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石油化工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石油化工应用
石油化工应用

周彤

月刊

1673-5285

nxsyhg@vip.163.com

0951-5016467

750002

宁夏银川市凤凰北街172号

石油化工应用/Journal Petrochemical Industry Appli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石化类综合性科技期刊,办刊宗旨是为石油化工行业的科研人员开展技术交流服务,为科研人员提供新的科学技术新资讯,掌握国内外科技研发新动态,读者对象为石化及相关行业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科研人员、高校师生及一切有关于石化发展的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铁酸盐的制备工艺研究及表征

    杨红梅折开浪惠振轩刘智...
    9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次氯酸盐氧化法建立了高铁酸盐的制备工艺,探讨了铁盐种类、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原料配比、补加碱量对制备高铁酸盐产率和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Fe(NO3)3 作为铁盐,在反应温度 20℃、反应时间为 75 min、Fe3+和NaClO摩尔比为 0.2∶1.0 的条件下,高铁酸盐的产率和纯度分别为 38.2%和 88.7%,补加碱量对高铁酸盐产率和纯度没有明显影响.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红外光谱等分析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产物是目标物-高铁酸钾.

    高铁酸钾次氯酸钠制备表征

    锅炉取样水回用的可行性研究

    岳林宏李鹏飞韩琼张永涛...
    100-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某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厂净化装置内有数个锅炉.原设计为将取样水经地下管网汇总至生产污水池,作为污水排至污水处理单元.本文讨论了更改锅炉取样水流程,不排放至污水处理单元而是进行回收的优缺点,并进行试验,收集相关数据,以验证将取样水回用的可行性.

    样水回收装置节能经济性锅炉排污水

    吡虫啉废水资源化回收利用的实验研究

    申高忠王怡明仲恩奎杜可心...
    104-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取吡虫啉淡盐废水,经电渗析预处理后负压蒸馏,所得釜残物以乙醇为溶剂,乙醇加入量与釜残质量比为 1.0,溶解温度 65℃,保温时间 1h,采用分段结晶的方式经水洗、烘干后,咪唑烷回收率>95.00%,回收咪唑烷含量>97.00%,实验过程中所得N,N-二甲基甲酰胺、工艺废水循环套用,实现吡虫啉工艺废水零排放.考虑反应过程中酒精母液回收的安全性,开展了乙醇母液脱溶塔釜物料热稳定性测试,报告显示,乙醇母液脱溶塔釜物料具有热不稳定性,热分解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为 8h对应的温度TD8 为 116℃,TD24 为 97℃.乙醇母液在 90℃水浴加热下进行蒸馏回收,乙醇回收率>95%.

    吡虫啉废水咪唑烷零排放热稳定性

    g-C3N4/Ag3PO4复合Z型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对磺胺噻唑的光催化降解

    杨嘉伟王阳阳孙磊樊超生...
    109-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采用简单的原位沉积法制备了g-C3N4/Ag3PO4 复合Z-异质结光催化剂,并将其用于磺胺噻唑(STZ)的降解.当g-C3N4 与Ag3PO4 的理论质量比为 1∶5(记为AG-5)时,STZ的降解效果最好,10 min内降解率可达 95.6%.此外,活性物种的捕获表明,光生空穴(h+)在反应中起主要作用.最后,用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对催化剂的光学性质和能带结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Z型异质结电荷转移机理.

    g-C3N4/Ag3PO4Z型异质结光催化降解机理研究磺胺噻唑

    焦化废水水质认知分析与探索

    倪境泽齐志龙臧宏展
    114-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河北协同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运维的 40 余个焦化废水处理项目为例,基于河北省科技厅《焦化废水近零排放技术集成研发与应用》项目积累汇总的水质分析检测数据,重点介绍了焦化废水部分特征污染物多环芳烃、苯并[a]芘、苯系物、吡啶在生化及后处理过程的变化趋势,同时对数据进行归纳和分析,给出了各污染物在不同工段水质中的范围区间.列举了部分由于焦化废水水质引起生化系统冲击的案例,对生化系统正常运行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同时对后混苯并[a]芘多项目难达标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苯并[a]芘主要在生化段去除率较高,通过对进水指标的把控,再经过后混加药的合理调整,最终均能实现稳定达标.最后分析了两个中水回用段膜法处理异常结垢案例,对中水回用段关键水质指标参数控制提供了指导方向和思路.

    焦化废水特征污染物变化趋势膜结垢

    苏里格气田集输管道电磁涡流内检测技术试验及效果分析

    刘祥周谭军崔春江曹飞飞...
    121-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集输管道的通过性(小口径管道)阀门的限制、变径设计以及转弯半径较小等问题,管道存在"难以检测"的问题.传统管道漏磁内检测器结构复杂、质量大、功耗高且容易发生卡堵,对于低压小口径管道来说,漏磁内检测器通过性差、不易获取有效的内检测数据.电磁涡流内检测设备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功耗低的优点.为研究电磁涡流内检测技术在低流速、高产液、含硫管道检测中的适应性,选取典型管线开展了具有代表性的电磁涡流试点检测,分析了目标管道内部金属损失分布情况并对检测出缺陷点进行开挖验证.结合检测所获取的数据,对缺陷进行完整性评价,为全面了解管道现状、合理采取维修措施、实现管道的科学管理提供一定的依据,为其下一步在气田集输管道内检测中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苏里格气田电磁涡流内检测气田集输管道管道无损检测新工艺新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