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物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物学通报
生物学通报

郑光美

月刊

0006-3193

swxtb@163.com

010-58807645

100875

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内

生物学通报/Journal Bulletin of Biology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1952年创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现由中国科协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植物学会和北京师范大学主办,为全国核心期刊之一。本刊主要对象是:全国中等学校教师,并兼顾大专院校师生和一般生物学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滇金丝猴行为学研究进展

    朱平芬周旭明李明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非人灵长类动物,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滇金丝猴具有哺乳动物中较为少见的重层社会,其社会的形成、稳定维持机制及演化历史是非人灵长类行为学中重要而未解决的科学问题.近十几年以来,随着投食招引群的建立,实现了基于个体识别的长期跟踪观察,促进了滇金丝猴个体行为学的发展.本文从亲代-子代关系、雌-雌关系、雄-雄关系,以及雌-雄关系4个方面概述滇金丝猴的行为学研究进展,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建议.

    滇金丝猴动物行为种群社会结构种群关系生态

    网纱袋在高纤维植物总RNA提取中的应用

    于晓云王晶晶宋相尚葛红...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南瓜嫩种子、黄瓜嫩种子、松树老枝、辣椒老枝、牡丹老枝、蔷薇老枝、兰花根等高纤维植物组织为材料,在植物组织低温速冻研磨过程中引入网纱袋,对纤维植物总RNA的提取方法进行了优化.网纱袋的使用极大提高了高纤维的老枝、种子和根等组织总RNA提取的品质和浓度,带型清晰、完整性好、纯度和产率高,得率可提高2倍以上.总RNA提取方法的优化,适用于高纤维植物组织总RNA快速、高效地提取,便于高效RNA试剂盒提取的开发和应用,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高纤维组织总RNA提取网纱袋

    冕花螳的室内人工饲养

    袁汇明梁魁景侯晓杰于占晶...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冕花螳(Hymenopus coronatus)又称兰花螳螂,原产于东南亚热带雨林地区,我国云南、海南等地也有零星分布.因其形态优美、颜色鲜艳,具有较高的观赏、经济、科普价值.介绍观赏昆虫冕花螳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在我国北方室内人工饲养的方法.

    冕花螳观赏昆虫螳螂饲养

    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拓展

    唐玉琴李莉龚西旭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维导图因图文结合的可视化优势在教学中应用广泛,尤其适用于内容覆盖面广和层次多样的生物学课程教学.思维导图作为教学常用的工具之一,具有激发思维、整理知识、改善记忆等优势.通过文献分析工具SATI3.2,从思维导图在不同学段、学科中的应用及对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支撑等方面,综述了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适用性和普遍性,并结合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综合分析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功能和拓展需求.

    思维导图生物学教学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科学思维

    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实践——以"减数分裂第1课时"为例

    贾蓉陈维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减数分裂第1课时"课例基于核心素养的基本准则,通过创设情境,由整体到局部,以层层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逆向推理,在丰富多样的学生活动中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内容的层层递进,不断渗透正确的生命观念,培养严谨的科学思维,提升科学探究能力,强化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意识,落实核心素养的发展.

    减数分裂核心素养生命观念

    基于科学史创设情境的探究式教学设计与实施

    张璋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新教材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所提供的科学史材料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探索DNA分子的结构,并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带领学生重走科学探索之路.学生在探究、实践、交流、讨论中理解DNA分子结构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体会交流合作、多学科交叉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教学实践说明,利用科学史材料创设情境有利于创造出知识密度大、思维水平高、学生参与度高的课堂,有利于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落实.

    科学史情境创设模型构建新教材

    以创新实验为核心的单元教学设计——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碳氧平衡为例

    张艳萍李金耿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的重要生理活动,为植物生命活动提供必需的物质和能量,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也有助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将密切联系的3个概念构建为一个教学单元,并将科学发现史、实验探究、实例分析、调查实践等活动合理组合,通过课时设计对概念完成构建和应用.实验探究是本单元的重要环节,通过创新实验,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亲自动手操作,深刻体会科学发现过程,发展核心素养.

    创新实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碳氧平衡单元教学

    《生物学通报》2024年征订启事

    29页

    基于"双碳"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

    鲁航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双碳"工作作为切入点,以"关爱红树林,助力碳中和"为主题,展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了解相关时政热点、热点解读和政策落地等,开展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在习得知识、训练技能的基础上,加深对国家政策的认识,培养社会责任,体现学科育人价值.

    "双碳"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物质循环

    内容聚焦大概念的初中生物学单课时教学实践——以"开花和结果"为例

    戴黄益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容聚焦大概念"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通常以"课程→大单元→单课"的路径推进,课程理念应在每个单课时中有所体现.以"开花和结果"一节为例,内容聚焦"生殖"的大概念,创设生产生活的真实情境开展教学,以问题驱动学生主动构建概念,围绕情境设置课堂评价,利用形成性板书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生产实践的真实情境中讨论与交流,建立知识与真实世界的联系,提升核心素养.

    大概念单课时初中生物学真实情境开花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