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石油工程建设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石油工程建设
石油工程建设

张其滨

双月刊

1001-2206

sygcjsbjb@163.com

022-66310255/57/58/3155/2291

300451

天津市塘沽区津塘公路40号

石油工程建设/Journal Petroleum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石油工程建设》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一级刊物。本刊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主管,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和中国石油工程建设(集团)公司主办,创办于1975年,是我国石油石化基建工程领域创办最早的专业技术刊物。专门报道油气田、油气管道、油气储罐、炼油厂、化工厂、石油化工联合企业的工程建设和技术改造等。主要栏目有研究探讨、专题综述、焊接技术、防腐保温、施工安装、机具设备、西气东输、工程设计、工程管理、工程材料、检测技术、清洗技术、起重吊装、事故处理、信息综括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边坡稳定性的海底采砂坑边界识别方法研究

    谭海川唐亮唐佳杨肖迪...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底采砂坑通常具有陡峭的边坡,在海洋动力环境下采砂坑边坡可能会发生滑坡导致采砂坑范围扩大.因此准确探测识别海底采砂坑边界对于分析评估采砂坑对邻近海底管道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采砂坑边界识别常用方法是基于海底地貌图像识别和基于海底地形图识别,均是对海底表面进行分析,未考虑到采砂坑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构建采砂坑边坡稳定性分析模型,计算了采砂坑边坡的稳定坡角与坡度,综合采砂坑边坡稳定坡角、采砂坑边坡坡度、海底地形进行综合分析可知:对于坡度大于4.3°的区域,海底边坡不稳定,将边坡顶部的等深线作为采砂坑的不稳定边界;在边坡坡度小于4.3°的区域,海底边坡发生过滑坡,已经稳定,将其内部坡度为4.3°的区域作为采砂坑的不稳定边界.此种方法具有地形和地质的实际意义,可作为识别采砂坑边界的方法.

    海底采砂坑边坡稳定性边界识别等深线

    海床破坏下的海底管道路由区水动力冲淤特性研究与应用

    淳明浩于德周杨肖迪罗小桥...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某海底管道路由区人为作业形成的海床破坏区域在水动力作用下发生海底冲淤侵蚀变化问题,在路由区水动力参数观测和海底取样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基于水动力数值模拟分析软件与模型的路由区冲淤特征的分析方法,设计了基于这一工程实际的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利用管道路由区域实测的水文、地质数据确定了模型的边界条件,有效模拟了不同模型尺度下管道路由区的冲淤状况,经现场实测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可为海底管道的保护与运维评估提供技术支持.

    海底管道路由区水动力冲淤特性风险评估

    基于神经网络算法的经济型导管架结构冰振响应预测研究

    于嵩松曾二贤刘文勋胡超...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寒区海域,海冰可能引起经济型导管架结构的剧烈冰激振动,准确、快速的冰振预报对海上结构物的安全运维至关重要.搭建了经济型导管架结构冰振风险预警模式,通过建立冰况与环境信息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提出了一种结合气象预报、现场监测技术和反馈型神经网络的经济型导管架结构冰振风险短期预测方法.基于渤海某海域2013-2014年、2017-2018年和2018-2019年冬季实测冰振数据,实现了海上柔性平台的短期极值冰振预测.结果表明,相比统计模型,建立的冰振预测模型考虑了来冰方向差异对经济型导管架结构振动响应造成的影响,避免了数值分析中海冰荷载与结构模型简化的不确定性.应用Elman神经网络构建的冰情环境-平台极值冰振响应预测模型平均预测误差小于20%,满足工程应用需求.

    经济型导管架结构现场监测冰激振动冰振预测海冰管理

    水下管汇入水冲击数值模拟研究

    曹先凡王姝媛王琮张爱霞...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ABAQUS软件,采用耦合欧拉-拉格朗日算法(CEL)对水下管汇入水工况中框架响应进行数值模拟.根据管汇框架入水受力特点,选取其局部结构(工字梁)建立入水数值模型,其中工字梁采用壳单元模拟,海水区域采用欧拉网格离散,为模拟管汇质量的影响,采用等效密度方式修正工字梁质量.模拟了工字梁入水过程,计算了关键部位速度和应力时间历程,给出了不同时间点的应力场,讨论了初始速度对最大Mises应力的影响,为管汇框架入水强度分析奠定了基础.

    管汇框架数值模拟耦合欧拉-拉格朗日算法(CEL)Mises应力ABAQUS软件

    海洋模块钻机钻井仪表和电控系统集成优化技术研究

    张谧张凤红张辉李小瑞...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海上油气开采的不断深入,模块钻机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开展钻井仪表和电控系统集成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海洋模块钻机控制技术现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一套以PLC控制技术为基础,将钻井仪表系统、泥浆泵控制系统、绞车电控系统及顶驱电控系统集成为一体化电控系统的优化方案,可为同类海洋模块钻机的设计提供借鉴.

    海洋固定平台模块钻机仪表系统电控系统系统集成

    本期广告索引

    30页

    集输管道临界携液流速计算模型研究

    秦虹赵紫汐姚佳杉许开志...
    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预防管道低洼处积液带来的生产安全问题,采用最小压降梯度模型和双流体模型确定临界携液流速,通过单因素实验模拟不同影响因素下的临界携液流速,并通过均匀实验设计获取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强度,最终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完成非线性数据回归和现场结果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压力与临界携液流速呈幂函数关系,温度、管径与临界携液流速呈线性正相关,含水率、上倾角与临界携液流速呈对数关系;单因素中上倾角对临界携液流速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含水率和系统压力,二次项因素中系统压力和上倾角的交互作用最强;在20口气井集输管道的验证中,随机森林模型的符合率为90%,陈建磊模型、王旭模型的符合率分别为55%、65%,证明了随机森林模型可以用于临界携液流速的预测和判断.

    临界携液流速最小压降梯度随机森林上倾角OLGA

    油气混输工艺在低输量管道安全运行中的优势分析

    陈丽丽孙建利刘志勇张光宇...
    38-4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保证华北油田某区块J-S输油管道能够在低输量下安全运行,对比分析油气混输和低含水油输送两种技术方案,优选通过油气混输的运行方式降低J-S输油管道最低启输量和启输温度.通过在J站新建伴生气压缩、注入、放空系统,在S站新建分离、过滤、放空系统,利用两相流在管道中的流动特性,提高管道内介质流速,并将J站富余的伴生气资源通过管输的方式输送至S站.设计采用PIPESIM软件及HYSYS软件进行模拟,计算结果相互验证.该方案不但解决了J-S输油管道低输量下安全运行的问题,同时缓解了J油田与S油田伴生资源分布不均匀的矛盾,降低了油田原油生产成本.

    低输量油气混输两相流腐蚀速率安全经济

    凝析油管道蜡沉积特性及蜡沉积模型研究

    陈志朋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诸多学者认为凝析油管道无需进行清管作业,但现场却时常发生堵管现象.基于此,利用环道实验装置确定不同油温、壁温及油流流速对凝析油析蜡特性的影响,通过相关系数矩阵和方差膨胀因子验证了动力学蜡沉积速率模型中参数选取的准确性,并通过全局优化求解方法对无量纲参数进行求解,最后结合现场清管作业验证模型准确性.结果表明,油壁温差越大,温度区间越小,沉积物质量和蜡沉积速率越大,油流流速对蜡沉积的影响存在临界状态;沥青质的含量对于蜡沉积速率和沉积物中的蜡含量影响较大;全局优化算法中Levenberg-Marquardt算法的误差最小,模型精度最高,模型决定系数0.901 7;预测结果中当量蜡沉积厚度和模型蜡沉积厚度的相对误差范围在[-18.63%,27.35%],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为6.12%,证明了动力学蜡沉积模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凝析油蜡沉积动力学清管沥青质

    天然气掺氢对站场放空系统的影响规律分析

    刘权徐红果刘书文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掌握天然气掺氢后对站场放空系统的影响规律,利用ASPEN HYSYS流程模拟软件,分析天然气掺氢后放空系统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天然气掺氢后安全阀额定泄放量始终大于所需泄放量,原安全阀能满足泄放要求;天然气掺氢不会导致放空系统运行温度超出设计范围,反而对放空管道的低温工况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天然气掺氢会使安全阀背压轻微减小,不会导致安全阀背压及放空系统运行压力超压;天然气掺氢后放空系统管径均满足泄放要求;随着掺氢比例的提高,放空火炬的辐射热距离逐渐减小.

    天然气掺氢放空系统掺氢比例安全阀马赫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