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癌症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黄欧平

双月刊

1001-5930

syazzz@163.net

0791-88329442

330029

江西省南昌市北京东路519号

实用癌症杂志/Journal The Practical Journal of Canc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凭着对杂志精品意识的执着追求,编辑出版了今天这样一本学术先进、编校规范、印刷装帧独具风格的精品杂志,使它能在广阔的医学期刊领域里,拥有自己的一方天地,特别是在肿瘤学期刊园地里,亨有较高的声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TLR4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并发医院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王丹徐克友张静
    1301-13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并发医院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接受化疗的209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研究对象痰液进行病原体检测,采用试剂盒提取血液全基因组DNA后,通过PCR扩增产物,凝胶成像系统记录实验结果,对扩增产物TLR4基因的2个多态性位点(rs4116652、rs4986790)进行测序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并与患者化疗期间并发医院感染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 感染组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比例为39.02%,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比例为50.00%,真菌感染比例为6.10%,其它病原菌感染比例为4.88%,发生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几率最高.感染组和未感染组rs4116652基因位点CC基因型分布与C、G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的CC基因型分布G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未感染组,C等位基因频率低于未感染组.两组rs4986790基因位点TT、TC基因型分布与T、C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的TT基因型分布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未感染组,TC基因型分布、C等位基因频率低于未感染组.结论 TLR4基因位点rs4116652、rs4986790会增加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并发医院感染的发病率,但该结果需要在更大的样本中行进一步验证.

    TLR4基因多态性肺癌化疗医院感染

    COL10A1、COLⅣ、Cry61表达对直肠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孙正路刘东亚王航宇
    1306-1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直肠癌患者血清X型胶原A1链(COL10A1)、Ⅳ型胶原(COLⅣ)、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ry61)表达对直肠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62例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随访至2023年10月,观察预后情况,根据患者是否死亡分为不良组(n.=12例)和良好组(n=50例).比较两组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分化程度、COL10A1、COLⅣ、Cry61水平;分析直肠癌患者血清COL10A1、COLⅣ、Cry61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分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组COL10A1、COLⅣ、Cry61水平高于良好组,差异显著(P<0.05).COL10A1、COLⅣ、Cry61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与淋巴结转移、Ⅲ~Ⅳ期、低分化有关,淋巴结转移、Ⅲ~Ⅳ期、低分化者COL10A1、COLⅣ、Cry61水平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Ⅰ~Ⅱ期、中高分化患者,差异显著(P<0.05).COL10A1、COLⅣ、Cry61三者联合检测对直肠癌预后的预测价值良好,AUC为0.863,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17、0.760,三者联合相对单一指标预测效能较好.三者预测阈值分别为6.840 ng/ml、158.965 ng/ml、481.795 ng/l.结论 COL10A1、COLⅣ、Cry61表达水平在直肠癌预后不良患者血清中呈现出显著的升高趋势.COL10A1、COLⅣ、Cry61三者联合对直肠癌预后不良有良好的评估价值.

    直肠癌COL10A1COLⅣCry61预后

    不同浓度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麻醉效果分析

    阮雁捷冯玉张真宋琼...
    1311-1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七氟烷+瑞芬太尼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对麻醉恢复、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结直肠癌患者11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甲组、乙组,各55例.甲组采用0.4 MAC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乙组采用0.6 MAC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恢复情况、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血清因子水平.结果 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均先升高后下降,麻醉后5 min(T1)甲组HR、MAP水平较乙组明显下降(P<0.05);甲组苏醒、自主呼吸恢复、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乙组(P<0.05);两组MMSE评分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术后1 h、12 h甲组MMSE评分较乙组明显升高(P<0.05);甲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较乙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对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采用低浓度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效果较为理想,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较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结直肠癌七氟烷瑞芬太尼麻醉恢复认知功能

    常规MRI检查以及扩散加权成像用于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应用价值

    张首宁张孝先张宏凯吴越...
    1315-1317,1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常规MRI检查以及扩散加权成像用于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55例直肠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MRI检查以及扩散加权成像扫描,分析其扫描结果,并和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常规MRI+DWI对患者T、N、M期的诊断结果和病理结果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病理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直肠癌手术患者,手术前常规MRI检查以及扩散加权成像扫描可以确定肿瘤的分期以及转移情况,为手术提供数据支持.

    常规MRI扩散加权成像直肠癌术前分期

    新辅助放疗后直肠癌Miles术后会阴部手术切口难愈的影响因素分析

    张玉姬马鹏飞王红丽王慕蕴...
    1318-1320,1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新辅助放疗后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后会阴部手术切口难愈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25例新辅助放疗后直肠癌Miles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术后会阴部手术切口愈合情况,并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术后会阴部手术切口难愈的相关因素.结果 125例新辅助放疗后直肠癌Miles术患者中,有34例患者术后会阴部手术切口难愈,会阴部手术切口难愈率为27.20%(34/12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有无合并高血压、体质量指数、腹壁切口直径、盆底腹膜修复、术前白蛋白与患者术后会阴部手术切口难愈无关(P>0.05);有无合并糖尿病、放疗后与手术间隔时间、伤口腔内积液是否完全引流与患者术后会阴部手术切口难愈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放疗后间隔1周手术、伤口腔内积液未完全引流是患者术后会阴部手术切口难愈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 合并糖尿病、放疗后手术间隔时间、伤口腔内积液是否完全引流是影响新辅助放疗后直肠癌Miles术后会阴部手术切口难愈的相关因素,临床需重视并采取相关措施促使术后会阴部手术切口愈合.

    直肠癌新辅助放疗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切口难愈影响因素

    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因素

    王鹏飞钱玉红张慧敏
    1321-1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接受新辅助放疗的60例直肠癌患者,采用直肠癌消退分级(RCRG)评估患者对新辅助放疗的敏感性,并按照其放疗敏感性分为敏感组(n=28)与不敏感组(n=32).比较2组患者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SATB1)表达强度及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直肠癌新辅助放疗不敏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2组患者间年龄、性别、神经侵犯、肿瘤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侵犯管腔周径、SATB1表达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SATB1高表达、有淋巴结转移是直肠癌新辅助放疗不敏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对新辅助放疗敏感性不同的直肠癌患者在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程度、合并淋巴结、肿瘤侵犯管腔周径、SATB1表达强度方面均存在差异,SATB1高表达、有淋巴结转移是直肠癌新辅助放疗不敏感的独立影响因素.

    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直肠癌新辅助放疗敏感性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FOLFOX4治疗与FOLFOX4单独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效果及安全性对比

    杨佳琪骆佳辉闾允赵金匣...
    1325-1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比卡瑞利珠单抗联合FOLFOX4方案与单纯FOLFOX4方案在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为免疫治疗在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2组,实验组50例采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FOLFOX4化疗和对照组50例采用单纯FOLFOX4化疗.治疗4周期后评估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和患者生存质量.结果 实验组疾病控制率为92.00%,对照组疾病控制率为76.00%,实验组疾病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AFP、CEA、CA199、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胆碱酯酶、ALT、AST、ALP、LDH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实验组KPS评分、PS评分和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FOLFOX4化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化疗,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卡瑞利珠单抗化疗肝癌

    经桡动脉肝肿瘤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游勇飞万茜
    1330-1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经桡动脉入路行原发性肝癌介入栓塞化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原发性肝癌10例,术前充分评估有肝癌介入栓塞化疗适应证,且无桡动脉入路穿刺禁忌,通过桡动脉血管鞘常规行原发性肝癌介入栓塞化疗术.介入治疗期间评估:①桡动脉穿刺成功率、肝动脉插管成功率和桡动脉痉挛发生率;②术后24小时内桡动脉穿刺点周围出现血肿概率;③超声评估介入手术后1个月桡动静脉瘘、桡动脉假性动脉瘤出现概率,评估穿刺置管后桡动脉有无狭窄和闭塞;④桡动脉介入术后患者满意度.结果 ①左桡动脉穿刺成功率100%,其中1针穿刺成功7例,2针2例,3针或以上1例,肝总动脉插管成功率100%,没有发生桡动脉痉挛患者;②10例病患介入术后24小时内均没出现桡动脉周围血肿,3例桡动脉穿刺处皮下瘀斑,无需处理和干预;③10例患者术后超声提示桡动脉管腔较术前狭窄,但均未闭塞,均未发现桡动静脉瘘、桡动脉假性瘤等并发症发生;④术后即刻满意度100%;术后1周时满意9例,另外1例因出现左前臂疼痛,满意度90%.结论 经桡动脉入路行肝肿瘤介入治疗可行性确切,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进一步验证和推广应用.

    桡动脉肝肿瘤介入治疗

    血清HIF-1α、CEA联合幽门螺杆菌检测对老年早期胃癌筛查的价值

    葛秀珍张海云庄培丽
    1334-1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HIF-1α、CEA联合幽门螺杆菌(Hp)检测在老年早期胃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因胃部不适行胃镜检查的患者107例,均行病理检查,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IF-1α、CEA水平,采用13C尿素呼气实验进行Hp定性检测.结果 107例患者经病理检查发现,早期胃癌10例(胃癌组),癌前病变30例(癌前病变组),慢性浅表性胃炎67例(浅表性胃炎组).再将癌前病变组、浅表性胃炎组67例均纳入对照组.三组患者血清HIF-1α、CEA、Hp阳性率比较,P<0.05.胃癌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合并症、吸烟史、饮酒史、肌酐比较,P>0.05;两组 HIF-1α、CEA、Hp 阳性率比较,P<0.05.HIF-1α(OR:3.543,95%CI:2.054~11.652)、CEA(OR:3.239,95%CI:1.745~65.322)、Hp阳性率(OR:3.127,95%CI:1.341~6.875)均为老年早期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血清HIF-1α、CEA联合Hp检测对老年早期胃癌的诊断效能均较单一检测效能更高(P<0.05).结论 血清HIF-1α、CEA联合幽门螺杆菌检测对老年早期胃癌筛查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作为危险因素的评估指标.该联合检测方法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为老年胃癌筛查和早期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老年人早期胃癌HIF-1αCEAHp筛查

    内镜热损伤术治疗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及术后病理升级的影响因素

    高杨李琳晁帅恒
    1338-1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热损伤术治疗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病理升级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胃黏膜LGIN患者共9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内镜热损伤术治疗,并分析术后1年内的疗效情况;根据术后病理差异分为病理升级组和病理未升级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内镜热损伤术后LGIN患者出现病理升级的影响因素.结果 98例患者治愈率术后12个月(82.65%)低于术后3个月(95.92%)、复发率(2.04%)高于术后3个月(11.11%)(P<0.05).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病灶颜色、病变部位与内镜热损伤术后病理升级无关(P>0.05);病变直径、病灶形态、表面溃疡、自发性出血与内镜热损伤术后病理升级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变直径≥2 cm、凹陷型、有表面溃疡以及有自发性出血是LGIN患者内镜热损伤术后病理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内镜热损伤术治疗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较好,但患者在术后出现病理升级的概率较高,病变直径≥2 cm、凹陷型、有表面溃疡以及有自发性出血是术后病理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中需针对高危人群给予积极干预,以减少疾病出现进展的几率.

    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内镜热损伤术疗效病理升级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