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思想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思想教育研究
思想教育研究

陈曦

月刊

1002-5707

sx@ustb.edu.cn

010-62332831 62334268

100083

北京科技大学内

思想教育研究/Journal Studies In Ideological Educ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的会刊。经过20多年的建设,已经成为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性刊物,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核心期刊,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爱国主义教学的理路探寻

    邢国忠胡雪纯
    7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时俱进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爱国主义教学需要对教学对象进行深刻分析和把握,不断增强爱国主义教学针对性.当下爱国主义教学对象有着基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立场,但同时也存在着自我意识弱化爱国主义信仰和个体价值追求困扰爱国主义使命担当等问题.爱国主义教学要加强爱国主义政治意识的理性提升,系统构建爱国主义价值立场,宏观塑造爱国主义身份归属并做好爱国主义使命担当的实践导向.在爱国主义教学策略上,则要以问题为导向促进意义建构,充分发扬学生主动性意识深化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并利用网络构建爱国主义的教学共同体.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爱国主义教学理路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历史性变化及主要建设经验

    许东波魏晨晨王洁
    8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历经规范发展阶段,正处于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阶段,其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队伍规模常态化扩大,队伍文化特色鲜明,队伍结构发生了质变,队伍声誉整体较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在加强党的领导、师德师风建设、综合素质能力建设以及专业发展、组织管理和保障等方面取得了宝贵经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历史性变化主要经验

    塑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公众形象须把握几对关系

    冯刚陈倩
    9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公众形象亟待实现从自发形成向 自觉建构的状态转向,其关键在于把握好系统与要素、受众与公众、应然与实然、直接与间接等几对关系,坚持宏观形塑与微观细刻相结合,坚持形象打造与形象传播相结合,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直接塑造与间接辐射相结合,以释放形象效应,反哺自身建设,培养时代新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公众形象形象塑造关系新时代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公众形象建构的三个着力点

    张欣
    97-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公众形象是公众对由其内在特点所决定的外在表现的总体印象和评价,内蕴以互动为基础的主体建构与公众认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公众形象建构应深入把握课程本质、立足课程行为、借助传播科学,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公众形象的多维立体全面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公众形象形象塑造形象内容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公众形象塑造的现实路径探析

    刘晓玲
    102-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公众形象塑造是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当前,需要从逻辑基点、创新理念、工作机制3个方面,整体谋划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公众形象塑造的现实路径.首先,立足时代要求、善用文化符号、打破固有印象,明确公众形象定位.其次,树立崭新理念,实现从"专注内功"到"内外兼修",从"单向输出"到"双向互动",从"用事实说话"到"善于讲故事"的形象塑造思维的转变.最后,完善塑造机制,形成协同合力,创新形象传播策略,抓住契机开展形象塑造与传播.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公众形象形象塑造形象传播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公众形象传播的挑战、影响因素与优化策略

    袁媛
    108-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公众形象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和叙事体系的吸引力、说服力和影响力,其形象传播效果将影响社会公众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知、判断与评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公众形象传播的落脚点在于实现认同,是一个在"自塑""他塑""合塑"共同作用下,与传播主体、话语内容、传播方式密切相关的形象塑造过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公众形象传播效果,应围绕以下3个方面着力:构建形象传播共同体,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公众形象的传播力;精准识别受众群体,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公众形象的影响力;用好共情传播,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公众形象的亲和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公众形象形象传播优化策略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链对大学生理想意识培育塑造研究

    杨龙朱强戴钢书
    114-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链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的,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教育链合力系统.通过对研究设计介绍、量表检验、可行性、脑激活图像和理想意识结构方程模型以及脑区功能的分析和解读,阐释了教学链实施后大学生形成的理想意识神经网络,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链对大学生理想意识的培育塑造.教学链实施后大学生理想意识神经网络形成,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大学生理想意识培育塑造实践有重要启示.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链大学生理想意识

    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机制探究

    王浩业
    12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不仅是培育时代新人的摇篮,而且是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进入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多元化的信息渠道有助于提高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整体质效,新媒体快速发展有助于开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新空间,党内法规制度和国家法律制度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然而,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仍面临着西方错误思潮冲击、负面舆论干扰、工作保障不健全以及缺少能够充分体现工作成效的评价机制等诸多挑战.基于此,应着力构建涵盖思想引领机制、舆情管控机制、工作保障机制与评价激励机制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运行机制,从而站稳守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机遇挑战运行机制

    新时代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政治能力建设的本质内涵、价值意蕴与实践进路

    史立伟
    127-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加强辅导员队伍政治能力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要从理想信念、政治定力、斗争本领、履责落实4个维度来考察其本质内涵,从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高质量发展3个方面理解其价值意蕴,不断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专业训练、实践锻炼,引导辅导员队伍做到绝对忠诚、强化使命担当、提高斗争本领、提升专业能力,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

    高校辅导员新时代政治能力建设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团队胜任力研究

    孙沐芸
    132-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亟须发挥团队作用提升战斗力,才能更好地胜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成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重要任务.基于胜任力理论与瀑布模型,经过多轮专家访谈后提炼出新媒体环境中高校辅导员团队胜任力要素,初步构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对模型展开实证检验,进而构建高校辅导员团队胜任力模型.并据此提出以团队胜任力为中心的新媒体环境下辅导员团队建设与管理建议,以供政策参考与实践.

    高校辅导员团队团队胜任力新媒体瀑布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