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陕西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陕西农业科学
陕西农业科学

霍学喜

双月刊

0488-5368

snkx@chinajournal.net.cn

029-87082550

712100

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林校区458号信箱

陕西农业科学/Journal Shaanxi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农业科技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登农业领域试验研究、讨论与建议、实用技术及经济研究等方面的论文。本刊为双月刊,每逢单月25日出版,用户可通过当地邮局订阅,也可向本编辑部直接订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种植密度与品种对黄淮海玉米抗倒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韩雅利焦宏业史明山王磊...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种植密度对农作物尤其对玉米是一个重要的栽培技术指标,密度对倒伏和产量有重要影响[1,2]。倒折率与倒伏率是玉米生产最主要的灾害因素,近年风伴雨造成的倒伏现象频发,给玉米生产带来绝产、减产或难以机械化收获的问题。因此研究玉米种植密度对倒伏及产量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生产上3个主要推广的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密度种植,调查各品种抗倒特性,设计6个密度进行3次重复种植,旨在分析种植密度对玉米抗倒性状的影响规律,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规律,以及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影响的大致数量程度,明确试验品种生产应用种植密度,以期为黄淮海地区玉米种植密度区间提供依据。

    玉米品种种植密度抗倒特性生物产量

    高产纤维素酶菌株选育及其产酶工艺的研究

    王静蕾李嘉琪樊津池宋丽芬...
    8-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获取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本研究以潮湿纤维单胞菌(Cellulomonasuda)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外诱变方式进行菌株突变,通过刚果红选择培养基筛选,以及测定纤维素酶活性后得到菌株W3,酶活高达37。6 U/mL,较初始菌株提升了49。4%。经传代十次后仍有较高酶活,结果说明该突变菌株遗传性状稳定且产纤维素酶能力强。对突变菌株进行单因素优化实验确定最优培养条件,后对关键因子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参数。最佳培养条件为:12。5 g/L蔗糖,2 g/L硝酸铵,2 g/L磷酸二氢钾,菌悬液接种量体积比3%,pH=6。0,发酵培养温度35℃。优化后酶活性达43。06 U/mL,极显著高于原始菌株(P=0。008 9<0。01),较最初菌株酶活性提高了78。7%。研究结果可为高效降解纤维素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应用价值。

    纤维素酶紫外诱变发酵优化正交实验

    间作药用植物下陕南幼龄茶园小气候和土壤环境分析

    王聪王瑛王浩南龚春梅...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幼龄茶园中间作药用植物对茶园小气候和土壤状况的影响,以单作茶园为对照,间作元胡、紫云英和菘蓝3种药用植物为处理,测定茶园温湿度、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间作药用植物可有效降低茶园空气温度,增加茶园空气湿度,其中菘蓝间作效果最佳;间作茶园土壤元素含量在不同发育时期均有所提高,土壤有效氮在成熟采收期含量高,有效磷在不同发育期含量都高,有效钾在发育中期含量高,且均高于单作茶园,其中菘蓝间作茶园土壤元素含量最高;在发育中期,菘蓝间作茶园的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间作类型。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脲酶、土壤养分含量呈正相关,土壤蔗糖酶、土壤有效钾呈正相关,过氧化氢酶与土壤pH和有效钾呈正相关。茶园间作药用植物能明显改善幼龄茶园土壤和小气候环境,保障幼龄茶树生长,尽快达到采摘标准,使茶农及时获得收益。

    间作茶树药用植物土壤环境

    榆林地区引进的18份山药种质资源花期及花序性状比较

    杨旺瑞王晓荣吕婧娴陈占飞...
    19-2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不同山药种质花期和花序性状差异,采用形态学观测方法,对从全国多地引进的18份山药种质资源进行了花期及花序性状研究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北洋山药、西施山药、毕克齐、铁棍山药、太古山药、黄皮山药所开花为雌花,除北洋山药外都结实结子,其余材料均为雄花,花色全为淡黄色,花期集中在7~8月份,约30 d;各种质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花期早晚、花期长短差异,根据初花期早晚可将18份种质资源分为早、中、晚花三大类,开花最早的是7月2日的毕克齐和雅安山药,开花最晚的是7月18日的北洋山药,花期最长的是麻山药约30 d,花期最短的是铁棍山药约20 d;花序数、花朵数、花序长等特征因种质而异,雄花与雌花花序性状有显著差异,每节花序数、每序花朵数、花序长的变化范围分别是2~6序、7~22朵、3~10 cm,其中,每节花序数和每序花朵数最多的是细毛山药,最少的是北洋山药;花序长最长的是太古山药,最短的是大和长芋、侯马山药和大白嘴,各种质间花期及花序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进行花期调控和山药品种改良时,可利用毕克齐、雅安山药、铁棍山药和北洋山药的花期特点,作为调控花期的亲本材料;利用细毛山药、北洋山药的花序特性,作为调控花朵数和花期授粉的亲本材料,采用人工杂交或细胞工程技术选育出综合各亲本优良性状的山药新品种。

    山药种质资源花期花序性状

    毛花猕猴桃雌雄花的形态特征比较与杂交授粉研究

    张雨娜王茸茸张九东徐伟君...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毛花猕猴桃花形态及开花动态等繁育系统相关特征进行研究,同时与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进行杂交授粉,比较杂交果实单果重量、果形指数、糖度等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毛花猕猴桃雄花花期略晚于雌花,单花花期6~8 d,种群花期10~12 d;雌花显著大于雄花,雌花开度(47。77±3。14)mm,雄花开度(33。25±1。82)mm;雄花雄蕊显著多于雌花,为雌花的1。67倍;雌花的胚珠数(1 573±118)枚,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以毛花猕猴桃雌株为母本,与美味猕猴桃和中华猕猴桃杂交授粉后单果重量大于对照组,并且单果重量、果实的糖度、种子数等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以毛花猕猴桃雄株为父本,与中华猕猴桃雌株杂交授粉结实率较高,与美味猕猴桃则不能结实。因此,用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的花粉对毛花猕猴桃进行授粉能显著提高的果实重量。

    毛花猕猴桃形态特征杂交授粉

    不同摘袋时间对"秦脆"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

    管增辉王朝张朋朋邹养军...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果实套袋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果实品质,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病虫害侵染,是生产上提高优果率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研究不同时间摘袋处理对果实品质的影响,其意义在于探究'秦脆'在陕北地区的最佳摘袋时间,为果园生产技术提供支持。[方法]采用砧木为八棱海棠的5 a生高接换头'秦脆'作为试验材料,以相同套袋时间为前提,分别设置了5种不同摘袋时间作为处理:T,(8月20日摘除外袋,8月24日摘除内袋)、T2(8月25日摘除外袋,8月29日摘除内袋)、T3(8月30日摘除外袋,9月3日摘除内袋)、T4(9月4日摘除外袋,9月8日摘除内袋)、T5(9月9日摘除外袋,9月13日摘除内袋)。通过对比各处理的果实品质,获得最佳的摘袋时间。[结果]不同摘袋时间对果实外观品质(主要以果实L*、a*、b*最为明显)的影响较为明显,但是对果实横纵径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对于果实内在品质而言,不同摘袋时间对果皮硬度、果皮延展性、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果皮硬度、果肉脆度的数值随着摘袋时间的推迟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果皮延展性,果肉硬度的数值随摘袋时间的推迟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摘袋过早或过晚固酸比数值均较低。[结论]本次试验发现处理T4的摘袋时间最为适宜,为采收前22 d左右,此时期摘袋的苹果果皮颜色红艳,着色均匀,果肉较硬,果皮延展性较好,耐贮运效果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可滴定酸含量较低,固酸比高,口感酸甜适口。

    '秦脆'苹果摘袋时间果实品质

    河南省番茄灰霉病病原菌鉴定、生物学特性分析及杀菌剂筛选

    杨囡君
    33-38,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番茄灰霉病是番茄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本试验以河南商丘市蔬菜大棚内疑似患灰霉病番茄植株叶片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纯化获得3株病原菌菌株,其形态特征一致,选择一株代表性菌株命名为SQBC1。对该菌株rDNA-ITS序列、CHS-1、tubA基因进行测序、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合菌株培养性状、显微形态学观察、致病性分析,将河南商丘番茄灰霉病致病病原菌确定为灰葡萄孢菌Botryotinia cinerea。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28 ℃为最适生长温度,12 h光照12 h黑暗为最适光照条件,6。0为最适pH值,乳糖为最适碳源,蛋白胨为最适氮源。测试了7种杀菌剂对灰霉菌菌丝生长的抑菌效果,其中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的抑菌效果最好。该研究为番茄灰霉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番茄灰霉病灰葡萄孢菌致病性鉴定ITS序列

    4种渭北旱塬栽培的平欧榛子油脂成分分析

    王军利李平陈文杰王素清...
    39-43,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比较4种栽培于渭北旱塬地区的成熟平欧榛子果仁的水分含量、油脂含量及油脂成分,对其营养品质做出评价,为其加工、保存提供参考。用烘烤法测取榛子果仁水分含量,索氏提取法测定其油脂含量,气相色谱法分析油脂脂肪酸组成,Excel 2019进行数据处理,SPSS20软件进行差异性对比。4种平欧榛子果仁水分含量差异显著,最高可达33。81%,最低为21。48%;油脂含量差异性部分显著,最高可达61。50%,最低为60。43%;油脂脂肪酸成分差异显著。产于渭北旱塬的4种平欧榛子,其果仁油脂含量均较高,均高于60%;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较高,其中"油酸+亚油酸"的相对含量都高于92。73%;4种平欧榛子油均可作为优质保健食用油。

    平欧榛子渭北旱塬油脂成分

    关中地区不套袋栽培'瑞雪'苹果适宜采收期的确定

    裴琳娜李冬梅魏静王乐幸...
    44-49,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确定关中地区不套袋栽培'瑞雪'苹果的适宜采收期,为新品种'瑞雪'苹果不套袋栽培及适时采收提供理论依据。以6 a生M9自根砧的不套袋'瑞雪'品种苹果为试材,于10月7日(盛花后180 d)开始,每间隔7 d采收一次,分别测定其果实单果重、纵横经、果面L值和b值、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淀粉染色指数,分析这些生理指标与淀粉指数的相关性,来判断不套袋栽培'瑞雪'苹果的适宜采收期,并制作不同采收日期对应的染色图谱,为关中地区不套袋栽培'瑞雪'苹果的适时采收提供理论参考。在10月23日至11月1日期间,不套袋栽培'瑞雪'苹果果实的大小基本达到最大,果面亮度和褪绿变黄程度适中,果肉硬度达到生理成熟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基本达到最高,可滴定酸含量基本降至最低,果实的整体品质、口感和风味达到最佳状态。经过多项指标综合判断,可知关中地区不套袋栽培'瑞雪'苹果的适宜采收期在10月23日至11月1日期间(或参考染色指数在5。1至5。7之间),同地区或地理、气候条件相似地区的不套袋栽培'瑞雪'苹果采收期可参考该范围。

    不套袋栽培瑞雪适宜采收期

    基质对维特球兰Hoya wayetii插穗生根的影响

    杨涓崔娇鹏秦嘉泽陈春玲...
    5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维特球兰为试验材料,开展水培及基质扦插共5种处理对维特球兰扦插繁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珍珠岩+5粒微生物菌剂"为维特球兰的较佳基质,可以减少人工管理、生产成本。选择的球兰插条长度不应小于3。2 cm,叶片不宜过于幼嫩、叶长不小于3。5 cm。扦插初始,需适度遮阴,多补充水分。北方温室2~3 d浇一次透水为宜。或者在基质中适当增加一定比例的蛭石,以增加基质的保水效果。

    维特球兰生根微生物菌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