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思想理论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思想理论教育
思想理论教育

江彦桥

月刊

1007-192X

sxlljy@vip.163.com

021-64185958

200032

上海市茶陵北路21号

思想理论教育/Journal Ideological & Theoretical Education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思想理论教育》是由中共上海市科技教育工作委员会主管,上海市科教系统思想理论教育研究会、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5年1月改为半月刊,上半月为综合版,下半月为行动版(面向中小学、幼儿园)。上半月(综合)版以“聚焦德育研究前沿,荟萃德育实践方略,展示学校办学理念,指导师生健康成长”为宗旨,努力推介加强与改进思想道德建设的精品力作,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是一本集学术性、前瞻性、指导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党建与德育研究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思想政治教育技术化生存

    轩宣
    6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营造了自身的技术场景并进行持续的技术转向,因而技术化生存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基于"历时—共时"的分析向度,思想政治教育技术化生存呈现为阶梯式技术进化和嵌套式技术群聚两种样态.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无涉"与"负载"的矛盾性挑战、"离场"与"在场"的悖离性挑战、"传统"与"现代"的对立性挑战、"风险"与"责任"的冲突性挑战,使思想政治教育技术化生存面临各种新情况.为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在技术快速迭代背景下始终成为实效性的存在,必须构筑研究合力、推动责任创新、完善行动框架.

    思想政治教育技术化生存信息技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

    张雷声龙晓菲
    7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是逻辑整体性、方法整体性、历史整体性的有机统一.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重点在于涵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使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逻辑整体性应用于思政课教学,在于使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把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将方法整体性应用于思政课教学,则是在对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同一性、方法整体性与逻辑整体性的统一性分析中,帮助学生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转化为方法论;将历史整体性应用于思政课教学,在于以实践为核心的"理论—历史—方法"的建构思路分析中,使学生理解历史整体性与逻辑整体性、方法整体性的交融,最终在"三个整体性"的统一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思政课教学

    思政课如何引导学生"用心悟"?

    梁瑶
    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学生要用心悟"的重要论断,需要把握"学生要用心悟"之"悟"的理论意涵、主要内容、生成逻辑和引领路径等问题.在思政课教学中,"学生要用心悟"之"悟"具有主体性、过程性、理论性和超越性.学生要"用心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用心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心悟"成长为时代新人的价值逻辑和践行理路.思政课教师要以"用心教"引导学生"用心悟",有效供给信息,增强问题意识,避免盲目性实践,培养创新思维.

    思政课学生用心悟

    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实践样态与深化路径

    曹清燕张蓓
    8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要求生动开展网上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从理论上看,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具有教育环境的开放复杂性、教育对象的参与流变性、教育内容的交互竞争性和教育过程的技术载体性等育人特点.从实践上看,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呈现出主体多元却分散、内容丰富却细碎、方法立体却单向的实践样态.基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指向,应当通过协同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主体力量、加强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建设、用好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技术载体、强化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法治保障来深化网络爱国主义教育.

    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论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叙事的四种形态

    袁文华
    9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叙事是数字技术进入叙事领域并重构叙事话语的产物.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既加速了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叙事的出场,也推动数字叙事为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叙事表现为数字赋能的技术叙事、数字认知的思维叙事、数字环境的文化叙事、数字正义的价值叙事.区分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叙事的四种形态,有助于避免陷入技术主义的窠臼,推动数字叙事在兼容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中提升叙事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叙事叙事形态数字赋能

    青年"精致露营"的矛盾表征、需求透视与引导策略

    李爽
    100-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精致露营"现象逐渐破圈,成为青年人日常休闲娱乐的重要活动.青年人在追求"精致露营"的过程中,存在着向往精致生活与勤劳奋斗的裂缝、呼唤肉身在场却乐于虚拟展示、追求田园牧歌却陷入符号消费的多重矛盾.这些矛盾的背后是青年人对身份认同、具身交往和心灵归家的内在需求.对此,要从回归精神、回归生活、回归自然等方面,引导青年以充盈内心丰富精致生活、以现实世界弥补虚拟网络、以"天人合一"涵养健康人格.

    "精致露营"青年文化身份认同具身交往符号消费

    青年"摆烂文化"的多维透视及其矫治

    刘晓亮洪志劭
    105-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摆烂文化"以独特的文化景观塑造一种逃遁世俗、释放自我的"解绑"幻象,因其触及社会心理结构的深层空间,迅速完成对青年群体的"圈粉".为理性审视青年群体的"摆烂"实相,以"反抗性"和"个体意识"两个维度为坐标轴,可以将当代青年的"摆烂"行为划分为对抗式、权变式、疏离式、盲动式四种类型,由此摹画青年"摆烂文化"的坐标体系."摆烂"在为青年提供精神慰藉的同时,也成为一种异己的力量存在着,一经主体展演便异化为一种自反性力量"反绑"真我.为有效遏制"摆烂文化"之弊,可以从自我祛魅、精神赋能、意义重建入手,引导青年"重回赛道",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青年"摆烂文化"青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