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癌症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黄欧平

双月刊

1001-5930

syazzz@163.net

0791-88329442

330029

江西省南昌市北京东路519号

实用癌症杂志/Journal The Practical Journal of Canc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凭着对杂志精品意识的执着追求,编辑出版了今天这样一本学术先进、编校规范、印刷装帧独具风格的精品杂志,使它能在广阔的医学期刊领域里,拥有自己的一方天地,特别是在肿瘤学期刊园地里,亨有较高的声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动态增强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与乳腺癌分子分型的关系分析

    范伊哲周彦汝刘永天
    1129-1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与乳腺癌分子分型的关系.方法 选取乳腺癌患者110例,根据患者的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表达状态,将患者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阳性型及三阴性.对4型患者进行动态增强MRI检测,分析不同亚型乳腺癌的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结果 110例标本中,Luminal A型33例、占30.00%,Luminal B型30例,占27.27%,HER-2阳性型34例,占30.90%,三阴性型13例,占11.81%.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的Ktrans与Ke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ER-2阳性型和三阴性型的Ktrans与Ke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的Ktrans、Kep水平低于HER-2阳性型和三阴性型(P<0.05).Luminal A型中,有5例流入型TIC、20例平台型TIC、8例流出型TIC;Luminal B型中,有2例流入型TIC、10例平台型TIC、18例流出型TIC;HER-2阳性型中,有4例流入型TIC、11例平台型TIC、19例流出型TIC;三阴性型中,有4例流入型TIC、3例平台型TIC、6例流出型TIC.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DCE-MRI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DCE-MRI的血流动力学特点不同,可通过DCE-MRI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乳腺癌的分子分型进行初步预测.

    乳腺癌动态增强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分子分型

    保乳手术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对照研究

    焦晶茹梁天嵩许新梅
    1133-1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保乳手术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12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改良根治术)与观察组(保乳手术),每组60例,观察2组的手术相关指标、乳房外观、心理弹性、生活质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对照组更少(P<0.05).观察组乳房外观优良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68.33%)(P<0.05).术后观察组的坚韧性、自强性、乐观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生理状况、社会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附件关注和生命质量总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3.33%)明显低于对照组(15.00%)(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生存率(98.33%vs.93.33%)、复发率(1.67%vs.5.00%)、远处转移率(1.67%vs.3.3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均具有一定价值,但保乳手术安全性较高,患者术后的心理压力更轻,有利于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改良根治术

    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谢文聪黄钰卢少彩
    1137-1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内分泌治疗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选取120例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内分泌治疗.治疗后评估治疗效果,记录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根据患者有无复发及转移分为预后不良组及预后良好组.收集患者资料,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120例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后达到CR2例(1.67%),PR15例(12.50%).随访1年后,21例患者出现复发或转移,99例未出现复发及转移.不良事件中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97.50%(117/120)、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93.33%(112/120),其中以2~3级占比最高,通过调整用药剂量可缓解不良事件.非血液学不良事件中乏力最为常见,占23.33%(28/120);其次为口腔黏膜炎9.17%(11/120).不同预后组间患者年龄、是否内脏转移及既往化疗线数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将具有差异的因素纳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内脏转移及既往二、三线化疗为影响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结论 内分泌治疗HR+/HER2-晚期乳腺癌较为安全有效,患者年龄、内脏转移及既往2-3线化疗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

    HR+/HER2-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预后疗效

    自拟疏肝理气解郁汤对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的疗效观察

    邢栋王松王宙吴峰...
    1141-1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自拟疏肝理气解郁汤对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甲状腺癌术后患者85例,中医辨证为气郁痰阻证,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3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并进行心理及健康行为指导),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自拟疏肝理气解郁汤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统计2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负性情绪[21项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评分]、免疫功能(CD4+、CD8+、CD3+水平变化).结果 研究期间研究组依从性差剔除1例,纳入42例;对照组自行退出1例,纳入41例.治疗后研究组主症、次症及舌脉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90.48%)高于对照组(73.17%)(P<0.05);治疗后研究组DASS-21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CD4+、CD3+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拟疏肝理气解郁汤治疗甲状腺癌术后患者,可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轻负性情绪,调节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甲状腺癌术后气郁痰阻证自拟疏肝理气解郁汤中医证候积分负性情绪免疫功能

    循环肿瘤细胞表达与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杨柳闫红印袁宏莉徐崇娟...
    1145-1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循环肿瘤细胞(CTCs)表达与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纳入119例拟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术前、术后7 d对患者CTCs计数以及分型进行检测.术后随访1年,记录所有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发生情况,将随访期间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纳入发生组,将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纳入未发生组.分析CTCs计数以及分型与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发生的关系.结果 119例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中有7例患者未在外周血中检出CTCs,将其剔除.112例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发生淋巴结转移41例,占比36.61%(41/112).2组术后7 d的CTCs计数均较术前提高,发生组患者术前、术后7 d CTCs计数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发生组术前、术后7 d CTCs分型以单纯间质型为主,占比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线资料调查显示发生组TNM分期Ⅲ期、术后未辅助化疗者占比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Ⅲ期、CTCs计数高、单纯间质型CTCs是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OR>1,P<0.05),术后辅助化疗是患者术后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 CTCs计数及分型与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发生关系密切,CTCs计数高、单纯间质型CTCs是患者术后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会增加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发生风险.

    甲状腺癌甲状腺癌根治术循环肿瘤细胞淋巴结转移预后

    食管癌穿孔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戚昕蕊梁军
    1149-1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食管癌穿孔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138例食管癌,经相关影像学检查、食管镜检查或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食管癌性穿孔.采取Kaplan-Meier生存分析预后影响因素,采取倾向性得分匹配分析有无穿孔后续治疗(放疗、化疗、手术)、有无支架植入和(或)营养支持等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所有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为6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放疗、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前有无深溃疡与总生存期相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示女性生存优于男性,肠内营养的支持治疗可以改善生存.其余因素均对生存无明显影响.匹配分析显示,后续治疗、后续放疗、肠内外营养、单纯肠外营养、支架植入对生存期没有显著影响,仅单纯肠内营养取得生存获益(P<0.05).结论 对于食管癌的癌性穿孔,中位生存期较短,穿孔后续针对原发灶的治疗(放疗、化疗、手术等)并不能延长患者生存.支架植入治疗不能改善生存.肠内营养对于该类患者至关重要.

    食管癌穿孔放疗支架预后

    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在食管癌术后自控静脉镇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程丽莎王照飞徐韡韡陈花如...
    1155-1158,1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在食管癌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87例食管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9例.所有患者均行食管癌根治术,术后均运用PCIA,常规组镇痛液配方为100μg右美托咪定+2 μg/kg舒芬太尼+0.25 mg帕洛诺+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对照组则在常规组基础上加以0.03 mg/(kg·h)艾司氯胺酮,观察组则在常规组基础上加以0.015 mg/(kg·h)艾司氯胺酮.对比3组镇痛效果、炎性因子水平、应激反应、抑郁症状、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12h、24h,对照组的VAS评分低于观察组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3组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术毕时,对照组CRP、IL-6、PCT、NE、Cor低于观察组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3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SDS评分低于对照组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的艾司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食管癌术后PCIA可取得更强的镇痛效果,能够更有效地控制机体的炎症反应与应激反应,但小剂量的艾司氯胺酮不良反应更少,且抗抑郁效果更强.

    食管癌自控静脉镇痛艾司氯胺酮右美托咪定不良反应

    蓝激光内镜与联动成像技术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段廷旺马强
    1159-1162,1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蓝激光放大内镜成像技术(BLI)和联动成像技术(LCI)对早期胃癌和胃其他病变(如萎缩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息肉等)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 选取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和胃其他病变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传统白光内镜、蓝激光内镜和联动成像技术检查,白光内镜下的早期胃癌患者记为研究组,胃其他病变患者记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通过蓝激光内镜及联动成像技术对胃内病变的辨识度准确性,并通过金标准病理证实.结果 蓝激光成像技术诊断早期胃癌的符合率为93.66%,联动成像技术诊断早期胃癌的符合率为94.77%,两者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内镜下通过VS分型判断为早期胃癌的病理准确率达72.55%;对照组通过VS分型诊断为胃其他病变,准确率可达9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与金标准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842,0.861,P均<0.05,蓝激光内镜成像技术对胃早期癌检出率为94.59%,较联动成像技术(97.30%)低,两种诊断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蓝激光内镜和联动成像技术对早期胃癌及其他病变的诊断效果显著,与病理学金标准诊断一致性极好,并对分化程度及病变性质进行判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值得应用和推广.

    蓝激光成像联动成像技术胃其他病变患者早期胃癌价值分析

    腹腔镜下NOSES手术与小切口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效果及对血清GAS、MTL水平的影响

    李新力尹方方秦长江
    1163-1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NOSES手术与小切口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效果及对血清GAS、MTL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方式,选取结直肠癌46例,其中采用腹腔镜下NOSES手术治疗的患者23例纳入NOSES组,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的患者23例纳入小切口组.统计2组疗效、术后疼痛及GAS、MTL水平.结果 NOSES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小切口组,NOSES组腹部切口总长小于小切口组(t=6.034,P<0.001;t=17.089,P<0.001).NOSES组首次排便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地活动时间均短于小切口组(t=3.727,P=0.001;t=4.048,P<0.001;t=3.354,P=0.002)..2组MSP、R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GAS、MTL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92,P=0.008;t=3.503,P=0.001).NOSES组术后24 h VAS评分显著低于小切口组(t=8.404,P<0.001).结论 腹腔镜下NOSES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疼痛更轻,且手术对其胃肠功能产生的影响不明显,值得推广.

    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腹腔镜结直肠癌并发症肛肠动力学胃肠激素

    PD-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对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徐月田永巍李宁
    1167-1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取96例晚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PD-1/PD-L1抑制剂进行治疗.比较治疗6个周期后两组疗效,统计治疗6个周期内两组不良反应,观察治疗6个周期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宫颈癌生活质量评价表).结果 治疗6个周期后,观察组临床疗效及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周期内,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颈癌生活质量评价表躯体状况、生活状况、额外状况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具有显著疗效,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PD-1/PD-L1抑制剂化疗晚期宫颈癌疗效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