮质醇(cortisol,COR)、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表达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T2、T3时间三组患者COR、NE表达水平升高,且C组患者T2、T3、T4时间COR、NE表达水平低于A组及B组(P<0。05);A、B、C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三组患者术前Con-stant-Murley 评分对比无差异,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三组患者Constant-Murley评分均升高,且C组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针对肩关节镜手术患者术中采取后路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组联合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可稳定患者术中血氧饱和度、心率及血压水平,降低患者术中应激反应,且安全性较高,同时还可进一步辅助患者改善远期肩关节功能。

    后路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肩关节镜应激反应肩关节功能

    不同剂量瑞马唑仑联合阿芬太尼在儿童无痛胃镜中的应用

    刘慧芳王经丽何玉圆金建萍...
    2742-27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马唑仑联合阿芬太尼在儿童无痛胃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5月到2023年11月收治的165例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四组,即R1(n=40)、R2(n=40)、R3组(n=40)及对照组(n=45)。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阿芬太尼7 μg/kg,R1、R2、R3组静脉注射阿芬太尼7 μg/kg与瑞马唑仑,R1组瑞马唑仑为0。2 mg/kgo R2组为0。3 mg/kg,R3组为0。4 mg/kg,待所有患者改良警觉/镇静(MOAA/S)评分≤1分时开始进行胃镜检查。对比四组患儿镇静成功率、镇静起效时间、苏醒时间胃镜检查时间及补救镇静次数,分别在给药前、首次给药后、入镜前、检查结束即刻采取MOAA/S评分评价其镇静程度,记录四组患儿麻醉诱导前(To)、进境时(T1)、结束后(T2)的心率(HR)、血压(BP)及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最后对比四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四组患者苏醒时间、胃镜检查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R3组患者镇静成功率明显高于R1组、R2组与对照组,镇静起效时间、补救镇静次数明显低于R1组、R2组与对照组(P<0。05);四组患者给药前、检查结束即刻MOAA/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首次给药后、入镜前R3组患者MOAA/S评分明显低于R1组、R2组与对照组(P<0。05);四组患者To、T1、T2时间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To、T2时间心率(HR)水平无明显变化,且四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T2R3组患者HR水平稳定,R1组、R2组与对照组出现明显波动,T1 R3组明显低于R1组、R2组与对照组(P<0。05);R1、R2、R3组患者注射痛、喉痉挛、低氧血症、低血压、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R1、R2、R3三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瑞马唑仑联合阿芬太尼可提升儿童胃镜检查过程中的镇静效果,且瑞马唑仑采取0。4mg/kg效果更优,可进一步改善镇静成功率,降低补救镇静次数,且不增加苏醒时间,镇静效果更好,可稳定患儿检查过程中的心率水平,安全性较高。

    瑞马唑仑阿芬太尼无痛胃镜儿童镇静水平生命体征不良反应

    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1、辅助性T细胞17及系统免疫炎症指数与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粘连程度及其术后卵巢储备功能的关系分析

    王玮玮阎慧娟马金枝郭亚琼...
    2747-2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1(sICAM-1)、辅助性T细胞17(Th17)及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Ⅱ)与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粘连程度及其术后卵巢储备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自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我院行腹腔镜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的90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纳入观察组,根据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粘连程度,分为重度粘连组(32例)和非重度粘连组(58例);另选同期的90例健康体检女性纳入对照组。检测所有入选者血清sICAM-1、抗苗勒管激素(AMH)、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及外周血Th17水平,计算SⅡ,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ICAM-1、Th17、SⅡ与重度宫内膜异位囊肿粘连的关系,比较重度粘连组与非重度粘连组术后血清AMH、FSH、LH、E2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sICAM-1、Th17、SⅡ与术后卵巢储备功能指标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sICAM-1、外周血Th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SⅡ大于对照组(P<0。05);重度粘连组血清sIC AM-1、外周血Th17水平均高于非重度粘连组,SⅡ大于非重度粘连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ICAM-1、Th17、SⅡ均是重度宫内膜异位囊肿粘连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重度粘连组术后血清AMH、E2水平均低于非重度粘连组,FSH、LH水平均高于非重度粘连组,差异显著(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sICAM-1、Th17、SⅡ与术后AMH、E2均呈负相关(P<0。05),与FSH、LH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sICAM-1、Th17、SⅡ与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粘连程度呈正性关联,有助于反映术后卵巢储备功能,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可溶性黏附分子-1辅助性T细胞17系统免疫炎症指数粘连程度卵巢储备功能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SCCAg、β-catenin的表达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杨颖李世东高旭栋王骏...
    2752-27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表达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92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92例鼻腔炎症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分析不同Krouse分期、肿瘤体积、肿瘤病理分类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血清SCCAg、β-catenin的表达水平,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SCCAg、β-catenin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效能。结果:观察组血清SCCAg、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T3-T4组血清SCCAg、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均高于T1-T2组(P<0。05);肿瘤体积≥20 cm3组血清SCCAg、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均高于肿瘤体积<20cm3组(P<0。05);增生活跃组血清SCCAg、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均高于非增生活跃组(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SCCAg联合β-catenin预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术后复发的敏感度为91。45%、特异度为52。38%、AUC为0。928。结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血清SCCAg、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两者在不同Krouse分期、肿瘤体积、肿瘤病理分类的患者中差异明显,联合可提高对术后复发的预测效能。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鳞状细胞癌抗原β-连环蛋白病理特征术后复发

    妊娠期胆汁淤积孕妇血清TBA、ICAM-1及TBIL的表达意义及其对胎儿窘迫的预测价值分析

    王硕英张小飞聂菲赵侃侃...
    2757-2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期胆汁淤积孕妇血清总胆汁酸(TBA)、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及总胆红素(TBIL)的表达意义及其对胎儿窘迫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22年3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120例妊娠期胆汁淤积孕妇作为观察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一步分为轻度组(72例)和重度组(48例);另选120例产检正常的孕妇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孕妇血清TBA、ICAM-1及TBIL的表达水平,分析血清TBA、ICAM-1及TBIL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的关系,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TBA、ICAM-1及TBIL对胎儿窘迫的预测效能。结果:观察组血清TBA、ICAM-1及TBIL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血清TBA、ICAM-1及TBIL的表达水平均高于轻度组(P<0。05);观察组血清ALT、AST、γ-GT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妊娠期胆汁淤积孕妇血清TBA、ICAM-1及TBIL的表达水平与肝功能指标(ALT、AST、γ-GT)均呈正相关(P<0。05);经ROC曲线分析,妊娠期胆汁淤积孕妇血清TBA、ICAM-1联合TBIL预测胎儿窘迫发生的敏感度为91。42%、特异度为54。83%,AUC为0。921,大于单项指标的AUC(P<0。05)。结论:妊娠期胆汁淤积孕妇血清TBA、ICAM-1及TBIL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与其病情严重程度有关,联合预测胎儿窘迫的效能较好。

    妊娠期胆汁淤积总胆汁酸细胞间粘附分子1总胆红素胎儿窘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