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010-52165441/5456;010-52165556;010-52165449

100021

北京市朝阳区广渠路37号院2号楼501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Journa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of Three Gorge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八个问题

    张云昌
    1-8页

    环境友好型气凝胶材料研究进展

    张安杰刘东升李蕾蕾李鹏飞...
    9-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凝胶是一种多孔纳米级固体材料,具有高孔隙率、低密度、高比表面积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催化、隔热保温、隔音材料以及探测高能粒子等领域.本文简要综述了气凝胶的分类、性质、制备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气凝胶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多孔纳米材料气凝胶干燥技术气凝胶应用

    自来水厂不同水处理工艺环节对全氟化合物浓度的影响

    雷梦真方淑红王若男
    1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氟化合物(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类具有毒性、积累性、持久性等特性的新型污染物.本文采集了成都某自来水厂水源水、末梢水以及不同工艺环节的水样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处理工艺对去除PFASs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源水、自来水厂各工艺段水以及末梢水中,全氟辛烷羧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的含量最高,其次是全氟丁酸(perfluorobutanoic acid,PFBA),分别占12种全氟化合物的总浓度(Σ12PFASs)的26.7%~74.1%和12.0%~26.0%,说明PFOA和PFBA是主要污染物.经过水厂处理后,Σ12PFASs从水源水的2.22 ng/L下降到了出厂水的1.74 ng/L,下降了21.6%,说明自来水厂对PFASs的去除有一定效果.在自来水厂各处理环节中,折板反应池的Σ12PFASs浓度最高,为4.42 ng/L,其中PFOA的占比最高.混凝对PFASs的去除效果最为明显,去除率达到48.9%,说明在常规处理工艺中混凝对PFASs的去除起到重要作用.该自来水厂出水中的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ic acid,PFOS)的浓度远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的限值,符合日常安全用水要求.

    全氟化合物水处理工艺自来水去除率

    降雨初期冲刷效应及弃流时间分析——以徐州市城市道路为例

    吕志丹李慧娴刘阳梁森...
    28-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降雨初期冲刷效应的判断对城市径流污染控制的解决方向起决定性作用,而初期雨水的弃流时间对海绵城市雨水污染的源头控制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对徐州市城市道路径流中5种主要径流污染物——悬浮物(suspended solids,SS)、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氨氮(ammonia nitrogen,NH3-N)、总氮(total nitrogen,TN)、总磷(total phosphorous,TP)进行分析,采用M(V) 曲线法(污染物负荷累积率随径流量累积率的变化曲线)分析并对比相关水质标准,分析道路径流的初期效用及弃流时间.结果表明,徐州市城市道路径流存在明显的初期冲刷效应,且初期冲刷效应SS>COD>TP>NH3-N>TN;SS初期冲刷效应随雨强增大而增加,COD、NH3-N、TN、TP初期冲刷效应随雨强增大而减小;可将产流后20 min作为徐州市城市道路初期雨水的弃流时间,为海绵城市雨水源头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初期径流城市道路初期冲刷M(V)曲线初期弃流时间

    山地城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分区研究——以重庆为例

    刘建陶培峰杨光谱蒲艺...
    38-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划定生态保护修复分区是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的基础,是制定差别化的生态保护修复政策的主要依据.本文以重庆为例,围绕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及人类活动的现实需求,在全面分析国土空间生态现状和生态功能状况评估的基础上,遵循自然地理格局和生态系统完整性,探索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分区方法及思路.研究表明:(1)山、水等自然资源天然地将全市划分为两大本底空间.一是大巴山、巫山—七曜山、武陵山、大娄山为主体的自然生态空间,自然资源丰富,生态功能突出;二是以平行岭谷、方山丘陵为主体的人类活动空间,地势平坦,耕作条件好,是主要的城镇建设区和农业发展区.(2)盆周山地和海拔较高的山脉人类活动强度低,生态敏感性高,服务功能水平较高,退化不明显,恢复力处于高位水平.中心城区、渝西地区人类活动强烈,生态系统退化明显,生态服务功能水平较低,恢复力不强.(3)根据生态现状和生态系统状况评估的差异性,综合自然、社会、经济复合需求,综合划定了"一核四片"生态保护修复分区,并提出分区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方向建议.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分区山地城市

    喀斯特小微湿地植物多样性研究——以贵阳市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刘文媛米珊珊罗鸣肖晶...
    49-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更好地评估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内的喀斯特梯田小微湿地植被修复效果,对小微湿地修复区A、B、C 3个不同植物配置区内66个样地的植物物种组成、盖度、密度、群落结构以及α和β多样性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梯田小微湿地共有23种湿地植物,划分为7个群落类型;湿地植被盖度和植株密度均呈现C>A>B,α多样性指数呈现A>B>C的趋势;泽泻+黄花鸢尾+水葱群落类型通常具有较高的α多样性指数和伴生物种数;而以茭白、水葱或泽泻为主要优势种且植被密度和盖度较高的群落类型的小微湿地,通常α多样性指数较低且伴生种数量少;泽泻+茭白和香蒲+水葱的群落类型与其他群落类型的β多样性指数最大,物种组成差异性最大.研究结果表明:后期对小微湿地植物选择配置时应谨慎考虑茭白、水葱或泽泻与其他物种混种对植物多样性降低的影响.

    梯田小微湿地植物多样性湿地修复阿哈湖湿地公园

    2015—2022年成都市空气质量时空特征

    卢可欣滕泽宇
    60-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5-2022年成都市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AQI)、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的逐时数据,利用数理统计分析成都市空气质量及污染物质量浓度的时间变化特征,采用克里金插值法(Kriging)分析主要污染颗粒物PM2.5和PM10的空间分布特征,运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探讨空气质量指数与污染物浓度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2015-2022年成都市空气质量以优良天气为主,AQI年均值为73,年际变化率为34%,呈逐年降低的趋势,AQI月变化波动幅度较大,月均值最大值出现在1月,为120,最小值出现在9月,为45.(2)PM2.5、PM10、SO2、NO2、CO年平均质量浓度逐渐下降,月平均质量浓度均呈"U"形变化趋势,月均最大值出现在12月或次年1月,O3年平均质量浓度逐年波动上升,月平均质量浓度变化趋势呈双峰结构,最大值出现在5月和7月.(3)成都市首要污染物以PM2.5和PM10为主,年累计出现次数分别为1 285d和522 d,冬季出现频率较高,冬季出现天数分别为598 d和73 d,分别占出现天数的46.5%和14%.NO2出现天数为689 d,夏秋季频率高.以SO2和CO为首要污染物的超标天数均为0.(4)AQI大致呈现出中部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特点,污染物浓度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PM2.5和O3空间分布特征为从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加,PM10、CO、NO2从中部向四周逐渐扩大,SO2从北向南逐渐减少,在中部出现高值中心.(5)大气颗粒物污染以PM2.5为主,AQI与PM2.5、PM10、NO2、SO2、CO均呈显著正相关,与O3呈负相关.PM2.5、PM10对AQI影响作用较大.

    成都市空气质量指数大气污染物时空变化

    安庆市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章宜洁潘玉锁魏太平
    7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22年1-12月安庆市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在线监测数据,分析了VOCs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结果显示:2022年安庆市VOCs的体积浓度均值为(18.2±8.77)×10-9,各类VOCs组分浓度占比排序为烷烃(61.0%)>芳香烃(15.9%)>烯烃(14.5%)>炔烃(8.6%),臭氧季VOCs体积浓度均值为(16.3±8.32)×10-9,非臭氧季VOCs体积浓度比臭氧季高25.2%,与臭氧季高温和强紫外辐射有关.VOCs的体积浓度分布总体呈现夏季低、冬季高的特征,小时浓度则呈现早晚双峰变化规律.臭氧季和非臭氧季臭氧生成潜势(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OFP)排名前10的物质相似,主要包括甲苯、间/对二甲苯、乙烯、异戊烷、丙烯、邻二甲苯等,芳香烃及烯烃是安庆市臭氧管控的关键组分.根据正交矩阵因子模型(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PMF)源解析结果,安庆市环境空气中VOCs来源由高到低依次为机动车排放源(28.22%)、工业源(22.89%)、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源(19.15%)、溶剂涂料源(16.26%)和天然源(13.48%).机动车排放源和工业源是安庆市环境空气中VOCs的主要来源,建议加强对安庆市机动车尾气及工业排放的管控.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来源解析安庆市

    高邮近郊站点PM2.5影响因子及来源分析

    高萍刘安康顾宇高翔...
    8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2021年高邮城市边缘站点小时分辨率的PM2.5质量浓度和气象要素数据,并结合后向轨迹及浓度权重轨迹分析(concentration-weighted trajectory,CWT)方法分析了PM2.5质量浓度的时间变化、影响因素及来源特征.结果表明:观测期间站点PM2.5质量浓度为(33.20±21.99)μg/m3.PM2.5质量浓度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冬季浓度最高,可达(46.74±26.90)μg/m3,夏季浓度最低,仅为(22.62±12.54)μg/m3,污染时次主要集中在冬季和春季,合计占比为87.6%.PM2.5质量浓度具有夜间高于白天的特征.气象要素对PM2.5质量浓度的影响较大,并随季节呈现一定的波动.低湿度(<75%)条件有利于PM2.5浓度增长,而高湿度(>75%)条件有利于PM2.5清除.风速对PM2.5浓度影响显著,有降水时PM2.5浓度较非降水时降低37.9%.高邮不同风向风速下对应PM2.5浓度差异显著,高浓度PM2.5主要来自城区对应的偏西及偏南方向.高邮地区PM2.5外来源输送区域差异明显,高邮地区PM2.5潜在源区主要分布在高邮市偏西方向的安徽及河南南部,偏南方向的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及上海地区,受冬季冷空气南下污染物输送影响,山东中部也存在较大贡献.

    高邮PM2.5质量浓度变化特征气象要素来源解析

    重庆市渝中区长江-嘉陵江流域自动监测站2022年水质时空变化分析

    刘德琴何军
    9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单因子法分析评价重庆市渝中区长江、嘉陵江流域内4个水质自动监测站2022年水质数据,选取水温、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5个因子研究水质时空变化特征,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对8个水质监测参数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了降雨对水质的影响及强降雨期间渝中区污水预处理厂溢流对下游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嘉陵江的出境断面均略优于入境断面,表明渝中区段水质未受到影响;从时间变化来看,4个水质自动监测站月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3种污染物均呈现明显的"双峰"现象,高值基本出现在5-6月、9-10月;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降雨量与高锰酸盐指数呈负相关,与总磷呈正相关,但相关性均不显著;通过对8个水质监测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得知,高锰酸盐指数与总磷是影响我区两江水质的重要因素.

    水质时空变化单因子法Pearson相关系数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