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交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交通科技
交通科技

张谢东

双月刊

1671-7570

jtkjxx@263.net

027-86551251

430063

武汉市武昌和平大道1178号

交通科技/Journal Transport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家科技部批准创办,由交通部主管,武汉理工大学主办的科学技术期刊。《交通科技》遵循“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水陆运输并举,路桥、航道建设兼顾,为交通运输全行业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刊宗旨,全面、具体地反映交通动态、技术经验、科研成果,多视角地介绍国外交通科技、先进技术,全方位地传递交通待业产品的开发与市场信息。《交通科技》面向交通全行业服务,刊载的内容有:公路运输;水路运输;综合运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钢桁架桥节点结构优化分析

    张留
    50-5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克服有限元法建模工作量大,不能有效反映节点局部应力状态的问题,文中依托钢桁架桥梁,建立GA-BP神经网络节点结构优化预测模型,设置N1横隔板厚度、N2横隔板厚度、节点板厚度、加劲肋厚度、加劲肋高度5个参数、7个水平、共42组样本数据,确定权值和阈值,对节点结构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GA-BP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对节点结构组成部件进行优化,预测的节点最大应力值与有限元分析结果相差较小,验证了提出模型的有效性.

    钢桁架桥节点GA-BP神经网络优化

    高塔大跨斜拉桥纵向抗震体系优化研究

    杨吉新苗振国陶金
    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对桥塔高度超200 m的大跨斜拉桥纵向抗震体系进行优化研究,以云南省某跨径组成为54 m+131 m+370 m+131 m+54 m的双塔双索面斜拉桥为工程案例,利用有限元软件计算其动力特性,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对3种纵向抗震体系下结构关键位置的地震响应进行分析,并对黏滞阻尼器的布置方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高度超200 m的索塔使桥梁结构整体刚度减小,纵向地震作用下塔顶发生较大的位移;分别在塔梁、墩梁位置处布置不同参数的黏滞阻尼器能够有效减小结构关键位置的内力和位移,达到很好的纵向抗震效果.

    高塔斜拉桥纵向抗震地震响应黏滞阻尼器

    波形钢腹板-UHPC组合连续箱梁桥结构性能分析

    石云冈李立峰钟卫皮立军...
    6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传统预应力混凝土 PC箱梁桥跨中挠度过大和腹板开裂的难题,文中提出"大跨径波形钢腹板-UHPC组合连续箱梁桥"的新桥型结构,通过有限元建模和计算分析,对波形钢腹板-UHPC组合连续箱梁桥结构性能进行研究,并论述该桥型结构的性能优势.研究表明,波形钢腹板-UHPC组合连续箱梁桥具有以下特性:①结构恒载内力占比明显降低;②结构沉降适应性较好;③结构横向刚度弱于竖向;④偏载对顶板应力影响明显,对底板应力影响次之,对主梁竖向位移影响小;⑤该桥型结构在梁高、顶板厚度和顶板横向预应力方面具有较大优势.随着UHPC材料的推广应用,波形钢腹板-UHPC组合连续箱梁有望成为大跨连续梁桥具有竞争力的桥型方案.

    波形钢腹板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箱梁结构性能

    钢桁-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面板负弯矩区抗裂技术研究

    刘旺宗
    65-6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大跨度连续组合桁架桥面板负弯矩区开裂问题,分别以主跨80,120 m的钢桁-混凝土连续组合梁为研究对象,采用midas Civil 2021软件建立空间杆系模型,并分别按优化施工顺序法、预加荷载法、施加预应力法、抗拔不抗剪剪力钉连接技术,以及综合抗裂技术等方法进行抗裂性能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优化施工顺序使桥面板负弯矩区拉应力降低明显,但由于钢桁梁节点处的剪力集中效应,全桥桥面板拉应力仍较高;预加荷载法在预加力超过一定限值后,对负弯矩区抗裂能力再无贡献;施加预应力法可直接解决负弯矩区开裂问题,但预应力产生的次内力对主桁受力影响较大;抗拔不抗剪连接件可有效释放负弯矩区拉应力,但难以降低桥面板整体拉应力水平;综合抗裂技术在采用抗拔不抗剪连接件的同时,优化施工顺序,分期张拉钢束并改变桥面板的叠合时机,具有良好的的抗裂性能.

    钢桁-混凝土组合梁负弯矩区开裂抗拔不抗剪剪力钉有限元分析

    UHPC-NC混合梁连续刚构桥合理桥跨布置研究

    郭福宽李秋
    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减轻自重提升跨越能力,文中提出将连续刚构桥主跨跨中普通混凝土(NC)替换成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并开展其桥跨布置和经济性研究.结果表明,恒载作用在总内力中占很大比重,故将恒载作用下墩顶弯矩平衡、边跨支座受压、结合段弯矩小等指标作为评价标准;当边主跨比k1介于0.55~0.70区间,墩顶弯矩基本平衡,边跨支座受压且数值较低;此时,UHPC段长度与主跨跨径比值k2介于0.30~0.40区间,结合段弯矩接近0,墩顶和UHPC跨中弯矩较低;与原桥方案相比,混合梁连续刚构方案材料总费用降低11.4%.因此,k1和k2分别介于上述两区间时,混合梁连续刚构桥能够达到良好的受力状态且具有经济性优势.

    连续刚构桥UHPCNC桥跨布置经济性

    微膨胀自密实钢管外包混凝土性能调控及配制研究

    李宝清马崇珍曾泳太陈旭...
    74-7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工程建设质量标准的不断提高,普通混凝土在钢筋密集环境中不宜振捣的缺点也逐渐显现.四川卡哈洛金沙江大桥主塔钢管外包壁薄、钢筋密布,普通混凝土不能满足施工质量要求,因此需要通过自密实混凝土实现模板填充饱满,确保外观质量.文中以四川卡哈洛金沙江大桥工程项目为背景,探究四川卡哈洛地区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并通过平板法测定自密实混凝土的早期开裂敏感性.结果表明,添加10%掺量的CEA膨胀剂,现场应用效果较好,28 d抗压强度为39.2 MPa,提升10.7%.平均开裂面积小于10 mm2,单位面积开裂裂缝数目小于10条/m2,符合抗裂性Ⅰ级标准,满足工程质量要求.

    微膨胀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CEA膨胀剂早期开裂

    桥梁桩基施工对临近既有隧道的影响分析

    邵俊伟
    7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桥梁施工对临近隧道的影响程度,文中以某既有临近隧道旁的桥梁施工为工程背景,利用midas GTS NX有限元软件分析桥梁施工对隧道结构的影响,得到隧道衬砌结构的位移及内力结果.结果表明,在桥梁桩基钻孔开挖过程中,由于桩孔土体被掏空,围岩应力释放,使轨道交通隧道左、右洞分别产生了1.1,3.56 mm的水平位移;桥梁开挖的应力释放发生竖向位移后,在上覆荷载的作用下竖向位移有所减小,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最终竖向位移分别为0.95,2.56 mm;在桥梁施工过程中,隧道衬砌结构的最大拉应力为916 kPa,最大压应力值为3 133 kPa,最大弯矩为74 kN·m,均满足强度要求,保证了轨道交通隧道的正常运营.

    桥梁临近隧道位移内力

    QEKF梳齿板式伸缩装置静力性能研究

    黎明邓平郎
    84-87,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QEKF梳齿板式伸缩装置模型,采用550 kN的标准重车对伸缩缝进行竖向和水平向2个方向的加载,分析两车道和三车道情况下,车辆同向或反向通过伸缩缝时其应力响应和竖向变形规律,同时对缝宽进行变参数分析.结果表明,伸缩缝最不利状况为车辆位于伸缩缝缝隙上方;两车道和三车道作用下其应力和位移差值不大且变化趋势一致;车辆同向行驶时伸缩缝受力更为不利,伸缩缝应力及竖向位移均随缝宽增加而增大.

    梳齿板式伸缩装置静力性能有限元分析双向荷载

    基于BIM的移动模架智能监测系统研究及应用

    唐剑吴巨峰钟继卫刘宏刚...
    8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环境因素、结构因素等致使移动模架在施工中发生安全事故的问题,结合结构有限元分析,研发集设备运行监测、环境监测、结构监测,以及BIM数字孪生于一体的移动模架智能监测预警系统,依托常泰长江大桥移动模架施工项目,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测.结果表明,移动模架支腿主梁应力过大、主梁变形过大,以及开合不同步等问题易使结构处于不安全状态,结合设备运行监测、结构监测、环境监测的的移动模架智能监测系统能够有效地避免以上问题,在紧急状况下能实时预警和紧急制动,保证结构施工全过程安全.

    桥梁工程移动模架有限元分析BIM技术

    S形曲线梁桥预应力效应分析方法及实桥验证

    杨维
    95-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复杂预应力混凝土曲线箱梁桥结构因预应力引起的转矩及应力变化规律值得研究.预应力效应一方面可提高主梁的压应力储备,从而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增加了主梁曲率,导致结构分析难度加大.文中以云南水富某小半径S形曲线箱梁桥为例,提出复杂曲线梁桥考虑曲率影响的预应力分析方法,基于曲线梁预应力等效荷载理论,分析复杂曲线梁桥预应力效应.通过数值分析与施工过程有关工序实测数据论证该方法的正确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分析方法合理,尤其适用于小半径S形曲线连续梁桥施工过程受力分析.

    曲线梁预应力效应有限元模型桥梁施工监控试验验证