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叶飞帆

月刊

1008-293X

xuebao@zscas.edu.cn

0575-88341516

312000

浙江省绍兴市环城西路508号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aoxing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教育教学等基础学科和技术科学领域的研究论文和研究成果,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重视“特色”建设,以“特色”立刊,以“思想性、学术性、地方性”为办刊宗旨。社会科学所设“越文化研究”、“鲁迅研究”、“绍兴发展战略论坛”等专题栏目反映了学科的研究前沿和热点。本刊已被中国科学院《中国数学文摘》、德国《数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新华文摘》、《高校文摘学报文摘》等权威杂志收为论文统计数据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指向卓越教师的地方高校"以赛赋能、以赛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探索——以绍兴文理学院英语专业为例

    吴虹谢小伟金灵钟莉莉...
    8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赛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当前应用型地方高校培养未来卓越英语教师的有效途径.通过"以赛育人",可以转变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激发英语师范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教师指导学科竞赛的能力,促进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发展;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增强人才竞争力.为实现"以赛育人"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完善育人机制,营造学科竞赛文化氛围;改革课堂教学,加强课程建设,夯实"以赛育人"基础;丰富实践育人形式,提高学生英语学科竞赛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从而实现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提升地方高校指向卓越英语教师的英语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地方高校卓越教师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高校指向卓越语文教师核心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陈蘅瑾
    9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指向卓越语文教师的培养中,基于文本分析的阅读能力和基于文化创新的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两个重要支点,建构"读行写"互融共生核心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实现课程教学从校内到校内的延伸,拓宽阅读与写作的空间与视野;"校校""校地"协同机制的建立,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无缝衔接,提升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学生对教育教学与文化传承中个体价值的认知度;成果交流机制的逐步完善,发挥人才的培养的引领与示范作用.在多年探索与实践中,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语文教学骨干、语文教师名师和特级教师,是地方高校指向卓越语文教师培养模式的有益探索.

    地方高效卓越语文教师核心能力

    地方高校卓越音乐教师培养路径探索——基于绍兴文理学院的实践分析

    童师柳张琦
    97-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师范类专业认证作为国家级认证标准,为卓越音乐教师的培养指明了路向.卓越音乐教师的培养规格可参照师范类专业认证三级标准与核心素养 5C模型,结合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现状与行业需求调研结果,顺应新时代基础音乐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树立"育人为本、实践导向、终身学习"的核心理念,使师范生在综合育人实践中感知卓越音乐教师的培养目标.绍兴文理学院音乐学师范专业以合唱教学为切入口,构建了创作与表演结合、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以"合唱演学创一体化"为特征的音乐专业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展演、创作的一体化,为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卓越音乐教师的培养探索出新的现实路径.

    地方应用型高校卓越音乐培养路径

    职业人群工作成瘾潜在类别及其工作体验比较:基于潜在剖面分析

    解晓龙
    103-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 489 名全职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方法探索其工作成瘾类别特点,并进一步比较不同工作成瘾类别人员在人口学变量以及工作特征、压力、动机和情绪感知体验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1)工作成瘾的潜在剖面分析得到四种类型:"重度成瘾""中度成瘾""过度工作凸显"和"强迫工作凸显";(2)36~45 岁和已婚人员相对其他人员更易成为"重度成瘾";46 岁以上和未婚人员报告更多的非工作成瘾类型;(3)重度、中度成瘾类型的人员在工作要求、工作控制、工作效能、成就动机和工作压力方面显著高于非工作成瘾类型员工,但不同工作成瘾类型人员在工作情绪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职业人群的工作成瘾具有明显的潜在类别特征且与个体的年龄、婚恋状况有关;不同工作成瘾类型员工体验到的工作特征、动机和压力具有显著差异,但其工作情绪差别不显著.

    工作成瘾工作体验潜在剖面分析职业人群

    "碳达峰"目标下轨道交通对城市商业的影响范围研究——以绍兴轨道交通1号线为例

    潘玉琪
    113-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达峰"目标下轨道交通对中等城市商业布局的影响如何?通过"时间偏好"假设,构建出行范围计量模型,分析在步行、自行车、电动车、公交车等接驳方式下,轨道交通对城市商业服务设施的影响范围,认为在汽车逐渐普及的背景下,轨道交通对公众出行的影响范围较之前有所收缩,在城区一般不超过1.5 km,郊区不超过3 km.商业服务设施在此范围内布局,可以引导公众采用更绿色环保的轨道交通出行,减少自驾导致的高碳排放,助力实现"碳达峰"的目标.

    碳达峰轨道交通商业布局影响范围

    纪念陆游诞辰900周年专刊征稿启事

    中国陆游研究会《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编辑部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