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郝临山

双月刊

1674-0882

dtxbsk@163.com

0352-7158321 7563252

037009

山西省大同市御河桥东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nxi Dato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健康教育的路径

    魏莱潘同人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思政"视域下,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途径,也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但是,高校健康教育在开展过程中却面临学生健康意识淡薄、社会健康问题突出、高校健康教育滞后等诸多现实困境.在新形势下,高校应认识到健康教育开展的价值意蕴,抓住教育契机,探索消解健康教育现实困境的有效方式和路径.

    "大思政"视域高校健康教育

    新时代革命老区乡村劳动精英的塑造——以晋西北革命老区为例

    武宇红翟婷婷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战时期晋西北革命根据地塑造"劳动英雄"的文化和精神,对新时代革命老区塑造乡村劳动精英有重要意义.在红色文化传承的视域下,发挥政府、多元社会力量和农民主体三者的共同作用,塑造新时代革命老区乡村劳动精英,为乡村振兴创造一批劳动人才,可以促使新时代革命老区成为乡村振兴中的示范区域.

    劳动英雄运动红色文化传承乡村劳动精英塑造乡村振兴

    ARCS动机模型下右玉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探析

    张蓉瑞张宝文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右玉精神蕴涵的深厚思想精髓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和优秀教材,能够很好地帮助当代青年学生提升自身政治素养和传承艰苦奋斗的精神.文章基于ARCS动机模型,从"注意、关联、信心、满意"四个环节,归纳总结了右玉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如学习氛围不浓且教学模式陈旧、学习内容机械生硬、教学手段陈旧单调、学习效果不佳学生满意度不高,尝试提出营造氛围改变教学模式、与时俱进设计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评价反馈机制、情景教学并注重成果展示四个解决路径.

    ARCS动机模型右玉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试析苏峻、祖约叛乱与王导复出之关系

    程刚
    6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俊、祖约叛乱直接改变了王导前期不利的政治处境,为王导从新掌权创造了时机,并使其家族的政治与社会地位得以维持和巩固.此外,苏峻、祖约的叛乱对东晋政局的直接影响与后果是深远的,这次动乱促成了王导、庾亮、陶侃为代表的三大家族与东晋皇室共天下政治局面的形成.

    叛乱政治王导

    论北魏前期拓跋氏皇族的儒学素养与文风趋尚

    许鹤
    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鲜卑拓跋氏建立北魏政权之后,为实现长治久安,迫切需要向更加先进的汉族文化学习,并深刻认识到文化教育对于提升鲜卑贵族自身素养的重要性,通过发展皇室教育培养鲜卑统治人才.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鲜卑皇室的儒学素养,更使得鲜卑拓跋氏文士化倾向渐趋明显,并逐渐有文学作品产生,其文体风格多偏向于实用,明显带有北魏前期文学质朴文风的影响,代表了一定时期的文学风尚和审美趋向,为北魏后期皇室的儒学接受和文学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拓跋氏皇族儒学教育文士化倾向文风趋尚

    中原大战前山西省银行投资问题述论

    米嘉
    74-7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国时期地方官营银行的投资活动有其自身的特点.山西省银行的投资活动,以中原大战为界限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投资的领域主要一是集中在对雁北地区多个水利公司进行土地投资上,在实现借贷利润的同时获取了了土地的绝对地租,二是反映在对一些民族工业的资本渗透上,在掌控企业的同时攫取其附属土地资本.而在山西第二次工业化浪潮中,山西省银行的投资功能又是不足的,主要方式是对外持股,但总体规模小,其间既有山西省银行的金融资本并没有被纳入正常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借贷资本运行、转化的轨道的问题,也是当时晋绥区域社会经济历史阶段特点以及地方政府政策安排等原因.

    民国山西省银行金融资本借贷控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山西晋中北魏至北齐中小石窟初探

    李珍梅薛晋
    8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魏晚期至东魏、北齐,山西晋中市佛教石窟及摩崖造像分布密集,这些石窟规制较小,设计简单,窟门多呈方形或尖楣圆拱形,窟内尊像为三壁三龛或三壁设坛式,常见一佛二弟子、一佛二菩萨、一菩萨二弟子等尊像,造像布局与艺术风格受到来自平城、洛阳、晋阳、邺城四大佛教艺术中心的影响.晋中市地处太行山西麓,处于沟通晋阳、邺城两大军政中心及佛教中心的晋邺古道上,具有深厚的宗教基础和优越的地理区位,在统治者的大力支持下,民间邑义集资建造石窟,形成了晋中地区中小石窟集群分布的景象.

    晋中石窟地理区位开窟者

    中原风尚与地方引领——论唐前期敦煌大族家窟对石窟营建之影响

    陈凯源
    8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前期,以翟氏、阴氏、李氏为代表的敦煌大族在莫高窟相继营造了多个家窟,这些大族家窟中新出现的壁画题材,如维摩诘经变、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等,均表现出浓厚的中原特征,与中原地区有着密切联系.大族家窟中出现的具有中原风尚的造像题材和思想,作为当时中原地区最新最流行的佛教内容,因大族在敦煌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受到敦煌信众们的追求与热捧.与大族家窟相同样式或粉本的壁画题材在后世石窟中广泛出现,对此后敦煌石窟的营造产生深远影响.

    敦煌大族家窟石窟营造

    明中期教坊司地位转变及其对宫廷戏曲的影响

    李文慧马志强
    9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坊司作为明代宫廷戏剧的主要承应机构之一,直接管理宫廷戏曲演出,引领着宫廷戏曲文化并影响下层社会文化风向.但经过万历时期的变革,民间新兴的戏剧人员与演剧机构渗透进了宫廷戏曲舞台,这一变革使得教坊司的职能被分割,地位有所下降,新兴剧曲的大量演出使得宫廷戏剧更具有娱乐性,走向了俗化的道路,这一变化对万历时期及以后的宫廷戏曲文化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教坊司宫廷戏曲地位转变

    明代名臣王崇古诗文集版本考述

    王妙马建民
    97-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崇古是明代山西籍名臣,他曾两次出任三边总督,并在明中后期的"隆庆和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王崇古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有《公余漫稿》《王督抚集》《少保鉴川王公督府奏议》《王鉴川文集》等.由于王崇古相关著述的编者不同,刊刻时间不同,其著述内容在刻印过程中或增加内容后重印,或被删节后刻印,或被辑录后刻印,至今有多种版本流传.这些著述不仅为研究王崇古的生平提供了宝贵的史料,而且对于研究明代山西的自然地理、社会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王崇古诗文集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