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物技术通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物技术通讯
生物技术通讯

黄培堂

双月刊

1009-0002

swtx@263.net

010-66948856

100071

北京丰台东大街20号

生物技术通讯/Journal Letters in Biotechn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及相关学科如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与进展。设有研究报告、技术方法、综述、经验交流、专论研究快报、生物药园及知识介绍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体外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产生T谱系潜能造血祖细胞的关键步骤

    于波洪平山胡房晓夏成祥...
    439-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体外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产生具有T淋巴谱系潜能造血祖细胞的关键步骤和操作技巧,进一步明晰及优化诱导策略,提高功能性血液细胞的体外再生效率.方法:将Runx1和Hoxa9串联重组质粒转染mESC产生iR9-mESC,体外依次诱导可先后产生拟胚体(EB)、诱导性生血内皮细胞(iHEC)、诱导性造血祖细胞(iHPC),随后移植免疫缺陷鼠可检测到受体小鼠中枢和周围淋巴器官中供体来源的T淋巴细胞.其中,在体外培养mESC,电转获得同源重组iR9-mESC,诱导分化形成EB、iHEC及其分选、流式检测和移植等步骤设置不同操作方法对照组.结果:体外培养iR9-mESC时,培养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上比在明胶上更能维持mESC的多能性状态;电转时细胞量为1.2×106能保证电转后培养过程中单个克隆不融合,便于筛选鉴定目的克隆;用巴氏吸管轻柔吹打收集EB保证球状EB的完整性,可以提高诱导分化过程中形成iHEC的比例;分选前免疫磁珠富集CD31+细胞,能提高目的细胞纯度,缩短分选时间,增加细胞活性;尾静脉移植可增加移植成功率和移植细胞数目的准确性.结论:mESC体外诱导分化产生T谱系潜能的造血祖细胞过程中,细胞培养浓度、操作方法细节、工具的使用、分选和移植方法的选择都会影响诱导过程中iHEC和造血祖细胞的含量和谱系特异性,需要针对各分化步骤和时间节点精准操作.

    胚胎干细胞体外再生T淋巴细胞造血祖细胞

    反向PCR法构建TRAF6蛋白截短体质粒

    周晨辰陆琤何园查玉华...
    448-450,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截短体质粒pCMV-Myc-TRAF6 N和pCMV-Myc-TRAF6 C.方法:采用反向PCR法.结果:经双酶切鉴定,分别得到约900和750 bp的TRAF6截短体质粒pCMV-Myc-TRAF6 N和pCMV-Myc-TRAF6 C,符合预期;转染293FT细胞后,Western印迹检测到TRAF6 N和TRAF6 C的表达.结论:构建了TRAF6蛋白截短体质粒,有助于进一步验证TRAF6的生物学功能.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TRAF6NTRAF6C反向PCR法

    TNF-α诱导的NF-κB慢病毒报告基因系统的构建

    周晨辰查玉华张硌
    451-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一种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NF-κB慢病毒报告基因系统.方法:以NF-κB信号通路为基础,设计并构建含有NF-κB响应元件和mCherry报告基因序列的表达载体,并进一步建立受NF-κB调控表达mCherry的细胞株,最后使用TNF-α进行刺激验证.结果:质粒经过双酶切鉴定,得到约1500 bp的目的片段,符合预计大小且测序分析正确,表明质粒构建成功;在TNF-α刺激实验中,NF-κB信号通路的刺激物TNF-α作用于构建的NF-κB调控表达mCherry荧光蛋白的细胞株后出现特异性荧光反应,TNF-α诱导组的细胞有较强的mCherry表达,阳性率约为90%,而未加TNF-α组细胞mCherry阳性表达率约为10%.结论:构建了受NF-κB调控稳定表达mCherry的慢病毒报告基因系统,可用于对NF-κB活化效果的检测及筛选,具有普适性的应用价值.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NF-κB慢病毒报告基因

    恶性胸膜间皮瘤中EFEMP1基因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杨娜李彬李素芬王唯斯...
    45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含纤蛋白样胞外基质蛋白1(EFEMP1)基因mRNA表达量与恶性胸膜间皮瘤(MPM)临床病理之间的相关性及其预后意义.方法:利用Oncomine数据库对非肿瘤组织与MPM组织中EFEMP1基因的mRNA表达量进行比较分析;采用R3.6.3软件下载美国公共癌症基因数据库(TCGA)中MPM数据集并分析EFEMP1基因mRNA表达的病理相关性;采用基因表达谱动态分析(GEPIA)构建Kaplan-Meier生存模型,探究EFEMP1基因mRNA表达量对MPM患者预后的影响;使用cBioportal进行EFEMP1基因相关性的可视化分析.结果:EFEMP1基因mRNA在正常组织中低表达,在MPM组织中高表达;EFEMP1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MPM的T分期(P=0.046)、病理类型(P=0.031)及组织学诊断类型(P=0.031)具有显著相关性;在MPM患者中,EFEMP1基因mRNA表达量与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均无显著相关性(logrank P>0.05).基因表达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UGP2、RRAS2、ANXA3、UPK1B、ADH6、XPC与EFEMP1基因表达量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TCF4、NFATC4、SMTN与EFEMP1基因表达量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结论:EFEMP1基因有望作为MPM诊断和治疗的潜在靶点,但EFEMP1基因mRNA表达量不是判断MPM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恶性胸膜间皮瘤人表皮生长因子含纤蛋白样胞外基质蛋白1(EFEMP1)基因纤蛋白3数据挖掘病理意义

    基于Oncomine数据库分析COL5A2基因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李萍刘怡茜
    461-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COL5A2基因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Oncomine和NCBI/GEO Profiles数据库中关于COL5A2的信息,对目前数据库中的资料进行二次分析,并对其在胰腺癌组织和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进行荟萃分析,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COL5A2与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Oncomine数据库中共收集了417项不同类型的研究,其中COL5A2高表达有75项研究,低表达有3项研究.共有7项研究涉及COL5A2在胰腺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包括178例样本,与正常组织相比,COL5A2在胰腺癌组织中高表达(P<0.05).NCBI/GEO Profiles数据库分析同样发现COL5A2在胰腺癌组织中高表达(P<0.05),与达沙替尼(dasatinib)敏感细胞株相比,达沙替尼耐药细胞株中COL5A2表达升高,进一步分析发现TGF-β处理48 h后COL5A2表达升高.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表明COL5A2高、低表达组胰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OS)无统计学差异(HR=1.45,95%CI:0.96~2.18,P=0.077),但高表达组胰腺癌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RFS)明显差于低表达组(HR=4.13,95%CI:1.46~11.72,P=0.0045).结论:基于Oncomine和NCBI/GEO Profiles数据库分析发现COL5A2在胰腺癌组织高表达,且与胰腺癌患者的无复发生存及达沙替尼耐药性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胰腺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靶标.

    胰腺癌COL5A2Oncomine数据库NCBI/GEOProfiles数据库Kaplan-MeierPlotter数据库

    环状RNA作为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于越郁景文许秋梦凌新宇...
    467-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状RNA(circRNA)是一种共价闭合环状结构的非编码RNA,与线性RNA有显著差别.circRNA通过外显子或内含子的反向剪接进而环化形成完整的环形结构.近年研究已证实circRNA在基因的表达调控和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示circRNA可能具有巨大的临床诊疗价值.就circRNA的形成、特征、功能,特别是其作为肿瘤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环状RNA生成特征生物标志物肿瘤

    脑能量代谢: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耦合

    张敏宋伦
    473-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是能量需求旺盛器官,能量底物的传递保证了神经元正常活化.星形胶质细胞在脑能量的产生、传递、利用和储存中具有重要功能.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相互作用是脑能量代谢的核心,也是神经能量学研究的重点.本文简要综述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各自的代谢特点及两者之间的代谢耦合和代谢机制.

    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能量代谢乳酸穿梭谷氨酸-谷氨酰胺循环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的天然免疫反应及其逃逸机制

    张晶晶李琦涵
    478-4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属于疱疹病毒α亚科,在人群中广泛传播,感染机体后可建立潜伏感染并在宿主体内存活终生.病毒感染后机体的许多先天免疫被激活,同时HSV-1也进化出逃避宿主的免疫反应,其中涉及到不同的信号通路、转录因子及免疫细胞等.本文简要综述HSV-1的感染机制和病毒的逃逸机制,为今后防治药物和疫苗的研发奠定基础.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天然免疫激活免疫逃逸

    恶性胸膜间皮瘤诊断相关的血清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李素芬李彬自加吉王晓蓉...
    486-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恶性胸膜间皮瘤是一种与石棉接触相关的恶性肿瘤,呈弥漫型生长,临床较为少见.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预后较差,目前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该病的诊断"金标准"为经胸腔镜活检.随着临床诊断技术的发展,患者血清标志物检验对确诊恶性胸膜间皮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综述了恶性胸膜间皮瘤相关血清检验标志物骨桥蛋白、血清间皮素相关蛋白、纤维蛋白3、巨核细胞促进因子和透明质酸的研究进展.

    恶性胸膜间皮瘤骨桥蛋白血清间皮素相关蛋白纤维蛋白3透明质酸

    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杨佳蕾尹世敏陈华蕾
    491-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是一种具有降解功能的锌依赖性内肽酶,在神经系统生理发育及病理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缺血性脑卒中过程中,MMP-9通过破坏血脑屏障、促进炎性细胞浸润及炎性因子释放、诱发神经细胞死亡、介导出血转化等诸多机制参与脑组织损伤.本文对MMP-9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损伤及修复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缺血性脑卒中提供新的诊疗靶点.

    基质金属蛋白酶卒中血脑屏障中枢神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