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物技术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物技术进展
生物技术进展

林敏

双月刊

2095-2341

curr_biotech@163.com;prog_biotech@caas.net.cn prog_biotech@163.com

0571-86651497

310008

浙江省杭州市梅灵南路9号

生物技术进展/Journal CURRENT BIOTECHNOLOGYCSTPCD
查看更多>>《生物技术进展》是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生物技术研究所联合主办,以传播生物技术前沿科学,引领生物技术发展潮流为目标的学术期刊。月刊,国内统一刊号为CN 33-1375/Q,国际统一刊号ISSN2095-2341,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立足国内,面向国际,围绕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等基础研究,刊载生物技术在农、林、畜牧、兽医、食品、工业、医药、生态与生物安全等领域的应用进展和研究成果。主要设置进展评述、研究论文、技术与方法等栏目。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生物技术及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科研人员、高等院校师生、相关企业研发人员、海外留学人员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植物毛状根研究及应用

    邹凯
    341-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根农杆菌侵染植物诱导产生分枝呈毛状、生长迅速的不定根,通常称为毛状根.毛状根具有生长快、遗传性稳定、不需要外源激素也能自主生长、能够合成次生代谢产物等特点,通过优化培养条件可以实现提高次生代谢物产量的目的.简要阐述了发根农杆菌诱导植物形成毛状根的机理,着重介绍了毛状根合成次级代谢产物的影响因素以及近5年毛状根在合成次生代谢产物、环境修复和植株再生方面的应用,并对毛状根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旨在为毛状根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发根农杆菌毛状根次生代谢产物

    水稻株型的遗传基础与分子调控机理研究进展

    杨得正付惠仙肖素勤雷凌云...
    349-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产是水稻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而水稻株型对水稻产量具有决定性作用.从基因层面上解析水稻株型的形成机理是利用分子育种技术培育理想株型的前提和条件.从理想株型的概念、叶片形态和穗部性状、水稻株型的重要激素调控机制、株型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等方面总结了水稻理想株型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水稻株型的研究方向,以期为通过株型改良提高水稻产量及培育超高产水稻品种提供参考.

    水稻株型激素调控遗传基础分子调控

    韩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与发展现状

    孙卓婧徐道青唐巧玲王维...
    360-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转基因技术的诞生和发展,带来了新一轮的农业科技革命,全球主要国家都将发展转基因技术作为提升农业科技竞争力的重要任务.韩国目前没有商业化种植转基因作物,但每年会从美国和阿根廷进口大量的转基因玉米和大豆,是典型的粮食净进口国和转基因产品进口大国.韩国对待转基因的监管态度介于较宽松的美国管理模式和较严格的欧盟管理模式之间,并通过修订《转基因生物法案》推动基因编辑等新兴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通过介绍韩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机构、标识管理、转基因作物研究与应用等情况,旨在全面了解韩国的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从而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推动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产业化发展提供借鉴.

    韩国转基因安全管理发展现状

    微生物胞外多糖的来源、生物合成及功能研究进展

    徐畅刘天一刘文佳张俐敏...
    368-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胞外多糖是由微生物合成的一种功能多样的聚糖化合物.近年来研究发现,胞外多糖具有吸附性、亲水性、粘结性及免疫活性等特性,在多学科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目前胞外多糖的生产和提纯过程存在成本高、收率低等问题,阻碍了其规模化生产和商业应用.系统介绍了胞外多糖的微生物来源、生物学特征和生理功能,重点阐述了几种具有工业应用潜力的胞外多糖的生物合成机制,列举了胞外多糖最新的应用方向,并对胞外多糖的生物合成机制以及胞外多糖的规模化生产和多领域应用进行了展望.希望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胞外多糖产生菌的菌种资源、深入研究微生物胞外多糖功能和活性机制以及发酵生产过程、以及对胞外多糖在多学科和多领域的广泛应用的优化提供参考.

    胞外多糖微生物结构特性合成途径

    病毒滴度测定的新兴及改良方法进展

    杜丽萍徐明明官艳东周沙沙...
    377-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病毒滴度测定是生物制药行业重要的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病毒类生物制品的开发和生产、病毒清除灭活工艺验证、外源病毒检测等领域,以确保病毒类生物制剂的活性和有效性,以及生物制品的病毒安全性.因此,建立快速、简单且准确的病毒滴定检测方法尤为重要.总结了检测病毒滴度的传统方法、新兴以及改良方法的特点、原理及具体应用,并比较了各自的优缺点.一些新兴方法,如微滴式数字PCR、病毒定量毛细管电泳、化学发光ISH-PNA测定、激光力细胞学等改进了传统方法耗时耗力、重复性差、准确性低、结果主观性大的缺点,达到了快速、灵敏、自动化程度高、精密度高、结果更加稳健且客观的优点,但部分新方法仪器昂贵或者未广泛使用,需要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病毒滴定方法.

    生物制药病毒清除/灭活验证病毒感染性病毒滴定

    亚精胺缓解细胞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李鸿博陈朱玥吕新星
    388-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衰老是机体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的不可抗拒的自然变化,表现为生物体形态结构的改变和生理功能的衰退,同时伴随着多种老年性疾病的发生.亚精胺作为天然的多胺类物质,在抑制机体衰老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亚精胺通过激活细胞自噬,清除受损的线粒体,干预脂肪代谢和调节细胞周期等方式,清除衰老细胞,维持组织微环境稳定,抑制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和进展.系统地阐述了亚精胺的体内和体外的合成过程,缓解细胞衰老的分子机制,以及在减缓机体衰老生理过程和多种衰老相关疾病中的治疗作用,以期为衰老相关疾病的转归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亚精胺自噬衰老老年病

    巨噬细胞糖脂代谢重编程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研究进展

    席照青包明威
    399-4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肝病,涉及脂肪变性、炎症、纤维化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肝脏中含有大量巨噬细胞,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非酒精性脂肪肝进展过程中巨噬细胞的糖脂代谢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且调控代谢可以调节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进而影响肝脏局部的炎症环境及肝细胞的代谢.综述了NAFLD的进展过程中巨噬细胞的糖脂代谢的变化以及参与上述过程的关键分子,以期为NAFLD治疗找到新靶点.

    非酒精性脂肪肝巨噬细胞糖脂代谢重编程

    肿瘤细胞中FAS介导的非凋亡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李蓓蓓武建强
    406-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FAS是一种在多种细胞中表达的膜蛋白受体,与其配体FASL结合后激活细胞内下游信号,可导致一种细胞程序性死亡——凋亡.在很多细胞类型中,FAS诱导的凋亡是抑制或杀灭肿瘤细胞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发现,在某些细胞微环境条件或肿瘤类型中,FAS可激活与凋亡相反的生物学功能,包括促进细胞的增生和迁移等.但目前对于FAS介导的非凋亡通路的作用和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与经典凋亡通路的关系也缺乏研究,其在什么条件下、在哪些细胞或肿瘤类型中起作用也有待深入调查.简述了FAS信号在肿瘤细胞中介导的促增生作用,重点总结了其介导非凋亡通路中的几个关键因子以及在临床肿瘤治疗上的应用,以期为肿瘤的临床新治疗方法和新药研究提供思路.

    FAS肿瘤非凋亡信号通路细胞增生

    冷等离子体处理对盐胁迫下燕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张奇雨吕晓桂包锦
    413-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冷等离子体处理对盐胁迫下燕麦耐盐性的影响,以坝莜14号燕麦种子为试验材料,选用5和6 kV的电压对燕麦种子进行不同时长(30 s、15 s×2)的冷等离子体处理,测定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0.5、1.0、1.5 g·L-1)胁迫下燕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结果发现,冷等离子体可以显著提高燕麦种皮亲水性及燕麦种子的吸水率,缓解盐胁迫对燕麦株高和根长的影响.基于隶属函数对燕麦抗盐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发现,冷等离子体处理参数为5 kV、30 s和6 kV、15 s×2时,1.5 g·L-1浓度胁迫下燕麦的抗盐能力提高,且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5 kV、30 s参数下,冷等离子体处理对盐胁迫的缓解作用效果逐渐增强.

    燕麦盐胁迫冷等离子体种子萌发幼苗生长

    利用非同源末端连接缺陷构建拟轮枝镰孢菌的高效基因敲除方法

    席凯飞李成杰丁艺郭维...
    422-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是引起玉米茎基腐病和穗粒腐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严重威胁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为了深入研究拟轮枝镰孢菌致病基因的功能,对该菌中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途径中的2个关键基因FvKu70和FvKu80分别进行了基因敲除以创制高效的基因敲除菌株,并比较了野生型菌株和突变体菌株在营养生长速率、菌落形态、产孢量、对玉米的致病力和基因敲除效率等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FvKu70和FvKu80的基因缺失突变体与野生型FvLNF15-11相比,在PDA平板上的形态特征(如菌丝形态、生长速率、菌落直径、产孢量)没有明显差异,对玉米茎秆的致病力也类似.此外,选择尿嘧啶生物合成相关基因FvpyrG作为敲除的靶基因,分析了FvKu70或FvKu80缺失突变体菌株的同源重组效率,结果显示突变体菌株均显著高于野生型,其中ΔFvKu70的同源重组效率最高.综上所述,FvKu70或FvKu80基因缺失突变体可以快速又高效地实现拟轮枝镰孢菌的基因敲除,为进一步研究该菌的功能基因提供了技术支持.

    拟轮枝镰孢菌基因敲除同源重组非同源末端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