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应用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应用化工
应用化工

朱明道

月刊

1671-3206

yyhg@vip.163.com

029-85561216

710054

西安市西延路61号

应用化工/Journal Applied Chemical Indu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适用性、综合性化工科技刊物,旨在传递和交流化工领域的先进经验和科研成果,适用技术,及时报道国内外化工科技动态和市场信息,注重为科研生产、成果转让,产品销售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煤气化灰渣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究现状

    王栋姚彬张国辉张文存...
    1967-1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述了煤气化灰渣中炭的提取、残炭的再利用及灰渣的资源化利用三个方面。气化灰渣中炭的提取主要涉及浮选脱碳、重选脱碳和电选脱碳等技术,这些技术展示了灰渣中残炭的提取与利用进展。灰渣残炭的再利用研究主要集中于将其作为燃料进行掺烧。灰渣的资源化利用涵盖了多个行业,包括建材、橡胶、石化、有色金属及土壤农业等,这些领域都有对灰渣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最后,本文对未来气化灰渣资源化利用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气化灰渣粗渣细渣资源化

    煤矿酸性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于明丽张伦秋田葳杜胜男...
    1971-1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了煤矿酸性废水(ACMD)的特点及危害,阐述了ACMD的处理方法。分析了可用于源头预防和过程阻隔的技术。概述了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末端处理技术,如中和法、硫化法、吸附法与膜技术为主的主动处理技术和以化学法、生物法及化学生物联用法为主的被动处理技术。归纳并总结了多技术组合工艺是工程化应用的主要趋势,也是规模化协同处理ACMD的有效途径。最后,对ACMD处理方法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煤矿酸性废水处理技术重金属硫酸盐

    利用物理法-热水解预处理剩余污泥技术的研究进展

    杨丽丽张勇胡定成张滢...
    1975-1979,19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市政污泥,由于污泥产量大造成处理成本高的难题就会不可避免的产生。传统污泥处理方法是将水处理过程留下的污泥干化然后进行焚烧、填埋、这不仅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会产生对周边环境、土壤产生影响的有毒有害物质或气体,因此在污泥处理之前采取一些合理的预处理措施很有必要。污泥预处理可以更加有效地破坏污泥中絮状物的稳定结构,尽可能多的释放出污泥中的水分,减少污泥的产量,进而减少污泥在后续资源化处理过程中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从物理法热水解方面总结现阶段THP工艺的发展状况及其缺点,探究ATHP工艺的发展前景以及其取代THP工艺的可能,为污泥预处理处置的科学研究与资源化应用提供思路。

    市政污泥物理法热水解资源化

    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形成和传播机制研究进展

    唐涛涛赵晓龙王胤杨舒茗...
    1980-1984,19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DNA损伤和错误修复角度阐述了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s resistance genes,ARGs)的形成机制,并对DNA损伤和错误修复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核心功能基因片段进行归纳总结。也从细胞代谢角度阐述了环境中ARGs进行水平传播的三种主要机制,包括:菌毛架桥作用、信号传导和Ⅳ型细胞分泌系统。现有研究进一步加强对ARGs在环境中形成和传播机制的认识,为今后研究ARGs的削减提供理论依据。目前关于抗生素诱导ARGs形成和传播的内在机制仍相对缺乏,后续可从生物毒性和分子生物学层面进行深入研究。

    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功能基因水平传播分子生物学

    基于显微-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烟碱半定量筛查方法研究

    薛晓康王思怿孙华
    1985-19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显微拉曼技术和SERS技术,提出了电子烟油中的烟碱半定量筛查方法。显微拉曼技术筛查对象是电子烟油本身,无需样品稀释。SERS技术筛查对象是电子烟油稀释溶液,操作过程中只需将电子烟油配制溶液,滴入SERS芯片后筛查测试。不同烟碱含量和不同烟碱浓度的SERS特征谱峰强度随浓度呈正比关系。实现了电子烟油中烟碱的快速筛查,该方法具有识别性、快速、方便和高灵敏度等特点。

    显微拉曼光谱电子烟油烟碱表面增强拉曼筛查

    利用ATR-FTIR定量测定聚氨酯预聚体的异氰酸酯基含量

    张栋孙峤昳孔德婷董阳...
    1989-1991,20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与聚醚多元醇制备的聚氨酯预聚体系列样品进行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ATR-FTIR)测试,分别用异氰酸酯基团(—NCO)的红外特征峰(~2 245 cm-1)的吸光度A和校正峰面积S与电位滴定法得到的—NCO 含量进行线性拟合。结果表明,后者的线性关系优于前者,相关系数 R2 分别为0。996 7和0。985 6。依据校正峰面积S对—NCO含量之间的工作曲线,测定了新制备预聚体的—NCO含量,与电位滴定法相比,相对误差均<0。2%,相对标准偏差均<0。5%,表明测试准确度良好,方法可靠。利用ATR-FTIR测定聚氨酯预聚体的—NCO含量,样品无需任何前处理且用量少,不产生废液、环境友好,测试结果可靠;便于在工业生产现场进行操作和应用。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聚氨酯预聚体异氰酸酯基线性拟合定量测定

    纳米氢氧化镁材料对复配杀菌剂的增效作用及田间应用技术

    陈丽军李渺魏娴柏松...
    1992-1996,20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评估了一些杀菌剂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抑制活性,将两种活性较好的杀菌剂进行复配后,以纳米氢氧化镁为药物载体,研究了纳米氢氧化镁载体对复配杀菌剂的负载情况,并评估了纳米氢氧化镁对复配药物的抗猕猴桃溃疡病菌的影响,并对载体药物进行了田间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测试的杀菌药剂都对猕猴桃溃疡病菌显示出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复配药物-纳米氢氧化镁的抑菌活性最好,EC50 为 23。50 μg/mL,其次为复配药物,EC50为42。11 μg/mL。以纳米氢氧化镁作为药物载体,对药物的抗猕猴桃溃疡病菌有很好的协同作用,能提高药物的抑菌活性。另外,纳米氢氧化镁的含量对于载药量和包封率有显著影响。当氢氧化镁的含量从1mg增加到3。5 mg时,载药量增加了43%,包封率增加了 11%。此外,复配药物-纳米氢氧化镁载体剂对猕猴桃溃疡病有较好的田间防治效果,防效可达73。8%。

    猕猴桃溃疡病复配增效纳米氢氧化镁杀菌剂田间防效

    一株产电细菌Corynebacterium vitarumen HAUT-1的分离鉴定及其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

    李含嫣许梦秋周佳屈建航...
    1997-20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纯培养技术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具有高效产电功能的细菌HAUT-1,利用 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对其加以鉴定并应用于MFCs中进行产电能力测试及单因素条件优化。结果表明,菌株 HAUT-1 的 16S rRNA序列与Corynebacterium vitarumen(X84680)的同源性最高为98%,因此将该菌株命名为Corynebacterium vitaru-men HAUT-1。单因素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在MFCs中的最佳产电条件是以乙酸钠作为碳源,甘氨酸作为氮源,培养pH为7,培养温度为25℃,在该条件下,菌株HAUT-1 在MFCs中的最大输出电压可以达到635 mV;进一步的极化和功率密度曲线分析结果表明,MFCs系统的开路电压为608 mV,当电流密度为24 mA/cm2 时,输出功率密度达到最大,为53。88 mW/cm2。结果表明,筛选出的菌株HAUT-1 具有稳定且高效的产电能力,对产电微生物菌种资源开发,进一步提升MFCs效率,同步实现环境修复和产能输出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微生物CorynebacteriumvitarumenHAUT-1活性污泥分离鉴定

    机器学习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挑战及发展趋势

    闫春明陈孔全李洪燕芦升彦...
    2003-20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生产数据的不断激增,整合和分析难度日益加大,人工分析法难以满足油气田现场的开发需求。机器学习可精准高效地实现数据的处理,是数据分析和优化领域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利用机器学习处理油气田开发中的疑难问题已成为业内的主攻方向。但由于受标准化建设、样本库建立、现场融合度等方面的限制,机器学习在石油勘探开发领域中的应用尚存在不少挑战和不足,未来应致力于加强机器学习标准化建设、提高深度学习算法的数据处理能力、深度机器学习领域的学科交叉,多管齐下,共同推进机器学习在油气田行业内的长足发展。

    机器学习石油勘探开发现场融合度挑战发展

    信息化2.0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转变与创新——评《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刘武钢
    后插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