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思想政治课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思想政治课研究
思想政治课研究

双月刊

思想政治课研究/Journal Sixiang Zhengzhike Yanjiu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体化视阈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建构探析

    许瑞芳吴语桐
    122-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学话语是大中小学思政课课堂教学与师生关系互构的有效媒介.建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不仅是应对新媒体时代挑战、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筑牢意识形态阵地、占领话语权制高点的内在要求,更是提高思政课针对性和吸引力的重要抓手,在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需要在遵循主导性与包容性统一、科学性与思想性交织、贯通性与系统性相通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构筑.但当前各学段思政课教学话语存在的目标层级不清、内容断层重复、方式单向同质问题严重影响了其引领力、解释力和感染力的发挥,需要以"三因"理念整体统筹、协同规划,确立进阶目标,改进衔接内容,融通教学场域,推动建构更为完整有效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话语

    "元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变革创新策略探赜

    宫长瑞冯雲
    132-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宇宙是整合多种信息技术全要素赋能的"超真"世界,为高校思政课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高校思政课要在"元时代"技术赋能下以更加精准的方式与时代同频、与学生共振,延伸全域化与交互性的叙事空间,构筑精准供给与资源共享的课程内容,打造跨时空与沉浸式的教学体验,达臻内化与外化同频共振的教学效果和变革机遇.同时,也需警惕技术主义带来的技术挑战、实操挑战和异化挑战等,防止技术使用过甚对高校思政课内容和本质的僭越.面对元宇宙给高校思政课带来的二元冲击,必须明确技术育人的正确导向,创立思政课"元平台"建设,既要推动传统教学范式革新,提升教师技术素养,又要规避技术盲从,厚植情感人文关怀,在元技术多维赋能中提升高校思政课质量、实现高校思政课育人目标.

    元宇宙高校思政课变革创新风险挑战策略

    论思政课学习经历:一种有意义的教学评价范式

    任园
    142-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政课学习经历作为一个"心理-价值"结构,其内核在于意义生成机制的形成,这是一个由认知深化、情感激发、意志锤炼与行为践履渗透循进的整体性心理结构,并表现于形成性意涵的深刻性、丰富性和联结性的价值评估维度.作为一种有意义的教学评价范式,思政课学习经历具有重要的思政课认识论和方法论价值,为思政课有效教学提供了研究范式、评价工具和实践路径.

    学习经历思政课学习经历意义生成心理-价值结构教学评价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创新研究

    熊亮
    151-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创新是新时代推进"大思政"工作的重要话题之一.本研究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的特征,在厘清大语言模型的内涵要义,以大语言模型的文本生成性、自我涌现能力、知识图谱性以及情感计算特征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的深刻内涵以及泛在外延,由于大模型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中存在主体依赖、算法规制、幻觉问题以及技术泛用等风险挑战,需要强化主体责任、利用大语言模型技术、人机交互协同以及制度立法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效应策略.

    大语言模型话语传播适用性创新策略

    价值、问题、路向:高校思政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探析

    邢亮李林
    162-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时代要求和战略意义、思政课的课程目标和特点优势,赋予了思政课在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当中的主阵地定位和主渠道作用.当下我国高校依托思政课深度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还存在着重视程度和规划部署有待加强、内容融入程度与实践教学环节还显薄弱、教师的教育意识和教学能力亟需提升、教学探索及理论研究仍是短板等问题.高校依托思政课系统推进、全面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践路向:加强党的领导,做好高校依托思政课开展教育的顶层设计整体推进;改革内容方法,创新高校依托思政课开展教育的教材与教学体系;抓关键带全面,增强高校依靠思政课教师开展教育的意识与能力;强化教研科研,以高水平的理论研究促进教育的高质量和高效益.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思想政治课研究》杂志征稿启事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