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张喜德

双月刊

2096-1340

shxzhzs@163.com

029-38185250

712046

陕西省咸阳市世纪大道中段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aanx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由陕西省教育厅主管,陕西中医学院主办的中医药学术刊物,注重中医药学术水平,主要报道国内外中医药学科最新科研、医疗成果和学术成就。重点面向从事医学教育、临床医师、科研研究的人员。办刊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为中医教学、科研、医疗服务,面象教学、科研、医疗一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医思维相关概念辨析

    邢玉瑞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思维作为现代中医学术领域的热点词汇被广泛应用,然对与之相关的概念缺少反思与明确的界定。通过对以往研究的梳理,提出中医思维是指以中国传统哲学观为指导思想,采用一定的思维工具来认识世界与人体生命活动,构建中医药理论与开展临床诊疗实践的活动。中医思维方法是指以中国传统哲学观为指导思想,认识世界与人体生命活动,构建中医药理论与开展临床实践活动的手段、方式和途径。从中医思维方法的角度而言,运用中医药理论知识解决临床问题的中医临床思维方法,可称之为中医原创思维。厘清相关概念的内涵、外延,是科学开展中医思维研究的必要前提。

    思维中医思维中医思维方法中医原创思维

    远志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吴垚王佳伟马叶子张玉莹...
    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远志为远志科植物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或卵叶远志(Polygala sibirica L。)的干燥根。作为一种药食同源中药材,其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临床应用广泛,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现代研究表明,已分离和鉴定化合物超过 140 个,以皂苷类、寡糖脂类、(山)酮类为主,还有生物碱、黄酮以及有机酸等化学成分。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表明,远志具有神经保护、改善认知功能障碍、抗抑郁、抗焦虑和抗失眠等药理作用。因此,现对远志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总结归纳,为后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远志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皂苷神经保护

    海藻糖对旱、盐胁迫下远志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的影响

    宗浩然周雪薇樵晓钰徐胜...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干旱胁迫和盐胁迫下海藻糖对远志种子萌发及幼苗的生理影响。方法 以远志为研究对象,浸种实验为采用 5~25 mmol·L-1浓度的海藻糖(trehalose)溶液浸泡远志种子 24h后置于 224 mg·mL-1 氯化钠(NaCl)和3810 mg·L-1聚乙二醇(PEG-6000)处理的发芽床上;拌种实验则用流水冲洗远志种子24h后置于添加了 5~25 mmol·L-1海藻糖溶液的NaCl和PEG-6000 处理的发芽床。连续观察15 d,记录种子的发芽率、根长、芽长和下胚轴长等相关数据。结果 适当浓度下的海藻糖对缓解盐、干旱胁迫下远志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一定效果。盐胁迫下,远志种子的发芽率与对照组相比并无显著影响,但幼苗长度显著缩短,浸种处理下的 10 mmol·L-1海藻糖处理组和拌种处理下的 5 mmol·L-1海藻糖处理组对幼苗促进效果最为明显。干旱胁迫会抑制远志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浸种和拌种处理均以 15 mmol·L-1海藻糖处理组发芽率最高,5 mmol·L-1海藻糖处理组对幼苗的促生作用最佳。海藻糖浸种和拌种处理能一定程度上激活远志幼苗体内的抗氧化系统,提升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应对盐胁迫和干旱胁迫环境。结论 合适浓度的海藻糖浸种或拌种处理可以缓解盐胁迫和干旱胁迫对远志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并可以促进其胚根生长及增强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可为逆境胁迫下的远志种植提供参考。

    远志胁迫海藻糖种子萌发幼苗生长

    基于GABA-AT/GAT-1信号通路的对药"远志-天麻"抗癫痫机制研究

    赵泽丰年梦王咏琪吕红...
    2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对药"远志-天麻"对癫痫小鼠癫痫发作潜伏时间、空间记忆和情绪反应、ABAT/GAT1/GAD 65/GABRA1 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神经元的保护情况,探究该对药治疗癫痫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6)、"远志-天麻"高剂量(YTH,300 mg·kg-1,n=6)、中剂量(YTM,100 mg·kg-1,n=6)、低剂量(YTL,30 mg·kg-1,n=6)组及对照组。采用旷场和高架十字检测对药"远志-天麻"对PTZ诱导的慢性癫痫小鼠模型空间记忆障碍和情绪反应的影响,HE染色观察小鼠脑组织海马区病变,以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脑海马区ABAT/GAT1/GAD 65/GABRA1 蛋白表达水平并用免疫荧光检测小鼠脑组织中相关细胞免疫阳性数,分子模拟对接分析"远志-天麻"内标性成分与潜在靶标的作用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对药"远志-天麻"能够显著延长小鼠癫痫发作的潜伏时间,改善戊四唑(PTZ)诱导的慢性癫痫小鼠的空间记忆障碍和情绪反应,调节 GABA-AT/GAT-1分子信号通路的水平,下调脑海马内因癫痫发作所致的 GAD 65、GABRA1、GABA-AT、GAT-1 表达上升(P<0。05),减少海马神经元脱失,其内标性成分能够与GABA-AT及GABAA受体(GABAAR)较好结合。结论 对药"远志-天麻"可以通过GABA-AT/GAT-1通路治疗癫痫,改善癫痫模型小鼠的空间记忆和情绪反应损伤,对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

    远志天麻对药癫痫GABA-ATGAT-1

    明代医家孙一奎论治鼻病特色探析

    张思源吴元洁施丽丽徐慧...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孙文垣医案》《赤水玄珠》《医旨绪余》中鼻病的病例与论述进行分析,归纳出孙一奎从经气逆乱鼻鼽、鼻渊、鼻衄的因机证治特色。其论鼻鼽,追溯经旨,补叙鼻鼽内外病因;虽系火热司令,亦必先有胃肠氲浊壅遏肺经。其论鼻渊,认为病机在于太阴阳明经气上逆于咽,颃颡不开;太阳阳明经气上逆于脑,薄于頞中;肾不纳气,津液之气循经上逆鼻窍。其论鼻衄,认为病机在于胃经血热,肺气不降;肝经气逆,脾血妄行。孙氏从经气逆乱论治鼻病的学术特色,丰富了中医鼻病因机证治理论,有助于发挥传统中医药治疗五官科疾病的优势。

    孙一奎鼻鼽鼻渊鼻衄五官科

    新安医学疫病"通治"治法特点及方药特色

    孙宇洁施卫兵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新安医学这一中医学重要流派出发,梳理了古徽州疫病发展概况,着眼于新安医家、论著中所含的"通治"思想,从个性中探索共性,归纳总结了新安医学通治疫病透邪、解毒、扶正、通下四个显著特点,列举了新制救疫汤、治疫清凉散、太无神术散、子午年温疫初病主方、瘟疫汤五个代表方药及其配伍特点,以期为临床疫病论治开辟行之有效的新思路、新方法。

    新安医学疫病通治透邪、解毒、扶正、通下新制救疫汤治疫清凉散太无神术散瘟疫汤

    从虚、痰、瘀、毒论治肺部磨玻璃结节

    刘睿潮周海伦阿格尔甘姗珊...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体检中胸部CT的普及,肺部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GGN)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其具有一定比例的恶性概率,容易引起患者的恐慌,值得临床重视。目前对于无手术适应症的肺部GGN西医只是随访观察,而中医学对肺部GGN的研究尚不足,并且未形成统一的认识。通过查阅文献以及临床上四诊合参发现磨玻璃结节的病机特点多以虚痰瘀毒夹杂为主,基于虚、痰、瘀、毒讨论肺部GGN的病机特点及治疗方法,希冀为肺部磨玻璃结节的诊疗提供一定的思路。

    磨玻璃结节虚痰瘀毒扶正活血化瘀清肺解毒

    化脓性骨髓炎病因病机的古代中医文献溯源

    曹盼举尚荣安王军峰康健...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化脓性骨髓炎属于中医学"附骨疽""附骨痈"等范畴,文章通过系统梳理中国古代文献典籍,总结探析从先秦至明清历代医家对于化脓性骨髓炎病因病机的认识,秦汉时期多以"内虚"立论,外感热邪而致病;晋唐时期,认为患者体质素热,风寒外袭未愈,复感湿邪而致病。宋元时期认为,由于脾肾亏虚、外感风、寒、湿、火等邪气,最终导致以痰积、瘀血为病理表现。明清时期,认为病因主要由于肾、脾、肝亏虚,导致风、寒、暑、湿、火侵入,而致此病。最终为现代临床治疗化脓性骨髓炎提供中医辨治思路。

    中医学病因病机文献化脓性骨髓炎附骨疽附骨痈

    基于"开阖枢"理论探讨厥阴下利病机证治

    陈昱琨邓思琦许洁夏蓝舒雯...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阖枢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对六经气化升降出入与三阴三阳胜复进退的高度概括,在指导六经病辨治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开阖枢"中"厥阴为阖"理论内涵的解读分析,依据气血阴阳在厥阴阶段中"阖"的特性,归纳厥阴下利之病机,从气厥下利、血虚厥利、阴极寒厥下利、阳郁热厥下利与寒热错杂厥利等角度阐发厥阴下利病机证治,以期为临床提供理论参考。

    开阖枢厥阴为阖厥阴下利六经病伤寒论

    基于《中华医典》探讨痢疾遣药组方特点

    王喜霞马小兵史英齐婧...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探索古籍治痢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为中医药防治溃疡性结肠炎提供临床参考和研究依据。方法 文章检索并整理《中华医典》辞典条下"名方"中治疗痢疾方剂的组方用药,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 软件对历代医家治疗痢疾方剂的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 得到高频药物26味,归经以脾经为主,苦味药和温性药使用广泛,药效以理气药、健脾药和收涩药为多;通过聚类分析总结出可供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参考的 5 个方剂;采用因子分析表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配伍收湿生肌、燥湿解毒、理气导滞、健脾养血药物组方。结论 利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对古籍治痢方药研究,对中医药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与科研具有借鉴价值。

    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痢疾组方规律溃疡性结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