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物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物学通报
生物学通报

郑光美

月刊

0006-3193

swxtb@163.com

010-58807645

100875

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内

生物学通报/Journal Bulletin of Biology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1952年创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现由中国科协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植物学会和北京师范大学主办,为全国核心期刊之一。本刊主要对象是:全国中等学校教师,并兼顾大专院校师生和一般生物学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协同还是共同:生命观念导向下coevolution的概念辨析

    陈唯一常娟廖万金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生命观念为导向,对"协同进化"与"共同进化"概念进行辨析,指出"coevolution"概念强调2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发生了相互适应的进化性变化,并且这种变化是由另一个互动主体施加的选择引起的;"共同"只能反映双方在一起,而"协同"能准确反映双方协同互作;因此,"协同进化"能更准确反映"coevolution"概念的核心内涵.

    coevolution生命观念相互作用协同进化

    甘肃汉族9项头面部遗传学特征的研究

    樊洁海向军欧阳思维
    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遗传学性状的出现率及基因频率在不同民族中可能会有所差异,调查分析不同族群的头面部遗传学特征,有助于确定当代各族群的体质特征,也为探讨族群的起源提供生物学依据.本研究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甘肃省汉族400例(男、女性各200例)成人9项头面部遗传学特征与基因频率进行调查,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甘肃汉族大多具有蒙古褶和上眼睑皱褶,门齿类型以铲型为主,鼻孔大多比较窄,鼻梁较直,头发多为直发,下颏类型凸型较多,其中上眼睑褶皱、鼻梁类型、鼻孔形状、额头发际和耳垂类型的出现率存在性别间差异(P<0.05);9项头面部指标中两两相关的较多,体现其独特的规律;与我国南方汉族和内蒙古其他族群相比,甘肃汉族头面部特征在基本符合北方汉族特征的同时又体现其独特性.

    遗传学头面部特征基因频率汉族

    生物学教学中不同脊椎动物红细胞血型的比较和探讨

    邱欣雨沙爱龙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细胞血型是以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类型进行区分的,广泛存在于各种动物中.对哺乳纲、鸟纲、爬行纲、两栖纲、鱼纲、圆口纲等不同脊椎动物的红细胞血型系统分类进行了说明、归纳,并对多种动物的血型系统之间存在相似性的现象,以及不同纲的动物之间血型系统的复杂程度进行了比较和探讨.红细胞血型相似程度可反映动物之间的亲缘性,复杂程度可反映不同纲动物之间的进化地位,为生物学教学工作者和研究动物血型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生物学教学脊椎动物红细胞血型

    五脉绿绒蒿

    张得宁
    11页

    不同学科大学生指纹的遗传学对比分析

    卜婷杨建霞贾芳妮刘俊麟...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来自不同院系的388名在校汉族大学生的指纹进行采集、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整个群体中弓形纹出现的概率仅约6.96%,且主要集中于理科男生、文科女生及音乐学科学生;整体左手箕形纹比例偏高,右手斗形纹比例偏高.从纹形对称性分析,整体指纹对称率高于50%,最高可达80%.来自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纹形分布及纹形对称性均有各自的特点,这些特点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特长、天赋与指纹的遗传规律.

    指纹纹形对称遗传分析

    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栏目设计意图

    谭永平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各章的首页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本章核心问题,章后安排总结和检测反馈栏目.各节通过问题探讨创设情境,用本节聚焦明确本节核心学习 目标.教材主体内容分主、副栏,主栏为主干内容,用不同字体排印区分层次;副栏主要是拓展视野、发散思维.教材中学生活动包括"探究·实践""思考·讨论",引导学生构建概念.正文穿插的"与社会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学学习与社会的联系.部分节中有科学方法,及时提炼总结科学方法,有的节后安排思维训练以训练科学思维.节后习题分概念检测、拓展应用2个层次,用于检测学习效果.有的节后安排课外实践栏目,供师生选择开展.多种课后阅读栏目可拓展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选择性必修3教材的栏目设计在某些方面有较独特的安排.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栏目

    "植物体内水分的吸收、运输和散失"单元教学设计

    赵阿妮刘晓昕方子祺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大概念统摄下,将"植物体内水分的吸收、运输和散失"相关内容进行整合,进行单元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问题引导,推动教学流程;学生进行实验创新,完成系列宏观和微观观察等任务,获取大量实证材料,实现主动探究并构建概念,培养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单元教学设计实验创新核心素养植物体内的水分

    基于科学史探究的"基因突变本质"一节教学设计

    别婷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基因突变本质"的教学中,基于对科学史的探究,以镰刀型贫血症为情境载体,引导学生分别从细胞水平、蛋白质水平和基因水平,逐步深入分析镰刀型贫血症的发病机理,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生物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史核心素养镰刀型贫血症蛋白质电泳基因突变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单元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

    吴海燕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单元教学中,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以重要概念为单元教学主题,基于课程标准中相关的次位概念为课时教学主题逆向设计教学活动,着力培养学生学科思维和关键能力,提高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体内物质运输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评一体化

    基于"五构概念教学法"的项目式教学尝试

    褚莉萍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学科大概念与项目式教学有机结合,可推动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地.在"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课时教学实践中,基于"五构概念教学法",从大概念框架"解构"、问题情境"初构"、科学史料"重构"、模型建模"架构"、概念输出"创构"5个步骤探讨项目式教学.

    大概念单元教学项目式教学细胞结构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