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癌症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黄欧平

双月刊

1001-5930

syazzz@163.net

0791-88329442

330029

江西省南昌市北京东路519号

实用癌症杂志/Journal The Practical Journal of Canc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凭着对杂志精品意识的执着追求,编辑出版了今天这样一本学术先进、编校规范、印刷装帧独具风格的精品杂志,使它能在广阔的医学期刊领域里,拥有自己的一方天地,特别是在肿瘤学期刊园地里,亨有较高的声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曲妥珠单抗联合SOX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户军燕邱作栋周宁于婷...
    12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曲妥珠单抗联合替吉奥+奥沙利铂(SOX)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AGC)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68例AG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34例)和研究组(34例).对照组给予SOX方案治疗,研究组给予曲妥珠单抗联合SOX方案治疗.比较2组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724(CA724)、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免疫功能(IgA、IgG、IgM)水平和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67.65%,高于对照组的41.18%(P<0.05).治疗后,2组的血清CA724、CEA、CA199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的IgA、IgG、IgM水平低于同组治疗前,但研究组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组药物毒副作用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曲妥珠单抗联合SOX方案对AGC的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减弱化疗对机体的免疫抑制功能,且应用较安全.

    曲妥珠单抗SOX方案进展期胃癌效果肿瘤标志物

    不同消化道吻合器械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炎性指标和预后的影响

    涂云飞朱峰孙建王哲...
    126-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消化道吻合器械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对炎性指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62例行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其中研究组患者30例采用完全腹腔镜下应用直线切割闭合器行食管空肠吻合治疗,而对照组患者32例则采用腹腔镜辅助下应用圆形吻合器行食管空肠吻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等差异.结果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10.0%)显著低于对照组(31.3%).术前2组的炎性相关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而术后2组的炎性相关指标均较术前升高,且对照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术后1年,研究组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直线切割闭合器应用于食管空肠吻合对于行全胃切除术的患者来说更有优势,其不仅可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同时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炎性反应,最终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圆形吻合器直线切割闭合器食管空肠吻合全胃切除术疗效预后

    肿瘤体积对适型调强放疗中晚期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张晓霞王婷张蕾
    129-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肿瘤体积对适型调强放疗中晚期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96例中晚期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适型调强放射治疗.分析患者临床资料,以ROC曲线分析肿瘤体积临界值,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绘制ROC曲线确定肿瘤体积对于患者预后死亡的诊断价值,结果发现肿瘤体积的临界值为81.68 mL,灵敏度为75.0%,特异度为87.5%,AUC面积为0.804.不同肿瘤体积患者TNM分期、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肿瘤体积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性(P<0.05),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性(P<0.05).96例患者中13例患者死亡,2例为局部复发.肿瘤体积>81.68 mL(n=32)和肿瘤体积≤81.68 mL(n=64)生存率分别为68.75%和96.87%(P<0.05).结论 肿瘤体积与接受适型调强放疗的中晚期直肠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且其大小与TNM分期、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存在明显相关性.

    肿瘤体积适型调强放疗直肠癌预后分析

    腹腔镜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伴偶发前列腺癌的相关因素分析

    录玲玲
    13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伴偶发前列腺癌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偶发前列腺癌发生情况.结果 65例腹腔镜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中,偶发前列腺癌共12例,发生率为18.46%(12/65);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肿瘤直径与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偶发前列腺癌发生无关(P>0.05);而年龄、BMI、吸烟史、饮酒史、前列腺体积与偶发前列腺癌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60 岁(β=1.531,OR=4.625,95%CI=1.216~17.590)、BMI≥28 kg/m2(β=1.599,OR=4.950,95%CI=1.197~20.474)、有吸烟史(β=1.795,OR=6.020,95%CI=1.579~22.947)、有饮酒史(β=1.764,OR=5.833,95%CI=1.403~24.253)、前列腺体积>4 cm × 3 cm × 2 cm(β=1.623,OR=5.067,95%CI=1.326~19.365)为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偶发前列腺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 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偶发前列腺癌发生风险较高,而其发生的因素具有多样性,如年龄≥60岁、BMI≥28 kg/m2、有吸烟史、有饮酒史等.

    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偶发前列腺癌影响因素

    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肾癌患者手术中的应用

    张丽娜张艳阁
    136-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肾癌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前瞻性纳入118例肾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9例.2组患者均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观察组实施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比较2组术中血流动力学(心率、平均动脉压)、苏醒后疼痛程度[采用疼痛强度数字分级法(NRS)评估]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使用量及术后24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记录2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T0时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T1、T2、T3时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均低于T0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T3时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T1、T2、T3时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波动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苏醒后2、6、12 h NRS评分均呈上升趋势,至苏醒后24 h均呈下降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时点NRS评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丙泊酚及瑞芬太尼使用量较少,术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较长,术后24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全身麻醉相比,肾癌手术患者术中使用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可达到更好的麻醉效果,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减轻术后疼痛,延长术后镇痛时间,减少镇痛药物使用量,并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肾癌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全身麻醉

    肝转移瘤患者TACE术后肝脏体积变化对肝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王燕慧张秀真刘芳钱皓月...
    141-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肝转移瘤患者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术后肝脏体积变化对肝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肝转移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TACE术治疗,并于术前及术后行CT检查评估肝脏体积(LV)、肿瘤体积(TV)变化;依据术后肝功能损伤情况分为2组,收集2组一般资料,开展Logistic回归分析获取影响肝转移瘤患者TACE术后肝功能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LV在预测肝功能损伤中的临床价值;并分析肝脏体积变化与预后关系.结果 86例肝转移瘤患者,TACE术后出现19例肝功能损伤,损伤率为22.09%(19/86);肝损伤组术后LV小于未损伤组,TV大于未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显示,术后LV、TV预测肝转移瘤患者TACE术后肝功能损伤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6、0.603,LV预测价值更高.多因素分析显示,△LV分级、术前Child-Pugh分级为肝转移瘤患者TACE术后肝功能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且OR>1).所有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5个月,△LV1级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7个月,△LV2级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2个月;随访结束,△LV1级患者生存率为78.95%(45/57),△LV2级患者生存率为51.72%(1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54,P=0.009).结论 肝转移瘤患者TACE术后肝脏体积可发生一定变化,通过CT检测LV能够较好地预测肝功能损伤情况,并有助于评估患者预后.

    肝转移瘤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肝脏体积肝功能

    MPV与PLT比值预测小肝癌患者并发微血管浸润的临床价值

    翟张凯田云龙刘茜茜
    145-148,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血小板计数(PLT)比值(MPV/PLT)预测小肝癌患者并发微血管浸润(MVI)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3例小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并根据肝癌患者术后是否并发MVI将其分为MVI组(70例),非MVI组(83例).所有肝癌患者入院后均检测MPV、PLT,并计算MPV/PLT.分析比较MVI组、非MVI组MPV/PLT值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MPV/PLT对肝癌患者并发MVI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肝癌患者并发MVI的相关因素.结果 与非MVI组比较,MVI组患者MPV水平更高、PLT水平更低(P<0.05).MVI组患者MPV/PLT水平明显高于非MVI组(P<0.05).经ROC曲线结果显示,MPV/PLT曲线下面积、截断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25、0.060、82.5%、89.6%,均高于MPV、PLT单项的敏感度、特异度(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VI组与非MVI组患者AFP水平、肿瘤直径、分化程度、MPV/PLT水平具有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分化程度、肿瘤直径>3 cm、AFP>200 ng/ml、MPV/PLT>0.060均为肝癌患者并发MVI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MPV/PLT水平在小肝癌并发微血管浸润患者中明显升高,是影响小肝癌患者并发MVI的相关因素,有望作为预测小肝癌患者并发MVI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平均血小板体积与血小板计数比值肝癌微血管浸润预测价值

    两种不同体位固定装置在肿瘤患者放疗中的应用研究

    杨志左权刘蓉贾洁琦...
    149-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热塑个体化体垫联合体模、体架固定技术与体模联合体架固定技术对肿瘤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 采用热塑个体化体垫联合体模、体架固定技术与体模联合体架固定的患者(A组)52例,体模联合体架固定的患者(B组)58例,在放射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各进行一次模拟定位机复位、采集图像(治疗次数少的腹盆肿瘤治疗前、治疗2周各复位一次,采集图像),对其X轴、Y轴和Z轴方向的摆位误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总体而言,A组在放疗前、治疗第2周Y轴及Z轴方向摆位误差比B组更小(P<0.05),余无统计学差异.对不同部位的肿瘤分层分析,头颈部肿瘤:A组在放疗前X轴、Y轴,放疗2周Y轴、X轴,放疗4周Y轴的摆位误差小于B组(P<0.05),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部肿瘤:A组与B组相比,除放疗前X轴、放疗2周X轴方向无统计学差异,其余A组摆位误差均小于B组(P<0.05);腹盆腔肿瘤:A组放疗前Y轴、放疗2周X、Y、Z轴各方向摆位误差小于B组(P<0.05),余无统计学差异.对头颈部肿瘤不同放疗时间点摆位误差比较分析,X轴放疗4周的摆位误差明显大于放疗前(P<0.05);Y轴放疗前与放疗4周,放疗2周与放疗4周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放疗摆位误差随时间延长而增大.结论 针对不同部位的恶性肿瘤,热塑个体化体垫联合体模、体架固定技术摆位误差更小,具有更好的治疗精准性.对于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4周摆位误差明显大于放疗前,若条件允许建议重新定位、制定放疗计划.

    体位固定技术放射治疗摆位误差个体化体垫

    阴道镜联合高频电波环切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观察

    李淼
    154-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阴道镜联合高频电波环切术在宫颈癌前病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76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2组,每组88例.观察组实行阴道镜联合高频电波环切术治疗,对照组实行常规宫颈激光烧灼治疗,以手术相关指标、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宫颈塑型满意度、术后生活质量为评价标准,对不同治疗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手术相关指标记录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宫颈塑型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躯体、角色、认知、情绪和社会功能)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宫颈癌前病变患者,阴道镜联合高频电波环切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手术质量,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宫颈塑型满意度,提升生活质量,可行性高.

    阴道镜高频电波环切术宫颈癌前病变并发症生活质量

    CT扫描联合超声检查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状态的评估价值

    王敬敏李潜郭晓霞
    158-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T扫描联合超声检查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状态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10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CT、超声检查医师与患者双盲的情况下对患者腋窝淋巴结状态进行CT扫描与超声检查,并以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CT、超声及其联合诊断的准确度、特异度和灵敏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CT、超声及其联合检查时的诊断价值.结果 CT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度分别为83.82%、75.00%与81.00%,与超声检查的85.29%、75.00%与82.00%相比,无明显差异;单项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低于联合检查的95.59%、93.75%与95.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超声及其联合检查诊断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AUC依次为0.704、0.717和0.818,约登指数依次为0.38、0.29和0.43.结论 CT扫描联合超声检查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状态的诊断效能较单项检查更高,其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显著提升.

    CT超声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诊断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