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物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物学杂志
生物学杂志

宋礼华

双月刊

2095-1736

swxzz@163.com

0551-62673629

230001

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83号合肥大厦9楼

生物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B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生命科学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生理、生化、遗传和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分子生物学、生物教学等方面的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双碳"背景下我国农业碳减排潜力研究进展

    周昕彦郑华宝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述回顾我国农业碳排放的主要特征及类型,并指出农田利用、畜禽养殖、农业废弃物处置和土地利用管理等 4 方面的农业碳减排潜力.合理的农艺管理和经济政策措施可以减少农田利用碳排放;源头农业碳减排、过程控制和末端处理等措施可以降低畜禽养殖碳排放;优化粪便管理模式和农业秸秆利用可以减少农业废弃物处置碳排放;优化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和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土地利用管理碳减排的重要举措.综述可为提升我国农业碳减排潜力提供参考.

    碳减排农田利用畜禽养殖农业废弃物土地利用管理

    ω-转氨酶的筛选和异源表达用于制备S-甲氧基异丙胺

    张涛周海胜徐佳琪杨立荣...
    8-1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转氨酶家族进化分类和底物特异性,构建一个包含 36 个ω-转氨酶的酶库;将酶库中的基因克隆进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中进行异源重组表达,考察酶蛋白表达水平并测定相应的酶活以及对映体选择性.通过筛选,获得最佳的ω-转氨酶为来源于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的ω-转氨酶Bme TA,其重组表达粗酶活为2.0 U/mL,纯酶比活为9.5 U/mg蛋白;酶学性质表征发现其最适温度为35℃,最适pH为8.0.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其催化反应工艺条件,在 20 g/L加酶量、0.5 mmol/L辅酶添加量以及 1.4 的氨基供体/氨基受体比例条件下,反应 18 h获得 450 mmol/L的S-甲氧基异丙胺,原料转化率达到 90%,为实现生物催化制备S-甲氧基异丙胺的工业化奠定基础.

    S-甲氧基异丙胺ω-转氨酶异源表达氨基转移生物催化

    生淀粉水解α-淀粉酶Amy486的重组表达和性质分析

    陈新高欢欢汪斌张学成...
    16-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晰生淀粉水解α-淀粉酶Amy486 独特的催化特征,将克隆自Exiguobacterium sp.J84 菌株的amy486 进行重组表达,并研究重组酶的酶学性质、嗜盐特性和钙离子依赖性.Amy486 最适催化pH为7.5,在pH 6.5~8.5 范围内酶活力保持 40%以上,最适温度为35℃,30℃半衰期为100 h.1.5 mol/L Na2 SO4 处理可将Amy486 的比酶活由 1.53 U/mg提升至 2209 U/mg.添加 1.0 mol/L Na2 SO4,Amy486 在 35℃放置 500 h,酶活力可保持 60%以上.2.5 mmol/L CaCl2 可提升酶活力至 110%,添加超过 5 mmol/L CaCl2,Amy486 的相对酶活力降至 100%以下,EDTA孵育对Amy486 蛋白的酶活力和稳定性影响较小.Amy486 与钙离子结合的关键位点为K302,K302E与钙离子的结合能力增强,从而降低该酶对外源钙离子的依赖性.α-淀粉酶Amy486 及其突变体酶K302E是具有较高比酶活的生淀粉水解酶,对外源钙离子的依赖性较低,其活力的发挥依赖于适合的盐浓度,可应用于某些高盐环境下的淀粉水解.

    α-淀粉酶生淀粉嗜盐酶钙离子依赖性

    不同G-四链体之间的再组装

    毕昕萌付文强张钠王涛...
    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要通过液体核磁共振等技术发现,凝血酶适配体的突变序列TBA-M、人源端粒序列htel3 在Na+溶液中可各自折叠成G-四链体结构,而这两个预先已折叠完好的G-四链体之间还能够自发地通过DNA链置换作用再进一步重新组装成异分子间G-四链体复合物TBA-M/htel3.该复合物中,TBA-M与htel3 之间相互结合的DNA链当量比为 1∶1,并且TBA-M仅以其 3′末端 3 个连续鸟嘌呤残基(G14 G15 G16)参与TBA-M/htel3 复合物中G-四链体核心区的Hoogsteen氢键配对.首次通过实验证明已经预先形成结构的两个 G-四链体之间还能够进一步发生基于Hoogsteen氢键配对的DNA链置换现象,并且对其相互作用的过程与分子机制进行探讨.拓展对不同核酸结构之间相互作用方式与识别机制的更深层认知.

    重组装异分子间G-四链体G-四链体之间的链置换核磁共振圆二色谱DMS足迹实验

    RPS6亚基肽段抑制S180肿瘤细胞的分子机制

    蒲帝宏叶姿妤周丽倩刘欣岚...
    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核糖体蛋白RPS6 亚基肽段对S180 肿瘤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及抑制肿瘤细胞的关键分子和信号通路,以S180 荷瘤小鼠为模型,用RPS6 亚基肽段处理S180 荷瘤小鼠,对S180 肿瘤细胞进行Illumina测序获得差异表达的基因,并对这些差异基因进行GO和KEGG分析.基因表达结果显示,RPS6 亚基肽段会导致mt-Cytb、mt-Nd1、Rpl13 基因表达降低,阻碍S180 肿瘤细胞的氧化磷酸化过程.GO分析结果显示,RPS6 亚基肽段抑制肿瘤细胞关键门类集中于质膜和质膜外侧组成成分的变化及免疫反应调节和免疫细胞的激活.差异基因结果显示,RPS6亚基肽段通过增强PRL/PRLR信号,上调Uchl1 基因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周期停滞.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穿孔素(PRF1)和颗粒酶B(GZMB)表达诱导细胞凋亡,同时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介导的细胞毒性与NF-κB信号通路信号增强,IFN-γ和TNF-α表达上调共同参与RPS6 亚基肽段作用下的S180 肿瘤细胞凋亡,抑制S180 肿瘤细胞增殖.RPS6 亚基肽段导致S180 肿瘤细胞细胞周期停滞,并诱导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及NF-κB信号通路的上调导致S180 肿瘤细胞凋亡,为RPS6 亚基肽段在抗肿瘤研究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核糖体蛋白RPS6小分子多肽RNA-Seq测序差异表达基因NF-κB信号通路

    川藏香茶菜庚素的体外抗炎作用与分子机制研究

    杨东娟查广才邹湘辉吴丹彤...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川藏香茶菜庚素(Pseurata H)对巨噬细胞炎症模型的抗炎作用及分子机制,利用 LPS 刺激RAW264.7 细胞建立体外炎症模型,并分别以浓度为 10、20 和 40 μmol/L的Pseurata H干预该细胞模型.利用CCK-8法检测Pseurata H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Griess法和ELISA试剂盒分别检测细胞上清液中 NO、IL-6 和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COX-2、iNOS蛋白、p-NF-κB和p-ERK蛋白的表达变化;以RT-qPCR法检测药物干预前后细胞中 iNOS、TNF-α、IL-6 和 IL-1β 的 mRNA 基因表达变化.结果表明:浓度为 10、20 和 40 μmol/L 的Pseurata H对细胞没有毒性,不同浓度的Pseurata H对LPS诱导RAW264.7 细胞炎症模型中NO、IL-6 和TNF-α分泌具有很好的下调作用,对iNOS、COX-2、NF-κB、p-NF-κB、ERK和p-ERK蛋白的表达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且具有浓度效应.Pseurata H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 NF-κB/MAPK 信号通路而发挥抗炎作用.

    川藏香茶菜庚素RAW264.7细胞脂多糖炎症NF-κB/MAPK通路

    羧甲基茯苓多糖阻遏亚慢性应激诱发的抑郁样行为

    何嘉桃胡连花王晨杨槟...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羧甲基茯苓多糖在缓解亚慢性应激诱发的抑郁样行为中的作用.通过连续 2 周温和不可预知应激,在造模的后 7 d,每日分别用 0.1、0.2、0.4 g/kg羧甲基茯苓多糖干预模型小鼠.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法分析小鼠肠道菌群组成,ELISA法测定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分别用LC-MS和GC-MS法测定粪便中神经递质和短链脂肪酸含量,并通过强迫游泳、高架十字迷宫和旷场实验测定小鼠抑郁样行为.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低、中剂量的羧甲基茯苓多糖均能不同程度改善抑郁样行为,并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降低革兰氏阴性菌的相对丰度(P<0.05);中剂量能够显著降低血清中IL-6(P<0.01)和IL-2(P<0.05)的水平;各剂量可通过调节Lactobacillus和Parabacteroides的丰度,显著下调异戊酸、NE、5-HT以及Ach的含量,从而减少IL-6 的过量释放.综上,羧甲基茯苓多糖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组成,抑制肠源性异戊酸、NE、5-HT以及Ach的释放,降低抑郁症相关的炎性因子IL-6 和IL-2的水平,从而有效阻遏亚慢性应激诱发的抑郁样行为.

    羧甲基茯苓多糖肠道菌群炎症抑郁样行为亚慢性应激

    AITC调控肠嗜铬细胞中血清素的代谢及其生物学功能

    王思瑜杨雅丽司琪琦郭泰林...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异硫氰酸烯丙酯(Allylisothiocyanate,AITC)调控肠嗜铬细胞(Enterochromaffin cells,EC)中血清素(5-hydroxytryptamine,5-HT)的合成及其对EC生物学功能的影响,使用食用级AITC对RIN-14B细胞(大鼠胰腺内分泌细胞系)进行干预处理,采用FLUO-8 AM检测RIN-14B细胞内钙离子浓度,qRT-PCR分析 5-HT合成相关基因表达,UPLC测定 5-HT含量,以及RNA-seq检测AITC处理后的RIN-14B细胞转录组,并对其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AITC通过激活离子通道TRPA1 使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上调Tph1(色氨酸羟化酶)和Ddc(5-羟色氨酸脱羧酶)的表达,从而促进 5-HT合成及分泌.此外,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AITC处理后的RIN-14B细胞差异表达基因发现,AITC主要调控谷胱甘肽代谢和抗氧化、炎症调节等相关通路,提示AITC可能通过刺激EC促进谷胱甘肽代谢来调节肠道稳态,同时参与肠道的炎症调节.以上结果为研究AITC影响EC及肠道更深入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实验数据与研究思路.

    异硫氰酸烯丙酯肠嗜铬细胞血清素RNA-seq生物学功能

    一株肝素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基因组测序分析

    李惠敏宁真京越巳洋谢明秀...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白头叶猴粪便为材料分离到一株不形成芽孢、可产黄色色素的细菌,革兰氏染色为阴性,接触酶阳性,经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Sphingobacterium daejeonense NS6-1.NS6-1 不能水解淀粉,但能降解肝素,肝素酶酶活为46.60 U/mL,当添加100 mmol/L的Ca2+为辅助剂时肝素酶活性可达107.29 U/mL.通过K-B纸片琼脂扩散法检测菌株对几种常规药物的敏感性,发现NS6-1对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耐药,对利福平、四环素、多黏菌素B、氧氟沙星、头孢哌酮和万古霉素敏感.基于Illumina Hiseq 4000 平台对NS6-1 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结果显示其基因组大小为 4381042 bp,GC含量为 37.21%,预测到的蛋白质编码基因数为 3852 个.功能基因注释结果显示,基因组中含 1 个编码肝素酶Ⅱ/Ⅲ基因,1 个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功能基因以及 1 个与芳香烃化合物降解相关的邻苯二酚 1,2-双加氧酶基因.利用antiSMASH预测到 6 个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其中,2 个为类胡萝卜素合成基因簇,1 个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emulsan合成基因簇.综上,NS6-1 具有肝素类物质降解能力以及潜在的石油降解能力和类胡萝卜素合成能力.以上结果为该菌的后续研究及实际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肝素酶鞘氨醇杆菌NS6-1白头叶猴

    一株甲苯高效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

    吴欢林小英郭涛牛佳...
    63-6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甲苯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从家具厂附近的土壤中筛选出一株能以甲苯为单一碳源的降解菌,经形态特征和16S rDNA分析,鉴定为假单胞菌属,命名为Pseudomonas sp.M1.通过单因素实验对菌株的生长条件进行优化,并在最适生长条件下考察菌株对不同底物利用的广谱性和表面活性剂对菌株生长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M1 对甲苯有较强的耐受性,在 30℃、pH 7.0、甲苯质量浓度 200 mg/L 的条件下,3 d 后降解率达到63.03%.除甲苯外,M1 还能以苯、乙醇为碳源和能源,在苯、甲苯、乙苯、二甲苯的复合污染物下,依然可以保持一定的生长量.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 具有适度的可生物降解性,对甲苯降解的促进效果最好,在 100 mg/L甲苯质量浓度下,添加 0.5 倍临界胶束浓度的TritonX-100 后甲苯降解率为 93.35%.

    甲苯假单胞菌分离鉴定降解特性表面活性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