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油气与新能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油气与新能源
油气与新能源

双月刊

2097-0021

bjb901@263.net.cn

010-82383252、82383411

100083

北京海淀区志新西路3号938信箱

油气与新能源/Journal Petroleum Planning & Engineering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主管;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规划总院主办;由大庆油田建设设计研究院、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彩南油田作业区协办。《石油规划设计》是石油行业综合指导性技术核心期刊;旨在促进石油工程高新技术发展,提高规划、勘察、设计整体水平;以宣传党和国家的科技方针、政策和科技法律、法规,贯彻主管部门领导指示和战略部署,传播技术经济信息,交流学术思想,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为主要任务。本刊内容丰富、栏目多样,是石油行业各级领导、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及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石油规划设计》是领导决策的必读资料。栏目多样:辟有综述、专论、专家访谈录、经济、政策与法规、勘察、设计、重点工程、技术(会议)专辑、计算机应用、信息与自动化、科技、标准、管理、问题探讨、经验介绍、科技成果、专题讲座、资料、读作编者专栏。读者对象为从事油气田地面工程、油气管道输送工程、油气加工与综合利用工程及相关工程规划、勘察、设计、科研、管理、标准化和计算机应用,以及施工、生产和教学工作的领导以及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区域级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思考——以某沿海城市为例

    池立勋郝迎鹏苏亮佟勇靖...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中国能源产业转型的重要举措,正确理解新型能源体系的内涵、探索其实现路径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能源革命的必由之路.目前,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理论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实践应用方面尚未形成成熟的示范区,对区域级新型能源体系的建设更是缺乏探索.系统分析中国能源系统供给结构、系统形态、产业结构、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和挑战,阐释建立"四新一强"的新型能源体系的必要性和战略性,创新性地对区域级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进行研究,提出建设区域级新型能源系统的发展路径和基本策略,并以沿海A市的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为例提出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路径,为建设区域新型能源体系提供借鉴.

    新型能源体系能源系统能源转型能源安全路径规划

    中国新能源汽车充电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路径探讨

    唐诗鉴罗艳托张学梁陈亮...
    10-16,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碳"背景下,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爆发式增长,新能源汽车和充电基础设施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一系列问题.讨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充电市场存在的问题,如:车桩规模不匹配、充电桩布局不均、用户体验不佳、运营效率有待提高、设备更新和迭代不满足需求、大功率充电对电网的影响等;探讨了未来中国充电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加强政策引导和实施、细化顶层设计以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强化规范体系建设以提供保障、探索创新运营模式.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包括完善体系建设、培育健康生态、引导消费行为、创新运营模式及规避风险,旨在为行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充电市场车桩新能源汽车发展路径

    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微观剩余油评价方法与发展方向

    于洪敏王友启黄凯祝仰文...
    17-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渗透砂岩油藏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一直是国内外老油田注水开发的焦点.但在长期水驱的背景下,低渗透砂岩油藏含水率越来越高、开采难度越来越大.为了充分开发低渗透砂岩油藏,提高原油采收率,明确储层微观孔隙结构是研究的基础.基于文献调研,梳理了低渗透油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多种评价方法,归纳了水驱油渗流机理与剩余油描述的研究方法,总结了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机理以及对剩余油的影响.研究发现,现有的微观孔隙结构评价方法基本为定性评价,缺少定量评价;现有的微观渗流机理与剩余油描述方法存在可优化的空间;表面活性剂还需要提高其在高温高盐条件下的表现.最后,阐述了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微观剩余油未来的评价方法与发展方向,为低渗透砂岩油藏研究提供方向性意见.

    低渗透砂岩油藏微观评价水驱表面活性剂评价方法发展方向

    纯新能源外送通道电源配置方案研究

    李富春杨攀峰王亮邵成成...
    2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沙漠、戈壁、荒地大型风光基地实施,外送通道以煤电为主的支撑电源比例逐步降低,再加上柔性直流示范工程不断积累经验,新能源基地大规模外送采用特高压柔直技术送电成为可能.首先基于新能源出力互补特性,考虑直流合理利用小时数和弃电率指标,以综合电价最低为目标研究风光配比;然后对比不同类型储能技术经济差异,并考虑受端顶峰研究储能配置容量和类型;最后综合多种评价指标,进行全方位比选,确定推荐电源方案.西北某新能源外送基地算例表明,风光合理配比可提高通道利用小时数,减少储能电源配置,降低新能源弃电率,提高直流送电经济性.因此,纯新能源外送通道具备可行性.

    风光配比储能直流利用小时数综合电价评价指标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胜利页岩油CO2/CH4溶气机制

    杨超刘海波李西彦刘超...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CCUS-EOR(CO2 驱油)项目的不断推进,页岩油伴生气的主要成分由CH4 变为CH4 和CO2,且采出气油比增大,可能产生管道腐蚀、流动不稳定等问题.以胜利页岩油为研究体系,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CO2 和CH4 在页岩油中的溶解规律及竞争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和压力下,CO2 饱和溶气量远大于CH4;CO2/CH4 的饱和溶气量与温度呈负相关、与压力呈正相关,且温度对两者的影响程度相同;但是由于CH4 分子间距更大,压力增加对CH4 饱和溶气量的增加幅度更大,因而表现为随着压力增加,CO2 与CH4 饱和溶气量的比值逐渐减小.研究结果为确保CO2/CH4 溶入页岩油中形成稳态气液两相流,实现油气混输提供一定参考.

    胜利页岩油分子动力学模拟饱和溶气量溶气机制

    海域水合物储层安全钻井液温度窗口确定新方法

    李庆超刘钰文吴静娟
    4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海北部的含水合物沉积物通常胶结性较差、抗压强度极低,在钻井过程中极易发生井壁失稳等复杂井下事故.基于此,构建了用于探究水合物储层钻井过程井壁稳定性分析的多场耦合数学模型,探讨了钻井液温度对井眼稳定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考虑井眼适度坍塌的安全钻井液温度窗口确定方法,得到了安全钻井液温度-密度设计推荐图版.研究发现:尽管通过数学模型得到的水合物分解范围与前人研究有差异,但两者极为相近,说明该数学模型可用于井眼稳定性的多场耦合模拟分析;具有较高温度的钻井液会刺激井周水合物的剧烈分解,从而使井眼稳定性状况恶化;当钻井液温度由 14.79℃升高到 24.79℃时,井眼扩大率会由 4.2%提高到 42.6%;钻井液密度、温度设计值推荐区域会随着井眼扩大率允许值的增大(即井眼稳定性要求的降低)而显著变大.研究成果不仅可为水合物储层钻井液设计提供技术支持,还为井眼稳定的维持提供新思路.

    水合物储层井眼坍塌钻井液温度温度-密度图版数值模拟

    管道离心式压缩机叶轮的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及可靠性评估

    郑洪龙魏然然聂中华杨潇...
    57-6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离心式压缩机是天然气长输管道的核心设备,其叶轮在长期承受交变载荷的情况下可能出现疲劳失效.针对管道压缩机的叶轮全流道进行几何建模,基于实际运行参数开展流场计算及固体应力场有限元分析,在叶轮静力分析基础上加载气动载荷实现流固耦合计算,以此获得运行状态下的叶轮应力分布.基于模拟结果并结合叶轮材料特性,首先建立了叶轮疲劳寿命计算模型,进一步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估计了三参数威布尔分布的参数(η=1.001 9,β=536.88,γ=-0.900 1),以考虑叶轮疲劳寿命的不确定性,最后利用蒙特卡洛方法计算得到叶轮疲劳寿命的概率分布以及可靠性曲线.结果表明,在额定运行工况下,压缩机叶轮的循环次数达 1010 次后,其可靠度仍维持在 90%以上,处于无限疲劳寿命状态.利用不同应力幅值下的叶轮运行可靠性曲线,实现了管道压气站不同工况下离心压缩机叶轮的寿命预测.

    压缩机叶轮有限元分析疲劳寿命可靠性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煤样地下气化物理模拟实验

    刘争芬刘淑琴
    6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杭锦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煤层地下气化是安全清洁高效开发利用煤炭资源的潜在途径.利用杭锦旗地区新井渠深部钻井取得的煤样,开展了煤层地下点火实验和气化燃烧物理模拟实验,为现场先导试验提供依据.实验结果表明:高压条件下气化剂氧气浓度增加可显著降低煤层着火点,3 MPa条件下 30%富氧气浓度可以使大块煤样的着火点从空气条件下的 490℃降低至 390℃;煤样整体气化反应活性较好,水蒸气反应活性优于CO2,1 000℃条件下CO2 及水蒸气均可被有效地还原;氧气浓度和含水量对气化产出物组分影响较大,水氧比越高,产出煤气中H2 和CO2 含量越高,CO含量明显减少;氧气浓度越高,产出煤气有效组分越高;注气点后退气化工艺可有效控制火区实现稳定气化,产出煤气有效组分浓度可稳定在 55%~65%,且随着气化压力升高,甲烷浓度明显提高.实验揭示的规律特征可为矿场试验点火、气化剂配比设计以及气化稳定控制等提供参考.

    煤炭地下气化点火气化反应性后退气化稳定控制气化剂氧气浓度

    融合VMD和SABO-LSSVM的锂离子电池健康状态预测

    王康杰崔方舒史元浩王博辉...
    75-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锂离子电池的健康状态(SOH)是反映锂离子电池健康管理的重要指标.为了解决锂离子电池SOH预测不准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模型参数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变分模态分解(VMD)和减法平均优化(SABO)算法优化的LSSVM锂离子SOH预测方法.首先,从包含电池退化信息的充电和放电过程中提取潜在的健康因子(HI);其次,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GRA)分析HI和容量的相关性;然后,利用VMD将HI分解成一系列模态分量,将每个模态分量看作一个单独的子序列,分别输入到SABO优化的LSSVM中;最后,将每个子序列的预测结果叠加重构并进行误差评估.使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提供的 4 个电池数据进行实验验证并额外选择马里兰大学CALCE的电池数据验证本方法的适应性,实验结果表明,预测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相较于VMD-LSSVM、LSSVM和VMD-SABO-SVM模型,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提高了 69.8%、86.9%和 78.1%.

    锂离子电池变分模态分解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减法平均优化健康状态

    含杂质CO2混合体系的气液相平衡计算模型

    秦锋蔡子璇明红芳张帆...
    87-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含杂质CO2 体系相平衡的准确表征是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应用中的关键.为探讨针对此类体系相平衡计算的最佳热力学模型,基于CO2/N2、CO2/O2 与CO2/H2O等 3 种二元混合工质的气液相平衡数据,分别使用状态方程(PR、SRK、BWRS、CPA、GERG-2008)和活度系数模型(NRTL、UNIQUAC)进行了气液闪蒸计算.结果表明,针对含杂质CO2 二元混合体系,CPA方程具有最高的计算精度,其结果与实验值的平均偏差仅为 4.75%.随后,采用CPA方程对CO2/N2、CO2/N2/O2 和CO2/N2/O2/H2O等混合物的相包络线进行了预测,其对泡点、露点压力的计算与NIST(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方法计算结果的平均偏差小于 3.5%,表明了CPA方程可作为一种简单且准确的含杂质CO2 混合体系相平衡计算方法.

    含杂质CO2相平衡活度系数模型状态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